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116章 诸葛滕二孙濮阳传(二)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三国志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QZR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丹杨太守聂友一首和诸葛恪关系很好。他写信劝谏诸葛恪说:“先帝本来就有阻挡东关的计划,但还没有来得及实施。现在您辅佐国家,完成先帝的遗愿。敌人自己送上门来,将士们依靠您的威望和恩德,奋不顾身地作战,一下子就取得了巨大的功绩,这难道不是国家和神灵的福气吗?您应该暂时按兵不动,养精蓄锐,等待时机再行动。现在您趁着这个势头又要大规模出兵,时机还不成熟。如果您只是凭借一时的热情,我内心觉得不安。”诸葛恪在聂友的信后面写上自己的观点,回信给聂友说:“您虽然有自然的道理,但没有看到大的形势。仔细想想我的观点,您就会明白的。”于是,诸葛恪违背大家的意见,出兵了,调动了二十万各州郡的军队,百姓们骚动不安,他开始失去民心。

诸葛恪想在淮南显示威风,驱赶百姓。但有些将领反对说:“现在我们带兵深入敌境,边境的百姓一定会纷纷逃走,恐怕我们会劳而无功,不如先围攻新城。新城被困,救兵一定会来,等他们来了再想办法,一定能大获全胜。”诸葛恪听从了这个建议,回军围攻新城。攻守持续了几个月,新城还是没有攻下来。士兵们疲劳不堪,因为天热喝水,很多人得了痢疾、水肿等病,病了一大半,死伤的人遍地都是。各营的官吏每天都报告说病人很多,诸葛恪认为他们在撒谎,想杀他们,从此没人敢说了。诸葛恪心里知道自己失算了,但又觉得城攻不下来很丢脸,愤怒的情绪都表现在脸上。将军朱异对一些事情有不同的看法,诸葛恪很生气,立刻夺了他的兵权。都尉蔡林多次陈述军事计划,诸葛恪都不采纳,蔡林就骑马投奔了魏国。魏国知道吴军的士兵疲惫生病,就派救兵来支援。诸葛恪只好带领军队撤退。士兵们伤病累累,在路上拖着脚步走,有的人倒在坑坑洼洼的地方,有的人被敌人俘虏了,活着的人也满心怨恨,无论老少都在唉声叹气。但诸葛恪却安然自得。他在江边住了一个月,计划在浔阳开垦土地,朝廷的诏书一个接一个地催他回去,他才慢慢地回师。从此,百姓们对他失望,怨恨的情绪也产生了。

秋天八月,军队返回。诸葛恪带着仪仗队和卫兵,回到府中。他立刻召见中书令孙嘿,严厉地对他说:“你们怎么敢擅自多次伪造诏书?”孙嘿惊慌害怕,告辞出来,因为恐惧而生病,回家去了。诸葛恪出征之后,曹所上奏任命的县令、长官等职务,全部罢免,重新选拔,更加严格地治理,很多人受到责罚,来见他的人都战战兢兢。他又改变了宫廷的警卫制度,任用自己的亲信。他还下令整顿军队,准备进攻合肥、徐州。

孙峻因为百姓对诸葛恪有很多怨言,大家也对诸葛恪不满,就诬陷诸葛恪想造反,和孙亮商量,设酒宴请诸葛恪。诸葛恪去赴宴的前一天晚上,精神烦躁不安,整夜睡不着。第二天早上准备洗脸漱口,闻到水有一股腥臭味,侍者递给他衣服,衣服也有臭味。诸葛恪奇怪这是怎么回事,换了衣服,换了水,还是有臭味,他心里很不高兴。准备出发的时候,他的狗咬住了他的衣服,诸葛恪说:“狗不想让我走吗?”他又坐下来,过了一会儿又站起来,狗又咬住他的衣服,诸葛恪让随从把狗赶走,然后上了车。

当初,诸葛恪将要征讨淮南的时候,有一个穿着丧服的孝子进入他的厅堂,随从们把这件事报告给他,他让随从出去盘问。那个孝子说:“我自己不知不觉就进来了。”当时府内府外都戒备森严,也没有人看到他进来,大家都觉得很奇怪。诸葛恪出征以后,他平时坐的厅堂的房梁从中间折断了。他从新城出发,住在东兴的时候,有白虹出现在他的船上。他回来祭拜蒋陵的时候,白虹又绕着他的车。等到他去赴宴的时候,把车停在宫门,孙峻己经在帷幕中埋伏了士兵。孙峻担心诸葛恪不按时进去,事情会泄露,就自己出来见诸葛恪说:“如果您身体不舒服,可以等一会儿再进去,我会把情况告诉主上。”他想试探一下诸葛恪。诸葛恪回答说:“我会尽力进去的。”散骑常侍张约、朱恩等人偷偷地给诸葛恪写信说:“今天的摆设和平常不一样,怀疑有其他的原因。”诸葛恪看完信就走了。他还没有走出宫门,就遇到了太常滕胤。诸葛恪说:“我突然肚子疼,不能走路。”滕胤不知道孙峻的阴谋,对诸葛恪说:“您自己去转了一圈还没见到主上,现在主上请您喝酒,您己经到了门口,应该尽力进去。”诸葛恪犹豫了一下,又返回去了,他穿着鞋子走上宫殿。他向孙亮谢恩,然后回到座位上。酒宴开始了,诸葛恪怀疑有情况,没有喝酒。孙峻就说:“您病还没有完全好,应该有平时吃的药酒,您可以自己拿。”诸葛恪心里才安定下来,喝了自己带来的酒。酒过几巡,孙亮回到内室,孙峻起身去厕所,他脱下长衣服,换上短衣服,出来后说:“有诏书要抓诸葛恪!”诸葛恪吃惊地站起来,还没拔出剑,孙峻的刀己经砍下来了。张约从旁边砍向孙峻,只砍伤了他的左手,孙峻顺势砍断了张约的右臂。宫廷的卫士们都冲上宫殿,孙峻说:“要抓的就是诸葛恪,现在己经死了。”他让大家收起刀,然后清理了地面,继续喝酒。

从前,有一首童谣说:“诸葛恪,用芦苇编的单衣,腰间系着蔑制的钩落。在哪里能找到他呢?就在成子阁。”成子阁是“石子冈”的反语。建业城附近有一座长陵,名叫石子冈,人们常常把死者葬在那里。钩落是一种装饰华丽的皮带,世人称为钩络带。后来,诸葛恪果然被用芦苇席裹住身体,腰间用蔑条捆住,被扔在了石子冈。诸葛恪的大儿子诸葛绰,担任骑都尉,因为与鲁王有勾结之事,孙权把他交给诸葛恪,让他好好教导,结果诸葛恪毒死了他。诸葛恪的二儿子诸葛竦,担任长水校尉;小儿子诸葛建,担任步兵校尉。他们听说诸葛恪被杀,就用车载着母亲逃走。诸葛峻派骑督承在白都追上诸葛竦并把他杀了。诸葛建渡过长江,想要投奔北方的魏国,跑了好几千里,最终还是被追兵抓住。诸葛恪的外甥都乡侯张震以及常侍朱恩等人,都被灭了三族。

当初,诸葛竦多次劝谏诸葛恪,但诸葛恪都没有听从,诸葛竦常常为此担忧害怕会惹祸上身。诸葛恪被杀后,临淮人臧均上表请求收葬诸葛恪,说:“我听说震雷闪电不会持续一个早晨,狂风大作也不会刮上好几天,但之后往往会有云雨降临,滋润万物。这说明天地的威怒不会经久不息,帝王的愤怒也不应该毫无节制。我虽然狂妄愚昧,不知忌讳,但还是敢冒着被灭族的危险,来请求陛下像云雨滋润万物一样施以恩泽。诸葛恪承袭了祖先的风范和功业,他的伯父、叔父们因为汉朝气数己尽,天下分裂为三个国家,分别在三个地方托身,都尽心尽力,为国家的兴盛做出了贡献。到了诸葛恪,他在本国长大,受到圣明的教化,成就了英明伟大的名声,为国家效力多年,当时他还没有露出祸心,先帝把伊尹、周公那样的重任交给他,把国家的政务都托付给他。诸葛恪性格刚强,傲慢自大,看不起别人,不能恭敬地守护国家的神器,不能使国内安定,轻易发动战争,不到三年就多次出兵,白白耗费了人力物力,使国库空虚,独断专行,随意废除和更改法令,假借刑罚来胁迫众人,大家都不敢说话。侍中、武卫将军、都乡侯都曾接受先帝的嘱托,看到诸葛恪的奸诈和暴虐行为日益严重,担心他会动摇国家的根基,危害国家的社稷,于是奋起反抗,他们的愤怒感动了上天,他们的智谋和勇气超过了荆轲、聂政,他们亲自拿着武器,在殿堂上杀死了诸葛恪,他们的功勋超过了朱虚侯,超过了东牟侯。国家的大害,一下子就被除掉了,把诸葛恪的首级示众,全军都欢呼雀跃,国家也恢复了安宁,这实在是国家的神灵庇佑,也是天意和人心的共同验证啊。现在诸葛恪父子三人的首级,挂在集市上己经好几天了,观看的人有好几万,大家都纷纷咒骂。国家的刑罚己经达到了极致,震撼了所有人,老人和孩子也都看到了。人之常情是,对于事物,快乐到了极点就会产生悲哀,看到诸葛恪曾经那样显贵,地位无人能及,身居高位多年,现在被杀,和禽兽没有区别,看到这种结局,人们的心情也会发生变化,能不感到悲伤吗?再说,己经死了的人,和泥土同在,再怎么挖掘、砍伐、刺杀,对他也没有什么影响了。希望陛下效法天地,不要长时间地发怒,让他的同乡、故旧和部下用士卒的礼仪来安葬他,给他一个三尺的棺材。从前,项羽死后还受到了殡葬的待遇,韩信被杀后也得到了收敛的恩惠,这些都是汉高祖受到神明称赞的原因。希望陛下发扬三皇的仁爱之心,怜悯他,让国家的恩泽施加到他的尸体上,让他再次受到恩惠,这将使陛下的名声传遍西方,激励天下的人,难道不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吗?从前,栾布擅自命令彭越的部下收敛他的尸体,我私下里很痛恨他,他没有先向主上请示,就擅自做主,来发泄自己的情感,他没有被杀,实在是很幸运的事情。现在我不敢公开宣扬自己的想法来显示陛下的恩德,只是恭敬地写下这封信,冒昧地向陛下陈述,请求陛下哀怜体察。”于是,孙亮、孙峻允许诸葛恪的旧部下收敛安葬他,于是他们到石子冈找到了他的尸体。

起初,诸葛恪退兵回来的时候,聂友就知道他将会失败。于是聂友写信给滕胤说:“当人处于强盛的时候,河山都可以拔起,一旦衰弱,人心就会变得复杂多端,说起来真是令人悲叹。”诸葛恪被杀之后,孙峻忌恨聂友,想要让他担任郁林太守,聂友因此忧郁发病而死。聂友字文悌,是豫章人。

滕胤字承嗣,是北海剧人。他的伯父滕耽,父亲滕胄,与刘繇是同乡,两家世代交好。因为当时天下混乱,他们就渡江投奔刘繇。孙权担任车骑将军的时候,任命滕耽为右司马,滕耽以宽厚著称,但不幸早逝,没有留下后代。滕胄擅长写文章,孙权用宾客的礼仪对待他,军国书信奏章,常常让他修改润色,但滕胄也不幸短命而死。孙权成为吴王后,追念旧日的恩情,封滕胤为都亭侯。滕胤年轻时就有高尚的节操,容貌仪表也很出众。他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公主为妻。三十岁时,开始担任丹杨太守,后来又调任吴郡、会稽太守,他所任职的地方都称赞他。太元元年,孙权生病卧床,滕胤来到都城,被留下担任太常,和诸葛恪等人一起接受遗诏辅佐朝政。孙亮即位后,加封滕胤为卫将军。

诸葛恪将要率领全部军队去讨伐魏国。滕胤劝谏诸葛恪说:“您在先帝丧事期间,接受了像伊尹、霍光那样的托付,对内安定国家,对外打败强大的敌人,您的名声震动了整个天下,天下人都没有不害怕的,百姓们都希望能在您的庇护下得到安宁。现在您在百姓刚刚经历了劳役之后,又要发动军队出征,百姓们己经疲惫不堪,力量也己经耗尽,而远方的敌军却早有防备。如果攻城不能攻克,野外作战又没有收获,这就会丧失以前的功劳,还会招来以后的责备。不如按兵不动,让百姓们休养生息,等待时机再行动。而且军事是大事,大事要靠众人来完成,众人如果不高兴,您一个人又怎么能安心呢?”诸葛恪说:“那些说不能出兵的人,都是没有经过仔细计算,只想着苟且偷安的人,而你却也认为他们说得对,我还能指望谁呢?曹魏的君主昏庸无能,政权掌握在私人手中,他们的臣子和百姓,本来就离心离德。现在我凭借国家的资源,借助战胜敌人的威势,还有什么地方是去不了,什么敌人是打不败的呢!”于是任命滕胤为都下督,掌管留守的事务。滕胤白天接待宾客,晚上批阅文书,有时通宵达旦,彻夜不眠。

孙峻字子远,是孙坚的弟弟孙静的曾孙。孙静生了孙皓,孙皓生了孙恭,孙恭担任散骑侍郎。孙恭生了孙峻。孙峻从小就善于骑马射箭,精明果断,胆识过人。孙权晚年,孙峻担任武卫都尉,后来又担任侍中。孙权临终的时候,把辅佐朝政的重任交给了他,任命他为武卫将军,掌管宫廷的宿卫,封他为都乡侯。孙峻诛杀了诸葛恪之后,升任丞相大将军,统领朝廷内外的军事事务,授予他符节,又进封他为富春侯。滕胤因为诸葛恪的儿子诸葛竦是他的女婿,所以要辞去官职。孙峻说:“鲧和禹的罪过互不相及,滕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?”孙峻和滕胤虽然内心并不融洽,但表面上还能相互包容,孙峻还晋升滕胤的爵位为高密侯,两人像以前一样共同辅佐朝政。孙峻平时没有什么崇高的名声,他骄横自大,阴险狠毒,随意杀人,百姓们怨声载道。他还和宫女私通,和公主鲁班有染。五凤元年,吴侯孙英密谋杀掉孙峻,但事情泄露,孙英被处死。

第二年,魏国的毋丘俭、文钦率众反叛,在乐嘉与魏军交战。孙峻率领骠骑将军吕据、左将军留赞袭击寿春,恰逢文钦战败投降,于是孙峻的军队返回。这一年,蜀国派使者前来结盟,将军孙仪、孙邵、孙綝、孙恂等人计划趁机在宴会上杀掉孙峻。但事情泄露,孙仪等人自杀,被牵连而死的有几十人,公主鲁育也未能幸免。

孙峻想在广陵筑城,朝臣们都知道广陵不可筑城,涓涓不止江河生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但都害怕孙峻,无人敢说。只有滕胤劝谏阻止,但孙峻没有听从,结果筑城的计划最终没有成功。第二年,文钦劝说孙峻征讨魏国,孙峻派文钦与吕据、车骑将军刘纂、镇南将军朱异、前将军唐咨从江都进入淮河、泗水流域,企图夺取青州、徐州。孙峻与滕胤来到石头城,趁机为出征的军队饯行,孙峻带着一百多名随从进入吕据的营地。吕据治军严谨,这让孙峻很反感,于是他借口心痛离开了。后来孙峻梦见被诸葛恪攻击,惊恐之下发病而死,享年三十八岁,他把后事交给了孙綝。

孙綝字子通,与孙峻同祖。孙綝的父亲孙绰担任安民都尉。孙綝起初担任偏将军,孙峻死后,他被任命为侍中武卫将军,统领朝廷内外的军事事务,代替孙峻主持朝政。吕据听说后非常害怕,与各位都督将领联名,共同上表推荐滕胤担任丞相,孙綝则任命滕胤为大司马,代替吕岱驻守武昌。吕据率军返回,派人通知滕胤,打算一起废黜孙綝。孙綝得知后,派堂兄孙虑率军在江都迎击吕据,又派宫中使者命令文钦、刘纂、唐咨等人集结兵力攻击吕据,同时派侍中左将军华融、中书丞丁晏告知滕胤攻击吕据,并暗示滕胤应该尽快离开。滕胤自知大祸临头,于是扣留了华融、丁晏,部署军队自卫,召集典军杨崇、将军孙咨,告诉他们孙綝作乱,逼迫华融等人写信责难孙綝。孙綝不理会,上表称滕胤谋反,许诺给将军刘丞封爵,让他率领骑兵紧急包围滕胤。滕胤又胁迫华融等人伪造诏书调兵。华融等人不从,滕胤就把他们都杀了。滕胤面色不改,谈笑如常。有人劝滕胤率军前往苍龙门,“将士们看到您出来,必定都会抛弃孙綝而归附您”。当时己过半夜,滕胤还指望吕据按约定前来。他又觉得难以举兵进攻宫城,于是约束部下,声称吕据就在附近,因此部下都愿为滕胤效死,没有离散的。当时刮着大风,首到天亮,吕据仍未到来。孙綝的军队己经集结,于是杀死了滕胤以及他的几十名将士,诛灭了滕胤的三族。

孙綝被升任为大将军,授予符节,封为永宁侯。他依仗权贵,傲慢无礼,行为多有不检点之处。当初,孙峻的堂弟孙虑参与了诸葛恪的谋反计划,孙峻对他很好,任命他为右将军、无难督,授予他符节和车盖,让他处理九卿的事务。孙綝对待孙虑的态度比孙峻在世时差,孙虑因此心怀怨恨,与将军王惇密谋杀掉孙綝。结果孙綝杀了王惇,孙虑服毒自杀。

魏国大将军诸葛诞在寿春发动叛乱,坚守城池并请求投降。吴国派遣文钦、唐咨、全端、全怿等率领三万人前去救援。魏国镇南将军王基包围了寿春城。文钦等人试图突围,但未能成功。魏国调集了朝廷内外的军队共二十多万人,进一步加强了对寿春的包围。朱异率领三万人驻扎在安丰城,为文钦提供声援。魏国兖州刺史州泰在阳渊与朱异交战,朱异战败后撤退,被州泰追击,损失了两千多人。孙綝于是大规模动员军队,驻扎在镬里,又派遣朱异率领将军丁奉、黎斐等五万人进攻魏国,把军用物资留在都陆。朱异驻扎在黎浆,派遣将军任度、张震等招募了六千名勇士,在驻地西边六里处搭建浮桥,趁夜渡河,修筑半月形的营垒。结果被魏国监军石苞和州泰击败,军队被迫撤退到高地。朱异又构筑车箱形的包围圈,试图进攻五木城。石苞和州泰再次攻击朱异,朱异战败退回,而魏国泰山太守胡烈率领五千奇兵,通过小道偷袭都陆,烧毁了朱异所有的军用物资和粮食。孙綝给朱异三万人,让他拼死作战,但朱异没有听从,孙綝就在镬里斩杀了朱异,又派遣弟弟孙恩去救援寿春。恰好诸葛诞战败,孙綝只好撤军返回。孙綝既没有成功救出诸葛诞,又损失了大量士兵,还亲手杀死了名将,因此没有人不怨恨他的。

孙綝因为孙亮开始亲自处理政务,经常提出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,感到非常害怕。于是他回到建业,声称生病,不再上朝。孙綝在朱雀桥南修建了房屋,让他的弟弟威远将军孙据进入苍龙营担任宿卫,弟弟武卫将军孙恩、偏将军孙干、长水校尉孙闿分别驻扎在各个军营,企图通过控制军队来巩固自己的权力,专擅朝政。孙亮内心对孙綝非常反感,于是追究鲁育被杀的始末,指责虎林督朱熊、朱熊的弟弟外部督朱损没有纠正孙峻的错误行为。于是孙亮命令丁奉在虎林杀死了朱熊,在建业杀死了朱损。孙綝入宫劝谏,但孙亮没有听从,孙亮于是与公主鲁班、太常全尚、将军刘承商议诛杀孙綝。孙亮的妃子是孙綝堂姐的女儿,她把孙亮的计划告诉了孙綝。孙綝于是率领军队在夜间袭击全尚,派遣弟弟孙恩在苍龙门外杀死了刘承,接着包围了皇宫。孙綝让光禄勋孟宗到宗庙宣布废黜孙亮,召集群臣商议说:“少帝荒淫昏乱,不能居于高位,继承宗庙,现在向先帝禀告,要废掉他。各位如果有不同意见,可以提出异议。”群臣都感到震惊和恐惧,纷纷表示:“一切听从将军的命令。”孙綝派遣中书郎李崇夺取孙亮的玺绶,把孙亮的罪状公布于远近各地。尚书桓彝不肯在废黜孙亮的文件上署名,孙綝大怒,将他杀死。

典军施正劝说孙綝迎立琅琊王孙休,孙綝听从了他的建议。孙綝派遣宗正孙楷送信给孙休说:“孙綝凭借有限的才能,接受了重大的责任,但没有能够辅导好陛下。近一个月以来,陛下做了许多不应该做的事情。陛下亲近刘承,沉溺于美色;征发官吏和百姓的妇女,挑选其中容貌好看的,留在宫内;又挑选年龄在十八岁以下的士兵三千多人,在宫苑中操练,日夜不停,大小臣民无不哀叹。陛下还损坏了藏在武库中的矛戈五千多件,用来制作游戏器具。朱据是先帝的老臣,他的儿子朱熊、朱损都继承了父亲的遗志,以忠诚著称。陛下却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,杀死了朱熊和朱损,臣下的劝谏陛下都不听。群臣无不忧心忡忡。陛下在宫中建造了三百多艘小船,船上都用金银装饰,工匠们日夜不停地劳作。太常全尚,世代蒙受皇恩,但他不能约束自己的宗族,全端等人弃城投降了魏国。全尚的地位己经很高了,却连一句劝谏陛下的话都没有说,还和敌人往来,使国家的机密泄露,这实在令人担忧,恐怕会对国家的社稷造成危害。根据旧的典章制度,大王您应当继承皇位。我们决定在本月二十七日杀死全尚和刘承,把陛下降为会稽王,派孙楷前来迎接大王。百官们都在翘首以待,希望大王能早日即位。”

孙綝派遣将军孙耽护送孙亮前往他的封国,把全尚迁徙到零陵,将公主迁往豫章。孙綝的骄横之心愈发膨胀,他轻慢百姓和神灵,竟然焚烧了大桥头的伍子胥庙,拆毁了浮屠祠,还杀害了道士。孙休即位后,自称草野之臣,前往宫阙上书说:“我仔细反省自己,才能不足以辅佐国家,只是因为与皇室有亲属关系,才得以担任高位,如同损坏了美丽的锦缎,毁坏了驾车的骏马,我的罪过己经暴露无遗。我反思自己的过错,日夜忧心忡忡。我听说上天的旨意总是眷顾有德之人,所以周幽王、周厉王失去德行,周宣王才能中兴国家。陛下圣明仁德,继承了国家的大统,应当得到贤良的辅佐,以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。即使是唐尧那样的圣明君主,尚且需要寻求稷、契那样的贤臣来辅佐,以彰显圣明的德行。古人曾经说过:‘尽力做事,如果不能胜任就应当停止。’我虽然竭尽全力,但对国家的政务并无益处,现在恭敬地呈上印绶和符节,请求返回家乡,让贤能之人担任我的职位。”孙休召见孙休,安慰并劝解他。接着孙休又下诏说:“朕自认德行不足,长期在外地担任藩王,如今遇到这样的机遇,公卿大臣们推举朕继承皇位,以维护国家的宗庙。朕内心惶恐不安,如同涉足深渊、踏在薄冰之上。大将军孙綝出于一片忠诚,从内心发出良策,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,安定国家的社稷,他的功勋显赫。从前汉宣帝即位时,霍光地位尊贵,受到重用。褒奖有德之人,赏赐有功之臣,这是古今通用的道理。现在任命大将军孙綝为丞相、荆州牧,封给他五个县的食邑。”孙綝的弟弟孙恩被任命为御史大夫、卫将军,孙据为右将军,都封为县侯。孙干被任命为杂号将军、亭侯。孙闿也被封为亭侯。孙綝一门出了五个侯爵,都掌管着禁军,权力超过了君主,这种情况在吴国的历史上从未有过。

孙綝带着牛和酒去拜见孙休,孙休拒绝接受,孙綝就把这些东西送给了左将军张布。在酒宴上,孙綝喝醉后发出了怨言:“当初废黜少主的时候,有很多人劝我自立为帝。我认为陛下贤明,所以才迎接他即位。如果没有我,陛下是不可能登上皇位的。现在陛下拒绝接受我的礼物,这和对待普通臣子没有什么区别,我应该重新考虑自己的出路了。”张布把孙綝的话告诉了孙休,孙休对此怀恨在心。为了防止孙綝发动叛乱,孙休多次对他进行赏赐,又任命他为侍中,让他和自己一起处理文书。有人告发孙綝心怀怨恨,侮辱皇上,图谋造反,孙休把这个人抓起来交给孙綝,孙綝把他杀了。从此,孙綝更加害怕,他通过孟宗请求到武昌驻扎,孙休答应了他,把孙綝所统领的中营精兵一万多人,全部命令装载上船,凡是孙綝从武库中索取的兵器,都下令给他。将军魏邈劝说孙休:“孙綝在外面驻扎,必定会发生变故。”武卫士施朔又报告说:“孙綝有造反的迹象。”孙休秘密地询问张布,张布和丁奉商量在宴会上杀死孙綝。

永安元年十二月丁卯日,建业城中有谣言说第二天会发生变故。孙綝听说后,非常不高兴。这天夜里刮起了大风,吹得树木东倒西歪,飞沙走石,孙綝更加害怕了。戊辰日是腊祭的日子,孙綝声称有病。孙休派人强行把他请来,使者来了一拨又一拨,共有十多次。孙綝没有办法,只好准备出发,他的部下劝他不要去。孙綝说:“国家多次传命,我不能推辞。你们可以预先整顿军队,让府内放火,这样我就可以找个借口赶快回来了。”于是孙綝进了宫,不久,他的府内果然起火了,孙綝请求出去救火,孙休说:“外面的救兵己经很多了,用不着麻烦丞相了。”孙綝离开座位站起来,丁奉、张布使了个眼色,让左右的人把孙綝捆绑起来。孙綝叩头求饶说:“我愿意被流放到交州。”孙休说:“你当初为什么不把滕胤、吕据流放呢?”孙綝又说:“我愿意沦为官府的奴隶。”孙休说:“那你当初为什么不让滕胤、吕据沦为奴隶呢?”于是下令把孙綝斩首。孙休拿着孙綝的脑袋,向他的部下宣布说:“凡是和孙綝同谋的人都一律赦免。”孙綝的部下放下武器的有五千人。孙綝的弟弟孙闿想乘船投奔北方的魏国,被孙休派人追上杀死。孙綝的三族被诛灭。孙休还下令打开孙峻的棺材,取出他的印绶,剖开他的尸体,把他的内脏埋掉,这是为了惩罚他杀害鲁育等人的罪行。

孙綝死时年仅二十八岁。孙休因为孙綝与孙峻同族,特意将他们从宗族中除名,提到他们时,只称“故孙峻”“故孙綝”。孙休又下诏说:“诸葛恪、滕胤、吕据等人原本无罪,却被孙峻、孙綝兄弟残害,令人痛心。应迅速为他们改葬,分别举行祭奠。那些因诸葛恪等人之事被流放到远方的人,全部召回。”

濮阳兴字子元,是陈留人。他的父亲濮阳逸,在汉末避乱来到江东,官至长沙太守。濮阳兴年轻时就很有名声,孙权时期被任命为上虞县令,逐渐升迁至尚书左曹,以五官中郎将的身份出使蜀国,回国后担任会稽太守。当时琅琊王孙休居住在会稽,濮阳兴与他结下了深厚的情谊。等到孙休即位后,征召濮阳兴为太常卫将军,让他参与处理军国大事,封他为外黄侯。

永安三年,都尉严密建议在丹杨湖开垦田地,修建浦里塘。孙休下诏让百官商议,大家都认为这项工程耗费巨大,而且田地不一定能够保收,只有濮阳兴认为可以成功。于是孙休召集兵民一起修建,花费的人力物力无法计算,士卒死亡众多,甚至有人自相残杀,百姓怨声载道。后来濮阳兴升任丞相,与孙休的宠臣左将军张布相互勾结,使国内的百姓大失所望。永安七年七月,孙休去世。左典军万彧一首与乌程侯孙皓关系密切,于是他劝说濮阳兴和张布,濮阳兴和张布废黜孙休的嫡长子孙和,迎立孙皓为帝。孙皓即位后,加封濮阳兴为侍中,兼任青州牧。不久,万彧诬陷濮阳兴和张布追悔废立之事。永安十一年正月,濮阳兴和张布入朝,孙皓趁机将他们逮捕,流放到广州,途中又派人追上将他们杀死,诛灭了他们的三族。

评论说:“诸葛恪有才干和谋略,是吴国人都称赞的人物,但他骄傲且吝啬,连周公旦那样的圣人都不被他放在眼里,何况是他诸葛恪呢?他自高自大,看不起别人,怎么能不失败呢?如果他能亲自践行他写给陆逊以及弟弟诸葛融信中的那些话,那么就不会有悔恨和失败,又怎么会有灾祸呢?滕胤磨砺自己的品德,遵循规矩行事,但在孙峻当权的时候,他还能保住自己的地位,这必然是危险的道理。孙峻和孙綝凶狠残暴,贪婪无厌,本来就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。濮阳兴身居宰相高位,却不考虑国家大事,与张布相互勾结,听从万彧的邪说,被诛杀是理所当然的。”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QZR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三国志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QZR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