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57章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(四)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汉书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N8H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赵国的地域属于昴宿和毕宿的分野范围。赵国在瓜分晋国时,得到了赵国的地域。北部有信都、真定、常山、中山等地,还拥有涿郡的高阳、鄚、州乡等地;东部有广平、巨鹿、清河、河间等地,又包括渤海郡的东平舒、中邑、文安、束州、成平、章武等地,这些地方都在黄河以北;南部到浮水、繁阳、内黄、斥丘等地;西部有太原、定襄、云中、五原、上党等地。上党原本是韩国的一个郡,但距离韩国较远,靠近赵国,最终归附了赵国,这些地方都属于赵国的分野范围。

从赵夙之后九世称侯,西世敬侯迁都到邯郸,到他的曾孙武灵王称王,五世后被秦国所灭。

赵国和中山国土地贫瘠,人口众多,还有沙丘地区纣王的遗民。当地的男子常常聚集在一起游戏,慷慨悲歌,一旦行动起来就抢劫财物、挖掘坟墓,制造奸诈之事,善于玩弄各种技巧,成为歌舞艺人。他们擅长弹奏乐器,跳舞嬉戏,讨好富贵之人,遍及诸侯的后宫。

邯郸北边通向燕国和涿郡,南边靠近郑国和卫国,是漳河、黄河之间的一个都会。这里土地广阔,风俗复杂,大体上民风急躁,崇尚权势,容易作奸犯科。

太原、上党等地有许多晋国公族的子孙,他们互相欺诈、争斗,崇尚功名,报仇时过于激烈,婚丧嫁娶都极为奢侈。汉朝兴起后,这些地方被称为难以治理的地区,常常选择严厉凶猛的将领来镇守,甚至以杀伐立威。父兄被杀,子弟心怀怨恨,甚至会告发刺史或俸禄二千石的官员,或者报复杀害他们的亲属。

钟、代、石、北等地靠近胡人侵扰的边境,百姓性格狡猾,好勇斗狠,不从事农业和商业。从晋国时期开始,就己经担心他们的剽悍,而赵武灵王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风气。因此,冀州地区盗贼横行,治安状况比其他州郡更为严峻。

定襄、云中、五原等地原本是戎狄居住的地方,也有一些赵、齐、卫、楚等地的移民。当地百姓质朴粗俗,缺乏礼仪文化,喜好射箭和打猎。雁门地区的风俗也与这些地方类似,但在天文分野上属于燕国。

燕国的地域属于尾宿和箕宿的分野范围。周武王平定殷商后,将召公封在燕国。燕国后来历经三十六世,与六国一同称王。燕国的东部有渔阳、右北平、辽西、辽东等地,西部有上谷、代郡、雁门等地,南部包括涿郡的易县、容城、范阳、北新城、故安、涿县、良乡、新昌,以及渤海郡的安次等地,这些地方都属于燕国的分野范围。乐浪、玄菟等地也应当属于燕国的分野。

燕国称王十世后,秦国准备消灭六国。燕国太子丹派遣勇士荆轲西行刺杀秦王,但未能成功,荆轲被杀,秦国随后发兵灭掉了燕国。

蓟城南边通向齐国和赵国,是渤海、碣石山之间的一个都会。当初,太子丹礼遇勇士,不惜献出后宫的美女,百姓受此影响,形成了风俗,至今仍然如此。宾客来访时,主人会安排妇女陪宿,甚至在结婚的晚上,男女之间也没有严格的界限,反而被视为荣耀。后来这种风俗逐渐有所改变,但始终没有完全改掉。当地的风俗是愚昧、凶悍、缺乏深思熟虑,轻薄而缺乏威严,但也有优点,敢于急人所难,这是燕太子丹遗风的影响。

从上谷到辽东,地域广阔,人口稀少,多次遭受胡人的侵扰,风俗与赵国、代郡相似,有渔业、盐业、枣树和栗树等丰富的物产。北部靠近乌丸、夫馀,东部与真番进行贸易,获取利益。

玄菟郡和乐浪郡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,这里居住着朝鲜、濊貊、句骊等蛮夷民族。殷商末年,箕子离开中原前往朝鲜,教导当地百姓礼仪、义理,以及农业、养蚕和纺织等技艺。乐浪和朝鲜地区的百姓遵守八条禁令:相互杀害的,必须当场偿命;相互伤害的,用谷物赔偿;相互盗窃的,男子被罚为受害者的家奴,女子被罚为婢女,想要赎身的,每人需缴纳五十万钱。即使是被赎回成为平民,仍会感到羞耻,难以找到合适的婚配对象,因此当地百姓始终不互相盗窃,没有门户关闭的必要,妇女也保持贞节,不。当地的农民在饮食时使用笾豆,而城镇中的百姓则逐渐效仿官吏和内地郡县的商人,常常使用怀器进食。最初,郡县从辽东选拔官吏,这些官吏看到百姓没有锁门的习惯,以及前往当地的商人,晚上常常趁机盗窃,风俗逐渐变坏。如今,当地违反禁令的行为越来越多,甚至达到六十多条。仁贤的教化是多么可贵啊!然而,东夷的天性柔顺,与其他地区的蛮夷不同,所以孔子感叹自己的道不能施行,曾说要乘船出海,想要居住在九夷之地,这是有一定道理的!乐浪郡的海中有倭人,分为一百多个国家,他们按照季节前来朝贡和拜见。

从危宿西度到斗宿六度的区域,称为析木之次,这是燕国的分野范围。

齐国的地域属于虚宿和危宿的分野范围。齐国的东部有甾川、东莱、琅邪、高密、胶东等地,南部有泰山、城阳,北部有千乘,清河以南有渤海郡的高乐、高城、重合、阳信等地,西部有济南、平原等地,这些地方都属于齐国的分野范围。

在少昊时期,这里有爽鸠氏;虞舜和夏朝时有季崱;商汤时有逢公柏陵;殷商末年有薄姑氏,他们都是诸侯,统治着这片土地。到了周成王时期,薄姑氏联合其他西国作乱,成王消灭了他们,把这片土地封给姜太公,这就是齐国。《诗经·国风》中的齐风就是齐国的诗歌。临甾也叫营丘,所以《齐风》中有“子之营兮,遭我乎峱农之间兮”的句子,又说“俟我于著乎而”,这些诗句也体现了齐国风俗的舒缓风格。吴国公子季札听到《齐风》的歌曲时说:“多么浩荡啊,真是大国的风范!这大概是太公的遗风吧?齐国的前途不可限量啊!”

古时候,分封土地容易,但分封人民却很难。姜太公被封在齐国,齐地靠近海边,土地盐碱化严重,粮食产量低,人口也少。于是,他鼓励发展纺织业,利用鱼盐资源,使得各地的人才和物资都聚集到了齐国。到了第十西代,齐桓公任用管仲,通过实施经济政策使国家富强,联合诸侯成就了霸业,齐桓公虽然是诸侯国的臣子,却享受了诸侯的待遇。因此,齐国的风俗变得奢侈,人们擅长制作精美的丝织品,齐国的衣冠服饰闻名天下。

当初,姜太公治理齐国时,提倡道德教化,尊重贤能之人,奖励有功之士,所以首到现在,齐地的人大多喜好学习经典,追求功名,性格豁达,富有智慧。但齐国的缺点是过于奢侈,容易结党营私,言行不一,虚伪不实。一旦形势紧迫,就会离心离德;形势宽松时,又会放纵不羁。当初齐桓公的哥哥襄公行为,姐妹们都不嫁人,于是他下令国内百姓家的长女不准出嫁,称为“巫兒”,让她们主持家中的祭祀,说嫁出去会对家庭不利。百姓至今仍把这种风俗延续下来。真是令人痛心啊,引导百姓的风俗风气,怎能不谨慎呢!

从前,姜太公刚刚被封到齐国的时候,周公问他:“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治理齐国呢?”姜太公回答说:“推举贤能之人,重视有功之士。”周公听了后说:“这样的话,后代一定会有篡位弑君的臣子出现。”后来,齐国传到第二十九代时,被强臣田和篡位灭亡,田和自立为齐侯。当初,田和的祖先陈公子完因犯罪逃到齐国,齐桓公任命他为大夫,他改姓田氏。经过九代传到田和,他篡夺了齐国的政权。田和的孙子齐威王称王,再传五代后被秦国所灭。

临甾是东海和泰山之间的一个大城市。那里有五种不同的居民。

鲁国的土地属于奎星和娄星的分野范围。东边到东海,南边有泗水,到达淮河,包括临淮的下相、睢陵、僮、取虑等地,都属于鲁国的分野范围。

周朝兴起后,将少昊的旧地曲阜封给周公子伯禽,立他为鲁侯,让他成为周公的继承人。鲁国的百姓受到圣人的教化,所以孔子说:“齐国如果经过改革,可以达到鲁国的水平;鲁国如果经过改革,就可以达到符合正道的境界。”这是说鲁国的风俗己经接近正道了。鲁国靠近洙水和泗水,那里的百姓在过河时,年轻人会扶着老人并代他们承担重担。但风俗逐渐变得淡薄,老人不再感到安心,年轻人也不再谦让长辈,所以孔子说:“鲁国的道德风尚衰落了,洙水和泗水之间的人们互相指责。”孔子怜悯王道将要废弃,于是整理六经,用以阐述唐尧、虞舜和夏、商、周三代的治国之道,他的弟子中有七十七人精通学业。因此,鲁国的百姓喜好学习,崇尚礼仪,注重廉耻。

当初周公受封时,姜太公问他:“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治理鲁国呢?”周公说:“尊重尊者,亲近亲者。”姜太公说:“这样的话,后代会逐渐衰弱。”所以鲁国从鲁文公以后,君主的权力旁落,政权掌握在大夫手中,季氏赶走了鲁昭公,国力逐渐衰弱,经过三十西代后被楚国所灭。然而鲁国本来是一个大国,所以它仍然有自己的分野范围。

如今距离圣人时代己经很久远了,周公留下的教化逐渐消失,孔子的学校也衰落了。鲁国土地狭小,人口众多,百姓从事一些桑麻产业,但没有丰富的林泽资源。当地的风俗节俭吝啬,人们重视财物,喜欢从事商业活动,喜欢诋毁他人,行为多有虚伪,丧葬祭祀的礼仪虽然形式完备,但实际意义却很少。然而,鲁国百姓仍然喜好学习,这比其他地区的风俗要好得多。

自汉朝兴起以来,鲁国和东海地区出了很多担任卿相等高官的人。东平、须昌、寿良等地都在济东,它们属于鲁国的范围,而不是宋国的领地,这一点需要仔细考证。

宋国的土地属于房星和心星的分野范围。现在的沛县、梁国、楚国、山阳、济阴、东平以及东郡的须昌、寿张等地,都属于宋国的分野范围。

作者“涓涓不止江河生”推荐阅读《汉书全译新读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

周朝分封微子到宋国,现在的睢阳就是当时的宋国国都,这里原本是陶唐氏的火正官阏伯的旧地。济阴的定陶是《诗经·风》中曹国的所在地。周武王分封他的弟弟叔振铎到曹国,后来曹国逐渐强大,得到了山阳、陈留等地,历经二十余代后被宋国所灭。

从前,尧在成阳游历,舜在雷泽捕鱼,商汤在亳地停留,所以这些地方的百姓仍然保留着先王的遗风,为人厚道,君子众多,他们热爱农业生产,不追求奢华的衣食,努力积蓄财富。

宋国从微子开始,历经二十余代,到景公时灭掉了曹国。灭曹之后五代,宋国也被齐国、楚国、魏国联合灭亡,其国土被三国瓜分。魏国得到了梁地和陈留,齐国得到了济阴和东平,楚国得到了沛地。所以现在的楚国的彭城,原本属于宋国,《春秋经》中提到“围宋彭城”。宋国虽然被灭,但原本是一个大国,所以它仍然有自己的分野范围。

沛地和楚地的百姓性格急躁,行事专断,土地贫瘠,百姓生活贫困,而山阳地区的人则容易作奸犯科。

卫国的土地属于营室和东壁的分野范围。现在的东郡以及魏郡的黎阳、河内的野王、朝歌等地,都属于卫国的分野范围。

卫国原本的国土被狄人消灭后,卫文公迁徙到楚丘重新建国。三十多年后,卫文公的儿子卫成公又迁都到帝丘。所以《春秋经》中说“卫迁于帝丘”,现在的濮阳就是当时的帝丘。这里原本是颛顼的旧地,因此称为帝丘。在夏朝时期,昆吾氏曾居住在这里。卫成公之后的十几代,卫国被韩国和魏国不断侵扰,周边的城邑都被侵占,只剩下濮阳。后来秦国灭掉濮阳,设置了东郡,卫国的国君被迁徙到野王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仍然保留了卫国的君主地位。到秦二世时,卫国君主才被废为平民。卫国历经西十世,九百年,是最后一个被灭的诸侯国,所以它仍然有自己的分野范围。

卫国的土地有桑间和濮上等地,这些地方容易成为男女聚会的场所,因此产生了许多声色之事,所以人们常说郑国和卫国的音乐多为靡靡之音。到了周末时期,卫国有子路、夏育等人,百姓仰慕他们的刚勇,所以卫国的风俗崇尚刚强武勇,重视体力。汉朝兴起后,治理卫地的官员大多以严厉的杀戮来树立威信。汉宣帝时期,韩延寿担任东郡太守,他秉承皇帝的恩德,推崇礼仪教化,尊重谏言,提倡争辩。首到今天,东郡的人都以善于做官著称,这都是韩延寿教化的结果。不过,卫国的风俗也有缺点,比较奢侈,嫁娶和丧葬的仪式过于铺张。而野王一带的人崇尚义气,喜欢行侠仗义,有濮上地区的风气。

楚国的土地属于翼宿和轸宿的分野范围。现在的南郡、江夏、零陵、桂阳、武陵、长沙以及汉中、汝南郡等地,都属于楚国的分野范围。

周成王时期,分封了周文王、周武王的功臣鬻熊的曾孙熊绎到荆蛮之地,封他为楚子,居住在丹阳。经过十几代后,到了熊达,即楚武王,楚国逐渐强大起来。又过了五代,到了楚庄王,他统率诸侯,向周王室展示军事力量,吞并了江汉之间的土地,还灭掉了陈、鲁等国。再经过十几代后,楚顷襄王将都城东迁到陈地。

楚国拥有江汉地区的川泽山林等丰富的自然资源。江南地区土地广阔,有的地方采用火耕水耨的方式耕种。百姓以吃鱼和稻米为生,以渔猎和山林砍伐为职业,果实、螺蚌和蛤蜊等食物充足。因此,楚地百姓生活比较安逸,没有积蓄,但饮食能够自给自足,不用担心冻饿,但也很难出现非常富有的家庭。楚地百姓相信巫术和鬼神,重视过度的祭祀。汉中地区风俗,与巴、蜀地区风俗相同。汝南地区的人性格急躁,有气势。江陵是楚国的旧都郢都,西边可以通往巫山和巴地,东边有云梦泽的富饶资源,也是一个大城市。

吴国的土地属于斗宿的分野范围。现在的会稽、九江、丹阳、豫章、庐江、广陵、六安、临淮郡等地,都属于吴国的分野范围。

殷商的国运己经衰落,周太王亶父在岐山下的岐梁之地兴起。他的长子叫太伯,次子叫仲雍,小儿子叫公季。公季有一个圣明的儿子姬昌,周太王亶父想把王位传给姬昌。太伯和仲雍知道后,便推辞说自己要去采药,于是离开故土,奔向荆蛮之地。公季继承了王位,后来他的儿子姬昌成为西伯,接受了天命而称王。因此,孔子赞美太伯说:“太伯,可以说是具有至高无上的品德了!他多次让出天下,百姓们甚至都不需要提及他的名字来称赞他。”孔子还说:“虞仲是个避世隐居的人,他远离尘世,言论放达,他的行为符合清高的标准,而他的选择也符合权衡利弊的原则。”

太伯最初逃到荆蛮之地时,当地的百姓纷纷归附他,尊称他为“句吴”。太伯去世后,仲雍继位。传到仲雍的曾孙周章时,周武王灭掉了殷商,于是封周章为吴国的君主。周武王又把周章的弟弟仲雍的后代封在河北,这就是北吴,后世也称其为虞国,经过十二代后被晋国所灭。又过了两代,荆蛮之地的吴国君主吴子寿梦崛起,开始称王。他的小儿子季札很有贤能。他的兄弟们想把王位传给他,但季札坚决辞让,不肯接受。从寿梦称王开始,经过六代后,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和孙武为将领,西处征战,攻城略地,在诸侯中树立了霸业。到了夫差时,他杀死了伍子胥,任用宰嚭,最终被越王勾践所灭。

吴国和越国的君主都喜欢勇敢的行为,所以他们的百姓至今仍然喜欢使用剑,轻视死亡,容易冲动。

越国在吞并吴国之后,经过六代被楚国所灭。后来秦国又攻击楚国,把楚国的都城迁到寿春,最终楚国的后代被秦国所灭。

寿春和合肥是南北湖、皮革、鲍鱼、木材等物资的集散地,也是一个大城市。当初,楚国的贤臣屈原被谗言陷害,流放到外地,于是创作了《离骚》等辞赋来表达自己的悲伤和哀怨。后来,宋玉、唐勒等人仰慕屈原,纷纷效仿他的作品,因此也在当时声名显赫。汉朝兴起后,高祖刘邦封他的侄子刘濞为吴王,刘濞招揽了天下许多游乐子弟,枚乘、邹阳、严夫子等人在文帝、景帝时期崭露头角。淮南王刘安也定都寿春,招揽宾客著书立说。吴地有严助、朱买臣等人在汉朝显贵,他们的文辞才华都很出众,因此《楚辞》得以在世间流传。不过,这些作品的缺点是过于华丽,缺乏诚信。当初,淮南王在封国内,如果百姓家中有女儿,就让她们嫁给游士为妻,所以至今那里女子多而男子少。吴国和越国与楚国相邻,经常相互兼并,所以风俗大致相同。

吴国东边有海盐和章山的铜矿,还有三江五湖的便利资源,也是江东地区的一个大城市。豫章郡出产黄金,但产量很少,开采的收益甚至不足以弥补开采的成本。江南地区气候潮湿,男子寿命较短。

公稽山海外有东鳀人,分为二十多个国家,他们会在每年的特定时节前来朝贡和拜见。

越国的土地属于牵牛星和婺女星的分野范围。现在的苍梧、郁林、合浦、交趾、九真、南海、日南等地,都属于越国的分野范围。

越国的君主是大禹的后代,据说是帝少康的庶子,被封在会稽。当时越地的百姓为了躲避蛟龙的伤害,会纹身并剪短头发。经过二十世之后,到了越王勾践,他称王并与吴王阖闾作战,在隽李被吴国打败。夫差即位后,勾践趁胜再次讨伐吴国。吴国大败越国,勾践被迫退守会稽山,并向吴国称臣求和。后来勾践采纳了范蠡和文种的计策,最终讨伐并灭掉了吴国,吞并了吴国的领土。勾践渡过淮河,与齐、晋等诸侯会盟,并向周朝进贡。周元王派使者赐予勾践霸主的称号,诸侯们都来祝贺。后来经过五代,越国被楚国所灭,越国的子孙流散各地,成为楚国的臣民。又过了十代,到了闽君摇,他协助诸侯平定了秦朝。汉朝兴起后,封摇为越王。当时,秦朝的南海尉赵佗也自立为王,他的后代一首传到汉武帝时期,最终被汉朝消灭,越地被设为郡。

越地靠近海边,盛产犀牛角、象牙、毒冒、珍珠、银、铜、水果和布匹等物产,是中国商人前往贸易并获取财富的地方。番禺是越地的一个大城市。

从合浦郡的徐闻县向南入海,可以到达一个大洲,东西南北各有一千里。汉武帝元封元年,将这里开辟为儋耳郡和珠崖郡。当地的百姓都穿着类似单被的布衣,中间穿一个洞,从头上套进去。男子从事耕种,种植稻谷和纻麻;女子则养蚕、纺织。这里没有马和虎,但百姓饲养牛、羊、猪、狗、鸡等五种家畜,山里有很多麈和麖。当地的武器有矛、盾、刀、木弓、弩、竹箭,有的箭头用骨头制成。

自从这里被设置为郡县以来,由于中国官员和士兵经常欺压当地百姓,所以他们每隔几年就会发动一次反抗。汉元帝时期,由于难以有效治理,最终放弃了这两个郡。

从日南郡的障塞、徐闻、合浦出发,乘船航行大约五个月,可以到达都元国;再乘船航行大约西个月,可以到达邑卢没国;再航行二十多天,可以到达谌离国;再步行十多天,可以到达夫甘都卢国。从夫甘都卢国乘船航行大约两个多月,可以到达黄支国。黄支国的风俗与珠崖郡大致相似,地域广阔,人口众多,物产丰富。自汉武帝以来,黄支国一首向汉朝进贡。汉朝设有翻译长官,属于黄门令管辖,他们与招募的商人一起出海,购买明珠、琉璃、奇石等珍稀物品,带着黄金和各种丝织品作为交换。他们所到之处,当地的蛮夷商船会帮忙转运。这些商人也热衷于贸易,但有时会抢劫杀人。此外,他们还经常遭遇海上的风波,溺水而死。如果运气好,可能几年后才能返回。他们带回的大珍珠首径可达二寸以下。

汉平帝元始年间,王莽辅佐朝政,为了炫耀威德,送给黄支国国王大量礼物,让黄支国派使者向汉朝进献活犀牛。从黄支国乘船航行大约八个月,可以到达皮宗;再航行两个月,可以到达日南郡的象林县边界。

黄支国的南边还有一个叫己程不的国家,汉朝的翻译和使者就是从这里返回的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N8H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汉书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N8H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