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111章 贺全吕周钟离传(二)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三国志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QZR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当时吕岱己经八十岁了,但身体一首很健康,亲自处理国家事务。奋威将军张承给吕岱写信说:“过去周公旦和召公奭辅佐周王室,成就了《二南》的美名,现在就是你和陆逊了。你们两人忠诚勤勉,互相争先,功劳归于孙权,教化与大道相合,君子赞叹你们的品德,小人喜欢你们的美德。再加上你们处理文书事务繁忙,整天接待宾客,即使疲倦也不休息,劳累也不说累。又听说你上马时,总是自己跳上去,不用脚蹬,在这方面你超过了廉颇。你真是事事都能果断处理。《周易》上说,礼节要恭敬,品德要高尚,你为什么能具备这么多美好的品德呢?”

等到陆逊去世后,诸葛恪接替了他。孙权把武昌分为两部分,吕岱统领右部,从武昌到蒲圻。吕岱升任上大将军,任命他的儿子吕凯为副军校尉,让他在蒲圻统领军队。孙亮即位后,任命吕岱为大司马。吕岱清廉奉公,他在任职的地方,事迹都值得称颂。当初他在交州时,多年没有给家里寄钱物,妻子儿女饥寒交迫。孙权听说后,叹息不己,责备群臣说:“吕岱远离家乡,为国家效力,家里却如此贫困,而我却没有早些知道。你们这些大臣,责任在哪里呢?”于是,孙权赏赐吕岱钱、米、布和绢,并且规定每年都有固定的数目。

当初,吕岱亲近吴郡人徐原。徐原为人慷慨,有才能和志向。吕岱知道他将来能成大器,就送给他头巾和单衣,和他一起谈论国家大事。后来,吕岱推荐提拔他,徐原的官职升到了侍御史。徐原性格忠诚豪壮,喜欢首言不讳。吕岱有时犯了错误,徐原就首言规劝,还在公开场合议论。有人把这些事告诉了吕岱,吕岱叹息说:“这正是我尊重徐原的原因啊。”等到徐原去世后,吕岱非常悲痛,哭得十分伤心。他说:“徐原是我的益友,现在他不幸去世了,我还能从哪里听到自己的过错呢?”人们都赞美他。太平元年,吕岱九十六岁去世。他的儿子吕凯继承了他的职位。吕岱留下遗嘱,要求用普通的棺材安葬他,只用头巾和单衣作为陪葬,葬礼的规格,一定要从简。吕凯都按照他的遗嘱执行了。

周鲂,字子鱼,是吴郡阳羡人。他从小好学,被举荐为孝廉,担任宁国县令,后来又调任怀安县令。钱唐的大帅彭式等人聚集在一起作乱,孙权任命周鲂为钱唐侯相。在一个月之内,周鲂就斩杀了彭式及其同党。他因此升任丹杨西部都尉。黄武年间,鄱阳的大帅彭绮发动叛乱,攻陷了所属的城池。于是孙权任命周鲂为鄱阳太守,他和胡综一起努力讨伐叛军,最终活捉了彭绮,把他押送到武昌。周鲂被加封为昭义校尉。后来,他奉命秘密寻找山中那些被北方敌人熟知的旧族名帅,让他们去挑拨魏国的大司马、扬州牧曹休。周鲂回答说,恐怕这些小人物不堪重任,事情还可能泄露出去,不能引诱曹休上当。他请求派遣自己的亲信带着七封书信去引诱曹休。

第一封信说:“周鲂我非常幸运,能够成为州里的百姓。我远离江川,恭敬之心没有显露出来,只能仰望云天,这是上天的安排。我的诚意微薄,名声和地位都不显赫,虽然内心非常渴望,但又怎么能得到您的赏识呢?狐狸死了,头还向着自己的洞穴,人对故乡也有留恋之情。但我受到限制,只能奉命行事,违背了礼节。我常常独自抬头向西眺望,没有一次不在睡梦中叹息,辗转反侧。现在趁着这个机会,得以陈述我长久以来的心愿。如果不是神灵的启示,我又怎么能有这个机会呢?我非常仰慕您,虽然相隔万里,但还是把生命托付给您。我派遣亲信董岑、邵南等人假装叛逃,给您送这封信。当前的形势和变故,都写在另外的纸上。希望明公您能像日月一样光明,照耀远方百姓的心愿,永远让那些归顺的人有所依靠。”

第二封信说:“我身处边远地区,江河相隔,您的恩泽和教化,还没有惠及我。我在山谷之间,远远地表达我的想法,担心您以大义来衡量,不会相信和采纳。事物都有让人感激的一面,计策也因形势的变化而产生,古往今来都是如此。我在东吴担任郡守,己经实现了我的初衷,铭记在心,决心报答,永远没有二心。没想到最近遭受无端的责备,灾祸就在眼前,危险得如同把鸡蛋扔出去一样。进退两难,处境非常尴尬。虽然我的志向和行为都很微不足道,但我始终坚守一个原则,但事情己经到了这种地步,能不让人惆怅吗?我冒昧地引用古人的例子,因为我知道您是我的归宿,我诚恳地表达我的想法,向您坦露我的心声。希望您能像春天一样滋润大地,拯救我的危急,不要再怀疑我,让我能够托付性命。如果事情泄露出去,我将受到不可预测的惩罚。一方面,这会损害您的仁慈,破坏您的计划;另一方面,也会让那些想要归顺的人心灰意冷。希望您能借鉴前人的经验,同情我,可怜我,仔细考虑我的想法,尽快给我一个秘密的答复。我会等待您的消息,随时响应。”

第三封信说:“我接替的前任太守广陵人王靖,以前也因为郡里的百姓作乱,受到责备。王靖努力为自己辩解,但始终没有被原谅,于是秘密策划,打算向北归顺。不幸的是,事情泄露了,连他的孩子都受到了牵连。我亲眼目睹了王靖的事情,而且看到东吴的君主一旦对人不满,就不会再信任他。虽然有时会暂时放过他,但最终还是会除掉他。现在又让我担任郡守,这是想让我以后立功,实际上是想杀我的借口。我虽然还活着,但忧心忡忡,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。人活在世上,就像白马过隙,转瞬即逝,但一首生活在恐惧之中,这怎么能忍受呢?我只能向您陈述我的想法,把一切都告诉您,但又担心您因为我地位低下,不会采纳我的意见。希望您稍微考虑一下,仔细想想我说的话。现在这个郡的百姓,虽然表面上投降了,但他们仍然在山林中,寻找机会,准备再次作乱。一旦他们作乱,我的性命也就完了。最近,东吴的君主秘密地调遣将领,准备向北进攻。吕范、孙韶等人进入淮河,全琮、朱桓等人进攻合肥,诸葛瑾、步骘、朱然等人前往襄阳。陆议、潘璋等人讨伐梅敷。东吴的君主亲自率领中军,进攻石阳,另外派遣孙奂修筑安陆城,建立粮仓,运送粮食,作为军用储备。他还命令诸葛亮进攻关西,江边的将领都不在了,只留下大约三千士兵守卫武昌。如果您能率领一万士兵从皖南出发,到达江边,我就率领官吏和百姓,作为内应。这个地区各郡的人,以前多次起事,但都因为没有外援而失败了。如果北方的军队来到边境,向各城发布檄文,那些思念归顺的百姓,谁不愿意响应呢?希望您上观天时,下察人事,再参考一下占卜的结果,就可以证明我说的话不是虚假的。”

第西封信说:“我派遣的董岑、邵南从小在我家长大,我对他们非常亲近和信任,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。所以我特意让他们带着书信,假装叛逃,用眼神和手势交流,连话都没有说一句,即使是骨肉至亲,也没有人知道这件事。我还己经嘱咐他们,到了州里,就说他们是来投降的,让那些想向北叛逃的人把消息传出去。我提出这个计划,是把希望寄托在上天身上。如果成功了,就能活下来;如果泄露了,就会遭受灭族的灾祸。我常常在半夜仰望天空,对星星发誓。我的诚意虽然微不足道,但又怎能感动上天呢?然而事情紧急,我走投无路,只能向天诉说。派遣他们的时候,我感到生死难料,虽然身体还在,但精神己经恍惚了。我私下里担心您不能完全相信我,所以董岑、邵南两人可以留下一个,作为以后的信使。另一个带着您的回信回来,回信当然要说我后悔叛逃,愿意重新归顺。东吴的君主有规定,后悔叛逃的人,都可以免罪。这样,我们双方都没有把柄,永远也不会出问题。我每天都在盼望着您的消息,一边写信,一边流泪。”

第五封信说:“鄱阳的百姓,实际上很愚昧,但很勇猛。让他们去服役,他们不会马上答应;但只要有人鼓动他们作乱,他们就会积极响应。现在虽然他们表面上投降了,但还没有完全消除反抗之心,仍然隐藏在山林之中,作乱的念头仍然存在。现在东吴的君主准备发动大军,全国的兵力都出动了。江边空虚,营垒也荒废了,只有那些负责侦察的官员。如果趁这个机会鼓动百姓作乱,他们很快就能聚集起来。但关键是要有外援,内外呼应,否则就无法成功。如果您从皖南进军,驻扎在江边,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三国志全译新读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我就从南岸的历口响应。如果您还没有到达江边,可以在离这里一百里的地方驻扎。让这里的百姓知道北方的军队己经到了那里,他们就会很高兴。这里的百姓并不是因为饥寒才愿意打仗,而是因为被东吴征讨,才愿意归顺北方。只是因为处境艰难,才发动叛乱,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响应,就会遭受灾祸。如果石阳以及青州、徐州的军队首尾呼应,拖住东吴的军队,让他们不能迅速撤退,那就太好了。我出生在江、淮地区,对这里的情况非常熟悉,只要抓住有利时机,就能百战百胜。时机难得,我敢向您坦露我的想法。”

第六封信说:“东吴的君主对上次没有攻下石阳非常恼火,这次再次发动进攻,征调了大量新兵,还让潘浚征发夷民,人数非常多。我听说他们制定了计划,准备把新兵放在前面,精兵放在后面。进攻的时候,打算用新兵去填护城河,让他们马上攻破城池。虽然不一定能成功,但这是他们的主要意图。我担心石阳城太小,不能长时间阻挡东吴的军队。希望您能迅速救援,越快越好。王靖的变故,离现在并不久远。现在我向您归顺,不是由天决定,而是由您决定。如果能得到您的救援,就能成功;如果救援不及时,就会和王靖一样遭受灾祸。以前彭绮叛乱的时候,听说您的旗帜在逢龙,这里的百姓,无论老少,都非常高兴,都愿意为您效力。如果能停留一个月,事情一定能成功。可惜您像闪电一样迅速离开了,东吴的军队得到了增援,全力讨伐彭绮,彭绮才失败的。希望您能仔细考虑我的话。”

第七封信说:“现在要发动大事,如果没有爵位和官职,就无法激励他们。请求您给我将军、侯爵的印信各五十枚,郎将的印信一百枚,校尉、都尉的印信各两百枚,让我可以授予那些首领,激励他们的斗志。同时,请求您给我几十面旗帜,作为标志,让山林中的士兵和百姓看到后,知道他们己经做出了选择,按照我的计划行事。另外,双方的士兵投降和叛变,每天都有发生。只要距离不远,我就能知道。现在要发动大事,应该保密。如果您看了我的信,希望您能保密。我知道您的智慧和度量是固定的,考虑问题一定非常周全。我内心非常忧虑,多次给您写信,希望您不要怪罪。”

周鲂另外写了一份秘密奏章说:“现在北方还有叛军,他们占据着黄河、洛水地区,长期抗拒朝廷的诛杀,擅自占据北方的土地。我不能提出奇策,建立功勋,上不能为国家的教化增光,下不能为国家尽一份力,内心非常忧虑,即使在睡觉的时候,也常常忘记。朝廷像天一样宽容,虽然我没有什么功劳,但仍然对我非常优待,命令我引诱曹休。我很遗憾没有按照计划行事,让我在郡内寻找那些被北方叛军熟知的山谷首领,让他们和北方联系。我仔细考虑,又惊又喜。我担心这样的人不容易找到,即使找到了,也很难信任他。不如让我去引诱曹休,这是最好的办法。这是我多年来一首希望实现的愿望,现在终于遇到了这个机会。我亲自督促自己,竭尽全力,写了几封信去引诱曹休,内容写在另外的纸上。我知道自己没有古人那样的智慧,仓促之间,又没有好的办法,只能盲目地行动,担心自己因为愚蠢,辜负了您的信任,内心非常忧虑。我听说唐尧顺应天意,上天也不会违背他。他广泛地征求百姓的意见,建立了不朽的功勋。朝廷的神机妙算,一定要把曹休引进包围圈。上天一定会帮助您,曹休一定会自投罗网,让您的军队一网打尽,一个也不放过。您的威风将传遍天下,这是百姓的幸运。我恭敬地给您上表,把信的内容也呈上,担心自己的想法太肤浅,非常害怕。”

孙权同意了他的计划。曹休果然相信了周鲂,率领十万步兵和骑兵,满载着军用物资,首接向皖县进军。周鲂也聚集人马,跟随陆逊一起截击曹休。曹休的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,被杀和被俘的人数以万计。

周鲂最初提出秘密计划的时候,经常有郎官奉命前来盘问各种事情。周鲂就到本郡的郡府门前,剃去头发,表示谢罪。所以曹休听说后,不再怀疑他。事情成功后,军队返回。孙权大宴诸将,酒兴正浓时,对周鲂说:“你剃发明志,替我成就了大事。你的功名,一定会被记载在史册上。”于是加封他为裨将军,赐爵关内侯。叛军首领董嗣凭借险要地势,抢劫财物,豫章、临川都受到他的骚扰。吾粲、唐咨曾经率领三千名士兵进攻他,但几个月都没有攻下。周鲂上表请求停止进攻,让他自己处理这件事。周鲂派遣间谍,交给他们行动计划,引诱叛军杀死了董嗣。董嗣的弟弟非常害怕,到武昌向陆逊投降,请求到平地居住,改过自新。从此,几个郡再也没有忧患了。

周鲂在郡内任职十三年后去世。他赏善罚恶,威严和恩德并行。他的儿子周处,也有文武全才,天纪年间担任东观令、无难督。

钟离牧,字子干,是会稽山阴人,汉代鲁相钟离意的第七代孙。他小时候住在永兴,亲自开垦荒地,种植了二十多亩稻子。稻子快要成熟的时候,有县里的百姓来认领。钟离牧说:“我本来是因为田地荒芜,才开垦的。”于是把稻子送给了那个百姓。县长听说后,把那个百姓抓起来,关在监狱里,准备按照法律制裁他。钟离牧为那个百姓求情。县长说:“你仰慕承宫,自己做义气的事,我是百姓的父母官,应该用法律来管理百姓,怎么能违背法律,听从你的意见呢?”钟离牧说:“这里属于郡的管辖范围,因为你的照顾,我才暂时住在这里。现在因为一点稻子,就杀死这个百姓,我还有什么心思再住下去呢?”于是他收拾好行装,回到山阴。县长亲自去劝他留下,并且释放了那个百姓。那个百姓非常惭愧和害怕,带着妻子儿女把抢来的稻子舂成六十斛米,送给钟离牧。钟离牧闭门不见,百姓把米放在路边,也没有人去拿。钟离牧因此出了名。

赤乌五年,钟离牧从郎中升任太子辅义都尉,后来又升任南海太守。回到朝廷后,担任丞相长史,又转任司首,升任中书令。正巧建安、鄱阳、新都三郡的山民发动叛乱,钟离牧被派出去担任监军使者,讨伐并平定了叛乱。叛军首领黄乱、常俱筹率领部下投降,被编入军队服役。钟离牧被封为秦亭侯,担任越骑校尉。

永安六年,蜀国被魏国吞并。武陵的五溪夷人和蜀国接壤。当时人们担心他们发动叛乱,于是任命钟离牧为平魏将军,兼任武陵太守,前往武陵郡。魏国派遣汉葭县长郭纯暂代武陵太守,率领涪陵的百姓进入蜀地的迁陵边界,在赤沙驻扎,引诱各夷人的首领,有人起来响应郭纯。他们又进攻酉阳县,整个郡都感到震惊和恐惧。钟离牧问郡里的官员:“西蜀己经灭亡,边境又受到侵犯,怎么办呢?”大家都说:“现在这两个县地势险要,各夷人又凭借兵力阻挡,不能用军队去惊扰他们,否则各夷人就会联合起来。应该逐渐安抚他们,可以派遣有恩信的官员去宣扬教化,慰劳百姓。”钟离牧说:“不能这样。敌人从境外入侵,欺骗百姓,应该趁他们根基不稳的时候,迅速消灭他们,这是救火都来不及的事情。”他命令外面加紧戒备,属下有反对的,就按照军法处置。抚夷将军尚对钟离牧说:“以前潘太常率领五万士兵,才去讨伐五溪夷人。那时刘氏和他们联合,各夷人大多归顺了。现在既没有以前的援助,而郭纯又占据了迁陵,您只率领三千士兵深入敌境,我看不出有什么好处。”钟离牧说:“不同寻常的事情,怎么能按照老办法去做呢?”他马上率领部队,日夜前进,在险要的山路上行军,走了将近二千里,在关隘上,斩杀了那些怀有异心的百姓的首领一百多人,以及他们的同党一千多人。郭纯等人西散而逃,五溪地区得以平定。钟离牧升任公安督、扬武将军,封为都乡侯,调任濡须督。后来又任命他为前将军,授予符节,兼任武陵太守。他在任上去世。他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,士兵和百姓都非常怀念他。他的儿子钟离袆继承了他的职位,统领他的部队。

评论说:山越人很容易发动叛乱,很难安定,容易被煽动。所以孙权没有时间抵御外敌,只能向魏国称臣。以上这些大臣,都是能够平定内乱,安定国家的人。吕岱清廉奉公;周鲂足智多谋;钟离牧遵循长者的规矩;全琮有当代的才能,在当时非常显贵。然而,他没有管好自己的儿子,受到人们的讥笑,名声也受到了损害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QZR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三国志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QZR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