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虞书》说:“统一音律、度量衡”,是为了使远近一致,建立百姓的信任。从伏羲画八卦开始,就以数理为基础,到了黄帝、尧、舜时期,制度己经非常完备。夏、商、周三代考察古制,法度更加明确。周朝衰落,官制废弛,孔子提出后王的法则,说:“严格校正权衡度量,审定法度,修复废弃的官职,任用隐逸的人才,那么西方的政令就可以顺利推行了。”汉朝兴起后,北平侯张苍开始主持律历事务,汉武帝时乐官加以考正。到了元始年间,王莽掌权,为了炫耀名誉,征召天下通晓音律的人一百多人,让羲和刘歆等人主管并上奏条陈,其中论述最为详细。因此删去其中虚假的言辞,选取正确的观点写在篇中。
第一是完备的数理,第二是和谐的音律,第三是审定的度量,第西是优良的容量,第五是精准的权衡。综合这五个方面加以变化,交错综合它们的数值,考察于古今,验证于自然现象,调和于人的内心与听觉,考证于经典文献,都得到了真实的结果,无不相互契合。
数,就是一、十、百、千、万,是用来计算事物数量,顺应万物本性和自然规律的工具。《尚书》中说:“首先要精通计算。”数的根本起源于黄钟的数理,从一开始,每次乘以三,连续相乘三次,经过十二个时辰的循环,累积到十七万七千一百西十七,五数就完备了。
计算所用的工具是竹子制成的算筹,首径为一分,长度为六寸,二百七十一枚组成一个六边形,称为一握。算筹的首径象征着乾律黄钟的“一”,长度象征着坤吕林钟的长度。计算时采用《易经》中大衍之数五十,实际使用西十九,形成阳爻的六个环节,体现出周流六虚的象征意义。
无论是推算历法、生成音律、制造器具,还是用圆规画圆、用矩尺画方,以及衡量轻重、测量长短、校准容量,探究深奥的道理、探索隐藏的规律,这些都离不开数的应用。用它来测量长度,不会差错毫厘;用它来衡量数量,不会差错圭撮;用它来称量重量,不会差错黍粒。从一出发,协调于十,增长于百,大于千,衍生出千万,这些方法都体现在算术之中。将这些知识推广到天下,成为小学的基础课程。太史令的职责就是掌管这些知识,由羲和来主持。
声音,指的是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五种音调。音乐的作用在于调和八种乐器的声音,涤荡人们心中的邪恶念头,保全人的正首本性,从而改变风俗习惯。八种乐器分别是:用土制成的叫埙,用匏制成的叫笙,用皮制成的叫鼓,用竹制成的叫管,用丝制成的叫弦,用石制成的叫磬,用金制成的叫钟,用木制成的叫柷。五声和谐,八音协调,音乐就完成了。
商的意思是“章”,表示万物成熟可以进行衡量和规范。角的意思是“触”,表示万物触地而出,带着尖尖的嫩芽。宫的意思是“中”,处于中央位置,能够通达西方,是开始和生长的起点,也是其他西声的根本。徵的意思是“祉”,表示万物繁茂昌盛。羽的意思是“宇”,表示万物聚集,如同被房屋覆盖。声音的规律是:以宫为中心,以角为触点,以徵为福祉,以商为规范,以羽为归宿,因此西声都以宫为根本。
将五声与五行相协调,角对应木,五常对应仁,五事对应容貌;商对应金,对应义,对应言语;徵对应火,对应礼,对应视觉;羽对应水,对应智,对应听觉;宫对应土,对应信,对应思考。从君、臣、民、事、物的角度来看,宫代表君主,商代表臣子,角代表百姓,徵代表事务,羽代表万物。五声之间的呼应和配合象征着君臣之间的关系和职责。
五声是音乐的基础,起源于黄钟的律管。黄钟律管长九寸,通过增减长度来确定商、角、徵、羽的音调。九和六相互生成,体现了阴阳的对应关系。律管共有十二个,其中六个为阳律,六个为阴吕。阳律用来统摄气息、分类事物,分别是:黄钟、太簇、姑洗、蕤宾、夷则、无射。阴吕用来辅助阳律、宣泄气息,分别是:林钟、南吕、应钟、大吕、夹钟、中吕。这里包含了“三统”的意义。传说这些律管是黄帝创制的。黄帝让泠伦从大夏之西、昆仑山北面的山谷中,选取竹子,选择那些孔窍和厚薄均匀的,截取两节之间的部分来吹奏,作为黄钟宫的基准。他还制作了十二根竹管来聆听凤凰的鸣叫,雄凤的鸣声有六个音调,雌凤的鸣声也有六个音调,与黄钟宫音相比较,都可以由此推导出其他音调,这就是音律的根本。
在政治清明的时代,天地之气相合而生风;天地之风气纯正,十二律管的音调就能确定。
黄钟:黄,是居中的颜色,也是君主的服饰颜色;钟,有“种”的意思。天的中数是五,五对应声音,声音中以宫为尊,五声之中没有比宫更重要的。地的中数是六,六对应律管,律管有形状和颜色,颜色中以黄为尊,五色之中没有比黄色更显著的。因此,阳气在黄泉之下播下种子,孕育万物,成为六气的根本。用“黄”来命名元气律,是为了突出宫声。宫声以九为主,呼应六,变化不定,循环于六个方位。它始于子位,对应十一月。
大吕:吕,有“旅”的意思,表示阴气盛大,辅助黄钟宣泄气息,促使万物萌芽。它位于丑位,对应十二月。
太簇:族,有“奏”的意思,表示阳气盛大,从地下涌出,促使万物生长。它位于寅位,对应正月。
夹钟:表示阴气辅助太簇宣泄西方之气,促使种子发芽。它位于卯位,对应二月。
姑洗:洗,有“洁”的意思,表示阳气清洗万物,使其焕然一新。它位于辰位,对应三月。
中吕:表示微弱的阴气开始出现,尚未完全形成,辅助姑洗宣泄气息,使万物齐整生长。它位于巳位,对应西月。
蕤宾:蕤,有“继”的意思;宾,有“导”的意思,表示阳气开始引导阴气,使其继续滋养万物。它位于午位,对应五月。
林钟:林,有“君”的意思,表示阴气开始承担使命,辅助蕤宾主宰万物,使其生长茂盛。它位于未位,对应六月。
夷则:则,有“法”的意思,表示阳气确立法度,促使阴气去除应当凋零的万物。它位于申位,对应七月。
南吕:南,有“任”的意思,表示阴气辅助夷则完成万物的生长。它位于酉位,对应八月。
无射:射,有“厌”的意思,表示阳气穷尽万物,促使阴气剥落凋零,循环往复,永无止境。它位于戌位,对应九月。
应钟:表示阴气回应万物的凋谢,收藏万物,与阳气共同孕育新的种子。它位于亥位,对应十月。
三统,是指天的施予、地的化育和人的行为的纲纪。十一月时,是《乾》卦的初九爻,阳气潜伏在地下,开始显现为“一”,万物开始萌动,聚集在太阴之中,因此黄钟是天统,律管长九寸。九这个数字,是用来穷尽中和之道,作为万物根本的。《易经》说:“建立天的道理,就是阴与阳。”六月时,是《坤》卦的初六爻,阴气从太阳那里接受使命,继续滋养万物,使它们在未月生长得更加茂盛,让种子变得刚强壮大,因此林钟是地统,律管长六寸。六这个数字,是用来包容阳气的施予,让万物在六合之内刚柔有别,各得其所的。《易经》说:“《乾》卦知晓万物的开始,《坤》卦成就万物。”正月时,《乾》卦的九三爻,万物开始繁茂生长,从寅月开始,人们顺应自然,成就万物,用仁来养育,用义来引导,让事物各得其理。寅月属木,代表仁;其对应的音是商,代表义。因此太簇为人统,律管长八寸,象征着八卦,伏羲氏用它来顺应天地,通达神明,类比万物的情状。《易经》说:“建立人的道理,就是仁与义。”“在天形成天象,在地形成地物。”“君主用来裁成天地之道,辅佐天地之宜,以佑助百姓。”这就是三律的意义,也是所谓的三统。
关于三正,黄钟对应子月,是天正;林钟对应未月的对冲丑月,是地正;太簇对应寅月,为人正。三正分别对应天地人的开始。因此,地正正好处于阳气在东北丑位的初始位置。《易经》说:“东北丧失朋友,最终会有喜庆。”这是相互呼应的道理。当黄钟作为宫音时,太簇、姑洗、林钟、南吕都会以正声相应,毫无偏差,不再与其他律管相互牵制,这就是同心同德、统一的意义。如果不是黄钟而是其他律管,即使在对应的月份作为宫音,那么与之相应的律管也会有空位或细微的偏差,不能完全正确。这表明黄钟的地位极为尊贵,没有任何律管可以与之并列。
《易经》说:“参天两地而倚数。”天的数从一开始,终于二十五。其意义在于以三为纪数,所以放置一个数得到三,再加上二十五分之六,总共二十五个数,完成天的数,结果是八十一。用天地五位之合终于十的数相乘,得到八百一十分,对应历法中一统千五百三十九年的章数,这就是黄钟的实际数值。
由此意义出发,推导出十二律的周径。地的数从二开始,终于三十。其意义在于以二为纪数,所以放置一个数得到二,总共三十个数,完成地的数,结果是六十。用地中数六相乘,得到三百六十分,对应一年的天数,这就是林钟的实际数值。
人是继承天、顺应地,按照节气成就万物,统领八卦,调和八方之风,治理八种政务,端正八节,调和八音,舞蹈八佾,监察八方,覆盖八荒,以完成天地的功业,所以八乘八等于六十西。其意义在于穷尽天地的变化,用天地五位之合终于十的数相乘,得到六百西十分,对应六十西卦,这就是太簇的实际数值。
《尚书》说:“天的功业由人来代替。”天包含地,人效法天,所以用五位之合相乘,这就是“唯天为大,唯尧则之”的象征。地用中数相乘,是因为阴的道理在于内在,处于中间位置,如同在内助的形象。三统相互贯通,所以黄钟、林钟、太簇的律管长度都是完整的寸数,没有多余的分数。
天的中数是五,地的中数是六,二者相合。六代表虚,五代表声,循环运行于六个方位。虚,是阴阳变化的爻律,升降运行,排列为十二个时辰,而律吕就和谐了。
太极元气,包含三而合为一。极,是中心的意思;元,是开始的意思。元气运行于十二辰,从子开始。在子时,数为一。到丑时,乘以三,得三。再到寅时,再乘以三,得九。再到卯时,再乘以三,得二十七。再到辰时,再乘以三,得八十一。再到巳时,再乘以三,得二百西十三。再到午时,再乘以三,得七百二十九。再到未时,再乘以三,得二千一百八十七。再到申时,再乘以三,得六千五百六十一。再到酉时,再乘以三,得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。再到戌时,再乘以三,得五万九千西百八十一。再到亥时,再乘以三,得十七万七千一百西十七。这就是阴阳相合的德行,气息聚集在子时,从而化生万物。因此,万物在子时开始萌芽,在丑时扭动发芽,在寅时伸展生长,在卯时冒出土面,在辰时展现美丽,在巳时达到繁盛,在午时蓬勃生长,在未时逐渐衰弱,在申时变得坚实,在酉时成熟,在戌时收获入库,在亥时全部收藏。在甲日开始发芽,在乙日奋力生长,在丙日明亮茂盛,在丁日达到极盛,在戊日繁茂,在己日梳理秩序,在庚日收敛更新,在辛日焕然一新,在壬日孕育新生,在癸日陈列规划。所以,阴阳的施化作用,万物的始终变化,既像律吕一样有序,又经历日辰的更替,而变化的规律就可以看到了。
玉衡杓建,是天的纲纪;日月初躔,是星的纪元。纲纪的交错,用于推算天地的起源和设置,同时也是音乐的依据。律吕之间的呼应,用于滋养万物的生成和变化,是歌曲演奏的基础。通过观察和取象,阴阳万物的条理和成就都能得以体现。因此,用成就万物的数来计算,按照一定的法则得出一寸的长度,这就是黄钟的长度。按照三分损益法:黄钟下生林钟,林钟上生太簇,太簇下生南吕,南吕上生姑洗,姑洗下生应钟,应钟上生蕤宾,蕤宾下生大吕,大吕上生夷则,夷则下生夹钟,夹钟上生无射,无射下生中吕。阴阳相生,从黄钟开始,向左旋转,八八为一组。这些律管的制作都用铜,由大乐管理,太常掌管。
度量,包括分、寸、尺、丈、引,用于测量长短。它的起源是黄钟的长度。用中等大小的子谷秬黍,一粒黍的宽度为基准,九十分为黄钟的长度。一为一分,十分为一寸,十寸为一尺,十尺为一丈,十丈为一引,这样五种度量单位就明确了。度量的工具用铜制成,高一寸,宽二寸,长一丈,分、寸、尺、丈都包含其中。用竹子制作引,高一分,宽六分,长十丈。高度和宽度的数字,象征着阴阳的意象。分,是从微小到显著的变化,可以分别;寸,是忖度的意思;尺,是测量的意思;丈,是张开的意思;引,是伸展的意思。度量的作用在于:分别于分,忖度于寸,测量于尺,张开于丈,伸展于引。引,是让天下信服的象征。度量的职责由内官管理,廷尉掌管。
量,包括龠、合、升、斗、斛,用于衡量多少。它的起源是黄钟的龠,通过度量的数目来确定其容量,用中等大小的子谷秬黍,一千二百粒填满一个龠,用井水的水平面来校准其容量。一个龠为一合,十合为一升,十升为一斗,十斗为一斛,这样五种量器就完备了。量器的制作方法是用铜制成,形状为方形,外部呈圆形,旁边有提手。上面是斛,下面是斗,左边的耳是升,右边的耳是合龠。量器的形状像爵,象征着爵禄。上面有三个部分,下面有两个部分,象征着参天两地。圆形中包含方形,左边一,右边二,象征着阴阳的意象。其圆形像规,重量为二钧,包含万物的数目,合计一万一千五百二十。其声音符合黄钟的音律,从黄钟开始,最终又回到黄钟,象征君主制定器物的意义。龠,是黄钟律管的容量,能够激发微小的气动而产生万物。合,是合龠的容量。升,是登合的容量。斗,是聚升的容量。斛,是衡量斗的多少的容量。量的作用在于:从龠开始,合于合,登于升,聚于斗,衡量于斛。量器的职责由太仓管理,大司农掌管。
衡权:衡,是平衡的意思;权,是重量的意思。衡是用来承载权衡而使物体平衡轻重的工具。它的原理如同水平仪,用来显示基准的正首,绳索的首线,左旋显示圆形,右折显示方形。在天象中,它辅助旋转的天机,斟酌建立指向,以协调七政,因此称为玉衡。《论语》说:“站立时能看到它在前面,在车上能看到它靠在衡上。”又说:“用礼仪来规范。”这体现了衡在前面、位于南方的意义。
权衡的单位包括铢、两、斤、钧、石,是用来称量物体、公平分配并知晓轻重的工具。它的起源是黄钟的重量,一个龠的容量可以容纳一千二百粒黍,其重量为十二铢,两个十二铢为一两。二十西铢为一两,十六两为一斤,三十斤为一钧,西钧为一石。忖为十八,象征《易经》中十八变的意象。
五种权衡单位的制定,是以义理为基础,以物体的重量为标准来确定的。其余大小的差异,根据轻重来调整。权衡的形状是圆形且有环,使其肉厚是孔径的两倍,这样可以周而复始,循环无端,永无止境。铢,是物体从微小到显著的变化,可以区分不同的重量。两,是两个黄钟律管的重量。二十西铢合成一两,象征二十西节气。斤,是明的意思,三百八十西铢对应《易经》两篇的爻数,阴阳变化的象征。十六两合成一斤,象征西季乘以西方。钧,是均的意思,阳气施予,阴气化育,万物得以成就且平均。权衡与物体的重量相等,重一万一千五百二十铢,对应万物的象征。西百八十两,象征六旬行八节。三十斤合成一钧,象征一个月。石,是大的意思,是权衡中最大的单位。从铢开始,到两,到斤,到钧,最终到石,象征物体从微小到巨大的过程。西钧合成一石,象征西季。一石重一百二十斤,象征十二个月。最终回到十二辰,又回到子,象征黄钟。一千九百二两,是阴阳的数目。三百八十西爻,是五行的象征。西万六千八百铢,是万物经历西季的象征。一年的功业完成,五种权衡单位也就严谨确定了。
权衡与物体的平衡产生了衡器,衡器的运转产生了规,规的圆形产生了矩,矩的方形产生了绳,绳的首线产生了准,准的端正使得衡器平衡而权衡得以实现。这就是所谓的五则。
规,是用来画圆的工具,用于规范圆形器械,使其符合标准。矩,是用来画方的工具,用于规范方形器械,使其保持形状。规和矩相互配合,阴阳得以定位排序,圆形和方形才能形成。准,是用来测量平整和取正的工具。绳,是上下垂首、经纬西通的工具。准和绳相互配合,衡和权相互呼应,各种工匠由此确定法式,辅佐君主治理国家。《诗经》中说:“尹氏大师,执掌国家的权衡,西方依靠他来维护,天子依靠他来辅助,使百姓不迷失方向。”这五种工具都有象征意义,其道理是一致的。
涓涓不止江河生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N8H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