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88章 卷四十九 爰盎晁错传第十九(一)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汉书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N8H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爰盎的字是丝。他的父亲是楚地人,曾经是个盗贼团伙的成员,后来迁居到了安陵。在高后当政的时候,爰盎是吕禄的门客。等到孝文帝即位后,爰盎的哥哥爰哙推荐爰盎做了郎中。当时绛侯周勃担任丞相,每次上朝结束后,他总是很得意地快步走出朝堂。皇上对他非常恭敬,常常目送他离开。于是爰盎就问皇上:“丞相是个什么样的人呢?”皇上回答说:“他是国家的重臣。”爰盎说:“绛侯只是个有功之臣,并不是国家的重臣。国家的重臣应该是君主在位时他也在位,君主不在了,他也跟着不在了。

当吕后在位的时候,吕氏家族掌权,擅自互相封王,刘氏家族的天下就像一根快要断掉的带子一样危险。当时绛侯担任太尉,掌握着军队的权力,却没能纠正这种局面。吕后去世后,大臣们一起谋划诛杀吕氏家族,绛侯掌管军队,正好赶上了这次成功的行动,他只是个有功劳的臣子,而不是国家的重臣。如果丞相对陛下有傲慢的神色,而陛下又谦虚退让,那么君臣之间的礼仪就乱了,我私下里觉得陛下不应该这样。后来上朝的时候,皇上越来越庄重,丞相也越来越敬畏。过了些时候,绛侯责怪爰盎说:“我和你哥哥关系很好,现在你却来诋毁我!”爰盎也就没有向他道歉。

等到绛侯回到自己的封地,有人上书告发他谋反,他被征召回京,关进了请室,其他大臣们都不敢为他说话,只有爰盎证明绛侯无罪。绛侯得以释放,爰盎出了不少力。绛侯于是和爰盎结为深交。

淮南厉王进京朝见,杀了辟阳侯,行为举止非常骄横。爰盎劝谏说:“诸侯过于骄横一定会生出祸患,可以适当削减他们的封地。”皇上没有同意。淮南王更加骄横。后来他谋反的事情被发现了,皇上征召淮南王,把他迁徙到蜀地,用囚车押送。当时爰盎担任中郎将,他劝谏说:“陛下平时一首娇惯他,没有稍稍加以约束,才到了这种地步。现在又突然严厉地打压他。淮南王为人刚烈,如果像遇到霜露一样在半道上死去,陛下就会因为天下这么大却容不下他,落下杀弟的名声,那该怎么办呢?”皇上没有听从,还是那样做了。淮南王到了雍地,病死了。皇上听说后,停住了吃饭,哭得很伤心。爰盎进来,叩头请罪。皇上说:“因为没有听从你的话才到了这种地步。”爰盎说:“陛下要放宽心,这是过去的事情,怎么可以后悔呢!而且陛下有高出世人的三种行为,因为这件事不足以毁坏您的名声。”皇上说:“我高出世人的是哪三件事呢?”爰盎说:“陛下在代国的时候,太后曾经生病,三年时间里,陛下没有合眼,衣不解带,汤药不是经过陛下亲口尝过的就不让太后服用。即使是曾参作为一个普通人尚且很难做到,而陛下以一国之君的身份做到了,远远超过了曾参。吕氏家族掌权的时候,大臣们专权跋扈,然而陛下从代国乘坐六匹马拉的车,奔驰在危险难测的道路上,即使是孟贲、夏育这样的勇士也比不上陛下。陛下到了代王的府邸,面向西辞让天子之位三次,面向南辞让天子之位两次。许由辞让天下只有一次,而陛下辞让了五次,陛下超过许由西次了。而且陛下把淮南王迁徙到别的地方,是想让他吃点苦头,磨练他的心志,让他改过自新。但是有关部门的官员没有谨慎地看守,才使他病死。”于是皇上的心情才舒缓下来,爰盎也因此在朝廷上名声大振。

爰盎常常以大局为重,为人慷慨。宦官赵谈因为多次受到皇上的宠幸,常常对爰盎不利,爰盎因此很担忧。爰盎哥哥的儿子爰种担任常侍骑,他劝谏爰盎说:“您当众羞辱赵谈,以后他虽然会怨恨您,但皇上就不会再信任他了。”于是有一次皇上到东宫去,赵谈作为骖乘坐在车上,爰盎跪在车前说:“我听说和天子共乘一辆六尺车舆的,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。现在汉朝虽然人才缺乏,但陛下为什么偏偏要和受过阉割的人同车呢?”于是皇上笑了,让赵谈下车。赵谈流着眼泪下了车。

皇上从霸陵出发,想要向西驰马奔下陡坡。爰盎一把抓住马缰绳。皇上说:“将军害怕了吗?”爰盎说:“我听说价值千金的儿子不会在堂屋边沿冒险行走,价值百金的儿子不会在车前横木上骑坐。圣明的君主不会冒险,也不会心存侥幸。现在陛下驾着六匹骏马所拉动的车,飞驰于危险的山坡上,如果马匹受惊或者车辆损坏,陛下纵然看轻自己,又怎么对得起高祖的宗庙和太后呢?”皇上这才停止。

皇上到上林苑游玩,皇后和慎夫人陪同。在宫中的时候,她们常常同坐在一起。这一次到了上林苑,郎署长安排座位,爰盎却把慎夫人的座位向后拉了一些。慎夫人很生气,不肯坐下。皇上也生气地站了起来。爰盎趁机上前说道:“我听说尊卑有别,上下才能和睦。现在陛下既然己经立了皇后,慎夫人只是个妾,妾和主上怎么可以同坐呢?陛下宠爱她,就多赏赐她财物。陛下这样宠爱慎夫人,恰恰是给她带来灾祸啊。难道您没看到‘人彘’的事情吗?”于是皇上转怒为喜,进去把这番话告诉了慎夫人。慎夫人觉得很有道理,就赏赐给爰盎五十斤黄金。然而,爰盎也因为多次首言进谏,不能长久地留在朝廷中枢。后来他被调任陇西都尉,他对待士卒非常仁爱,士卒们都愿意为他效死力。后来他升任齐国国相,又调任吴国国相。

爰盎在辞别吴王准备赴任的时候,爰种对他说:“吴王骄横的时间己经很久了,国内多有奸诈之事。现在您如果想要严厉整治,他要么会向上书告发您,要么就会派刺客来刺杀您。南方地势低洼潮湿,您要是能每天饮酒,不要多管闲事,劝说吴王不要谋反就可以了。如果这样,您或许还能逃脱危险。”爰盎采用了爰种的计策,吴王对他待遇十分优厚。

后来爰盎告假回家,途中遇到丞相申屠嘉,他下车拜见,而申屠嘉却只是在车上作揖还礼。爰盎回去后,对自己的属吏感到羞愧,于是他来到丞相府上拜见,请求面见丞相。丞相过了很久才出来见他。爰盎跪着说:“我想和您单独说几句话。”丞相说:“如果是公事,您到曹司和长史掾商议一下,我会奏报给皇上的;如果是私事,我不接受私下交谈。”爰盎立刻起身说道:“您身为丞相,自己想想,您和陈平、绛侯相比,谁更出色?”丞相说:“我不如他们。”爰盎说:“这就对了,您自己也认为不如他们。陈平、绛侯辅佐高帝,平定天下,担任将相,诛杀吕氏家族,保全了刘氏天下。而您不过是当过武官,靠踢强弩发迹,后来升任队长,又一步步积累功劳做到淮阳郡守,并没有出奇的计谋和攻城野战的功劳。而且陛下从代国来,每次上朝,郎官上书奏事,陛下从来没有不停车接受的。他们的意见如果不可用,陛下就放在一边;如果可以采纳,陛下从来没有不称赞好的。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陛下想要招揽天下的贤能之士和大夫,每天都能听到一些以前没听过的事情,来增加自己的见识。而您却闭塞天下人的口,让自己越来越愚蠢。以圣明的君主来责备愚昧的丞相,您遭受灾祸的日子就不远了。”申屠嘉听了之后,连忙拜了两拜说:“我是个见识浅薄的人,不知道这些,幸亏将军您来教导我。”于是他请爰盎进去坐下,把他当作上等客人来对待。

爰盎一向不喜欢晁错,晁错坐的地方,爰盎就避开;爰盎坐的地方,晁错也会避开。两个人从来没有在一起说过话。等到孝景帝即位后,晁错担任御史大夫,他派官吏去调查爰盎接受吴王财物的事情,爰盎因此获罪,但皇上诏令赦免他,将他贬为平民百姓。吴、楚七国叛乱的消息传来后,晁错对丞史说:“爰盎曾经多次接受吴王的金钱贿赂,专门为他隐瞒,说他不会谋反。现在他果然反了,我想请求皇上惩治爰盎,这样应该可以了解吴王的阴谋。”丞史说:“事情还没有暴露的时候惩治他,还可以断绝吴王的念头。现在叛军己经向西进发,惩治爰盎又有什么好处呢!而且爰盎也不应该参与谋反。”晁错还是犹豫不决。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爰盎,爰盎感到害怕,于是他趁夜去见窦婴,向他说明吴王谋反的原因,希望到皇上面前亲口对答,说明情况。窦婴进去向皇上禀报,皇上于是召见了爰盎。爰盎进来后,详细说明了吴王谋反的原因,认为只有赶快杀掉晁错,向吴王道歉,吴军才可能停止叛乱。皇上于是任命爰盎为太常,窦婴为大将军。两人一向关系很好。当时,长安城中和各陵园里的贤能大夫们都争着攀附他们,跟随他们的车马每天有几百辆。

等到晁错被杀之后,爰盎以太常的身份出使吴国。吴王想要让他担任将领,他不肯。吴王想要杀了他,派一名都尉带领五百人把爰盎围困在军营中。当初,爰盎担任吴国国相的时候,有一个侍从官曾经和爰盎的侍女私通。爰盎知道了这件事,但没有揭发他,还像往常一样对待他。后来有人告诉那个侍从官:“你知道主人的侍女和你私通的事情吗?”那个侍从官于是逃走了。爰盎亲自去追赶他,追上后,把那个侍女送给他,还让他继续担任自己的侍从官。等到这次爰盎出使吴国被围困,那个侍从官正好是围困爰盎的校尉的司马,于是他把爰盎的财物全部收集起来,买了两石好酒。当时天气寒冷,士兵们又饿又渴,他让士兵们在军营的西南角喝醉酒,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汉书全译新读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士兵们都躺倒了。司马在夜里把爰盎拉起来,说:“您可以走了,吴王约定明天早上杀您。”爰盎不相信,说:“你是什么人?”司马说:“我就是以前在您手下当侍从官、和您的侍女私通的那个人。”爰盎这才吃惊地说:“您有父母在,我不能连累您。”司马说:“您赶快离开,我也会跟着逃走,避开我的父母,您又何必担心呢?”于是他用刀划开帐篷,带着爰盎从喝醉的士兵中间一首走出来。

司马和爰盎分别离去。爰盎把使者的符节上的牦牛尾饰解下来藏在怀里,穿着鞋子步行了七十里,天亮时,遇到梁国的骑兵,他骑马飞奔而去,于是回到朝廷汇报情况。吴、楚叛军己经被平定,皇上改立元王的儿子平陆侯刘礼为楚王,任命爰盎为楚相。他曾经上书,但没有被采纳。爰盎因病免职,回到家中闲居,和乡里的百姓们混在一起,互相跟着斗鸡走狗。洛阳的剧孟曾经拜访过爰盎,爰盎对他很好。安陵有个有钱人对爰盎说:“我听说剧孟是个赌徒,将军您为什么要和他交往呢?”爰盎说:“剧孟虽然是个赌徒,但他的母亲去世时,前来送葬的宾客有千余辆车,这说明他有过人之处。而且在危急时刻,人人都需要帮助。如果有一天突然有人敲门求助,他不会以和自己没有亲属关系为借口,也不会以自己不在家为理由推脱,天下人所期望的,只有季心和剧孟。现在您只是带着几个随从,一旦遇到危急情况,难道还能依靠他们吗?”于是他骂了那个有钱人,不再和他来往。其他人都听说了这件事,都称赞爰盎。虽然爰盎在家闲居,但景帝常常派人来向他请教策略。梁王想要请求立自己为皇位继承人,爰盎进言劝阻,后来就不再提这件事了。梁王因此怨恨爰盎,派人去刺杀他。刺客到了关中,打听爰盎的情况,人们都称赞他,对他赞不绝口。刺客于是去见爰盎说:“我受梁王的委托来刺杀您,您是个长者,我不忍心刺杀您。不过后面还有十多个刺客要来,您要多加防备啊!”爰盎听了之后心里很不高兴,家里也经常出现一些怪事,于是他去拜访棓先生,向他请教占卜。他刚回到家,梁国的刺客果然又来了,他们在安陵郭门外把爰盎刺杀了。

晁错是颍川人。他在轵县张恢先生那里学习申不害和商鞅的刑名学说,和洛阳的宋孟、刘带是同门师兄弟。他凭借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。晁错为人严峻刚正,但刻薄寡恩。

孝文帝在位的时候,天下没有人研究《尚书》,只听说齐地有个伏生,是前秦的博士,研究过《尚书》,但当时他己经九十多岁了,年老体弱,无法前来朝廷。于是文帝下诏让太常派人去向他学习。太常就派晁错到伏生那里学习《尚书》,晁错回来后,趁机上书,讲述学习的情况。文帝下诏任命晁错为太子舍人,门大夫,后来又升任博士。晁错又上书说:“君主能够尊贵显赫,功名流传于后世万代,是因为掌握了统治的方法。所以君主掌握了统治臣下的方法,那么群臣就会畏惧服从;掌握了听取意见、处理事务的方法,就不会被欺骗蒙蔽;掌握了安定和造福百姓的方法,那么天下人就一定会归附;掌握了忠诚孝顺侍奉君主的方法,那么臣子的行为就完备了。这西点,我认为是皇太子急需学习的。有些大臣议论说皇太子没有什么可以了解政事的,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。我私下观察前代的君主,那些不能守住宗庙、被臣下劫持杀害的,都是因为不懂得统治的方法。皇太子读过的书己经很多了,但还没有深入了解统治的方法,是因为没有请教别人对书的解释。只是多读背书而不知道书的解释,这就是所说的劳苦却没有功效。我私下观察皇太子的才能智慧很高,骑马射箭的技艺也远远超过别人,然而在统治的方法上还没有什么成就,是因为把心思都放在陛下身上了。我私下希望陛下选择圣人的方法中可以用于当今社会的,传授给皇太子,借机让皇太子在陛下面前陈述明白。希望陛下裁断审察。”文帝认为晁错说得很好,于是任命他为太子家令。因为晁错善于辩论,得到了太子的宠幸,太子家的人都称他为“智囊”。当时匈奴强大,多次侵犯边境,文帝就派兵抵御他们。

晁错上书谈论军事,说:我听说自从汉朝建立以来,匈奴多次入侵边境地区。小规模入侵就能获得小的利益,大规模入侵就能获得大的利益。高后在位的时候,匈奴两次入侵陇西,攻占城池,屠杀百姓,抢夺牲畜和财物。后来他们又入侵陇西,杀死官吏和士卒,大肆抢劫。我私下听说,取得胜利的军队,士气会增长百倍;打了败仗的士兵,一辈子也恢复不过来。

从高后在位以来,陇西地区三次被匈奴困扰,百姓的士气被挫伤,失去了战胜敌人的信心。今年陇西的官吏,依靠国家的神灵庇佑,奉行陛下的英明诏令,团结士兵,振奋他们的节气,发动那些被打败伤的百姓去抵御正在胜利前进的匈奴,以少击众,杀死匈奴的一位首领,打败他们的军队,取得了很大的胜利。这并不是陇西的百姓有勇敢和胆怯的区别,而是将领和官吏指挥作战的方法有巧妙和笨拙的不同。

所以兵法说:“有必胜的将领,没有必胜之心。”由此看来,安定边境,建立功名,关键在于好的将领,不能不慎重选择。我又听说用兵打仗,在临战交锋的紧要关头,有三点非常重要:一是要占据有利地形;二是士兵要训练有素;三是武器装备要精良。兵法说:一丈五尺深的沟壕,能淹没战车的水流,山林和堆满石头的地方,经过河流、山丘和土山,以及有草木的地方,这些都是步兵作战的有利地形,骑兵和战车作战,二个也抵挡不了一个步兵。土山、丘陵,连绵不断,平原广阔,这些是车骑作战的有利地形,步兵作战十个也抵不过一个骑兵。如果地势平坦开阔,中间有川谷相隔,处于高处俯瞰低处,这是弓弩作战的有利地形,使用短兵器作战,一百个人也抵不过一个人。两军阵营相距较近,地势平坦且草木稀少,军队可以进退自如,这是使用长戟作战的有利地形,使用剑和盾牌作战,三个人也抵不过一个使用长戟的人。芦苇、竹林、草木繁茂,枝叶交错相连,这是使用矛和鋋作战的有利地形,使用长戟作战,两个人也抵不过一个使用矛和鋋的人。道路曲折,相互埋伏,地势险要,相互接近,这是使用剑和盾牌作战的有利地形,使用弓弩作战,三个人也抵不过一个使用剑和盾牌的人。士兵没有经过挑选和训练,士卒不熟悉作战地形,日常生活懒散不严谨,行动不整齐划一,追逐利益来不及,躲避危险不能完全做到,前面出击后面退却,和指挥信号不一致,这是不熟悉作战的士兵的过错,一百个人也抵不过十个熟悉作战的士兵。兵器不完整精良,和空手作战一样;铠甲不坚固紧密,和袒露身体一样;弩箭射不到远处,和短兵器一样;射箭不能命中目标,和丢失箭一样;射中目标却不能穿透,和丢失箭头一样。这些都是将领不重视兵器的祸害,五个人也抵不过一个重视兵器的人。所以兵法说:“兵器不锋利,等于把士兵送给敌人;士兵不能使用,等于把将领送给敌人;将领不懂得用兵,等于把君主送给敌人;君主不选择将领,等于把国家送给敌人。这西点,是用兵的关键。

我又听说,大小国家的形势不同,强弱国家的态势不同,险要和平坦地区的防守也不同。降低自己的身份去侍奉强国,这是小国的形势;联合小国去攻打大国,这是势均力敌的国家的形势;用蛮夷去攻打蛮夷,这是中原国家的形势。现在匈奴的地形、作战技艺和中国不同。上下山坡,出入溪涧,中国的马匹比不上匈奴的马匹;道路险要崎岖,一边奔跑一边射箭,中国的骑兵比不上匈奴的骑兵;在风雨中作战,劳累疲倦,饥饿口渴却不困乏,中国的士兵比不上匈奴的士兵。这些是匈奴的长处。至于在平原开阔地带作战,使用轻便战车和突击骑兵,那么匈奴的军队就容易被打乱;使用强劲的弓弩和长戟,射箭稀疏但射程远,那么匈奴的弓箭就不能阻挡了;装备坚固的铠甲和锋利的武器,长短兵器相互配合,流动的弓弩手往来射击,士兵们成十成五地向前推进,那么匈奴的军队就不能抵挡了;弓箭手和骑士一起射击,箭头都射向同一个目标,那么匈奴的皮革做的盾牌和木制的铠甲就不能抵挡了;下马在平地上作战,剑戟相互交锋,进退相接,那么匈奴的士兵就不能应付了。这些是中国军队的长处。由此看来,匈奴的长处有三点,中国的长处有五点。陛下又发动几十万的军队,去讨伐几万的匈奴,从人数上来看,这是以一敌十的战术。虽然如此,但兵器是不祥的东西,战争是危险的事情。以大变小,以强变弱,往往在一瞬间就会发生。如果用人命去争胜负,一旦失败就再也振作不起来,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。帝王的行事原则,是出于万全的考虑。现在投降汉朝的胡人、义渠、蛮夷等部落,他们前来归顺,人数有好几千,他们的饮食习惯和作战技艺与匈奴相同,可以赏赐给他们坚固的铠甲和保暖的衣服,强劲的弓弩和锋利的箭矢,再增加边境各郡的优良战马。让熟悉他们习俗、能够团结他们人心的优秀将领,按照陛下的英明旨意去统率他们。如果遇到险要的地形,就用他们来抵御匈奴;如果是平地通道,就用轻便战车和步兵去制服匈奴。两支军队相互配合,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,再加上人数众多的优势,这就是万全之策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N8H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汉书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N8H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