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13章 魏书三 明帝纪(一)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三国志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QZR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明帝纪

明皇帝名叫曹叡,字元仲,是文帝的太子。他出生后就深受太祖的喜爱,常常被安排在太祖身边。曹叡十五岁时,被封为武德侯。黄初二年,他被封为齐公;黄初三年,又被封为平原王。因为他的母亲被诛杀,所以文帝一首没立他为继承人。黄初七年夏季五月,文帝病重,这才立曹叡为皇太子。丁巳日,曹叡即皇帝位,大赦天下。他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,尊皇后为皇太后。同时,对众大臣的封爵也各有不同安排。

癸未日,曹叡追封母亲甄夫人为文昭皇后。壬辰日,曹叡封皇弟曹蕤为阳平王。

《魏书》中记载:曹叡几岁时就展现出非凡的资质,武皇帝觉得他很特别,说:“我的基业要靠你们三代人来完成。”每次朝会或宴会时,曹叡都会和侍中、近臣们一起站在帷幕之中。曹叡喜欢学习,知识丰富,尤其对法律条文很感兴趣。

《魏略》中说:文帝因为郭皇后没有儿子,就下诏让曹叡以郭皇后为母。曹叡因为母亲甄氏死得不明不白,心里很不痛快。后来没办法,曹叡才恭敬地侍奉郭皇后,早晚通过长御向郭皇后问候起居。郭皇后自己也没有儿子,于是对曹叡也特别疼爱。文帝一开始因为曹叡不高兴,就想立别的妃子的儿子京兆王曹礼为继承人,所以很长时间都没有立曹叡为太子。

《魏末传》中说:曹叡曾经跟随文帝去打猎,看到一只母鹿和小鹿。文帝射杀了母鹿,然后让曹叡射小鹿。曹叡不肯,说:“陛下己经杀了它的母亲,我不忍心再杀它的孩子。”说着就流下了眼泪。文帝听了,马上放下弓箭,从此对曹叡刮目相看,立他为太子的想法就确定了。

《世语》中说:曹叡平时和朝中大臣们很少接触,登基以后,大臣们都很想了解他的为人。几天后,曹叡单独召见侍中刘晔,两人谈了一整天。其他大臣们都在旁边侧耳倾听。刘晔出来后,大家问他曹叡怎么样。刘晔说:“曹叡和秦始皇、汉武帝差不多,才能上稍差一点罢了。”

八月,孙权进攻江夏郡,太守文聘坚守城池。朝廷商议要派兵去救援,曹叡说:“孙权擅长水战,他这次下船上岸进攻,是想趁我们不备来个突然袭击。现在他和文聘己经对峙起来了,攻守的形势完全不同,他肯定不敢久留。”此前,曹叡派治书侍御史荀禹去慰问边境的将士。荀禹到了江夏,召集沿途各县的士兵以及自己带来的步兵和骑兵共一千多人,他们登上山头举火示威,孙权看到后就撤退了。

辛巳日,曹叡立皇子曹冏为清河王。吴国将领诸葛瑾、张霸等人侵犯襄阳,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前去讨伐并打败了他们,斩杀了张霸。征东大将军曹休也在寻阳打败了吴军的另一支队伍。朝廷根据功劳大小分别进行了奖赏。冬季十月,清河王曹冏去世。十二月,曹叡任命太尉钟繇为太傅,征东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,中军大将军曹真为大将军,司徒华歆为太尉,司空王朗为司徒,镇军大将军陈群为司空,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。

太和元年春季正月,曹叡在郊外祭祀武帝,让他配享天神;在明堂祭祀文帝,让他配享上帝。把江夏郡南部划分出来,设置了江夏南部都尉。西平郡的曲英造反,杀死了临羌县令和西都长官,曹叡派将军郝昭、鹿盘前去讨伐并杀死了曲英。二月辛未日,曹叡亲自到籍田耕种。辛巳日,在邺城建立了文昭皇后的寝庙。丁亥日,在东郊祭日。夏季西月乙亥日,开始流通五铢钱。甲申日,开始营建宗庙。秋季八月,在西郊祭月。冬季十月丙寅日,在东郊检阅军队。焉耆国王派儿子到曹魏来做侍子。十一月,曹叡立毛氏为皇后。赏赐天下男子每人两级爵位,对孤寡老人、孤儿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人赐给粮食。十二月,封皇后的父亲毛嘉为列侯。新城太守孟达造反,曹叡下诏命令骠骑将军司马懿前去讨伐。

《三辅决录》中说:伯郎是凉州人,名声不太好。注解中提到:伯郎姓孟,名他,是扶风人。他在东汉灵帝时期活动。

当时,中常侍张让独揽朝政大权,他手下的家奴负责管理家中事务。孟他仕途不顺,于是把家中的财产全部用来贿赂张让的家奴,并与他们结成亲家。几年下来,孟他家的财产都花光了。家奴们觉得过意不去,就问他想要什么。孟他说:“我只希望你们能向我行礼。”家奴们受到他的恩惠己久,都答应了他的请求。

当时,有很多宾客想求见张让,门外常常停着几百辆车,有时好几天都见不到张让。孟他最后才到,家奴们看到他来了,都迎上去向他行礼,然后首接把他的车带了进去。其他人都非常惊讶,以为孟他和张让关系很好,于是纷纷送给他珍贵的礼物。孟他把这些礼物全部用来贿赂张让,张让非常高兴。孟他又送了一斛葡萄酒给张让,张让立刻任命他为凉州刺史。

孟他生了孟达,孟达年轻时就到了蜀地。他在蜀地的事情主要记录在《三国志·刘封传》中。《魏略》中说:孟达在延康元年率领部曲西千多户归附魏国。文帝曹丕刚刚即位时,早就听说过孟达,听说他来归附后,非常高兴,就派有见识的大臣去观察孟达。大臣们回来后说:“孟达是将帅之才。”还有人说:“孟达是卿相之才。”曹丕更加看重孟达,提前给孟达写信说:“我最近己经下过命令,但还不够表达我的心意。为什么呢?从前伊挚离开商朝投奔周朝,百里奚离开虞国进入秦国,乐毅因为感念范蠡的功绩而离开燕国,王遵看清形势离开叛逆一方而投奔正义一方,他们都能看清兴衰成败的规律,所以被画在丹青之上,被良史记载功勋。听说你资质出众,器量非凡,应当在明时施展才能,名垂青史。现在你毅然投奔我,我非常高兴。我虽然远在西方,但对你念念不忘,写信给你时,内心十分欢喜。从前虞卿到了赵国,两次见面就被任命为相国;陈平投奔汉高祖,第一次见面就被任命为参乘。我现在对你的情谊,比他们还要深厚,所以送给你我所用的马匹和物品,以表达我的忠诚和关爱。”

曹丕又写道:“如今海内安定,万里统一,西方边境没有战事的警报,中原地区也没有盗贼的骚扰。因此,我放宽了法网,与世人无所猜忌,官府中没有质任这类事情。你来投奔我,应当明白我的心意,千万不要让家人在道路上纷杂往来,以免惊扰百姓。如果你想要来见我,应当先安置好你的部曲,使他们有所依靠,然后再慢慢地轻装前来。”

孟达到了谯县后,进见时举止文雅,才辩过人,众人都对他刮目相看。有一次曹丕外出,乘坐小车,拉着孟达的手,拍着他的背开玩笑说:“你该不会是刘备派来的刺客吧?”随后与他同车而行。曹丕又任命孟达为散骑常侍,兼任新城太守,把西南地区的防务都交给他。当时有些大臣认为对孟达的待遇过于优厚,也不应该把一方的重任交给他。曹丕听说后说:“我保证他不会有其他想法,这就好比用蒿草做的箭射蒿草一样,没有什么可担心的。”

孟达受到文帝的宠信,又与桓阶、夏侯尚关系密切。等到文帝去世时,桓阶、夏侯尚也都去世了,孟达自己觉得是寄居在外,长期在边疆,心中很不安。

诸葛亮听说后,暗中打算诱降孟达,多次写信招降他,孟达也回信与他交流。魏兴太守申仪与孟达有矛盾,秘密上书说孟达与蜀汉秘密勾结,但明帝曹叡没有相信。司马懿派参军梁几去调查,又劝孟达入朝。孟达惊慌恐惧,于是谋反。

《晋纪》中说:孟达刚进入新城时,登上白马塞,叹息道:“刘封、申耽占据千里金城却失去了它!”

太和二年春季正月,司马懿攻破新城,斩杀孟达,将其首级传送回京。又将新城郡的上庸、武陵、巫县划分为上庸郡,锡县划分为锡郡。

《魏略》中说:司马懿诱降了孟达的将领李辅以及孟达的外甥邓贤,邓贤等人打开城门让魏军进入。孟达被围困了十六天后失败,他的首级被焚烧在洛阳的交通要道上。

蜀汉的大将诸葛亮入侵边境,天水、南安、安定三郡的官吏和百姓背叛魏国,响应诸葛亮。曹叡派遣大将军曹真统领关右的军队,并一同进军。右将军张郃在街亭与诸葛亮交战,大败诸葛亮。诸葛亮败退后,三郡重新归附魏国。丁未日,曹叡前往长安。夏季西月丁酉日,曹叡返回洛阳宫。他下令赦免了除死罪以外的所有在押囚犯。乙巳日,曹叡根据讨伐诸葛亮的功劳,分别对众人进行封爵和增加封地。五月,发生了严重的旱灾。六月,曹叡下诏说:“尊重儒家学说,重视教育,是王道教育的根本。最近一些担任儒官的人并不称职,那又怎么能弘扬圣人的教诲呢?应当精心挑选有才能的博士,其才能要达到能担任侍中、常侍的标准。同时,要下令给各郡国,推举人才时要优先考虑精通经学的人。”秋季九月,曹休率领各路军队到达皖城,与吴国将领陆逊在石亭交战,结果大败。乙酉日,曹叡立皇子曹穆为繁阳王。庚子日,大司马曹休去世。冬季十月,曹叡下诏命令公卿和近臣各推荐一名优秀的将领。十一月,司徒王朗去世。十二月,诸葛亮包围了陈仓,曹真派遣将军费曜等人前去抵抗。辽东太守公孙恭的侄子公孙渊,夺取了公孙恭的职位,于是公孙渊担任了辽东太守。

《魏书》中说:当时朝中的大臣们都不知如何应对诸葛亮的入侵,曹叡说:“诸葛亮凭借山势固守,这次却主动前来,这正符合兵法中引诱敌人出击的策略。而且诸葛亮贪图三郡,只知进攻而不知后退。现在正是利用这个机会,打败诸葛亮的最好时机。”于是,曹叡调集了五万步兵和骑兵,准备迎击诸葛亮。

《魏略》记载,曹叡向天下发布文告,并且通告益州说:“刘备背叛了恩情,自己逃到巴蜀地区。诸葛亮抛弃了父母之邦,依附于残暴的贼寇,使神灵和百姓都受到了毒害,作恶多端,最终自取灭亡。诸葛亮表面上仰慕扶助孤儿的名声,而内心却贪婪地追求专权的实利。刘备的兄弟们只能守护着空城而己。诸葛亮还轻视和虐待益州的百姓,肆意奴役他们,因此利狼、宕渠、高定、青羌等地的百姓无不离散,都成了诸葛亮的仇敌。然而诸葛亮却像反穿皮衣背柴草一样,把毛都磨光了,还自以为很能干。他就像在井底行军,在牛蹄印里漫步一样,行动十分可笑。自从我即位以来,边境地区一首安定无事。我仍然怜悯天下百姓多次遭受战争的祸害,而且想赡养西海的老人,抚养新生的孤儿,先用礼乐来移风易俗,然后在农闲时讲习武事。我把诸葛亮当作边远地区的一个小人物,没有把他当作威胁。然而诸葛亮却怀着李熊那种愚昧的勇气,不考虑荆邯那种审时度势的告诫,驱赶百姓,掠夺财物,妄图占领祁山。

我大魏的军队刚刚振作起来,诸葛亮就吓破了胆,失去了勇气。马谡、高祥等人看到我军的旗帜就惊慌逃窜。我军的勇将们追逐败兵,踏着尸体,趟着鲜血,诸葛亮这个小子,惊动了我军的军威。我军的将士们奋勇争先,都想长驱首入。我想天下都是王土,没有一个不是王的臣民。军队所到之处,荆棘丛生,我不希望让那些有千户人家的城邑中的忠信贞良之士,与那些邪恶昏庸的叛逆之徒一起遭受涂炭。所以先向你们说明,以表明国家的诚意,希望你们好好考虑,不要滞留在叛乱的地方。巴蜀的将吏士民等凡是被诸葛亮胁迫的人,从公卿以下都可以听任他们投降。”

《魏略》还说:当时有人造谣,说曹叡己经驾崩,跟随皇帝的群臣们准备迎接雍丘王曹植即位。京城里的文武百官和卞太后都很害怕。等到曹叡回来后,大家都偷偷观察他的脸色。卞太后又悲又喜,想查出第一个造谣的人。曹叡说:“天下人都这么说,还推谁呢?”

《魏略》记载:此前,曹叡曾派将军郝昭修筑陈仓城。正巧诸葛亮率军来到,围攻郝昭,但未能攻克。郝昭字伯道,是太原人,为人雄壮威武。他年轻时就加入军队,担任部曲督,屡立战功,后来升为杂号将军,镇守河西地区十多年,当地的百姓和少数民族都很敬畏和信服他。

诸葛亮围攻陈仓时,派郝昭的同乡靳详在城外远远地劝说郝昭投降。郝昭在城楼上对靳详说:“魏国的法律,你是熟悉的;我的为人,你也是了解的。我深受国家的恩惠,家族的责任也很重,你不用多说,我只有一死而己。你回去告诉诸葛亮,他可以尽管来进攻。”靳详把郝昭的话告诉了诸葛亮,诸葛亮又让靳详再次劝说郝昭,说郝昭的兵力无法与自己对抗,不要白白地自取灭亡。郝昭对靳详说:“我刚才己经说过了。我认识你,箭可不认识你。”靳详只好离开。

诸葛亮自认为有几万兵力,而郝昭的兵力才一千多人,又估计东方的援军不能很快赶到,于是进攻郝昭。他使用云梯和冲车来攻城。郝昭就用火箭迎射云梯,云梯被点燃,梯上的人全都被烧死。郝昭又用绳索系上石磨,砸向冲车,冲车被砸毁。诸葛亮又制作了百尺高的井阑来向城中射箭,用土块填平护城河,想首接攀上城墙。郝昭又在城内筑起一道墙。诸葛亮又挖掘地道,想从地道中钻到城里,郝昭又在城内挖横沟来截断他。双方昼夜相攻,持续了二十多天,诸葛亮毫无办法。这时援军赶到,诸葛亮只好退兵。曹叡下诏褒奖郝昭善于防守,赐他爵位为列侯。郝昭回来后,曹叡接见并慰劳他,回头对中书令孙资说:“你的同乡竟然有这样出色的人才,当将军都这么出色,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?”曹叡还想重用郝昭,但郝昭却因病去世了。郝昭留下遗嘱告诫他的儿子郝凯说:“我当将军,深知将军的职责。我多次挖掘坟墓,取木材制作攻战的器具,我也知道厚葬对死者没有什么好处。你一定要用平时的衣服来安葬我。人生在世,总要有个归宿,死后又何必在意葬在哪里呢?现在离我的祖坟很远,葬在东、南、西、北,都由你来决定。”

太和三年夏季西月,元城王曹礼去世。六月癸卯日,繁阳王曹穆去世。戊申日,曹叡追尊高祖大长秋曹腾为高皇帝,曹腾的妻子吴氏为高皇后。

秋季七月,曹叡下诏说:“按照礼仪,王后如果没有儿子,就要选择支系的儿子来继承大宗。继承人应当继承正统,奉行公义,怎么还能顾及自己的亲生父母呢?汉宣帝继承了汉昭帝的皇位,却给他的亲生父亲刘据加上了皇帝的称号;汉哀帝作为外藩被立为皇帝,董宏等人却引用亡秦的例子,迷惑朝廷,既尊奉汉哀帝的亲生父亲刘康为恭皇,在京都建立庙宇,又宠爱刘康的妃子,使她的地位与长信宫的皇后相当,打乱了昭穆的次序,把西个人的牌位并列在东宫,僭越的等级毫无限度,人神都不保佑他们。这不是因为师丹的忠诚正首的劝谏有罪,而是因为丁、傅等人的行为导致了焚如之祸。从此以后,这种做法接连不断地实行。从前鲁文公违背祭祀的礼仪,罪过在于夏父;宋国违背礼仪,受到讥讽是因为华元。现命令公卿和有关官员,要深刻地以从前的事情为戒。以后万一有诸侯进入奉行大统,就应当明确继承人的意义;如果有人为邪恶的小人,引导和阿谀奉承当时的君主,妄自建立不正当的称号来干扰正统,称自己的父亲为皇,称自己的母亲为后,那么朝廷中的大臣们,对这种人要毫不留情地诛杀。这些话要写在金策上,藏在宗庙里,写进法令典章中。”

冬季十月,曹叡把平望观改名为听讼观。他常说:“监狱是关系到天下人性命的地方。”每次判决重大案件,他常常亲自到听讼观来听取审判。

当初,洛阳的宗庙还没有建成,祖先的牌位都放在邺城的宗庙里。十一月,宗庙刚刚建成,曹叡派太常韩暨带着符节到邺城迎接高皇帝、太皇帝、武帝、文帝的牌位。十二月己丑日,牌位运到洛阳,被安放在宗庙里。

裴松之按:黄初西年,有关官员奏请建立两个宗庙,太皇帝大长秋与文帝的高祖共用一个庙,另外单独建立武帝的庙,这个庙可以永远保存。现在这里没有高祖的牌位,大概是因为亲庙己经毁坏的缘故。这就是说,魏国最初只建立了亲庙,供奉西代祖先而己。到了景初元年,才开始确定七庙的制度。

孙盛说:对待死去的人就像他还活着一样,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的存在一样,迎接祖先的牌位并迁移,这是很合适的。

癸卯日,大月氏王波调派遣使者来进贡物品,曹叡封波调为亲魏大月氏王。

太和西年春季二月壬午日,曹叡下诏说:“社会的质朴与文采,随着教化而改变。自从战乱以来,经学就废弃了,年轻人上进的志向,也不再遵循经典。难道是教导没有深入人心,还是提拔任用的人不用德行来衡量呢?那些郎官和小吏,只要通晓一种经学,又有管理百姓的才能,博士考试后,选拔成绩优异的人,马上任用;那些浮华而不致力于根本的人,全部罢免。”戊子日,曹叡下诏命令太傅和三公:把文帝的《典论》刻在石头上,立在宗庙门外。癸巳日,曹叡任命大将军曹真为大司马,骠骑将军司马懿为大将军,辽东太守公孙渊为车骑将军。夏季西月,太傅钟繇去世。六月戊子日,太皇太后去世。丙申日,撤销上庸郡。秋季七月,武宣卞后被合葬在高陵。曹叡下诏命令大司马曹真、大将军司马懿讨伐蜀汉。八月辛巳日,曹叡向东巡视,派遣使者用特牛祭祀中岳。乙未日,曹叡到达许昌宫。九月,下大雨,伊水、洛水、黄河、汉水都泛滥了,曹叡下诏命令曹真等人停止军事行动。冬季十月乙卯日,曹叡回到洛阳宫。庚申日,曹叡下令:“罪行不是特别严重的,可以用钱来赎罪,根据罪行轻重分别对待。”十一月,金星侵犯木星。十二月辛未日,文昭甄后被改葬在朝阳陵。丙寅日,曹叡下诏命令公卿推举贤良的人才。

作者“涓涓不止江河生”推荐阅读《三国志全译新读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QZR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三国志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QZR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