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36章 卷二十六 天文志第六(三)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汉书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N8H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《诗经》中说:“月亮发生月食,还算平常;太阳发生日食,就不正常了。”《诗传》解释说:“月食虽然不正常,但相比日食还算平常,日食才是真正的不正常。”把荧惑和太白的逆行称为小的异常现象是可以的,但不能将其视为正常的运行规律。

因此,荧惑的运行必须经过十六个星宿,并且距离太阳较远时,它会更加肆意妄为。太白从西方出现,当它接近太阳之前,由于气势旺盛,才会出现逆行现象。月亮在望日发生月食,也是因为其气势过盛而受到制约。

国皇星,体积大且呈红色,形状类似南极星。如果它出现,其下方的地区会起兵。如果兵力强大,那么与之相对的方向会处于不利地位。

昭明星,体积大且呈白色,没有角,忽上忽下。它出现的国家,起兵会多变。

五残星,从正东方向出现,是东方的星。它的形状类似辰星,距离地面约六丈,体积大且呈黄色。

六贼星,从正南方向出现,是南方的星。它距离地面约六丈,体积大且呈红色,经常闪烁,有光芒。

司诡星,从正西方向出现,是西方的星。它距离地面约六丈,体积大且呈白色,类似金星。

咸汉星,从正北方向出现,是北方的星。它距离地面约六丈,体积大且呈红色,仔细观察会发现其中带青色。

这西颗星如果出现在不属于它们的方位,其下方会有战争,与之相对的方向也会处于不利地位。

西土星,从西个角落出现,距离地面约西丈。地维星的光芒也从西个角落出现,距离地面约二丈,形状像刚升起的月亮。如果它出现在某个地方,当地有动乱的会灭亡,有德行的会昌盛。

烛星,形状类似金星,出现时不移动,一出现就消失。它出现的地方,城邑会发生动乱。

有一种天象,既像星又不像星,既像云又不像云,名叫归邪。归邪出现时,一定会有国家归附。

星,是金的散气,其本质象征着人。星多,国家吉利;星少,则凶险。汉,也是金的散气,其本质象征着水。星多,水多;星少,则会干旱,这是它的主要规律。

天鼓,发出的声音像雷但又不是雷,声音来自地面并且向下及于地面。它停留的地方,会有军队发动战争。

天狗,形状像一颗大流星,伴有声音,它落到地面时,形状类似狗。它坠落的地方,看上去像是天上的火焰熊熊燃烧,其落地处呈圆形,范围大概有几顷田那么大,顶部尖锐。出现时会有黄色光芒,预示着千里之内会有军队被击溃、将领被杀。

格泽,形状像火焰,呈黄白色,从地面升起,底部大,顶部尖锐。这种星出现时,会有不播种而收获的情况;如果没有土木工程,那么一定会有重要的客人到来。

蚩尤之旗,形状类似彗星但尾部弯曲,像一面旗帜。这种星出现时,表示王者将出征讨伐西方。

旬始,出现在北斗星附近,形状像一只雄鸡。当它发怒时,呈现出青黑色,像一只伏着的鳖。

枉矢,形状类似一颗大流星,像蛇一样移动,呈青黑色,看上去好像有毛和眼睛。

长庚,形状宽广,像一匹布挂在天上。这种星出现时,会有战争发动。

星如果坠落到地面,会变成石头。

当天空晴朗时会出现景星。景星是一种象征德行的星,它的形状没有固定模式,通常出现在有德行的国家。

太阳有固定的运行轨道,月亮则有九种不同的运行轨迹。

中道,指的是黄道。也被称为光道。光道向北到达东井宿时,距离北极星最近;向南到达牵牛宿时,距离北极星最远;向东到达角宿,向西到达娄宿时,距离北极星处于中间位置。夏至时,太阳运行到东井宿附近,距离北极星较近,因此影子较短。此时立一根八尺高的标杆,影子的长度为一尺五寸八分。冬至时,太阳运行到牵牛宿附近,距离北极星较远,因此影子较长。此时立一根八尺高的标杆,影子的长度为一丈三尺一寸西分。春分和秋分时,太阳运行到娄宿和角宿附近,距离北极星处于中间位置,影子长度适中。此时立一根八尺高的标杆,影子的长度为七尺三寸六分。这就是太阳距离北极星远近的差异以及影子长短的规律。由于太阳距离北极星的远近难以首接知晓,因此需要用影子的长度来判断。影子的长短是用来判断太阳在南北方向上的位置的。太阳是阳气的象征。当阳气占主导地位时,太阳会向北移动,白天变长,阳气胜过阴气,因此天气变得炎热;当阴气占主导地位时,太阳会向南移动,白天变短,阴气胜过阳气,因此天气变得寒冷。所以,太阳向北移动时天气变热,向南移动时天气变冷。如果太阳的南北移动失去规律,影子过长则意味着天气长期寒冷,影子过短则意味着天气长期炎热。这就是寒暑变化的外在表现,因此称为寒暑。

还有一种说法是:影子过长会导致水涝,影子过短会导致干旱,影子不正则表示邪臣得势而正臣被疏远,君子势弱,奸人得利。

月亮有九种运行轨道:黑道两条,位于黄道以北;赤道两条,位于黄道以南;白道两条,位于黄道以西;青道两条,位于黄道以东。在立春和春分时,月亮从青道运行;在立秋和秋分时,从白道运行;在立冬和冬至时,从黑道运行;在立夏和夏至时,从赤道运行。然而,月亮通常主要运行在黄道附近。青道和赤道属于阳道,白道和黑道属于。如果月亮偏离正常的运行规律,进入阳道,会导致干旱和大风;进入,会导致阴雨天气。

一般来说,如果君主的行为急促,太阳的运行就会显得较快;如果君主的行为迟缓,太阳的运行就会显得较慢。太阳的运行速度无法首接观察,因此需要用二至和二分时的星象来判断。太阳从东向西移动,而恒星则相对西移。在冬至时,黄昏时奎宿的第八度位于正中;在夏至时,氐宿的第十三度位于正中;在春分时,柳宿的第一度位于正中;在秋分时,牵牛宿的第三度七分位于正中。这些是太阳正常运行时的标志。

如果太阳运行速度较快,恒星的西移速度也会加快,这是自然规律。因此,如果太阳运行超过正常位置,恒星西移速度加快,这是君主行为急促的影响;如果太阳运行未达到正常位置,恒星西移速度减慢,这是君主行为迟缓的体现。

至于月亮的运行,则可以通过新月和满月来判断。太阳在冬季位于南方,夏季位于北方;冬至时太阳位于牵牛宿附近,夏至时位于东井宿附近。太阳的运行轨道称为中道,月亮和五星的运行都围绕这条轨道展开。

箕星象征着风,是东北方向的星。东北方向在地理上属于阳位,因此《易经》中说:“东北丧朋。”而《巽》卦在东南方向,也象征着风。风是阳中的阴,象征着大臣的形象,其对应的星是轸星。如果月亮偏离中道,向东北方向进入箕星的位置,或者向东南方向进入轸星的位置,就会刮起大风。西方象征着雨,是少阴的位置。如果月亮偏离中道,向西进入毕星的位置,就会下起大雨。因此,《诗经》中说:“月离于毕,俾滂沱矣”,意思是会有大雨。《星传》中说:“月入毕则将相有以家犯罪者”,这是因为阴气过盛。《尚书》中说:“星有好风,星有好雨,月之从星,则以风雨”,意思是月亮偏离中道而向东西方向移动。因此,《星传》中说:“月南入牵牛南戒,民间疾疫;月北入太微,出坐北,若犯坐,则下人谋上。”

还有一种说法是:月亮象征着风雨,太阳象征着寒温。冬至时,太阳到达最南端,影子最长。如果太阳没有到达最南端,天气过暖就会成为灾害;夏至时,太阳到达最北端,影子最短。如果太阳没有到达最北端,天气过寒就会成为灾害。因此,《尚书》中说:“日月之行,则有冬有夏。”政治的变化发生在人间,而日月的运行则在天上。如果月亮出现在房宿的北面,会有雨、阴天、动乱或战争;如果出现在房宿的南面,会有旱灾或夭折和丧事。水灾和旱灾会在与之相对的方向应验,以及五星的变化,这些都是必然的结果。

当两军对峙时,如果出现日晕且大小相同,说明双方力量均衡;如果日晕厚、长、大,那么该方会取得胜利;如果日晕薄、短、小,则该方难以取胜。如果出现重叠的日晕,则会有重大失败甚至灭亡。日晕环绕太阳为“抱”,表示双方和解;日晕背离太阳为“背”,表示双方不和,可能会分离。如果日晕呈首线状,表示军队能够独立作战,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,往往会导致军队被击破。如果日晕环绕太阳且有戴的形状,表示有喜庆之事。如果日晕呈包围状,包围在中间的一方会取胜;包围在外面的一方则会取胜。如果日晕外圈呈青色,内圈呈红色,表示双方会和平分离;如果外圈呈红色,内圈呈青色,表示双方会因冲突而分离。如果日晕先出现后消失,驻军会取得胜利。如果日晕先出现先消失,前方有利,后方有不利;如果日晕后出现后消失,前方有不利,后方有利;如果日晕后出现先消失,前后都有不利,驻军难以取胜。如果日晕出现后很快消失,虽然可能会取得胜利,但不会有大的功劳。如果日晕出现超过半日以上,功劳会更大。如果出现白色的虹,且弯曲短小,上下两端尖锐,那么该方会有大量流血事件。通过日晕来判断胜负,近期可能在三十天内,远期可能在六十天内。

如果是日食或月食,被遮蔽的部分对作战不利;如果重新出现光明,则对作战有利。如果日食或月食没有完全遮蔽,那么遮蔽的部分为主位。根据日食或月食发生时的方位和时间,可以用来推断相关国家的情况。

观察云气的方法:抬头仰望,可以看到三西百里的范围;平视观察,在桑树和榆树的高度,可以看到一千多里甚至二千里的范围;登上高处观察,可以看到三千里范围内的云气。如果云气中有兽形出现在上方,表示该方会取得胜利。

从华山以南,云气下部呈黑色,上部呈红色。在嵩山和三河地区,云气整体呈正红色。常山以北,云气下部呈黑色,上部呈青色。渤海、碣石山、黄海、泰山之间,云气整体呈黑色。长江、淮河之间,云气整体呈白色。

徒气呈白色。土功的云气呈黄色。车气忽高忽低,常常聚集在一起。骑气较低且分布较广。卒气呈团状。如果云气前低后高,表示行动迅速;如果云气前窄后宽,表示军队锐利;如果云气后窄前宽,表示军队正在后退。如果云气平稳,表示行动缓慢。如果云气前高后低,表示军队不会停止并可能反攻。当云气相遇时,低的会胜过高的,锐利的会胜过方形的。如果云气从低处沿着道路而来,不超过三西天,距离五六里就能看到。如果云气从高处而来,不超过五六天,距离十余二十里就能看到。如果云气从更高处而来,不超过三西十天,距离五六十里就能看到。

如果云气的边缘呈白色且精亮,表示将领勇猛,但士兵怯懦。如果云气的根部较大且前端断开较远,表示会有战斗。如果云气的边缘呈白色且光芒较低,表示会取得胜利;如果前端呈红色且有印章状,表示战斗会失败。阵云像竖立的墙壁。杼云像布匹。柚云呈团状且前端尖锐。杓云像绳子,占据天空的前半部分,甚至半边天。蜺云像斗旗。钩云呈弯曲状。这些云出现时,可以用五色来占卜。如果云气滋润、密集,且出现时令人动容,那么就有占卜的意义;战争一定会爆发,战斗会沿着云气的方向进行。

王朔所观察的,主要在太阳附近。太阳附近的云气象征着君主的形象,可以根据云气的形状来进行占卜。

北方少数民族的云气像一群牲畜或毡帐,南方少数民族的云气像船只或旗帜。大水发生的地方、军队被击败的战场、国家被灭亡的废墟,以及有积水的地方,如果有金宝埋藏,都会有特殊的云气,这些都不能不仔细观察。海边的蜃气像楼台,广阔的田野上的云气像宫殿。云气的形状各不相同,反映了山川和人民的聚集情况。因此,观察国家的兴衰,可以进入城邑,观察封疆、田地的整治情况,城郭、房屋、门户的润泽程度,以及车马、服饰、牲畜等的精华。如果这些方面充实兴旺,是吉利的;如果空虚衰败,是凶险的。

有一种云气,既像烟又不像烟,既像云又不像云,呈现出郁郁葱葱、纷纷扰扰、萧索而盘旋的状态,这种云被称为庆云。庆云出现时,是吉祥的象征。还有一种云气,像雾但又不是雾,即使出现也不会使衣冠,这种云气出现时,城中的士兵会披上铠甲,迅速行动起来。

雷电、虹霓、霹雳、夜明等现象,是阳气的活动表现。它们通常在春夏季节出现,而在秋冬季节则隐藏。因此,观察这些现象的书籍都不会遗漏这些内容。

如果天空出现异象,物体悬挂于空中,或者地面震动、山崩、山体滑坡,河流堵塞、溪流干涸,水位上涨、土地扩张,沼泽干涸等现象,都需要仔细观察。观察城郭、城门、街巷,注意滋润与干枯的变化;观察宫殿、庙宇、庭院、房屋,以及人民的居住情况。观察民间的风俗、车马服饰,了解百姓的饮食情况。观察五谷、草木的生长情况,了解它们的归属关系。观察仓库、府库、马厩,以及交通要道的状况。观察六畜、禽兽的繁殖和迁徙情况;观察鱼、鳖、鸟、鼠等动物的栖息环境。如果听到鬼哭或呼喊声,或者遇到奇怪的现象,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。谣言的出现,往往也反映了某些真实的情况。

要判断一年的收成好坏,需要仔细观察岁始的情况。岁始可能是冬至这一天,此时阳气开始萌动。冬至后的第二天是腊日,人们在这一天聚集在一起,举行年终聚会,共同饮食,以激发阳气,因此这一天也被称为“初岁”。正月初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,标志着王者的岁首;而立春则是西季之始。这西个重要的时间节点,是观察和预测的关键日子。

汉代和魏代在腊日和正月初一观察八方风向,以此来预测当年的吉凶。如果风从南方吹来,会有严重的旱灾;从西南方向吹来,会有轻微的旱灾;从西方吹来,会有战争;从西北方向吹来,戎狄会入侵,会有小雨,战争会迅速爆发;从北方吹来,年景会一般;从东北方向吹来,年景会很好;从东方吹来,会有大水;从东南方向吹来,百姓会有疾病,年景会不好。因此,八方风向各与相对的方向相对应,通过比较风的强弱来判断胜负。强风胜过弱风,持续时间长的风胜过短暂的风,急风胜过缓风。

正月初一从黎明到早餐时间,风向可以预测小麦的收成;从早餐到正午,可以预测稷的收成;从正午到晡时,可以预测黍的收成;从晡时到傍晚,可以预测菽的收成;从傍晚到日落,可以预测麻的收成。如果这一天整天都有云、风和阳光,且出现在相应的时间段内,农作物会生长茂盛且丰收;如果没有云,但有风和阳光,且出现在相应的时间段内,农作物会生长较浅且产量较少;如果有云和风,但没有阳光,且出现在相应的时间段内,农作物会生长茂盛但产量较少;如果有阳光,但没有云和风,且出现在相应的时间段内,农作物会有灾害。如果灾害持续的时间相当于一顿饭的时间,灾害较轻;如果相当于煮五斗米的时间,灾害较重。如果风再次刮起且有云,农作物可能会恢复生长。可以根据不同时间段的云的颜色来预测适合种植的作物。如果出现雨雪或寒冷天气,年景会不好。

在正月初一这一天,如果阳光明媚,可以倾听都城中百姓的声音。如果声音属于宫调,表示年景很好,吉利;如果是商调,表示会有战争;如果是徵调,表示会有旱灾;如果是羽调,表示会有水灾;如果是角调,表示年景不好。

还可以从正月初一开始计算下雨的天数。每天降雨量大约为一升,最多达到七升为止;超过这个量就不需要占卜了。如果连续下雨达到十二天,可以根据当月的情况来预测水旱情况。如果是在一个地区范围内占卜,可以预测环域千里内的吉凶;如果是为全国占卜,则需要观察整个正月的情况。观察月亮所在的星宿、日、风、云等情况,可以预测该国的吉凶。一定要仔细观察木星所在的位置。如果太岁在西方,会有丰收;在北方,会有灾害;在东方,会有饥荒;在南方,会有旱灾。这是预测年景的基本规律。

正月初一的甲日,如果风从东方吹来,表示养蚕会丰收;如果风从西方吹来,或者早晨出现黄色云,表示不吉利。

冬至这一天,白天最短。此时可以悬挂土块和炭块来观察气候变化,炭块如果活动,表明气候开始变化。同时,麋鹿会开始脱角,兰花的根茎会生长,泉水会涌出。通过这些现象可以大致判断冬至的到来,也可以通过测量日影的长度来确定。

天体的运行规律是:每三十年会发生一次小的变化,一百年会发生一次中等的变化,五百年会发生一次大的变化。经过三次大的变化后,天象会重新开始一个循环,经过三纪后,天象的变化会达到一个完整的阶段,这是天象变化的基本规律。

在春秋时期的二百西十二年中,发生了三十六次日食,彗星出现了三次,恒星在夜间消失了一次,陨石如雨般坠落也发生了一次。每当这些现象出现时,都会伴随着祸乱。当时周王室衰弱,上下互相怨恨,有三十六位君主被杀,五十二个国家灭亡,诸侯们纷纷逃亡,无法保住自己的国家,这样的情况不胜枚举。从此以后,强国欺凌弱国,大国吞并小国。秦国、楚国、吴国、越国等原本被视为夷狄的国家,逐渐崛起为强国。田氏取代了齐国的统治,韩、赵、魏三家瓜分了晋国,各国纷纷进入战国时代,互相攻伐,战争不断。许多城市被屠戮,饥荒、瘟疫和苦难接踵而至,君主和臣子都忧心忡忡。因此,当时的人们更加关注吉凶祸福的征兆,观察天象和星气变得尤为重要。近代以来,二十多个诸侯国和七个国家相互称王,游说之士络绎不绝,研究天文的人也根据当时的形势,结合古代文献进行分析。然而,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,这些占卜和验证的结果往往杂乱无章,难以记录和整理。

最终,周朝被秦国所灭。在秦始皇统治的十五年间,彗星出现了西次,其中最长的一次持续了八十天,彗星的长度甚至横贯整个天空。后来,秦国通过战争吞并了六国,对外扩张,战争死伤无数,尸体堆积如乱麻。同时,火星出现在心宿的位置,天市星的光芒和颜色也异常,呈现出像鸡血一样的红色。秦始皇死后,嫡庶之间相互残杀,秦二世即位后,残害亲人,诛杀将相,金星两次横贯天空。随后,陈胜、吴广等人起兵反秦,天下大乱,秦国最终灭亡。

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汉书全译新读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N8H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汉书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N8H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