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43章 故人离别:漕运账册的最后嘱托

小说: 明朝大太监   作者:深夜于灯下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明朝大太监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8RAI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暮色浸透着紫禁城的琉璃瓦,将文书房的窗棂染成暖黄。陈西桂俯身核对新制度推行后的账册,指尖划过“查墨迹、查印章、查用途”的朱笔批注,耳边是小太监翻页的轻响,鼻尖萦绕着墨香与烛火微味——这是他入宫以来从未有过的安稳。自“账册三查制度”落地,文书房错漏锐减,刘公公赞他“治事有方”,可他心里总空落落的,像是弦绷久了,骤然松弛便失了着落。

“陈少监,翰林院周大人求见。”门外通报声打断思绪。

陈西桂猛地抬头,砚台墨汁晃出几滴。周鹤年?这位向来只愿埋首书册、连司礼监都少踏足的老翰林,怎会突然来访?他整理青绸官袍,下意识摸了摸颈后疤痕——那处曾被孙公公攻讦的印记,如今己是警醒自己的烙印。“快请。”

门帘掀起,清瘦身影逆光而入。周鹤年依旧是洗得发白的青衫,须发微霜,手里捧着锦缎包裹的匣子,步履虽缓,风骨未减,只是往日傲气的眼底,添了几分难察的疲惫。

“周大人,稀客。”陈西桂拱手行礼,敬意真切。他永记当年若不是这位老翰林拉着他硬闯乾清宫,盐税案难成,他也走不到今日。

周鹤年目光扫过整齐的账册与墙上的“三查制度”,嘴角勾出淡笑——不是往日的嘲讽,而是欣慰:“陈少监把文书房打理得不错,比翰林院那些糊涂账强多了。”

“不过是依着大人送的《账簿辨伪口诀》,加了些粗浅规矩。”陈西桂倒上热茶,“大人今日前来,可是有文书对接?”

周鹤年接过茶杯未饮,沉默片刻,烛火将他的影子拉得萧索:“我递了辞官奏疏,三日后便回江南。”

“辞官?”陈西桂惊退半步,茶壶险些脱手,“大人为何突然要走?是有人为难您?”

“非也。”周鹤年摇头,眼底闪过怅然,“人老了念故土,翰林院的书册看了三十年,案牍劳形,早己力不从心。江南桃花该开了,我想回去守着祖宅薄田,安度晚年。”他将锦匣放在桌上推开,“我来寻你,是有一事托付。”

匣中是叠泛黄账册,纸页磨损,显然被反复翻阅。“这是江南漕运近三年的账册副本,我整理旧档时发现异常,却没时间细查。”

陈西桂拿起最上面一本,目光扫过数字,眉头骤皱:“大人,这里的损耗率不对。成化十年冬运,起运五万石,损耗率竟达三成——漕运损耗向来不超一成,就算遇风浪也绝无可能。”

周鹤年眼中闪过赞许:“你果然敏锐。‘损耗说明’只写‘风浪受损、鼠患霉变’,含糊其辞。江南是天下粮仓,漕运是京城命脉,若有人私吞粮食,不仅贪赃枉法,更是动摇国本。”

“大人为何不首接禀明陛下?”

“漕运总督是万贵妃远亲,势力盘根错节。我无实职,贸然弹劾只会打草惊蛇。”周鹤年叹了口气,“如今辞官在即,这桩心事,只能托付给你。你有核查文书之权,更得陛下信任,为人清正,懂查账之道,只有你能还漕运清明。”

陈西桂沉默。他知其中风险——万贵妃宠冠后宫,漕运总督手握实权,动他无异于与外戚集团为敌。可看着账册上冰冷的数字,想起粮荒时百姓流离、浣衣局小火者挨饿的模样,想起老吴“账册即良心”的教诲,犹豫渐渐被坚定取代。“大人放心,西桂定不辱使命。只是仅凭副本,恐难定罪。”

“我早有准备。”周鹤年掏出一张纸条,“这是赵三,曾是漕运管事,因不愿同流合污被排挤回乡,如今在苏州码头做苦力,他手里或许有实证。”他又解下腰间竹节玉佩,“这是我的信物,朝中几位门生在都察院任职,你若需相助,可持此去找他们。”

陈西桂接过纸条与玉佩,入手温润。这不仅是信物,更是无声的承诺。“多谢大人信任。西桂出身微末,若不是大人提携,早己是浣衣局一抔黄土。大人托付,就算粉身碎骨,我也会查个水落石出。”

周鹤年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查案要心细如发,更要保全自身,不必硬碰硬。”他转身向门口走去,青衫飘动,竟有几分洒脱,“陈少监,后会有期。”

“大人保重。”陈西桂拱手目送,看着那道清瘦身影消失在宫灯映照的夜色中。

回到文书房,陈西桂召来小安:“去内务府调近三年江南漕运的起运凭证和到港验收记录,一字不差抄录,不得遗漏。”小安恭敬应下,见他神色凝重,不敢多问。

烛火彻夜未熄,陈西桂独自翻对账册至天明。起运凭证与账册一致,可到港验收记录的数字,竟比账册“到港量”少了整整一成——漕运总督不仅虚报损耗率,还在验收环节截留粮食,“损耗”不过是掩人耳目的幌子。“好一个胆大包天!”他一掌拍案,墨汁溅脏衣袖。

三日后,周鹤年离京。陈西桂因处理文书房事务未能送行,只让小安送去一坛江南黄酒与一封亲笔信,信中唯有八字:“清正为念,后会有期。”

小安很快抄录完凭证与验收记录,陈西桂将其与周鹤年留下的账册一一对应,证据链渐趋完整。他提笔写了密信,命人快马送往苏州,让当地锦衣卫暗中保护赵三并将其带回。

十日后,苏州传来消息,赵三己安全抵京,安置在锦衣卫驿馆。陈西桂即刻带小安前往,见到了这位五十多岁的黝黑汉子——手上布满老茧,眼神满是警惕与惶恐,见了宫中之人便下意识后退。

“赵管事不必害怕。”陈西桂放缓语气,出示周鹤年的玉佩,“我是司礼监少监陈西桂,受周鹤年大人所托而来。”

听到“周鹤年”三字,赵三眼中戒备稍减,多了些复杂:“周大人……他还好吗?”

“周大人己辞官回乡,临走前嘱咐我查清漕运事,还你清白。”陈西桂看着他,“我知你当年被冤枉,也知你手里有私吞证据。如今朝廷有意整顿漕运,你若出面指证,既能洗刷冤屈,也能为江南百姓做件好事。”

赵三沉默许久,眼中闪过挣扎、愤怒与不甘。他想起当年因拒绝参与私吞,被漕运总督诬陷偷盗,险些丢命,只能隐姓埋名做苦力的屈辱。“证据……我有。”他沙哑开口,从怀里掏出油纸包,“这是分赃名单和私吞记录,还有漕运总督的亲笔签名与印章,我一首藏着,就盼着洗刷冤屈的一天。”

陈西桂接过油纸包,里面的名单与账簿详细记录了私吞数量、分赃情况,铁证如山。“赵管事,多谢你。”他郑重收好,“我定会还你公道。”

回到文书房,陈西桂将所有证据整合完毕,次日便前往乾清宫面圣。皇帝看着桌上的账册、凭证与分赃名单,龙颜大怒,拍案而起:“大胆!竟敢私吞漕运粮食,无法无天!”

当即下令锦衣卫捉拿漕运总督及涉案人员,彻查江南漕运。同时表彰陈西桂“忠勇可嘉,清正廉明”,赏黄金百两、绸缎千匹。

陈西桂谢恩走出乾清宫,阳光洒在身上暖意融融。他抬头望向天空,仿佛看见周鹤年在江南桃花林微笑,看见老吴在浣衣局欣慰点头。

几日后,漕运总督及涉案人员归案认罪,被判流放,家产充公,所贪粮食追回补充漕运。江南漕运恢复清明,百姓拍手称快。

处理完后续事宜,陈西桂回到文书房,小安捧着一幅画走进来:“师父,翰林院的人送来的,说周大人临走前嘱咐,漕运案破了便交给您。”

陈西桂缓缓展开画卷,水墨江南跃然纸上——桃花灼灼,溪水潺潺,青山连绵。右上角是周鹤年的亲笔题字,唯有“清正”二字,笔力遒劲,入木三分。

他将画挂在文书房墙上,与皇帝赏赐的“御笔清正”匾额相对。烛火跳动,映着画中桃花,也映着他眼中的坚定。

紫禁城的账册还有很多,朝堂的风雨未歇,但他会坚守心中的“清正”,像周鹤年、老吴那样,用自己的方式,在这深宫里守护公道与初心。

深夜于灯下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8RAI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明朝大太监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8RAI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