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114章 吴范刘惇赵达传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三国志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QZR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作者“涓涓不止江河生”推荐阅读《三国志全译新读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

吴范刘惇赵达传

吴范,字文则,是会稽上虞人。他因为擅长研究历法和预测天气而在郡里很有名。他被举荐为有道之士,准备去京都,但因为当时天下混乱,没能成行。后来孙权在东南地区起事,吴范就投靠并为他效力。每当有灾祸或吉祥的征兆出现时,吴范都会通过推算来说明情况。他的这些占卜大多很准确,因此声名远扬。

当初,孙权在吴地的时候,打算讨伐黄祖。吴范说:“今年不太有利,不如等到明年。明年是戊子年,荆州的刘表也会死,他的国家也会灭亡。”孙权于是出兵讨伐黄祖,但最终没有成功。第二年,孙权的军队出发,行军到寻阳时,吴范看到天气的征兆,就上船去祝贺孙权,催促他加快行军速度。军队到达后,果然打败了黄祖,黄祖在夜里逃跑。孙权担心黄祖会逃脱,吴范说:“他跑不远,一定能活捉到他。”到了五更时分,果然捉到了黄祖。后来刘表也死了,荆州被分割了。

到了壬辰年,吴范又说:“甲午年的时候,刘备会得到益州。”后来吕岱从蜀地回来,在白帝城遇到吴范,说刘备的部队损失惨重,死亡的人快有一半了,肯定不会成功。孙权用这个来为难吴范,吴范说:“我所说的是天道,而吕岱看到的是人世间的事情。”刘备最终还是得到了益州。

孙权和吕蒙谋划偷袭关羽,和身边的臣子们商议,很多人都说不行。孙权问吴范:“能成功吗?”吴范说:“能成功。”后来关羽在麦城,派人来请求投降。孙权问吴范:“他最终会投降吗?”吴范说:“他有逃跑的迹象,说要投降只是骗人的话。”孙权派潘璋去拦截他的去路,侦察的人回来报告说关羽己经逃走了。吴范说:“他虽然逃走了,但还是逃不掉。”孙权问什么时候能捉到他,吴范说:“明天中午。”孙权立起标杆,用漏壶来计时等待。到了中午,关羽还没有被捉到,孙权问这是怎么回事,吴范说:“现在还没到正午。”过了一会儿,有风吹动帷帐,吴范拍手说:“关羽到了。”不一会儿,外面传来欢呼声,说捉到了关羽。后来孙权和魏国交好,吴范说:“从天气的征兆来看,魏国表面上是来交好,其实心里有阴谋,应该防备他们。”刘备在西陵集结了大量兵力,吴范说:“以后会和他们和亲。”最后事情都像吴范说的那样。他占卜验证的结果就是这样准确。孙权任命吴范为骑都尉,兼任太史令,经常向他请教,想了解他的占卜诀窍。吴范对自己的占卜术很保密,没有把最重要的诀窍告诉孙权。孙权因此很恨他。

当初,孙权还是将军的时候,吴范曾经对他说:“江南有帝王之气,亥年和子年之间会有很大的福气。”孙权说:“如果最终像你说的那样,我就让你做太守。”后来孙权被立为吴王,吴范当时在宴会上侍奉。他说:“以前在吴中,我曾经说过这件事,大王还记得吗?”孙权说:“记得。”于是叫来身边的人,用太守的绶带给吴范戴上。吴范知道孙权是想用这个来压住之前的话,就用手推辞不接受。后来论功行赏,孙权封吴范为都亭侯,诏书即将发出时,孙权因为吴范对自己的占卜术过于吝啬,就削去了他的名字。

吴范为人刚首,很喜欢自夸,但和亲戚朋友交往始终如一。他和魏滕是同乡,关系很好。魏滕曾经犯了罪,孙权非常生气,下令谁敢劝谏就处死。吴范对魏滕说:“我和你一起死。”魏滕说:“死了也没有用,为什么要死呢?”吴范说:“怎么能考虑这些,坐在这里看着你死呢?”于是吴范剃掉头发,把自己绑起来,到孙权的门前,让侍卫通报。侍卫不敢通报,说:“一定会死,我不敢说。”吴范说:“你有儿子吗?”侍卫说:“有。”吴范说:“让你为吴范而死,你的儿子我会照顾。”侍卫说:“好。”于是推开殿门进去。话还没说完,孙权大怒,想用戟刺他。侍卫转身就跑,吴范趁机冲进去,磕头磕得流血,眼泪和话一起流出来。过了很久,孙权才消气,于是免了魏滕的罪。魏滕见到吴范,感谢他说:“父母能生养我,却不能让我免于一死。大丈夫相互了解,像你这样就够了,还要那么多干什么!”

黄武五年,吴范病死。他的长子己经死了,小儿子还很小,于是他的家业就断绝了。孙权追念吴范,招募三州中能推荐像吴范、赵达这样懂得占卜的人,封为千户侯,但最终没有找到。

刘惇,字子仁,是平原人。因为战乱,他躲避到庐陵,投靠孙辅。他因为精通天文和占卜,在南方很有名。每当有水灾、旱灾、叛乱等情况发生时,他都能提前预测出具体的时间,没有不准确的。孙辅觉得他很特别,让他担任军师,军中的人都很尊敬他,称他为神明。

建安年间,孙权在豫章,当时有天象变化,孙权就去问刘惇。刘惇说:“灾难在丹杨。”孙权问:“会怎么样?”刘惇说:“外来的人会战胜本地的人,到某一天就会有消息。”当时边鸿正在作乱,最后的情况果然像刘惇说的那样。刘惇精通各种占卜术,尤其擅长太一占卜术,他都能推算出事情的发展,掌握了其中的精髓,还写了100多篇文章。有名的儒生刁玄称赞他的文章很奇妙。刘惇也很看重自己的占卜术,不轻易告诉别人,所以后世很少有人能明白。

赵达是河南人。他年轻时跟着汉代的侍中单甫学习,思考问题很细致。他认为东南方向有帝王之气,可以躲避灾难,所以就渡过长江。他研究九宫算术,掌握了其中的精髓,所以能够随机应变,快速得出结果。他回答问题就像神仙一样,甚至能算出蝗虫的数量,发现隐藏的东西,没有不准确的。有人质疑赵达说:“飞的东西本来就很难计算,谁知道你说的是真的,这大概是胡说吧。”赵达就让那个人拿出几斗小豆,撒在席子上,马上说出了豆子的数量,经过检验,果然和他说的一样。有一次,他去拜访老朋友,老朋友为他准备了食物。吃完饭后,赵达说:“仓促间没有酒,又没有好东西看,没办法表达我的心意,怎么办呢?”于是他拿起盘子里的筷子,反复摆弄了几下,然后说:“你家东墙下有一斛好酒,还有三斤鹿肉,怎么能说没有呢?”当时在座的还有其他客人,他们心里明白主人的心思。主人惭愧地说:“因为你知道能算出有没有东西,就想试试你,没想到竟然这么准。”于是拿出酒来,大家开怀畅饮。还有一次,有人在书信上写了一个很大的数字,放在空仓库里封起来,让赵达算。赵达算出了那个数字,还说:“这只是有名无实。”他的算术精妙到了这种程度。

赵达非常珍惜自己的算术技艺,即使是像阚泽、殷礼这样的名儒和善士,亲自降低身份向他求学,他都秘而不传。太史丞公孙滕年轻时拜赵达为师,勤奋学习多年。赵达答应教他己经有好多年了,但每当要开始传授时,又总是停下来。有一天,公孙滕带着酒和食物,等到赵达心情好的时候,跪拜请求他传授。赵达说:“我的祖先得到这种算术,原本是想凭借它成为帝王的老师。但到了我这一辈,己经传了三代,却不过是太史郎而己。我实在不想再传下去了。而且这种算术很微妙,头乘尾除,一种计算方法,父子之间都不会说。不过因为你专心好学,又不厌倦,现在我真要传授给你了。”喝了几杯酒后,赵达起身拿出两卷素书,书卷大小如手指。赵达说:“你应该抄写并阅读这些书,自然就能理解了。我很久没有看这些书了,也不太熟悉了。现在我想重新思考一下,几天后就给你。”公孙滕如期前往,赵达却假装寻找书,惊慌地说书丢了,还说:“女婿昨天来过,一定是他偷走了。”于是赵达从此不再提这件事。

当初,孙权每次出兵征伐,都会让赵达推算吉凶,结果都像赵达说的那样。孙权问他用的是什么方法,赵达始终不告诉他。因此赵达被孙权轻视,没有得到更高的官职和俸禄。赵达常常对那些研究天文、气象和占卜的人说:“应该在帷幕中推算,不用出门就能知道天象,却反而白天黑夜在外面观察气象,这难道不难吗?”赵达闲居在家时,自己推算,然后叹息说:“我的寿命到某年某月某日就结束了。”赵达的妻子多次看到他推算的结果,听后很伤心,哭了起来。赵达为了安慰妻子,又重新推算,说:“刚才算错了,我还没有到死的时候。”但最后他还是如期而死。孙权听说赵达有书,向他女儿索要,却没有得到。后来又打开他的棺材寻找,也没有找到,于是这种算术就失传了。

评论说:“这三个人各自在他们的技艺上都很精通,他们思考问题也很奇妙。然而,君子运用心思和精力,应该用在更重大、更长远的事情上。因此,有见识的人,会舍弃那些小技艺,而选择更有价值的事情。”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QZR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三国志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QZR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