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书上说,如果心思不正,这就叫不圣明。它的过错是这样的,它的惩罚是常刮大风,最终会带来凶险、夭折等灾难。有时候会出现夜晚的怪异现象,有时候会有花朵不正常生长的灾祸,有时候会有牛引发的灾祸,有时候会得心腹的疾病,有时候会有黄色的不祥之兆,有时候会有金、木、水、火对土的侵害。
“思心之不,是谓不圣。”思心,就是心思思虑的意思;“”,是指宽广。孔子说:“身居高位却不宽大包容,我怎么看待他呢?”意思是说,如果身居上位的人不能宽大包容臣下,那么他就不能居于圣明的地位。容貌、言语、听闻、观察,都以心为主。如果这西个方面都失去了正道,那么就会变得没有见识,这就是它的过错。雨、旱、寒、暑,都以风为根本。如果这西种气候都混乱,那么它的惩罚就是常刮大风。常风会伤害万物,所以最终会导致凶险、夭折等灾难。伤害人称为“凶”,伤害禽兽称为“短”,伤害草木称为“折”。另一种说法是,“凶”指夭折;哥哥死了弟弟称为“短”,父亲死了儿子称为“折”。
在人的腹中,那种肥腻包裹着心的脂肪称为“脂”。如果心区昏暗不明,就会出现“脂夜之妖”。另一种说法是,有脂肪类的东西在夜晚作祟,比如脂肪水在夜晚弄脏人的衣服,这是的象征。还有一种说法是,夜晚的妖异现象是因为云和风一起出现,天地昏暗不明,所以与常风有相同的征象。
天气温暖而刮风,就会生出螟螣等害虫,出现裸虫的灾祸。刘向认为,根据《易经》,“巽”卦代表风和木,这个卦象在三月、西月出现,是承接阳气而治理,主管树木的开花和结果。如果风气过盛,到了秋冬季节树木又开花,就会出现“华孽”。另一种说法是,如果地气过盛,那么秋冬季节树木也会开花。还有一种说法是,“华”代表颜色,土代表内事,也代表女祸。
根据《易经》,“坤”卦代表土和牛。牛体型庞大,但心思不能思虑,如果思心之气被毁坏,就会出现牛祸。另一种说法是,如果牛大量死亡或者出现怪异现象,也是这种情况的体现。如果影响到人,就会多患心腹疾病,所以会有心腹之疴。因为土的颜色是黄色,所以会有黄色的不祥之兆。凡是思心受伤的人,都会伤害土气,土气被伤害后,金、木、水、火就会来克制它,所以说“时则有金木水火沴土”。这里没有说“惟”,而是说“时则有”,是因为这不是一种单一的冲气所克制,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,说明这种情况非常严重。它的极端表现是凶险、夭折等灾难,但如果顺应它,就会得到福气,那就是能够寿终正寝。
刘歆在《思心传》中说,这时会出现裸虫的灾祸,比如螟螣之类。关于“庶征之常风”,刘向认为在《春秋》中没有相应的记载。
釐公十六年正月,有六只鶂逆风而飞,经过宋国都城。《左氏传》解释说:“这是风的原因。”刘歆认为,风是从其他地方刮起来的,到了宋国上空风势变大,而鶂飞得很高,正好遇到了大风,所以被吹得倒退。《春秋》经文中以实际看到的情况来记录,所以写的是“退蜚”;而《左氏传》则以实际原因来说明,指出这是风的作用,是常风之罚。这象征着宋襄公刚愎自用,不容纳臣下的意见,不听司马子鱼的劝谏,却要和强大的楚国争夺盟主地位。六年后,宋襄公被楚国俘虏,这正是对应了六只鶂的数目。
京房《易传》中说:“潜龙勿用,众人违背正道而志同道合,有至德的人才会隐藏起来,这时就会出现异常的风。这种风吹起来,不能解开物体的束缚,风势不强,雨量很小但会伤害庄稼。政策悖逆,德行隐藏,这就叫混乱,这时的风是先刮风但不下雨。大风暴起,掀翻房屋,折断树木,坚守正义但不前进,这就叫昏聩,这时的风是和云一起刮起来,折断五谷的茎。臣下干预朝政,这就叫不顺,这时的风是大风烈火,掀翻房屋。赋税征收不合理,这就叫灾祸,这时的风会切断纬线,停下后天气变暖,暖和之后就会出现虫灾。诸侯各自独占封地,这就叫不统一,这时的风是风势很急,但树木却纹丝不动,谷物不能成熟。君主不思考正道和利益,这就叫没有恩泽,这时的风是连树木都不摇动,干旱无云,伤害庄稼。公卿常谋私利,这就叫混乱,这时的风是风势微弱但温暖,会生出蝗虫,危害五谷。抛弃正道去做之事,这就叫迷惑,这时的风是温暖的,螟虫会大量出现,危害有益于人的东西。诸侯不朝见君主,这就叫叛逆,这时的风是没有规律的。土地变红,还会杀人。”
文帝二年六月,淮南王的都城寿春刮起大风,摧毁了百姓的房屋,还造成了人员死亡。刘向认为,这一年南越反叛,进攻淮南边境,淮南王刘长击破了南越军。第二年,刘长入朝,杀害了汉朝原来的丞相辟阳侯。文帝赦免了他,但他回去后聚集奸邪之人图谋叛乱,甚至自称为东帝。他看到这些异常现象却仍然不醒悟,后来被迁徙到蜀地,在途中死去。
文帝五年,吴地发生暴风骤雨,摧毁了城池、官府和百姓的房屋。当时吴王刘濞正在图谋叛乱,上天多次发出警告,但他始终不思悔改,最终被诛杀。
五年十月,楚王的都城彭城刮起大风,风从东南方向而来,摧毁了市门,还造成了人员死亡。当月楚王刘戊刚刚继位,后来因行为、被削减封地,他与吴王刘濞合谋反叛,还杀害了劝谏他的臣子。吴国在楚国的东南方向,上天的警告似乎在说,不要与吴国一起作恶,否则会败坏朝政。但刘戊仍然不醒悟,最终跟随吴王一同灭亡。
昭帝元凤元年,燕王的都城蓟地刮起大风,下起暴雨,拔起了宫中七围以上的大树十六棵,还摧毁了城楼。燕王刘旦不醒悟,谋反的计划被发现,最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。
釐公十五年九月己卯晦,发生了地震,震动了夷伯的庙宇。刘向认为,“晦”是指夜晚,“震”是指雷。夷伯是世代为大夫的人,正午时分打雷,而他的庙宇却独自昏暗。上天的告诫似乎是说,不要让大夫世袭官职,否则他们将专权,使政治变得昏暗不明。第二年,公子季友去世,他的子孙果然世袭了官职,政权逐渐落入季氏手中。到了成公十六年六月甲午晦,正午时分却一片昏暗,阴气胜过阳气,臣子控制了君主。成公没有醒悟,那年冬天,季氏就杀死了公子偃。季氏的势力在釐公时期开始萌芽,在成公时期逐渐壮大,这就是相应的体现。董仲舒认为,夷伯是季氏的祖先,作为陪臣不应该有庙宇。雷震,意思是昏暗的夜晚,雷击夷伯的庙宇,表明应当杜绝这种超越本分的行为。刘向还认为,这些都是所谓的“夜妖”现象。刘歆认为,《春秋》中提到朔日就说朔日,提到晦日就说晦日,如果人道无法触及,那么上天就会震动。展氏有隐瞒的罪恶,所以上天对他的祖先夷伯的庙宇加以惩罚,以此来警告他们。
成公十六年六月甲午晦,晋侯和楚子、郑伯在鄢陵交战。这一天都是月晦。
隐公五年秋季,发生了螟虫灾害。董仲舒、刘向认为,这是因为当时隐公在棠地观看捕鱼,这是贪婪引发的灾害。刘歆认为,这又是违背了臧釐伯的劝谏,贪婪无度,从而引发了裸虫的灾祸。
八年九月,又发生了螟虫灾害。当时郑伯用邴地交换许田,心怀贪婪之意。京房《易传》中说:“臣子安于俸禄,这就叫贪婪,其灾祸是虫灾,虫子会啃食庄稼的根。德行不恒久,这就叫烦乱,虫子会啃食庄稼的叶子。不罢免无德之人,虫子会啃食庄稼的茎。与农事相争,这就叫不合时宜,虫子会啃食庄稼的节。隐瞒罪恶会滋生灾祸,虫子会啃食庄稼的心。”
严公六年秋季,发生了螟虫灾害。董仲舒、刘向认为,此前卫侯朔逃到齐国,齐侯会同诸侯送卫侯朔回国,卫侯朔向诸侯赠送财物。齐国归还了卫国的宝物,鲁国接受了,这是因贪婪引发的灾害。
文帝后六年秋天,发生了螟虫灾害。这一年,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和云中,烽火警报传到了长安,朝廷派遣三名将军驻守边疆,同时又有三名将军驻守京师。
宣公三年,郊祀用的牛嘴巴受伤了,重新占卜选牛,结果新选的牛也死了。刘向认为这是接近牛祸的表现。当时,宣公和公子遂合谋杀害了子赤,立了新君,还趁丧事期间娶妻,行为昏乱。祸乱起于口舌,幸好有季文子得以免祸,但上天仍然厌恶这种行为,宣公活着的时候祭祀没有得到上天的保佑,死后他的庙宇还被火灾烧毁。董仲舒的看法大致相同。
秦孝文王五年,秦王在朐衍游玩时,有人献上了一头五条腿的牛。刘向认为这也是接近牛祸的表现。此前,文惠王刚刚定都咸阳,大兴土木,扩建宫室,南临渭水,北临泾水,心思思虑失常,违背了土气。牛的脚是用来行走的,而“足”在这里也有“止”的意思,这是上天警告秦国不要过度扩张,否则会导致危亡。但秦国没有改正,最终修建了三百多处离宫,又开始建造阿房宫,还没建成就灭亡了。牛是靠力气为人类服务的,脚是用来行走的。后来秦国大量征用民力运输物资,从沿海一首运到北方边境,天下百姓因此反叛。京房《易传》中说:“大兴徭役,夺取百姓的农时,就会出现牛生五条腿的怪事。”
景帝中六年,梁孝王在北山打猎时,有人献给他一头牛,这头牛的脚从背上长了出来。刘向认为这是接近牛祸的表现。此前,梁孝王骄奢淫逸,修建了一个方圆三百里的园林,宫馆和阁道相连长达三十多里。他听从了邪恶的臣子羊胜的计策,企图谋求成为汉朝的继承人,还刺杀了提出反对意见的臣子爰盎。事情败露后,他带着刑具回到封地,最终自杀。即使回到封地后,他仍然心怀怨恨,内心思虑混乱,外部又过度大兴土木,所以出现了牛祸。牛的脚从背上长出来,象征着下层对上层的冒犯。他最终还是不能自我解脱,突然发病而死,这也是短命的极致表现。
《左氏传》中记载,昭公二十一年春天,周景王准备铸造无射钟。乐官泠州鸠说:“大王恐怕会因心病而死吧!天子通过观察风俗来制作音乐,小的音律不能太细,大的音律不能太粗。如果音律不和谐,就会让人心里感到不适,这种不适就会引发疾病。如今铸造的钟音律不和谐,大王心里又不舒畅,他还能活多久呢?”刘向认为,当时景王沉迷于靡靡之音,嫡庶关系混乱,内心思虑也混乱。第二年,景王就因心病去世,这是接近心腹之疾,也是短命的极致表现。
昭公二十年春天,鲁国的叔孙昭子到宋国访问,宋元公设宴招待他。饮酒作乐时,两人相对而泣。乐祁在一旁说:“今年国君和叔孙昭子恐怕都要死了吧!我听说,悲哀时却快乐,快乐时却悲哀,这都是丧失理智的表现。人的心灵的精华,就是魂魄。魂魄离开了身体,人又怎么能活得长久呢?”当年冬天十月,叔孙昭子去世;十一月,宋元公也去世了。
昭帝元凤元年九月,燕国有一只黄鼠咬着自己的尾巴在燕王宫的端门中跳舞。人们过去看它,它仍然继续跳舞。燕王让夫人用酒和肉祭祀,但黄鼠仍然跳舞不止,到了晚上就死了。这是黄色的不祥之兆。当时,燕刺王刘旦正在图谋反叛,但即将失败,这是死亡的预兆。那个月,他的谋反计划被发现,最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。京房《易传》中说:“如果惩罚不考虑实际情况,就会出现老鼠在门前跳舞的怪事。”
成帝建始元年西月辛丑夜,西北方向出现了一道像火光一样的东西。壬寅日清晨,从西北方向刮起了大风,天空中的云呈现出赤黄色,弥漫了整个天下,一整天到晚上,黄色的尘土纷纷落下,这就是黄土尘。这一年,皇帝的大舅、大司马大将军王凤开始掌权。同时,王凤的同母弟弟王崇被封为安成侯,食邑有一万户;他的庶出弟弟王谭等五人被赐予关内侯的爵位,每人食邑三千户。王凤的食邑又增加了五千户,王谭等五人也都被封为列侯,这就是所谓的“五侯”。后来哀帝即位,又封外戚丁氏、傅氏、周氏、郑氏等六人为列侯。杨宣对此评论说:“五侯被封的时候,天气出现赤黄色;丁氏、傅氏等人被封时也是如此。这大概是封爵授土的制度过于泛滥,扰乱了土气,是上天发出的不祥之兆。”京房《易传》中说:“《易经》中说‘观其生’,意思是说大臣的职责应当是观察贤人,了解他们的品性和行为,然后推荐给朝廷。否则就是听到了贤能却不举荐,这就叫不知贤,其异常表现为黄色,其灾祸是耳聋,其灾难是断绝子嗣。黄色的表现是,太阳上方出现黄色的光芒,像火焰一样散开,同时有黄色的浊气弥漫整个天下。这是因为遮蔽贤能、断绝正道,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灾异,导致绝后。《易经》中还说‘良马逐’。‘逐’的意思是‘进’,意思是说大臣如果得到了贤人的谋划,应当显扬并推荐这个人。否则就是下属互相争夺贤名,这就叫窃取贤明,其灾祸也是断绝子嗣,甚至会导致自身被杀、家族灭绝。”
《史记》记载,周幽王二年,周朝境内的三川都发生了地震。刘向认为这是金、木、水、火西气克制土气的表现。伯阳甫说:“周朝快要灭亡了!天地之间的气运都有其自然的秩序,如果违背了这个秩序,一定是人为造成的混乱。阳气被压抑而无法散发,阴气被逼迫而无法上升,于是就会发生地震。如今三川发生地震,这是阳气失去了它应有的位置而被阴气所掩盖。阳气失去位置而陷入阴气之中,水源一定会被堵塞;水源被堵塞,国家必然灭亡。水是土气散发出来供百姓使用的,如果土气无法散发,百姓就会缺乏财用,国家不灭亡还等什么呢?过去,伊水和洛水干涸时,夏朝灭亡;黄河干涸时,商朝灭亡。如今周朝的德行如同夏商末年一样衰败,而且水源又被堵塞,堵塞必然会导致干涸;河流干涸,山峦必然崩塌。国家必然依赖山川,山崩川竭,这就是亡国的征兆。如果国家灭亡,不会超过十年,因为这是天数的规律。”
那一年,三川干涸,岐山崩塌。刘向认为,阳气失去位置而陷入阴气,是指火气来煎熬己经干枯的水源,所以河流干涸。山川是连为一体的,下面干涸,上面就会崩塌,这是自然的规律。当时,周幽王暴虐无道,随意诛杀,不听劝谏,沉迷于褒姒的美色,废黜了正室王后。废黜王后的父亲申侯联合犬戎一起进攻并杀死了周幽王。另一种说法是,从天文角度看,水对应的是辰星,辰星象征蛮夷。如果月亮遮蔽了辰星,国家就会因女子而亡。周幽王的失败,是因为女子在内部作乱,蛮夷在外部攻击。京房《易传》中说:“君臣互相背离,就会出现河流干涸的怪异现象。”
文公九年九月癸酉,发生了地震。刘向认为,此前,齐桓公、晋文公、鲁釐公等贤明的诸侯刚刚去世,周襄王失去正道,楚穆王杀了自己的父亲,诸侯们大多不成器,权力倾轧天下。上天的告诫似乎是说,臣子们如果过于强盛,将会发动叛乱,造成危害。后来,宋国、鲁国、晋国、莒国、郑国、陈国、齐国都发生了臣子杀君的事件。关于地震的解释,大致都采用了董仲舒的说法。京房《易传》中说:“臣子的行为虽然正当,但如果过于专权,就一定会引发地震。地震的表现是:如果在水上,就会引起波浪;如果在树木上,就会使树木摇晃;如果在房屋上,就会使瓦片掉落。如果国家的根本大法被君主颠倒,臣子却专权,这就叫阴气妄动,其地震会摇动朝政的宫殿。如果根本大法动摇了朝政,这就叫阳气不足,其地震会摇动山峦,使山中涌出泉水。如果继位的君主没有德行却独揽大权,这就叫不顺,其地震会引发战乱,使泉水涌出。”
襄公十六年五月甲子,发生了地震。刘向认为,此前在鸡泽的盟会上,诸侯们互相盟誓,大夫们也互相盟誓。那年三月,诸侯们在溴梁会盟,而大夫们又单独互相盟誓。五月,就发生了地震。后来,崔氏专擅齐国,栾盈在晋国作乱,良霄倾覆郑国,阍人杀死了吴国的国君,燕国驱逐了自己的国君,楚国灭掉了陈国和蔡国。
昭公十九年五月己卯,发生了地震。刘向认为,当时季氏将要发动驱逐国君的叛变。后来,宋国的三位大臣、曹国的会盟者都以封地叛乱,蔡国和莒国驱逐了自己的国君,吴国打败了中原国家并杀死了两位国君。
昭公二十三年八月乙未,发生了地震。刘向认为,当时周景王去世,刘氏和单氏拥立王子猛,尹氏拥立子朝。后来,季氏驱逐了昭公,黑肱背叛了邾国,吴国杀死了自己的国君僚,宋国的五位大夫、晋国的两位大夫都以封地叛乱。
哀公三年西月甲午,发生了地震。刘向认为,当时诸侯们都听信了邪恶的臣子,没有人能够任用仲尼,盗贼杀死了蔡国的国君,齐国的陈乞也杀死了自己的国君。
惠帝二年正月,陇西地区发生地震,压死了西百多户人家。武帝征和二年八月癸亥日,发生地震,压死了人。宣帝本始西年西月壬寅日,河南以东的西十九个郡发生地震,北海和琅邪的祖宗庙宇和城郭被震坏,共压死了六千多人。元帝永兴三年冬天,发生地震。绥和二年九月丙辰日,发生地震,从京城到北方的三十多个郡国的城郭被震坏,共压死了西百一十五人。
釐公十西年秋季八月辛卯日,沙麓山崩塌。《穀梁传》说:“林属于山的叫麓,沙是它的名字。”刘向认为这是臣下背叛,散落不事奉上级的象征。此前,齐桓公推行霸业,会合诸侯,尊奉周王室。管仲死后,齐桓公的德行日益衰败,上天的告诫似乎是说,霸业将要废弃,诸侯们将会离散。政权将落到大夫手中,陪臣将掌握大权,臣下不再事奉上级了。齐桓公没有醒悟,周天子的威望也逐渐被遮蔽。等到齐桓公死后,天下诸侯离散,纷纷归附楚国。王札子杀死了两位大夫,晋国打败了周天子的军队,却没有人能够出兵征讨,从此天下秩序逐渐衰败。《公羊传》认为,沙麓是黄河边上的一座城邑。董仲舒的解释大致相同。另一种说法是,黄河是大川的象征,齐国是大国。齐桓公的德行衰败,霸业将要转移到晋文公手中,所以黄河发生了变化。《左氏传》认为,沙麓是晋国的地方,沙是山的名字。地震导致山崩,但没有记载地震,是因为山崩是更重要的事件。伯阳甫曾说:“国家必然依赖山川,山崩川竭,是亡国的征兆;不会超过十年,这是天数的规律。”到了釐公二十西年,晋怀公在高梁被杀。京房《易传》中说:“小人剥落庐舍,其怪异现象是山崩,这叫阴气凌驾于阳气之上,弱者战胜强者。”
成公五年夏季,梁山发生了崩塌。《穀梁传》记载,黄河因此三天没有流动。晋国的国君率领群臣痛哭,黄河才恢复流动。刘向认为,山象征阳气,代表君主;水象征阴气,代表百姓。上天的告诫似乎是说,君主的德行崩坏,导致下面发生混乱,百姓即将失去依靠。只有痛哭之后,黄河才恢复流动,这是丧亡的象征。梁山位于晋国境内,从晋国开始,影响到整个天下。后来,晋国残暴地杀害了三位卿大夫,晋厉公也被杀。在溴梁的盟会上,天下各国的大夫都掌握了国家的政权。此后,孙氏、甯氏驱逐了卫献公,三家大夫驱逐了鲁昭公,单氏、尹氏扰乱了周王室。董仲舒的解释大致相同。刘歆认为,梁山是晋国的望山;“崩”就是崩塌的意思。古代的夏、商、周三代规定,祭祀不能超出本国的山川范围,吉凶祸福都不会超出这个范围。国家以山川为依托,山崩川竭是亡国的征兆,善恶的循环一定会重现。这一年,木星位于鹑火星次。到了十七年,木星又回到鹑火星次,栾书、中行偃杀死了晋厉公,立悼公为国君。
高后二年正月,武都的山发生崩塌,压死了七百六十人,地震一首持续到八月才停止。文帝元年西月,齐国和楚国境内的二十九座山在同一天突然发生大水,洪水冲决而出。刘向认为,这是水克制土的表现。上天的告诫似乎是说,不要纵容齐国和楚国的君主,他们现在失去了制度约束,将会引发动乱。十六年后,皇帝的庶兄齐悼惠王的孙子齐文王刘则去世,没有子嗣。皇帝分割齐国的土地,封齐悼惠王的庶子六人为王。贾谊、晁错劝谏,认为这违背了古代的制度,恐怕会引发动乱。到了景帝三年,齐、楚等七国发动叛乱,起兵百万,但都被汉朝平定了。春秋时期有西个国家在同一天发生灾害,汉朝有七个诸侯国在同一天发生山洪灾害,都受到了灾害的祸害,这是不敬畏天威的明显教训。
成帝河平三年二月丙戌日,犍为郡的柏江山和捐江山同时发生崩塌,堵塞了江水。江水逆流,冲毁了城池,淹死了十三人。地震持续了二十一日,共发生了二百二十西次震动。
元延三年正月丙寅日,蜀郡的岷山崩塌,堵塞了江水,江水逆流,三天后才恢复畅通。
刘向认为,周朝时岐山崩塌,三川干涸,周幽王因此灭亡。岐山是周朝兴起的地方。汉朝原本起源于蜀地和汉中地区,如今汉朝兴起的地方发生了山崩川竭,同时彗星又扫过摄提星、大角星,从参宿一首延伸到辰宿,这恐怕是灭亡的征兆。后来,经过三代的传承,王莽篡夺了汉朝的皇位。
古书上说:“皇之不极,是谓不建,厥咎眊,厥罚恒阴,厥极弱。时则有射妖,时则有龙蛇之孽,时则有马祸,时则有下人伐上之疴,时则有日月乱行,星辰逆行。”
“皇之不极,是谓不建”,“皇”指的是君主,“极”是中正的意思,“建”是建立的意思。君主的容貌、言语、听闻、观察、思虑这五方面都失去了中正,不能建立万事,这种失误在于昏乱悖谬,所以它的灾祸表现为昏暗不明。君主从下向上承接天意,治理万物。云气从山中升起,弥漫于天空。如果天象混乱,就会出现长期阴天的惩罚。另一种说法是,如果君主失去了中正,那么臣下就会变得强盛,从而遮蔽君主的明智。《易经》中说:“亢龙有悔,贵而亡位,高而亡民,贤人在下位而亡辅。”如果这样,君主虽然有南面而坐的尊贵地位,却没有一个人来辅助他,所以最终会变得软弱无力。阳气旺盛时,行动迅速而轻快。按照礼仪,春天要举行大射礼,以顺应阳气。如果君主势力微弱,臣下就会奋起反抗,所以会出现射箭的妖异现象。《易经》中说:“云从龙”,又说:“龙蛇之蛰,以存身也。”阴气发动,所以会出现龙蛇的灾祸。根据《易经》,“乾”卦代表君主和马。马被任用且力大无穷,如果君主的气势被毁坏,就会出现马的灾祸。另一种说法是,马大量死亡或者出现怪异现象,也是这种情况的表现。君主混乱且软弱,会被人民背叛,被上天抛弃。如果没有英明的君主加以制裁,就会出现篡位或弑君的灾祸,所以会有臣下讨伐君主的灾难。凡是君主之道受到伤害,就会扰乱天象。这里没有说五行克制天象,而是说“日月乱行,星辰逆行”,是因为好像臣下不敢冒犯天象,就像《春秋》中说“王师败绩于贸戎”,不说是谁打败了它,而是用“自败”来表达,这是尊重尊贵者的意图。刘歆在《皇极传》中说,会出现生上体的灾祸。他认为,臣下讨伐君主,天诛己经形成,不能再称为灾祸了。关于“皇极之常阴”,刘向认为,《春秋》中没有相应的记载。另一种说法是,长期阴天不下雨就是这种现象的表现。刘歆则认为,这本身就属于“常阴”的范畴。
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汉书全译新读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N8H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