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006章 流言像野草

小说: 老槐树下的向阳窗   作者:玥亮姐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老槐树下的向阳窗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8SKR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梅芳弄口的 “阿明面馆” 是个西方小铺子,水泥地被面汤浸得发黏,墙上挂着块掉漆的价目表,“阳春面 8 元、雪菜肉丝面 12 元” 的字样用红漆写着,边角卷了边,像被风吹皱的纸。中午十一点,正是人最多的时候,煤炉上的大铁锅冒着白汽,面汤的咸香混着酱油味,飘得满弄堂都是。

陈曦端着两个搪瓷碗从后厨出来,碗沿磕在托盘上,发出 “叮叮” 的响。她今天替同乡来面馆帮忙 —— 同乡要去医院陪床,给她 50 块工钱,够买两斤排骨给老家的父母炖汤。她穿着晓棠给的旧棉袄,袖口的棉絮又露出来一点,她下意识地往袖子里塞了塞,走到靠门口的桌子旁。

李婶正坐在这儿,面前摆着个空碗,手里攥着个塑料袋,里面装着给孙子买的麦芽糖。“婶,您的雪菜肉丝面。” 陈曦把碗放在桌上,筷子擦过碗沿,动作轻得怕碰碎了这只缺了个口的搪瓷碗 —— 这碗是面馆用了十年的老物件,阿明老板说 “没破就接着用,省得花钱买新的”。

李婶 “哎” 了一声,拿起筷子搅了搅面,突然想起什么,压低声音问:“曦丫头,你晓棠姐那边,真不让签字啊?我儿子最近催着我搬,说他那新房要装修,等着我的拆迁款凑首付呢。”

陈曦的手顿了顿,托盘差点从手里滑下来。她想起昨天张磊说的话,想起口袋里那张皱巴巴的人才引进申请表,指尖无意识地抠着托盘边缘的木纹 —— 那托盘是阿明老板用旧木板改的,边缘磨得发亮,带着常年沾着面汤的油润。

“婶,” 她吸了吸鼻子,声音压得更低,几乎要埋进面汤的热气里,“晓棠姐…… 她是想等开发商涨补偿款。可我们等不起啊,我弟下个月就要交学费了,6800 块,我到现在还没凑够一半……” 她说着,眼圈红了,一半是演的,一半是真的 —— 弟弟的学费像块石头,压得她喘不过气。

李婶的筷子停在半空,眉头立刻皱了起来:“哟,这丫头怎么这样啊?光顾着自己要涨价,不管我们这些人的难处!” 她往嘴里扒了口面,声音却没放小,邻桌修鞋的老周听见了,抬头问:“李婶,咋了?晓棠不让签字啊?”

“可不是嘛!” 李婶放下筷子,声音拔高了些,“曦丫头说,晓棠想等补偿款涨了再签,可曦丫头弟的学费、我儿子的装修款,哪等得起啊?这弄堂拆不拆,也不是她一个人说了算啊!”

老周手里的锥子顿了顿,叹了口气:“我还以为晓棠是为大家好,没想到…… 哎,我这修鞋的摊子,要是拆了,我这老骨头去哪讨生活啊?” 他的修鞋摊摆在面馆隔壁,一块帆布搭着棚子,里面堆着旧鞋钉、胶水,还有他用了二十年的铁砧子,上面的纹路都被磨平了。

流言像被风吹动的野草,从李婶的嘴里,很快蔓延到面馆的每个角落。卖菜的刘姐提着菜篮子进来,刚要叫一碗阳春面,就被李婶拉着说了半天;收废品的王伯推着三轮车经过,听到里面的议论声,脚像被钉在了地上,手里攥着的空酒瓶 —— 是刚从面馆收的,瓶身还沾着面汤的油渍 —— 捏得发白。

王伯今年六十五岁,头发白了大半,脸上的皱纹像被刀刻过一样深。他老伴走得早,儿子在外地打工,一年回不了一次家,他一个人靠收废品养大孙子。孙子明年要上小学,户口在老家,只能上民办学校,学费一年要一万多,他本来盼着拆迁款下来,能在学校附近租个小房子,再凑点学费,让孙子能安稳上学。

他推着三轮车,慢慢挪到晓棠工坊门口,三轮车的链条 “咔嗒咔嗒” 响,是昨天掉了个螺丝,他没舍得修,想着凑够钱再说。工坊的木门虚掩着,里面传来砂纸蹭木头的声音,沙沙响,像老槐树的叶子在晃。

王伯扒着门缝往里看,只见晓棠蹲在地上,正给张爷爷修藤椅。她的头发用一根皮筋扎着,碎发垂在额前,沾着点木屑;手里的砂纸磨得飞快,藤椅的破洞己经补好了一半,新藤条是她昨天特意去木材市场挑的,软韧又结实,只花了 15 块钱。张爷爷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,手里端着个搪瓷杯,里面是晓棠给泡的菊花茶,杯底还沉着两颗枸杞。

“晓棠啊,你也别太费劲,这椅子能坐就行。” 张爷爷笑着说,眼里的皱纹都堆在一起。

“没事,张爷爷,我再给您磨磨,省得硌着您的腿。” 晓棠抬头笑了,露出两颗小虎牙,阳光从窗户缝里照进来,落在她沾着木屑的脸上,像撒了层金粉。

王伯的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。他想起去年冬天,孙子发烧,他没钱去医院,是晓棠骑着电动车,带孙子去社区医院,还帮他付了 120 块的医药费;想起上个月,他的三轮车爆胎,是晓棠帮他推着去修车铺,还帮他垫了 30 块的修车费;想起晓棠总说 “王伯,您要是累了,就把废品放我这儿,我帮您分类”。

可面馆里的议论声还在耳边响:“晓棠想等补偿款涨了再签”“不管我们这些人的难处”。他攥着空酒瓶,在工坊门口来回走了两圈,脚抬了好几次,想推开门问问晓棠,可最终还是放下了 —— 孙子的学费、房租,像两座山,压得他不敢冒险。

他抬头看了看工坊门口的老槐树,树叶被风吹得沙沙响,像在叹气。“怎么就忘了我们这些人的难处呢?” 他对着槐树,小声说了一句,声音里满是无奈和失望,然后推着三轮车,慢慢走了,三轮车的链条 “咔嗒咔嗒” 响,像在替他叹气。

而此刻,晓棠还不知道流言己经传开。她把藤椅的最后一处毛边磨平,扶张爷爷坐上去:“张爷爷,您试试,还硌吗?”

张爷爷坐上去,来回晃了晃,笑着说:“不硌了,比新的还舒服!晓棠啊,你这手艺,真是跟你妈一样好!” 他从口袋里掏出 20 块钱,递给晓棠,“拿着,这是给你的工钱。”

晓棠摆手:“张爷爷,不用,您上次帮我捡了那么多旧木料,这就当我谢您的。”

“那可不行!” 张爷爷把钱塞进她手里,“你这工坊也要交房租,也要吃饭,哪能总白干?拿着,不然爷爷下次不找你修东西了。”

晓棠没办法,只好收下钱,把钱叠好,放进围裙的口袋里 —— 里面还有早上帮李婶改衣服收的 15 块,帮老周修鞋架收的 10 块,加起来一共 45 块,够她买两天的菜了。

她送张爷爷出门,正好碰到卖菜的刘姐提着菜篮子过来,脸上带着点不自然的笑:“晓棠,忙呢?”

“刘姐,买菜啊?” 晓棠笑着打招呼,没注意到刘姐躲闪的眼神。

刘姐 “嗯” 了一声,匆匆走了,嘴里还小声念叨着:“哎,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……”

晓棠愣了一下,没明白她是什么意思,只当是刘姐遇到了烦心事,转身回了工坊,继续收拾昨天剩下的木料 —— 她要赶在天黑前,把王伯孙子的书包修好。书包是去年王伯从废品站捡的,拉链坏了,带子也松了,孙子一首想要个新的,王伯没舍得买,她就想着修好给孩子一个惊喜。

而在陆家嘴的盛景地产办公室里,张磊正坐在真皮沙发上,喝着蓝山咖啡 —— 咖啡是从国外空运来的,一杯就要 80 块,够晓棠在面馆吃十碗阳春面。他手里拿着平板电脑,上面是梅芳弄的居民名单,李婶、老周、王伯的名字后面,都画了个小圈。

“张总,流言己经传得差不多了,居民那边开始有情绪了。” 助理站在旁边,手里拿着一份报告,“下一步,要不要再加点料?比如…… 让陈曦再透点‘晓棠私吞补贴’的假消息?”

张磊放下咖啡杯,骨瓷杯底碰在茶几上,发出清脆的响。他笑了笑,眼里满是算计:“不用急,让子弹再飞一会儿。等居民的情绪再高点,我们再出面‘解决问题’,到时候他们会感激我们,晓棠也就没人信了。” 他拿起桌上的高尔夫球卡,看了一眼时间,“下午的高尔夫预约好了吗?别耽误了跟拆迁办王主任的约。”

“好了,张总,车己经在楼下等着了。”

张磊站起身,整理了一下定制西装的袖口,腕间的百达翡丽腕表闪着光。他走到落地窗前,看着窗外的黄浦江,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 —— 在他眼里,梅芳弄的居民和晓棠,不过是他棋盘上的棋子,流言是他的武器,能轻易打乱他们的阵脚,让他们乖乖听话。

他不会知道,王伯在工坊门口徘徊时的挣扎;不会知道,晓棠在工坊里修书包时的认真;更不会知道,那些被他当成 “武器” 的流言,像野草一样,不仅伤害着晓棠,也伤害着弄堂里原本温暖的邻里情分。

傍晚的时候,晓棠把修好的书包送到王伯家。王伯的孙子正趴在小桌上写作业,桌子是王伯用旧木板搭的,腿还晃悠着。“小宇,看姐姐给你带什么了?” 晓棠把书包递过去,书包上的小熊贴纸是她昨天特意买的,花了 5 块钱。

小宇眼睛一亮,立刻放下笔,接过书包:“谢谢晓棠姐姐!这个小熊好可爱!” 他把书包背在身上,转了个圈,开心得跳了起来。

王伯看着孙子的笑脸,眼眶红了,想说什么,却又咽了回去,只是对着晓棠笑了笑:“谢谢你啊,晓棠。”

晓棠笑着摇了摇头:“不客气,小宇喜欢就好。王伯,要是小宇上学需要帮忙,你跟我说。”

她走出王伯家,天色己经暗了,弄堂里的路灯亮了起来,昏黄的光洒在石板路上,像铺了层金子。她抬头看了看老槐树,树叶在灯光下晃着,沙沙响,像是在跟她说话。她不知道,一场由流言引发的风暴,正在悄悄向她袭来,而她此刻,还在为居民的小事忙碌着,心里装着的,全是弄堂里的温暖与牵挂。

流言还在继续蔓延,像野草一样,在弄堂的每个角落生长。但晓棠不知道,也不想知道 —— 她只知道,要守好工坊,要帮居民修好每一件旧东西,要让弄堂里的温暖,一首都在。这是她的坚守,也是她作为底层人,对抗世界的唯一方式。

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老槐树下的向阳窗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8SKR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老槐树下的向阳窗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8SKR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