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009章 晓棠的反击

小说: 老槐树下的向阳窗   作者:玥亮姐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老槐树下的向阳窗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8SKR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梅芳弄的晨雾还没散,石板路上浮着一层薄薄的白气,踩上去软乎乎的,像踩在旧棉花上。晓棠裹紧母亲留下的蓝布棉袄,领口的补丁蹭着下巴,带着洗不掉的皂角味。她揣着连夜写的 “补偿款诉求清单”,纸页被手心的汗浸得发皱,边角卷成了小喇叭 —— 这是她改了三稿的东西,每一条都标着 “隔壁弄堂补偿标准”“高龄老人安置细则”,字写得格外用力,笔尖戳破了两处纸。

居委会的铁门虚掩着,王主任正蹲在门口啃油条,搪瓷碗里的豆浆冒着热气,碗沿缺了个小口,是去年防汛时被沙袋砸的。“王主任,” 晓棠推开门,声音有点发紧,“我想跟您说说补偿款的事,梅芳弄比隔壁弄堂每平少两千,您能不能帮我们跟开发商协调协调?”

王主任嚼着油条,抬头看她,眼神里带着无奈,把豆浆碗往石桌上一放,溅出几滴在褪色的桌布上:“晓棠啊,不是我不帮你。昨天我给盛景地产打了三个电话,人家只说‘补偿标准按合同来,只认沈亦舟签字’。我这居委会,就是个传话筒,没实权啊。” 他指了指墙上的 “社区服务公约”,纸都发黄了,“你看,上面写着‘为居民谋福利’,可真到了开发商面前,咱们连说话的分量都没有。”

晓棠捏着诉求清单的手更紧了,指节发白。她还想再说 “赵阿婆的低保够不上房租”“王伯孙子的学费没着落”,可看着王主任为难的样子,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。走出居委会时,晨雾己经散了,巷口李叔的早点摊前排起了队,油条在油锅里炸得 “滋滋” 响,香味飘得满弄堂都是。几个居民正围着摊子聊天,看到晓棠过来,声音突然低了下去,有人甚至悄悄往旁边挪了挪,像在躲什么。

晓棠心里发涩,却没停下脚步。走到弄堂中段,孙师傅的木匠铺前传来 “沙沙” 声 —— 孙师傅正蹲在地上,用旧刨子刨一块老松木,木屑卷着圈落在他的蓝布围裙上,围裙上满是补丁,最上面一块还是晓棠去年帮他缝的。“孙师傅,” 晓棠走过去,强打起精神,“您看这块木头,能做个展架不?我想办个‘梅芳弄记忆展’,把大家的旧物件摆出来,让更多人知道咱们弄堂的故事。”

孙师傅手里的刨子顿了顿,抬起头,老花镜滑到鼻尖,他往上推了推,盯着晓棠看了几秒:“记忆展?能管用吗?开发商要的是地,不是故事。” 话虽这么说,他却把刨子放在一边,拿起那块松木翻了翻,“不过这主意倒是不孬 —— 我这刨子用了西十年,你妈当年嫁过来,我还帮她打了衣柜;赵阿婆的缝纫机,还是她结婚时的陪嫁,这些物件,都藏着咱们的日子。”

得到孙师傅的认可,晓棠心里亮了点。她谢过孙师傅,揣着松木块,开始挨家挨户敲门。第一家是李婶,门敲了三下,里面传来李婶的声音:“谁啊?”

“李婶,是我,晓棠。我想办记忆展,您家有没有旧物件?比如您给孙子做的小棉袄,或者您当年的嫁妆……”

门里沉默了几秒,然后传来李婶的声音,带着点急茬:“没有!我家没什么旧东西!你别折腾了,开发商那边咱惹不起,到时候补偿款拿不到,你负责啊?” 接着就是脚步声远去的声音,连门都没开。

晓棠站在门口,手还悬在半空。她知道李婶的顾虑 —— 李婶儿子下个月要订婚,就盼着拆迁款凑首付,怕得罪开发商,连现有的补偿都拿不到。她叹了口气,又走到老周家。老周正坐在修鞋摊前,手里拿着个旧皮鞋,用锥子一针针缝鞋底,看到晓棠过来,头也不抬:“晓棠,你别找我,我没什么能展的。”

“周叔,哪怕是您修鞋的旧锥子呢?您这锥子用了二十年,帮多少街坊修过鞋啊……”

“锥子是吃饭的家伙,不能给你。” 老周放下锥子,抬头看她,眼神里带着点疲惫,“晓棠,听叔一句劝,别办那没用的展了。咱们底层人,跟人家开发商斗,就是鸡蛋碰石头。你守着那点回忆,能当饭吃吗?能给王伯孙子交学费吗?”

旁边几个蹲在地上下棋的老头也跟着附和:“老周说得对,晓棠你太年轻,不懂现实的难。”“开发商有的是钱和关系,咱们闹不过的。”“赶紧签字拿补偿款,找个地方安稳过日子才是正经。”

晓棠站在棋摊旁,听着大家的议论,心里像被泼了盆冷水。她攥着手里的松木块,木屑扎进掌心,有点疼,却没松开。 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老槐树下的向阳窗 她又敲了几家门 —— 年轻的租户小王说 “我住这儿才半年,没什么旧物件”;卖菜的刘姐隔着门说 “我忙着进货,没空管这事”;连平时跟她关系不错的张婶,也只是开了条门缝,小声说 “晓棠,我怕…… 你别为难我了”。

太阳慢慢升到头顶,弄堂里的人多了起来,可没人愿意帮晓棠。她走到老槐树下,靠着树干,看着工坊紧闭的木门,突然觉得有点累。手里的松木块还在,却重得像块石头。她想起母亲生前说的 “人心都是肉长的”,可现在,她看到的都是顾虑、怀疑和妥协。

“晓棠?你在这儿愣着干啥?”

熟悉的声音传来,晓棠抬头,看到赵阿婆拄着拐杖,慢慢走了过来,身后还跟着个小伙子,帮她推着一台旧缝纫机。缝纫机是深棕色的木头机身,漆皮掉了大半,露出里面的木纹,机头上的铜零件还亮着,是阿婆昨天刚擦过的;上面盖着块蓝花布罩,罩子上补了三个补丁,最上面一块是晓棠母亲当年缝的,针脚细密。

“阿婆!您这是……” 晓棠赶紧站起来,眼眶有点红。

“我听孙师傅说你要办记忆展,就把我这缝纫机推来给你。” 阿婆摸了摸缝纫机的机身,笑得眼睛都眯了,“这机子跟了我西十年,当年我就是用它给街坊们做衣服 —— 你妈怀你的时候,我给她做了件碎花孕妇装,她穿到你出生;王伯家小宇满月,我给做了件红棉袄,小宇穿了三年都没舍得扔。这机子,不是个物件,是咱们弄堂的情分。”

阿婆的话刚说完,旁边突然传来一个声音:“阿婆说得对!我也有东西要展!” 是刘姐,她手里提着个旧菜篮子,篮子是竹编的,把手断了一根,用布条缠着,“这篮子是我刚到上海时买的,那时候我天天提着它去批发市场进货,下雨淋、太阳晒,用了十年。去年晓棠帮我补了把手,我一首用到现在。”

接着,老周也走了过来,手里拿着他那把旧锥子,锥柄上刻着个 “周” 字,是他刚学修鞋时师傅给的:“这锥子我用了二十年,帮你妈修过鞋底,帮王伯补过鞋帮,今天也给你展着 —— 晓棠,叔之前说话冲,你别往心里去,叔是怕你吃亏。”

下棋的老头们也围了过来,张大爷从口袋里掏出个旧烟袋锅,说 “这是我爹传下来的,在弄堂里抽了三十年烟”;李大爷拿来个旧收音机,说 “这机子能听评书,以前咱们晚上都聚在槐树下听”。连之前躲着晓棠的李婶,也从家里走出来,手里拿着件小棉袄,红底白花,是她给孙子做的:“晓棠,婶之前对不住你,这棉袄给你展着,也算我为弄堂出份力。”

晓棠看着眼前的旧物件,看着围过来的居民,眼泪终于掉了下来,却不是因为委屈,是因为感动。她知道,大家不是不想帮她,是怕,是被生存压得不敢出头。可当赵阿婆带头站出来,当 “情分” 战胜了 “顾虑”,大家还是愿意为了弄堂的记忆,为了彼此的情分,站出来。

她擦了擦眼泪,笑着说:“谢谢大家!咱们的记忆展,就办在老槐树下,让所有人都看看,咱们梅芳弄,不是没人情味的破地方,是有故事、有温度的家!”

居民们都笑了,开始七手八脚地帮忙 —— 孙师傅用松木块做展架,刘姐帮着擦旧物件,老周找来绳子挂布帘,赵阿婆坐在槐树下,给大家讲缝纫机的故事。弄堂里的气氛,又回到了以前的热闹,满是烟火气和人情味。

而此刻,在陆家嘴的盛景地产办公室里,沈亦舟正对着电脑开视频会议,屏幕上是总公司的高管,说着 “月底前必须完成 50% 签约率”“不能给居民讨价还价的空间”。张磊坐在旁边,小声说:“沈总,晓棠在弄什么记忆展,不过就是些破铜烂铁,成不了气候。”

沈亦舟皱了皱眉,没说话,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窗外 —— 他想起母亲老房子里的旧药箱,想起晓棠抱着花花的照片,心里莫名有点慌。他不知道,在梅芳弄的老槐树下,一场用 “记忆” 和 “情分” 发起的反击,己经凝聚起了底层最坚韧的力量;他更不知道,那些被他和张磊当成 “破铜烂铁” 的旧物件,终将成为打破阶层冷漠的光。

晓棠看着老槐树下渐渐成型的展架,看着居民们忙碌的身影,心里充满了力量。她知道,这场反击很难,可能赢不了开发商的钱和权力,但她赢了人心,赢了弄堂的记忆,赢了母亲当年守护的情分。这就够了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8SKR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老槐树下的向阳窗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8SKR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