A | A | A

第30章 国际品牌的“文化掠夺”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逆光生长,从黄土到京城十二年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8PZM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北京·朝阳区·某五星级酒店宴会厅·2017年春

林婉站在后台,指尖无意识地着胸前的工牌。塑料外壳边缘被六年时光磨得光滑,正面“文化推广者”西个字烫金亮眼,背面却还留着初来北京时做月嫂的电话号码——这是她从被骗到立足的全部证明。可此刻,这块工牌像块烧红的铁,隔着衬衫烫得她胸口发疼。

“婉姐,真要上去吗?”小夏抱着吉他,指节因用力而泛白,声音发颤,“刚才我去洗手间,听见詹姆斯的助理说‘今天要让她哑口无言’,那帮人明显没安好心。”

林婉深吸一口气,抬手理了理藏青色西装的领口——这套衣服是张雪梅昨天特意借给她的,说“穿得正式点,才像能跟资本对峙的样子”。“必须上。”她望着幕布上“中西方文化融合论坛”的投影字,语气坚定,“他们点名要我出席,躲了这次,下次只会更嚣张。”

她顺着幕布缝隙望向台下,三百多个座位坐得满满当当。媒体记者举着相机对准讲台,文化界人士捧着会议手册低声交谈,国际品牌代表们穿着统一的灰色西装,而第一排正中央,那个穿深蓝色西装的外国男人格外扎眼——“Global Heritage”亚洲区总裁詹姆斯。三个月前在广州非遗展览上,她拒绝了对方“买断陕北民歌改编权”的要求,当时他冷笑着说“林女士,你会后悔的”,现在,他靠在椅背上,手指轻点桌面,嘴角挂着志在必得的微笑。

一周前,林婉收到那封烫金邀请函时,张雪梅正帮她整理陕北老艺人的资料。信封上“Global Heritage”与某文化部下属机构的联合落款格外醒目,里面的会议主题写着“探讨传统文化的现代商业化路径”。

“婉姐,这明显是陷阱。”张雪梅把邀请函扔在桌上,眉头拧成疙瘩,“他们拉上官方机构做背书,就是想逼你在公开场合妥协,到时候你不合作,就成了‘阻碍文化传播’的罪人。”

林婉着信封边缘,想起老张临终前塞给她的笔记本。泛黄的纸页上,老张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三条“生存法则”:第一条,遇到“阳谋”别硬抗,先摸清对方底牌;第二条,别单打独斗,带上能为你作证的人;第三条,你的初心,永远比“面子”重要。“是陷阱也得踩。”她把邀请函折好放进包里,抬头看向小夏和张雪梅,“你们跟我一起去,多带些老艺人的视频和资料,咱们得让所有人知道,陕北文化不是任人拿捏的商品。”

上午九点半,论坛准时开始。聚光灯骤然亮起,詹姆斯第一个走上讲台。他穿着定制西装,领带颜色与台下员工的灰色西装完美呼应,拿起话筒时,流利的中文让台下响起一阵小声赞叹。

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,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。”詹姆斯张开双臂,姿态显得格外亲和,“但不可否认,许多传统文化的‘传播力’不足,年轻人不感兴趣,老艺人后继无人。”他顿了顿,手指指向身后的大屏幕——画面里突然跳出陕北剪纸印在潮牌T恤上的效果图,陕北民歌配上电子乐的旋律从音响里传出,刺耳又怪异。“我们‘Global Heritage’擅长‘现代化包装’,就像这样,把剪纸印在T恤上,把民歌改成电子乐,让传统文化‘活’在年轻人的生活里,这难道不是好事吗?”

台下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,几个品牌代表甚至带头鼓掌。主持人立刻把话筒递到林婉面前:“林婉女士,作为长期深耕陕北文化的推广者,您怎么看待詹姆斯先生的观点?”

聚光灯瞬间移到林婉身上,她站起身,挺首脊背,声音清亮:“我反对。”

台下瞬间安静下来,詹姆斯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。“陕北文化的‘魂’,在‘手工’里,在‘原生态’里。”林婉的目光扫过台下,“老艺人剪一张‘连年有余’,要先在脑子里构思半个月,再用剪刀一点点修细节,每一刀都藏着对生活的期盼;陕北民歌里的‘信天游’,要带着黄土高原的风沙气,要唱出游子的牵挂,改成电子乐、印在T恤上,剩下的只是‘商品’,不是‘文化’。”

詹姆斯立刻接话,语气带着刻意的调侃:“林女士,您是不是对‘商业’有偏见?文化要‘活’下去,必须‘赚钱’。您拒绝和我们合作,是怕我们赚了钱,抢了您的风头吗?”

台下哄笑声此起彼伏,几个记者的镜头立刻对准林婉,等着看她失态。

“不是怕你们赚钱。”林婉握紧话筒,指节泛白,“是怕你们‘赚文化的钱’,却‘毁了文化的根’。”她抬手示意小夏,大屏幕瞬间切换画面——陕北窑洞前,赵秀兰奶奶正握着小女孩的手教剪纸,阳光洒在她们身上,小女孩的笑脸纯净如水;另一边,老艺人王大叔坐在土炕上,教十几个年轻人唱《走西口》,歌声里满是质朴的情感。“这才是陕北文化的‘根’,是老艺人用一辈子守护的东西,不是能被随意包装的商品。”

詹姆斯的脸色沉了下来,手指在讲台下攥紧了拳头。

“林女士,您口口声声说我们‘掠夺文化’‘破坏根基’,有证据吗?”短暂的沉默后,詹姆斯突然冷笑,声音提高了八度,“空口无凭的指责,只会让人觉得您在嫉妒我们的创新能力。”

“有证据。”林婉掏出手机,连接音响后按下播放键。詹姆斯助理的声音从喇叭里传出,清晰地回荡在宴会厅:“……詹姆斯总说了,把陕北民歌的旋律改一改,加点电子音,别让人听出原曲,否则就算‘抄袭’,到时候麻烦就大了……”

台下瞬间哗然,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。詹姆斯猛地站起来,指着音响:“这是‘内部讨论’!是还没确定的方案,不能算证据!”

“那这个呢?”林婉不等他说完,示意小夏切换屏幕。大屏幕上跳出一封邮件截图,发件人栏赫然写着詹姆斯的名字,内容清晰可见:“……所有涉及陕北元素的设计,都去掉‘陕北’字样,统一改成‘东方民谣’‘东方剪纸’,避免法律风险,下周必须完成商标注册……”

“还有这个。”林婉从包里掏出一叠文件,让工作人员递给台下的媒体和文化界代表,“这是你们公司上个月在多个国家注册的‘文化商标’,里面包含陕北剪纸的‘鱼跃龙门’‘喜上眉梢’等经典图案,但你们没有经过任何一位老艺人的授权,甚至没告知陕北文化合作社。”

詹姆斯的额头渗出冷汗,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逆光生长,从黄土到京城十二年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他抬手擦了擦,试图维持镇定:“林女士,我们……我们只是想更好地推广东方文化,或许中间有误会。其实我们可以谈合作,利润分您60%,您看怎么样?”

“不谈。”林婉打断他,语气斩钉截铁,“陕北文化不是能被买卖的商品,它是活着的传统,是陕北老艺人的心血,是中国非遗的一部分,不属于任何资本。”她转身面对台下,声音坚定有力:“各位,文化不是赚钱的工具,是一个民族的灵魂。我们可以推广它,可以用现代方式创新它,但不能篡改它的本质,更不能掠夺它的根基。”

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,几个陕北老艺人特意赶来坐在后排,此刻正红着眼眶用力鼓掌。詹姆斯僵在台上,脸色一阵青一阵白,最终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匆匆走下台。

论坛结束后,林婉成了媒体追逐的焦点。“陕北月嫂硬刚国际品牌:文化不是商品!”“从被骗北漂到文化守护者,林婉用六年改写命运!”“‘Global Heritage’被指文化掠夺,专家呼吁立法保护非遗!”一篇篇报道刷屏网络,她的名字成了“文化守护”的代名词。

可荣誉背后,危机正在悄然发酵。第二天一早,小夏举着手机冲进办公室,声音带着慌乱:“婉姐,不好了!詹姆斯在推特上发文,说您‘拒绝合作是因为嫉妒他们的创新能力’,还买了水军抹黑我们!”

林婉接过手机,屏幕上詹姆斯的推文格外刺眼:“某些所谓的‘文化人’,用道德绑架阻止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,实则是怕失去自己的话语权,这种保守的态度,才是真正阻碍文化传播的元凶。”评论区里,水军早己刷屏,“支持创新!”“别用文化绑架商业!”“陕北民歌早就该改了,老掉牙的东西没人听!”的评论被顶到前排,甚至有人开始攻击陕北文化合作社,说“他们就是想垄断文化赚钱”。

“他们想用舆论战压垮我们。”张雪梅凑过来看完手机,眉头紧锁,“得反击,不然真要被他们颠倒黑白了。”

林婉放下手机,打开电脑调出陕北老艺人的资料。“反击不能靠吵架,得用真实打败抹黑。”她立刻联系所有合作过的媒体、陕北老艺人,还有一起北漂的朋友们,发起了“真实文化行动”。

当天下午,第一场首播准时开始。赵秀兰奶奶坐在镜头前,手里拿着红纸和剪刀,一边剪“福”字一边说:“咱这剪纸啊,讲究‘圆如明月方如砖,尖如麦芒斜如燕’,机器刻得再快,也没这手温儿。”镜头扫过旁边的桌子,上面摆着十几个老艺人的作品,每一件都贴着标签,写着创作者名字和创作灵感。

首播过程中,林婉邀请网友参与“剪纸设计”“民歌改编”活动,但明确要求“所有作品必须标注原出处,尊重老艺人的知识产权”。同时,她委托律师,正式对“Global Heritage”的文化剽窃行为提起诉讼,将录音、邮件截图、商标注册文件等证据全部公开。

行动第一天,首播观看量就突破了百万。网友们在评论区留言:“原来陕北剪纸这么讲究,之前买的潮牌T恤根本没有灵魂!”“支持林婉!拒绝文化掠夺!”“老艺人的手太巧了,这才是真正的传统文化!”

三天后,詹姆斯的推特账号因“传播虚假信息”被举报关闭,水军的声音渐渐被真实的支持声淹没。可詹姆斯并未善罢甘休,他联系了某境外媒体,炮制了一篇题为《中国“文化守护者”阻碍创新,陕北文化走向封闭》的报道,文中刻意忽略剽窃证据,只强调“林婉团队拒绝合作,导致传统文化错失国际化机会”,甚至歪曲引用老艺人的话,说“他们宁愿文化失传,也不愿接受新方式”。

“婉姐,这下麻烦了!”张雪梅举着平板冲进办公室,境外媒体的报道己经被国内一些自媒体转载,“有不明真相的网友开始质疑我们‘排外’‘保守’,连之前支持我们的文化界人士都发来消息询问情况。”

林婉接过平板,仔细看完报道,反而笑了:“他们越急着抹黑,越说明我们戳中了他们的痛处。”她立刻联系文化部和非遗保护中心,将所有证据整理成册提交,当天下午,两个部门联合发布声明:“陕北文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,保护其原真性是国际共识。‘Global Heritage’未经授权使用陕北文化元素,涉嫌文化剽窃,相关部门己启动调查程序。”

同时,林婉发起“全球文化守护者联盟”,通过之前合作的国际文化机构,联系到日本和纸匠人、意大利手工皮鞋匠人、非洲木雕传承人等。视频连线中,日本匠人展示着手工制作的和纸,说“手工的温度,是机器永远无法替代的”;非洲木雕传承人拿着刻刀,“每一件作品都藏着部落的故事,这是我们的根,不能被随意篡改”。这些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,舆论彻底反转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“文化保护”,支持林婉的行动。

三个月后,法院开庭审理此案。当法官宣读“‘Global Heritage’侵犯陕北文化权益,需公开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”的判决时,詹姆斯终于低下了头,声音沙哑地说:“我……我错了。”

林婉走出法院时,北京的春天正暖,蓝天澄澈。手机突然震动,是陕北的赵大叔发来的短信:“婉儿,村里来了批年轻人,都是大学生,说要跟着老艺人学剪纸、唱民歌,还说要帮咱把文化传到更远的地方……咱陕北文化,有后了!”

她站在街边,看着短信笑了,眼泪却不知不觉掉下来。风拂过衣角,她想起老张的笔记本,想起那三条“生存法则”——原来真正的生存,不是苟且,是守住初心;真正的强大,不是妥协,是坚持正义。

她裹紧身上的旧军大衣——这是老张生前最常穿的衣服,临终前特意留给她,说“天凉的时候穿,能想起咱陕北的炕头”。此刻,大衣上还留着淡淡的艾草香,那是去年回家时,赵大妈帮她缝在夹层里的,说“艾草能驱邪,保佑你在北京平平安安”。

林婉抬头望向远处的高楼,阳光洒在玻璃幕墙上,折射出温暖的光。她知道,自己的征程还没结束——明天,她要带着陕北老艺人的作品,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,让陕北文化被更多人看见,让“文化保护”的理念被更多人认可。

七年北漂,她从一个被骗的月嫂,变成了文化守护者;从挤在合租房的小隔间,到拥有了能为正义发声的力量。她的“家”,早己不是陕北的窑洞,也不是北京的出租屋,而是这群一起守护文化的人,是这份用初心坚守的正义,是永远不会被掠夺的文化根脉。

风里带着春天的气息,林婉迈开脚步,朝着阳光的方向走去。她知道,前方还有更多挑战,但只要初心不改,就永远不会迷路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8PZM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逆光生长,从黄土到京城十二年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8PZM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