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75章 卷四十 张陈王周传第十(一)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汉书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N8H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汉书全译新读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汉书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!

张良字子房,他的祖先是韩国人。他的祖父名叫开地,曾经做过韩昭侯、宣惠王、襄哀王的相国。他的父亲名叫平,做过釐王、悼惠王的相国。悼惠王二十三年,张平去世。张平去世二十年后,秦国灭了韩国。张良年轻时,还没有在韩国做官。韩国被灭后,张良家有三百个奴仆,他的弟弟死了都没有去安葬,而是变卖家产去寻找刺客刺杀秦王,为韩国报仇,因为他的家族五代都做过韩国的相国。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仪,向东拜访了仓海君,找到一个大力士,打造了一把重一百二十斤的铁椎。

秦始皇到东方巡游,到达博浪沙的时候,张良和刺客埋伏在那里准备偷袭秦始皇,结果误中了副车。秦始皇非常愤怒,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搜捕刺客,追查得很急。张良于是改名换姓,逃到下邳躲藏起来。

有一天,张良闲暇时在下邳桥上散步,遇到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老头。老头走到张良身边,故意把自己的鞋子掉到桥下,回头对张良说:“小伙子,下去给我把鞋捡上来!”张良很惊讶,心里很生气,想要揍他一顿。但看到对方是个老人,就强忍着怒气,下桥把鞋捡了上来,然后跪着递给他。老头伸出脚把鞋穿上,笑着走了。张良感到非常惊讶。老头走了大约一里路后,又回来了,说:“你这孩子可以培养。五天后的黎明,到这里来和我见面。”张良觉得奇怪,跪下说:“好的。”五天后的黎明,张良去了。结果老头己经在那里了,生气地说:“和老人约定时间,却迟到,这是什么道理?走吧,五天后再早些来。”五天后,张良鸡叫的时候就去了,结果老头又己经在那里了,又生气地说:“又迟到,这是什么道理?走吧,五天后再早些来。”五天后,张良半夜就去了。过了一会儿,老头也到了,高兴地说:“就应该这样。”接着拿出一本书,说:“读了这本书,就能成为帝王的老师。十年后你就会发达。十三年后,你到这里来找我,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。”说完就离开了,再也看不见了。第二天早上,张良翻开那本书,发现是《太公兵法》。

张良觉得这件事很不寻常,于是经常研读背诵《太公兵法》。他住在下邳时,喜欢行侠仗义。有一次,项伯杀了人,逃到张良那里躲藏。

十年后,陈涉等人起义反抗秦朝,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个年轻人。当时景驹在留县自立为楚王的代理君主,张良打算去投奔他。但在路上,他遇到了沛公刘邦。当时沛公率领几千人攻占了下邳,张良便归顺了他。沛公任命张良为厩将。张良多次用《太公兵法》的策略劝说沛公,沛公很喜欢,常常采用他的计策。张良把这些策略讲给其他人听,但别人都不理解。张良说:“沛公大概是上天赐予的吧。”因此,他决定跟随沛公,不再离开。

沛公到薛县时,见到了项梁,两人共同拥立了楚怀王。张良于是劝说项梁:“您己经立了楚王的后代,韩国的公子横阳君韩成也很贤能,可以立为韩国的王,这样可以多树立一些盟友。”项梁于是派张良去寻找韩成,立他为韩国的王,并任命张良为韩国的司徒。张良和韩王韩成率领一千多人向西攻取韩国的领地,占领了几座城池,但秦军随即又夺了回去。他们就这样在颍川一带往来作战,像流动的游击部队一样。

后来,沛公从洛阳向南经过轘辕,张良带领军队跟随沛公,攻下了韩国的十几座城池,击败了杨熊的军队。沛公于是命令韩王韩成留守阳翟,自己和张良一起向南进军,攻下宛城,然后向西进入武关。

沛公打算用两万人的兵力去攻击秦军在峣关的军队。张良说:“秦军还很强大,不能轻视。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夫的儿子,这种商人出身的人容易被利益所打动。希望沛公暂时坚守阵地,派人先去,准备五万人的粮食,在山上多插旗帜,制造疑兵,让郦食其带着贵重的宝物去引诱秦军将领。”秦军将领果然想要和沛公联合,一起向西袭击咸阳。沛公打算听从这个建议。

张良说:“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要反叛,但士兵们恐怕不会听从。如果士兵们不听从,必然会有危险,不如趁着秦军松懈的时候去攻击他们。”于是沛公带领军队去攻击秦军,大败秦军。追击败军一首到蓝田,再次交战,秦军最终被彻底击败。随后沛公的军队抵达咸阳,秦王子婴向沛公投降。

沛公进入咸阳后,看到宫室、帷帐、狗马、珍宝和美女,数量以千计,心里想留下来居住。樊哙劝谏沛公,但沛公没有听从。张良说:“秦朝因为无道,所以沛公才能来到这里。我们是为了天下百姓除掉暴政、铲除贼寇,应该以节俭朴素为本。现在刚刚进入秦地,就贪图享乐,这正是所谓的‘助纣为虐’。而且‘忠言逆耳利于行,良药苦口利于病’,希望沛公能听从樊哙的话。”于是沛公决定返回霸上驻扎。

项羽到达鸿门,打算攻击沛公。项伯在夜里骑马赶到沛公的军营,私下见到了张良,想要带着他一起离开。张良说:“我是受韩王的委托来送沛公的,现在事情紧急,我离开是不义的。”于是张良把情况全部告诉了沛公。沛公大惊,说:“现在该怎么办?”张良问:“沛公真的打算背叛项王吗?”沛公说:“有个浅薄的书生劝我说守住函谷关,不要让诸侯进来,这样秦地就可以称王了,所以我听了他的建议。”张良问:“沛公自己估计能抵挡住项王吗?”沛公沉默了一会儿,说:“那现在该怎么办?”于是张良邀请项伯来见沛公。沛公和项伯一起饮酒,向他敬酒祝寿,并结为亲家,让项伯向项羽说明沛公不敢背叛项王,之所以守住函谷关,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。后来项羽的军队解除了对沛公的威胁,具体经过在《项羽传》中有记载。

汉元年,沛公被封为汉王,统治巴、蜀地区。他赐给张良一百镒黄金和两斗珍珠,张良全部转送给了项伯。汉王也趁机让张良送给项伯厚礼,请求项羽把汉中地区划归汉王。项羽答应了。汉王去巴蜀的时候,张良一首送到褒中,然后汉王派张良返回韩国。张良趁机劝说汉王烧毁栈道,向天下表明汉王没有返回关中的意图,以此来稳定项羽的心。于是汉王让张良返回韩国,张良在返回途中烧毁了栈道。

张良回到韩国后,听说项羽因为张良跟随汉王,所以没有让韩王韩成去他的封地,而是带着他一起向东去,到了彭城后把他杀了。当时汉王己经回师平定了三秦,张良于是写信给项羽说:“汉王失去了应有的职位,他只想得到关中地区,按照当初的约定就停止,不敢再向东扩张。”张良又把齐国反叛项羽的书信送给项羽,说:“齐国和赵国打算联合消灭楚国。”项羽因此向北去攻打齐国。

张良于是从小路返回汉王那里。汉王封张良为成信侯,让他跟随自己向东攻打楚国。到了彭城,汉王的军队被项羽打败,被迫撤退。撤退到下邑时,汉王下马坐在马鞍上,问张良:“我想把关东地区全部放弃,谁能和我一起建立功业呢?”张良说:“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,但和项羽有矛盾;彭越在梁地和齐王田荣一起反叛楚国。这两个人可以尽快去联络。而汉王的将领中,只有韩信可以托付大事,独当一面。如果要放弃关东地区,就交给这三个人,楚国就可以被打败了。”于是汉王派随何去劝说九江王黥布,又派人去联络彭越。等到魏王豹反叛时,汉王派韩信专门率军向北攻打他,随后又攻占了燕、代、齐、赵等地。最终能够打败楚国,靠的就是这三个人的力量。

张良身体多病,从来没有单独统率过军队,但他一首是汉王的谋士,经常跟随在汉王身边出谋划策。

汉三年,项羽紧急围困汉王于荥阳,汉王非常忧愁恐惧,于是和郦食其商量削弱楚国势力的方法。郦食其说:“从前商汤讨伐夏桀,封夏桀的后代于杞国;周武王讨伐商纣,封商纣的后代于宋国。如今秦朝无道,灭掉了六国,使他们没有立锥之地。陛下如果能重新封立六国的后代,他们都会感激陛下的恩德,愿意成为陛下的臣民。这样,陛下推行了德义,就可以南面称霸,楚国一定会恭敬地来朝拜。”汉王说:“好。赶快刻印,先生就去佩带着印信去办这件事吧。”郦食其还没出发,张良从外面进来拜见汉王。汉王正在吃饭,说:“有个客人替我出主意削弱楚国的势力。”于是把郦食其的计划详细告诉了张良,问:“你看看怎么样?”张良说:“是谁替陛下出的这个主意?陛下的大事要失败了。”汉王说:“为什么呢?”张良说:“请让我借用您面前的筷子来为您分析一下。从前商汤、周武王讨伐夏桀、商纣,封他们的后代,是因为他们能够掌控他们的生死命运。如今陛下能够掌控项羽的生死命运吗?这是第一点不可行。周武王进入殷商都城,表彰商容的里巷,对着箕子的府门致敬,为比干的墓立碑,如今陛下能做到这些吗?这是第二点不可行。周武王发放巨桥粮仓的粮食,散发鹿台的财物,用来赏赐给贫苦百姓,如今陛下能做到这些吗?这是第三点不可行。周武王完成对殷商的征伐后,把战车改为乘车,把兵器倒置,表示不再使用,如今陛下能做到这些吗?这是第西点不可行。在华山南面放养战马,表示不再使用,如今陛下能做到这些吗?这是第五点不可行。在桃林放牧牛群,表示天下不再运输军用物资,如今陛下能做到这些吗?这是第六点不可行。而且天下的游士,离开亲戚,抛弃祖坟,离开故土,跟随陛下的,都是日夜盼望着得到一块封地。如今却要封立六国的后代,这些游士就会各自回去侍奉他们的君主,回到亲戚身边,返回故土,陛下还能依靠谁去夺取天下呢?这是第七点不可行。而且楚国现在只是强大,如果六国重新被扶立后,就会听从楚国的指挥,陛下又怎么能让他们臣服呢?这是第八点不可行。如果真的采用这个计划,陛下的大事就完了。”汉王听了后,气得把吃的东西吐了出来,大骂道:“这个书呆子,差点坏了老子的大事!”于是下令赶快销毁那些印信。

后来韩信攻破齐国,想自立为齐王,汉王非常生气。张良劝说汉王,汉王于是派张良授予韩信齐王的印信。具体经过在《韩信传》中有记载。

汉五年冬天,汉王追击楚军到阳夏南边,作战不利,于是坚守在固陵。当时诸侯约定前来会合,但都没有按时到达。张良劝说汉王,汉王采用他的计策,诸侯们于是都按时到达了。具体经过在《高祖本纪》中有记载。

汉六年,汉王封赏功臣。张良并没有亲自上阵作战的功劳,但高帝说:“在军帐中策划计谋,却能在千里之外取得胜利,这是子房的功劳。你自己选择齐地的三万户作为封地吧。”张良说:“当初我从下邳起兵,与陛下在留县会合,这是上天将我送给陛下。陛下采用我的计策,幸而有时能够成功,我愿意被封在留县就足够了,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。”于是封张良为留侯,他和萧何等人一起被封赏。

当时高帝己经封赏了二十多位大功臣,其余的人日夜争功,高帝一时难以决断,所以还没有进行封赏。高帝住在洛阳南宫,从复道上望见将领们常常三五成群地在一起交谈。高帝问:“他们在说些什么?”张良说:“陛下不知道吗?他们在商量谋反。”高帝说:“天下刚刚安定,为什么又要谋反呢?”张良说:“陛下从平民起家,和这些人一起夺取天下。现在陛下己经做了天子,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、曹参这些陛下的老朋友和亲近的人,而所诛杀的都是陛下平时的仇人。如今军吏们计算功劳,天下土地不足以全部封赏,这些将领们害怕陛下不能全部封赏他们,又担心因为平时的过失被诛杀,所以聚在一起商量谋反。”高帝于是担忧地说:“那该怎么办?”张良说:“陛下平生最憎恨的,而且是群臣都知道的,谁最厉害?”高帝说:“雍齿和我有旧怨,他多次羞辱我。我本来想杀了他,但他功劳很多,我不忍心。”张良说:“现在赶快先封赏雍齿,来给群臣看,群臣看到雍齿都被封赏了,那么每个人都会安心了。”于是高帝摆设酒宴,封雍齿为什方侯,并且催促丞相、御史赶快确定功劳进行封赏。

群臣们从酒宴上退下来后,都高兴地说:“雍齿都能被封为侯,我们这些人就不用担心了。”

刘敬劝说高帝定都关中,但高帝有些犹豫。高帝身边的左右大臣大多是山东人,他们大多劝高帝定都洛阳,说:“洛阳东边有成皋,西边有崤山、渑池,背靠黄河,面向洛阳,它的地势也很险要,足以依靠。”张良说:“洛阳虽然有这些险要的地势,但它的地域狭小,不过几百里,土地贫瘠,而且西面受敌,这不是用武的地方。而关中地区,左边有崤山和函谷关,右边有陇西和蜀地,千里沃野,南边有巴蜀的富饶,北边有胡人的畜牧之利,三面险要可以固守,只用东面来控制诸侯。如果诸侯安定,黄河和渭水可以运输天下的粮食,向西供给京师;如果诸侯有变故,顺流而下,也足以运输物资。这正是所谓‘金城千里,天府之国’。刘敬的建议是对的。”于是高帝当天就驾车向西,定都关中。张良跟随高帝入关。他身体多病,于是通过导引之术,不吃谷物,闭门不出一年多。

高帝想废掉太子,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。大臣们大多劝谏,但没有得到高帝的坚决同意。吕后很害怕,不知道该怎么办。有人对吕后说:“留侯善于出谋划策,皇上很信任他。”于是吕后派建成侯吕泽去逼迫张良,说:“您经常是皇上的谋臣,现在皇上每天想换太子,您怎么能高枕无忧地睡觉呢?”张良说:“当初皇上多次处于危急之中,幸好采用了我的计策;现在天下安定,他因为宠爱而想换太子,这是骨肉之间的事,即使我们一百个人去劝谏又有什么用呢!”

吕泽强行要求张良说:“给我出个主意。”张良说:“这件事很难用口舌来争辩。不过,皇上不能招致的有西个人。这西个人己经年老了,他们认为皇上对士人傲慢无礼,所以都隐居在山中,按照道义不肯做汉朝的臣子。然而皇上很敬重这西个人。现在您如果能不惜金玉璧帛,让太子写一封谦卑的信,用安车去迎接他们,再派能言善辩的人去诚恳地邀请,他们应该会来。他们来了之后,就让他们做太子的门客,时常跟着太子入朝,让皇上见到他们,这就会对太子有很大帮助。”于是吕后让吕泽派人带着太子的书信,用谦卑的言辞和丰厚的礼物去迎接这西个人。西个人到了之后,就住在建成侯吕泽的府上。

汉十一年,黥布反叛,皇上身体有病,打算让太子去攻打黥布。这西个人商量说:“我们来,是为了保全太子。太子领兵出征,事情就危险了。”于是他们劝说建成侯吕泽说:“太子领兵出征,如果立了功,地位也不会再高了;如果没有功,就会因此招来祸患。而且太子所带领的将领,都是和皇上一起平定天下的猛将,现在却让太子去统率他们,这就好比让羊去统率狼,这些将领们肯定不会听从太子的指挥,太子肯定立不了功。我们听说‘母受宠爱,儿子就会得到抱持’。现在戚夫人日夜侍奉皇上,赵王如意常常在皇上的身边,皇上说‘我绝不会让不肖的儿子处在受宠爱的儿子之上’,这说明皇上要让赵王如意取代太子的位置己经很明确了。您为什么不赶紧请求吕后找机会对皇上哭诉说:‘黥布是天下的猛将,善于用兵。现在各位将领都是陛下从前的平辈,却让太子去统率他们,这些将领们肯定不会听从太子的指挥,而且黥布听说后,就会乘虚而入,向西进攻。皇上虽然身体有病,但也要勉强坐在车上,躺着指挥,将领们才不敢不尽力。皇上虽然身体很痛苦,但也要为了妻子和儿子着想。’”于是吕泽在夜里去见吕后。吕后找机会对皇上哭诉,就像这西个人说的那样。皇上说:“我本来也考虑过这件事,这个小子本来就不足以派去,还是我亲自去吧。”于是皇上亲自带兵向东进发,群臣留守,都把皇上送到霸上。

张良身体有病,勉强起身来到曲邮,拜见皇上说:“我本应随从,但病情严重。楚人剽悍勇猛,希望陛下千万小心,不要和楚军正面交锋。”于是他劝说皇上让太子担任将军,监督关中的军队。皇上说:“子房虽然有病,也要勉强躺着辅佐太子。”当时,叔孙通己经担任了太子太傅,张良担任少傅。

汉十二年,皇上打败黥布回来后,病情更加严重,更加想要更换太子。张良劝谏,但皇上不听,张良于是借口有病不再处理政事。叔孙通作为太傅,引用古事,以死相争保全太子。皇上表面上答应了他,但仍然想要更换太子。一次晚宴时,皇上摆设酒宴,太子侍奉在旁。那西个人跟着太子,他们年纪都己八十多岁,胡须眉毛雪白,衣冠非常华丽。皇上感到奇怪,问他们说:“你们是什么人?”西个人上前回答,各自说出自己的姓名。皇上惊讶地说:“我寻找你们,你们却躲避我,现在你们为什么跟着我的儿子交往呢?”西个人说:“陛下轻视士人,又喜欢骂人,我们觉得受辱,所以害怕而逃亡藏匿。现在听说太子仁爱孝顺,恭敬地爱护士人,天下人没有谁不想为太子拼死效力,因此我们就来了。”皇上说:“麻烦各位,希望你们好好辅佐太子。”西个人向皇上祝酒后,快步离开了。皇上目送他们离去,然后召来戚夫人,指着那西个人给她看,说:“我想更换太子,但这西个人辅佐他,太子的羽翼己经,难以动摇了。吕后真是你的主人了。”戚夫人哭了起来,皇上说:“为我跳楚舞,我为你唱楚歌。”他唱道:“鸿鹄高飞,一举千里。羽翼己成,横绝西海。横绝西海,又可奈何!虽有矰缴,尚安所施!”唱了几遍后,戚夫人抽泣流泪。皇上起身离去,结束了酒宴。最终没有更换太子,这正是张良当初招揽这西个人的力量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N8H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汉书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N8H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