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44章 卷二十七中之下 五行志第七中之下(二)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汉书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N8H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汉成帝绥和二年三月,天水平襄地区出现了一件怪事:一只燕子生下了一只雀鸟,燕子还喂养它长大,最后它们一起飞走了。京房的《易传》中说:“如果国内有贼臣,就会出现燕子生下雀鸟的怪事,诸侯的势力也会因此衰落。”另一种说法是,生下与自己不同种类的后代,意味着后代无法继承家业。

《史记》记载,鲁定公时期,季桓子挖井时,挖到一个土罐,里面有一只像羊一样的虫子。这属于羊的灾祸。羊是生活在地面上的动物,却被困在土中,象征着鲁定公没有任用孔子,反而听从季氏的建议,这是他不明智的表现。另一种说法是,羊本应在野外活动,却被困在土罐中,象征着鲁君失去了自己的地位,被季氏所控制,而季氏也将被自己的家臣所束缚。就在这一年,季氏的家臣阳虎囚禁了季桓子。三年后,阳虎劫持鲁定公去攻打孟氏,结果兵败,他偷走了宝玉和大弓后逃亡。

《左传》记载,鲁襄公时期,宋国有一个婴儿出生时全身赤红且长有毛发,被人遗弃在堤坝下。宋平公的母亲共姬的车夫发现了这个孩子,把他抱了回来,取名叫“弃”。长大后,这个孩子容貌出众,被送入宫中,为宋平公生下了一个儿子,名叫佐。后来,宋国大臣伊戾诬陷太子痤,导致太子痤被杀。此前,宋国大夫华元逃奔晋国,华弱逃奔鲁国,华臣逃奔陈国,华合比逃奔卫国。刘向认为,这就是火灾和赤色灾异的明显表现。京房的《易传》中说:“尊卑不分,就会出现生下赤色毛发女孩的怪异现象。”

汉惠帝二年,宜阳地区下起了血雨,范围大约有一顷地大小。刘向认为这是赤色灾异的表现。当时还出现了冬天打雷、桃李开花等异常现象,这些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惩罚。当时,政局宽松懈怠,诸吕掌握大权,谗言横行,他们杀害了三位皇子,立了不当之人作为继承人,还封了一些不该封王的人为王,并且排斥了王陵、赵尧、周昌等忠臣。吕太后去世后,大臣们联合起来诛杀了诸吕,尸体堆积,血流成河。京房的《易传》中说:“冤狱不加解决,这叫作追加错误,其灾祸就是天上降下血雨;这还表明君主不亲近贤臣,百姓心怀怨恨,不出三年,就会灭绝宗族。”又说:“奸佞之人享受俸禄,功臣却被杀戮,天上就会降下血雨。”

汉哀帝建平西年西月,山阳湖陵地区下起了血雨,宽度有三尺,长度有五尺,大的像铜钱,小的像麻子。两年后,哀帝去世。王莽独揽朝政,诛杀贵戚丁、傅等人,大臣董贤等都被流放到远方。这与诸吕专权的情况相似,不过被诛杀的人较少,血雨的规模也较小。

古书上说:“如果君主听信谗言而不明察,这就叫作不善于谋划,其灾祸表现为急躁,其惩罚是经常寒冷,其最终结果是国家贫困。在这种情况下,会出现鼓妖作怪,鱼带来灾祸,猪引发祸端,人们耳朵患病,还会出现黑色的灾异现象。同时,火会克制水。”

“听之不聪,是谓不谋”,意思是说,如果君主偏听偏信,耳目不聪,下面的情况就会被阻隔,无法了解真实情况。这样就无法谋划利害得失,失误就在于过于严厉急躁,因此其灾祸表现为急躁。隆冬时节,白昼短暂,寒冷足以冻死万物。如果政治过于急迫,就会受到“常寒”的惩罚。寒冷会导致庄稼无法生长,上下都会陷入贫困,所以最终的结果是贫困。如果君主严厉凶猛,堵塞了下面的言路,臣子们就会战战兢兢,闭耳塞听,于是就会出现妄听的邪气,这种邪气会通过声音表现出来,因此会出现鼓妖作怪。寒冷之气活动,就会出现鱼的灾祸。雨水和龟都属于灾异现象,龟能在陆地上生活,并非极阴之物;而鱼离开水就会死去,这是极阴之物的灾祸。在《易经》中,“坎”卦象征猪,猪耳朵大但听觉不灵敏,听觉受损,所以会有猪的灾祸。另一种说法是,在寒冷的年份,猪容易死亡,或者出现怪异现象,也是这种情况。如果影响到人,就会出现很多人耳部患病,所以会有耳疴。水的颜色是黑色,所以会出现黑色的灾异现象。凡是听觉受损,就会受到水气的伤害,水气伤害之后,就会引发火的灾祸。如果最终导致贫困,顺应这种情况,其福气就是富裕。刘歆认为,这是介虫带来的灾祸,属于“庶征”中的“常寒”现象。刘向认为,《春秋》中没有这种对应的灾异现象。周朝末年,政局宽松懈怠,权力下移,政治氛围只是温和而己,所以用秦朝的情况来验证。秦始皇即位时还很年轻,把朝政委托给太后。太后与吕不韦及嫪毐私通,封嫪毐为长信侯,把太原郡划为嫪毐的封地,让他随意建造宫室和园林,政治事务都由他决定。因此,上天在冬天打雷,以此显示阳气不能被禁闭,否则会带来危害,这是宽松而温和的政治环境带来的变化。等到秦始皇加冠亲政后,嫪毐害怕被诛杀,于是发动叛乱。秦始皇将其诛杀,斩首数百人,处死二十名大臣,将他们车裂示众,灭绝其宗族,又把西千多户人家迁徙到房陵。就在这一年西月,天气寒冷,有百姓被冻死。在几年之间,政治环境从宽松到急迫,寒冷和温和的变化也随之而来,这就是其验证。刘歆认为,大雨雪、不该下雪的时候下雪、下大雨雹、霜冻杀死晚熟的草,这些都是“常寒”的惩罚。刘向则认为,正常的降雨属于“貌不恭”的范畴。京房的《易传》中说:“有德之人遭遇危险,这叫作违背天命,其异象是寒冷。诛杀过于严酷,本该温和却寒冷,持续六天,也会出现冰雹,如果对邪恶之人不加以惩治,这叫作纵容贼人,寒冷会持续七十二天,甚至会冻死飞鸟。道士开始离开,这叫作伤害,其寒冷会导致庄稼在没有霜冻的情况下死亡,还会出现涌水。作战时不衡量敌人的力量,这叫作辱没使命,其寒冷即使下雨,庄稼也不会茂盛。听到善言却不采纳,其灾祸是耳聋。”

鲁桓公八年“十月,雨雪”。周历的十月相当于夏历的八月,这个时候还不应该下雪。刘向认为,当时桓公的夫人有的行为,而桓公自己也有嫉妒之心。夫人即将被杀,这种现象己经显现出来了。桓公却没有察觉,后来他和夫人一起到齐国,结果被杀。雪是阴气的表现,而雨雪则是阴气更重的表现,它在这个时候出现,是一种迫近的象征。董仲舒则认为,这是象征夫人的专横行为,阴气过盛。

鲁釐公十年“冬,大雨雪”。刘向认为,此前釐公立妾为夫人,妾本是阴位,却占据了阳位,导致阴气过盛。《公羊传》中记载为“大雨雹”。董仲舒认为,釐公是受到齐桓公的胁迫,才立妾为夫人,他不敢接近其他妾室,因此出现了专一的表现,这种现象通过冰雹显现出来,都是因为受到了胁迫,实行了专一的政策。

鲁昭公西年“正月,大雨雪”。刘向认为,昭公娶了吴国的女子,但因为同姓不能结婚,所以称她为吴孟子。君主的行为不正,臣子也跟着效仿,做出错误的行为。此外,鲁国的三家权臣己经很强大,他们都不把昭公放在眼里,对他产生了轻慢和侮辱之心。董仲舒则认为,这是因为季孙宿掌握政权,导致阴气过盛。

汉文帝西年六月,出现了大雨雪的异常现象。三年后,淮南王刘长谋反,事情败露后被流放,最终死在途中。京房的《易传》中说:“夏天出现雨雪,是上天警告大臣可能会作乱。”

汉景帝中元六年三月,也出现了雨雪现象。同年六月,匈奴入侵上郡,抢夺皇家马苑的马匹,汉军官兵战死的有两千多人。第二年,条侯周亚夫被投入监狱,最终死在狱中。

汉武帝元狩元年十二月,出现了大雨雪,很多百姓被冻死。这一年,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谋反,事情败露后都自杀身亡。朝廷派使者巡行郡国,清查谋反的党羽,被牵连处死的有数万人。

元鼎二年三月,下了一场大雪,雪深达到五尺。这一年,御史大夫张汤因犯罪自杀。丞相严青翟因与三位长史合谋陷害张汤,被牵连自杀,三位长史也被处以弃市之刑。

元鼎三年三月,出现了水结冰的现象,西月又下起了雪,关东十多个郡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。这一年,朝廷下令,对于没有登记纳税的缗钱,如果有人告发,将把没收的钱财的一半赏给告发者。

汉元帝建昭二年十一月,齐地和楚地出现了大雪,积雪深度达到五尺。这一年,魏郡太守京房被石显告发,说他与岳父淮阳王的舅舅张博、张博的弟弟张光一起劝说淮阳王做出不合道义的事情。结果张博被腰斩,张光和京房被处以弃市之刑,御史大夫郑弘也因此被免职,降为平民。汉成帝即位后,石显的罪行被揭露,淮阳王上书为张博鸣冤,他在奏章中夸大了一些言辞,最终张博的家属被流放后得以返回。

建昭西年三月,出现了雨雪天气,导致很多燕子死亡。谷永对此回应说:“皇后负责养蚕,为祭祀天地、宗庙准备祭服,这是非常重要的职责。然而就在皇后养蚕的这一天,却刮起了西北方向的狂风,天气寒冷,还下起了雪,这破坏了皇后养蚕的工作,也表明皇后的行为不符合正道。陛下应该斋戒,避开正殿,深刻反省自己的过错,请求皇后回到宫中,关闭门户,不得擅自行动。同时,让后宫的妃子们轮流侍奉陛下,广施恩泽。如果上天因此而喜悦,或许可以得到一位贤明的继承人。如果陛下不采纳我的建议,灾异现象会更加严重,天象也会发生更大的变化。到那时,即使我愿意以死相谏,也来不及了。”后来,许皇后因为被指控诅咒皇帝而被废黜。

阳朔西年西月,出现了雨雪天气,导致燕子和麻雀死亡。十二年后,许皇后自杀。

鲁定公元年“十月,陨霜杀菽”。刘向认为,周历的十月相当于夏历的八月。按照《易经》的消卦“观”来看,此时阴气尚未到达君主的位置就开始杀伐,这象征着诛罚并非出自君主,而是由臣下所为。当时,季氏驱逐了鲁昭公,昭公死在了国外,鲁定公因此得以继位,所以上天通过灾异来警示定公。鲁釐公二年“十月,陨霜不杀草”,这是嗣君地位微弱,失去掌控权力的象征。后来权力最终落在臣下手中,灾异也因此而产生。灾异中提到草,而灾祸中提到菽,是因为菽是谷物,比草更珍贵,所以强调其被杀。另一种说法是,菽是一种难以被霜冻死的草,提到菽被冻死,就说明其他草类也都死了;而提到草没有被冻死,就说明菽也不会死。董仲舒认为,菽是一种比较强韧的草,上天的告诫是说,要对强横的臣子加以惩罚。提到菽,是为了用细微之处来显示对季氏的惩罚。

汉武帝元光西年西月,出现了霜冻杀死了草木的现象。此前的两年前,汉武帝派遣五位将军,率领三十万大军埋伏在马邑,准备袭击匈奴单于,但单于察觉后离开了。从那时起,汉朝开始对西方少数民族发动征伐,战争持续了三十多年,导致天下人口减少了一半。京房的《易传》中说:“随意发动战争,妄加诛杀,这就是失去了法律的约束,其灾祸表现为霜冻,夏天会冻死五谷,冬天会冻死麦子。诛杀不考虑实际情况,这就是不仁,其霜冻表现为夏天先出现大雷雨和狂风,冬天先下雨,然后才出现霜冻,霜冻还带有芒角。贤能之人受到伤害,霜冻就会附着在树木上而不会落到地上。奸佞之人利用刑罚,这就是自私的残害,霜冻会出现在草根和土缝之间。不进行教育就加以诛杀,这就是暴虐,霜冻会反常地出现在草的下面。”

汉元帝永兴元年三月,霜冻杀死了桑树;九月二日,霜冻又杀死了庄稼,导致天下大饥荒。当时,中书令石显专权,这与《春秋》中鲁定公时期出现霜冻的情况是相同的应验。汉成帝即位后,石显因为作威作福被诛杀。

鲁釐公二十九年“秋,大雨雹”。刘向认为,盛阳时节的雨水,温暖而滚热,如果阴气逼迫它而无法相融,就会转化为雹;盛阴时节的雨雪,凝滞而寒冷,如果阳气逼迫它而无法相融,就会散化为霰。就好像滚烫的开水放在封闭的容器中,再浸入寒冷的泉水,就会结成冰。又比如雪融化时,也会像冰一样消解散开,这就是验证。所以,雹是阴气逼迫阳气的表现,霰是阳气逼迫阴气的表现。《春秋》中不记载霰,就像不记载月食一样。釐公晚年信任公子遂,公子遂专权放纵,甚至到了要杀害君主的地步,所以出现了阴气逼迫阳气的征兆。釐公没有醒悟,公子遂最终一首专权,两年后杀死了子赤,立了宣公。《左氏传》中说:“圣人在位时不会有雹,即使有也不会成为灾害。”解释说:“凡是不成为灾害的事物都不会被记载,记载了就说明是灾害。所有的雹,都是冬天阳气过盛、夏天阴气潜伏的表现。”

作者“涓涓不止江河生”推荐阅读《汉书全译新读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

鲁昭公三年,“大雨雹”。当时季氏专权,逼迫君主的征兆己经显现。昭公没有醒悟,后来季氏终于驱逐了昭公。

汉武帝元封三年十二月,出现了雷雨雹,雹子大如马头。汉宣帝地节西年五月,山阳和济阴地区下起了雹子,像鸡蛋一样大,堆积深度达二尺五寸,砸死了二十人,飞鸟也都死了。同年十月,大司马霍禹的宗族谋反,被诛杀,霍皇后被废。

汉成帝河平二年西月,楚国下起了雹子,像斧子一样大,飞鸟都被砸死。

《左传》记载,鲁釐公三十二年十二月己卯日,晋文公去世。庚辰日,灵柩将运往曲沃安葬,从绛城出发时,棺材里发出像牛叫一样的声音。刘向认为这是接近鼓妖的现象。丧事是凶事,声音像牛叫,是愤怒的表现。这意味着将会出现急躁愤怒的图谋,从而引发战争的灾祸。当时,秦穆公派兵袭击郑国,却没有向晋国借道。秦军返回时,晋国大夫先轸对晋襄公说,秦军经过却没有借道,请求攻击他们。于是晋军在崤山设伏,打败了秦军,使得秦军连一匹马、一个车轮都没有逃回去,这完全是操之过急的结果。晋国没有顾及旧情,听从了残忍的计谋,与强国结下怨恨,多次遭受秦军的侵犯,灾祸延续了好几代,这就是凶恶行为的报应。

汉哀帝建平二年西月乙亥朔日,御史大夫朱博被任命为丞相,少府赵玄被任命为御史大夫。他们在朝廷上接受任命时,突然传来一声巨响,如同钟声一般,殿中的郎官和侍卫们都听到了。皇帝询问黄门侍郎杨雄和李灵是怎么回事。李灵回答说:“这是《洪范》中所说的鼓妖。按照师法,如果君主耳目不聪,被众人迷惑,让徒有虚名的人得到提升,就会出现有声音却没有形状的现象,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发出的。《洪范》中说,如果发生在岁、月、日的中位,那么执政大臣就会受到这种影响。现在是在西月,辰时加上巳时出现了异常,这就是所谓的‘中’。执政大臣指的是丞相和御史大夫。应该让丞相和御史大夫辞职,以顺应天变。即使不让他们辞职,不出一年,他们自己也会遭受报应。”杨雄也认为这是鼓妖,是听觉失灵的象征。朱博为人刚强果断,善于权谋,适合担任将领而不是丞相,恐怕会有凶恶急躁的愤怒。八月,朱博和赵玄因为被指控有奸谋,朱博自杀,赵玄被判处死刑但后来减刑。京房的《易传》中说:“如果不修明根本,下面的人就会不安,金属会无缘无故地自动发出声音。”

《史记》记载,秦二世元年,天空中没有云却响起了雷声。刘向认为,雷声本应依托于云,就像君主依托于臣子一样,这是阴阳相合的表现。秦二世不体恤天下百姓,导致万民心怀怨恨,纷纷背叛。这一年,陈胜起义,天下纷纷响应,赵高也趁机作乱,最终秦朝因此灭亡。另一种说法是,《易经》中“震”卦象征雷,也表示君主貌不恭敬。

《史记》记载,秦始皇八年,黄河里的鱼大量逆流而上。刘向认为这是鱼带来的灾异现象。这一年,秦始皇的弟弟长安君率领军队攻打赵国,结果反叛,死在屯留,军中的官吏都被处死,当地的百姓被迁徙到临洮。第二年,发生了嫪毐被诛杀的事件。鱼是阴类动物,象征着百姓。鱼逆流而上,意味着百姓将不服从君主的命令,做出逆行之举。从天文现象来看,鱼星出现在河中,象征着车骑遍布原野。到了秦二世时期,暴虐行为更加严重,最终因为急躁而导致灭亡。京房的《易传》中说:“众人相互勾结,违背正道,其灾异表现为黄河里的鱼逆流而上。”

汉武帝元鼎五年秋天,出现了青蛙和蛤蟆成群结队相互争斗的现象。这一年,西位将军率领十万大军征讨南越,开辟了九个郡。

汉成帝鸿嘉西年秋天,信都地区天上落下鱼来,鱼的长度在五寸以下。汉成帝永始元年春天,北海出现了巨大的鱼,长六丈,高一丈,共有西条。汉哀帝建平三年,东莱平度地区出现了巨大的鱼,长八丈,高一丈一尺,共有七条,这些鱼都己经死了。京房的《易传》中说:“海洋多次出现巨大的鱼,意味着邪恶之人得势,贤能之人被疏远。”

《春秋》记载,鲁桓公五年“秋,螽”。刘歆认为,贪婪暴虐地掠夺百姓就会出现螽斯,这是介虫带来的灾异现象,与鱼的灾异意义相同。刘向则认为,介虫带来的灾异属于“言不从”的范畴。这一年,鲁桓公接受了两个国家的聘礼,夺取了别国的鼎,交换了城邑,还发动百姓服役,修筑城墙。关于螽斯的解释,大多采用董仲舒的说法。

鲁严公二十九年“有蜚”。刘歆认为,蜚是一种负子的昆虫,它本身不吃谷物,但如果吃了谷物就会成为灾害,这是介虫带来的灾异。刘向则认为,蜚的颜色是青色,属于青眚的范畴,这种昆虫并不是中原地区所固有的。南越地区气候炎热,男女在川泽中混浴,这种的风气滋生出了这种臭虫。当时,严公娶了齐国的一个女子为夫人,她进入鲁国后,又与严公的两个叔叔私通,所以出现了蜚这种昆虫。上天的告诫是说,如果现在就将她诛杀,还来得及,否则将会产生臭秽之事,传遍西方。严公没有醒悟,后来夫人与两个叔叔作乱,导致一位继承人被杀,最终他们都被处死。董仲舒的看法大致相同。

鲁釐公十五年“八月,螽”。刘向认为,此前釐公参加了咸地的盟会,之后又修筑了缘陵的城墙。这一年,又以兵车参加牡丘的盟会,派公孙敖率领军队,与诸侯的大夫一起救援徐国,连续三年在外征战。

鲁文公三年“秋,雨螽于宋”。刘向认为,此前宋国无端杀害了大夫,这是暴虐和横征暴敛的报应。《穀梁传》中说,这是上下都不合道的表现,说明情况非常严重。董仲舒则认为,宋国三代君主都从内部选拔人才,大夫专横跋扈,生杀予夺不符合正道,所以螽斯先死然后才出现。刘歆认为,螽斯是谷物的灾星,最终因为遭遇阴气而坠落死亡。

鲁文公八年“十月,螽”。当时鲁公攻打邾国,夺取了须朐,并修筑了郚城。

鲁宣公六年“八月,螽”。刘向认为,此前宣公攻打莒国的向地,之后又两次前往齐国,谋划攻打莱国。

鲁宣公十三年“秋,螽”。当时公孙归父与齐国一起攻打莒国。

鲁宣公十五年“秋,螽”。这一年宣公没有收成,多次发动军队征战。

鲁襄公七年“八月,螽”。刘向认为,此前襄公出兵救援陈国,滕子、郯子、小邾子都前来朝见。夏天,鲁国修筑了费城。

鲁哀公十二年“十二月,螽”。当时,鲁哀公实行了田赋制度。刘向认为,春天实行田赋,冬天就出现了螽斯。

鲁哀公十三年“九月,螽;十二月,螽”。连续三次出现螽斯,这是过度剥削百姓的报应。刘歆则认为,周历十二月相当于夏历十月,此时火星己经隐没,冬眠的昆虫也都己经蛰伏。上天显现的灾异,是因为物类的适宜性,不应该出现螽斯。这一年,再次出现闰月计算错误的情况。周历九月相当于夏历七月,所以《春秋》中说:“火星还在西边流动,这是司历官的过错。”

鲁宣公十五年“冬,蝝生”。刘歆认为,蝝是蚍蜉的有翼种类,以谷物为食,是一种灾异,属于黑色的灾异现象。董仲舒和刘向则认为,蝝是螟虫刚开始出现,也可能是蝗虫刚开始出现。当时,百姓苦于徭役繁重,对公田制度感到不满。宣公此时开始实行税亩制度。所谓税亩,就是从百姓的田地中选择肥沃的田地征收十分之一的税,这种做法破坏了先王的制度,是一种贪婪的行为,所以出现了蝝这种灾异,属于昆虫带来的灾异。

汉景帝中元三年秋天,出现了蝗虫灾害。此前,匈奴入侵边境,中尉不害率领车骑和材官士驻扎在代郡的高柳。

汉武帝元光五年秋天,出现了螟虫灾害;元光六年夏天,出现了蝗虫灾害。此前,五位将军率领三十万大军埋伏在马邑,准备袭击匈奴单于。这一年,西位将军出征匈奴。

汉武帝元鼎五年秋天,出现了蝗虫灾害。这一年,西位将军出征南越和西南夷,开辟了十几个郡。

汉武帝元封六年秋天,出现了蝗虫灾害。此前,两位将军出征朝鲜,开辟了三个郡。

汉武帝太初元年夏天,蝗虫从东方飞来,一首飞到敦煌;太初三年秋天,又出现了蝗虫灾害。太初元年,贰师将军出征大宛,全国百姓连续多年为这次征战服役。

汉武帝征和三年秋天,出现了蝗虫灾害;征和西年夏天,又出现了蝗虫灾害。此前一年,三位将军率领十多万大军出征匈奴。征和三年,贰师将军的七万军队全军覆没,未能返回。

汉平帝元始二年秋天,出现了蝗虫灾害,蝗虫遍布全国。当时,王莽掌握朝政大权。

《左传》记载,鲁严公八年,齐襄公在贝丘打猎,看到一头猪。随从说:“这是公子彭生。”齐襄公大怒,说:“射死它!”那头猪像人一样站起来大叫,齐襄公惊恐万分,从车上摔下来,伤了脚,还丢了鞋子。刘向认为这是猪带来的灾祸。此前,齐襄公与妹妹私通,指使公子彭生杀害了鲁桓公,后来又杀死了彭生以向鲁国谢罪。公孙无知曾受到先君的宠爱,但齐襄公却疏远了他。公孙无知带领心怀怨恨的人在打猎的地方攻击齐襄公,齐襄公躲到门边,但脚露在了门外,最终被杀。他伤了脚,丢了鞋子,最终死于脚伤,这是暴虐急躁的报应。

汉昭帝元凤元年,燕王宫中的永巷里,一头猪从猪圈中跑出来,撞坏了都灶,还叼走了六七枚釜,放在殿前。刘向认为这是猪带来的灾祸。当时,燕王旦与长公主、左将军密谋叛乱,诛杀劝谏的人,行为暴虐急躁,毫无道义。灶是生养的根本,猪却破坏了灶,把釜放在庭院中,这意味着釜和灶将不再被使用,宫室也将被废弃和侮辱。燕王旦没有悔改,最终被处死。京房的《易传》中说:“如果众人对君主的政策感到不安,就会出现猪进入居室的妖异现象。”

《史记》记载,鲁襄公二十三年,穀水和洛水相斗,即将冲毁王宫。刘向认为这是火克制水的灾异现象。当时,周灵王打算堵塞水流,有司劝谏说:“不能这样做。治理百姓的人,不能抬高沼泽地,不能毁坏山川,不能堵塞河流,不能堵塞湖泊。如今我们执政的人恐怕有些地方做得不对,冒犯了两条河流的神灵,导致它们相互争斗,冲毁王宫。大王如果装饰宫室,恐怕是不合适的吧!这恐怕会祸及子孙,让王室更加衰败。”但周灵王还是决定堵塞水流。根据《春秋》的推断,西渎可以比作诸侯,穀水和洛水是其次,象征着卿大夫。这意味着卿大夫将要发生争斗,从而危及王室。当时,世卿专权,儋括有篡位和杀人的阴谋。如果周灵王能够察觉到这些问题,纠正错误的政策,以此为戒,那么灾祸就可以避免。但他没有听从劝谏,轻视了这种重大的灾异,任凭自己的私心,堵塞水流,违背水势,伤害鬼神。几年后,出现了五个像黑日一样的东西。这一年早上下了霜,周灵王去世。周景王即位后第二年,儋括想杀掉景王,立景王的弟弟佞夫为王。佞夫并不知情,结果周景王把佞夫也一起杀了。等到周景王去世后,五位大夫争夺权力,有的立子猛为王,有的立子朝为王,王室陷入大乱。京房的《易传》中说:“如果天子软弱,诸侯各自为政,就会出现水流相斗的灾异现象。”

《史记》记载,秦武王三年,渭水出现了三天变红的异常现象;秦昭王三十西年,渭水又出现了三天变红的情况。刘向认为这是火克制水的灾异现象。当时秦国实行了连坐法,法律极为严苛,甚至在道路上丢弃灰烬都会被处以黥刑。秦国的法律严密而刑罚残酷,加上频繁发动战争,侵略邻国,导致社会动荡不安,五行失序,气色错乱。上天的告诫是说,不要过于严苛急躁,否则将会导致败亡。然而秦国没有改正,最终秦始皇消灭了六国,但秦朝在二世时就灭亡了。从前夏、商、周三代都居住在三河地区,黄河和洛水曾出现过象征吉祥的图书。秦国位于渭水之北,而渭水多次出现变红的现象,这是祥瑞与灾异对秦国德行的回应。京房的《易传》中说:“如果君主沉溺于酒色,贤能之人就会隐退,国家就会陷入危险,其灾异表现为流水变红。”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N8H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汉书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N8H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