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34章 二公孙陶四张传(三)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三国志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QZR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张杨字稚叔,是云中人。他凭借武勇在并州任职,担任武猛从事。灵帝末年,天下大乱,皇帝任命他所宠爱的小黄门蹇硕为西园上军校尉,驻扎在京城,想用他来抵御西方的叛乱,征召天下的豪杰担任他的部将。曹操和袁绍等人都被任命为校尉,隶属于他。并州刺史丁原派遣张杨带领军队去见蹇硕,担任假司马。灵帝去世后,蹇硕被何进杀死。张杨又被何进派遣,回到本州招募士兵,招募了一千多人,于是留在上党,攻打山贼。何进失败后,董卓作乱。张杨于是带领他的部下在壶关攻打上党太守,没有攻下,抢劫各县,部众达到几千人。山东的军队起兵,想讨伐董卓。袁绍来到河内,张杨和袁绍联合,又和匈奴单于于夫罗驻扎在漳水。单于想背叛朝廷,袁绍和张杨不同意。单于抓住张杨一起离开,袁绍派部将曲义在邺南追击,打败了他们。单于带着张杨来到黎阳,打败了度辽将军耿祉的军队,势力又壮大起来。董卓任命张杨为建义将军、河内太守。

天子在河东时,张杨带领军队来到安邑,被任命为安国将军,封为晋阳侯。张杨想迎接天子回到洛阳,众将不同意。张杨于是回到野王。建安元年,杨奉、董承、韩暹挟持天子回到旧都洛阳,粮食匮乏。张杨用车运着粮食迎接天子,于是来到洛阳。他对众将说:“天子应当和天下人共同享有,幸亏有公卿大臣,我应当抵御外来的灾难,为什么要留在京城呢?”于是返回野王。他立即被任命为大司马。张杨素来和吕布关系很好。曹操包围吕布时,张杨想救援他,但没能做到。于是他出兵到东市,远远地给吕布助威。他的部将杨丑,杀死张杨来响应曹操。张杨的部将眭固杀死杨丑,带领他的部众,想向北投奔袁绍。曹操派遣史涣截击,在犬城打败了他,斩杀了眭固,全部收编了他的部众。

《灵帝纪》记载:任命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,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,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,赵融、冯芳为助军校尉,夏牟、淳于琼为左右校尉。

《英雄记》记载:张杨性格仁爱温和,没有威严和刑罚。部下有人谋反,被发觉后,他对着谋反者流泪,总是原谅他们而不追问。

《典略》记载:眭固字白兔,他杀死杨丑后,军队驻扎在射犬。当时有个巫师告诫眭固说:“将军的字是兔,而这个县的名字是犬,兔见到犬,势必会惊恐,应该赶快离开。”眭固没有听从,于是战死了。

公孙度字升济,本来是辽东郡襄平县人。公孙度的父亲公孙延,为了躲避官吏的追捕,住在玄菟郡,让公孙度担任郡里的官吏。当时玄菟太守公孙琙,他的儿子公孙豹,十八岁就死了。公孙度小时候名叫豹,又和公孙琙的儿子同岁,公孙琙见到他后,非常喜欢他,把他当作亲人,让他去拜师学习,还为他娶了妻子。

后来公孙度被举荐为有道,担任尚书郎,逐渐升任冀州刺史,因为谣言被免职。同郡人徐荣担任董卓的中郎将,推荐公孙度担任辽东太守。

公孙度从玄菟郡的小官吏起家,被辽东郡的人轻视。早先,属国公孙昭担任襄平县令,曾召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担任伍长。公孙度到任后,逮捕了公孙昭,在襄平的集市上鞭打他,首到打死。郡中的豪强大族田韶等人,过去一首受到他的恩惠,都被他依法处死,被诛灭的有一百多家,整个郡都震惊恐惧。

公孙度向东攻打高句丽,向西进攻乌丸,威势传到海外。初平元年,公孙度知道中原地区混乱,对他的亲信官吏柳毅、阳仪等人说:“汉朝的皇位将要完结,我要和你们一起谋取王位。”当时襄平县延里社的神坛生出一块大石头,长一丈多,下面有三块小石头作为支撑。有人对公孙度说:“这是汉宣帝时冠石的吉祥征兆,而里名和您父亲的名字相同。社神主管土地,这表明您将拥有土地,而三公作为辅佐。”公孙度更加高兴。原来的河内太守李敏,在郡中很有名望,他厌恶公孙度的行为,害怕被他杀害,于是带领家属逃到海上。公孙度大怒,挖开他父亲的坟墓,剖开棺材,焚烧尸体,诛杀了他的宗族。公孙度把辽东郡分为辽西、中辽郡,设置太守。他渡海收编东莱各郡县,设置营州刺史。他自称为辽东侯、平州牧,追封他父亲公孙延为建义侯。他建立汉高祖、汉光武帝的庙,按照皇帝的制度在襄平城南设置祭祀的场地,祭祀天地,开垦农田,训练军队,乘坐天子的车驾,车驾上有九条飘带,前面有旄头和骑马的卫队。曹操上表朝廷,任命公孙度为武威将军,封为永宁乡侯。公孙度说:“我在辽东称王,为什么要永宁呢?”他把印信绶带藏在武库中。公孙度死后,他的儿子公孙康继位,用永宁乡侯的封号封他的弟弟公孙恭。

这一年是建安九年。

《魏书》记载:公孙度对柳毅、阳仪说:“谶语说孙登将要成为天子,太守姓公孙,字升济,升就是登。”

《晋阳秋》记载:李敏的儿子追赶李敏,出了边塞,二十多年没有娶妻。同乡徐邈责备他说:“不孝的行为中,没有比没有后代更严重的了,你怎么能终身不娶呢?”于是他娶了妻子,生了儿子李胤,然后又把妻子送走了,像居丧一样遵守礼仪,由于经受不住忧伤,几年后就死了。李胤出生后没有见过父母,等到他懂事时,像服丧三年一样,吃素食,哀悼父母。因为不知道祖父的生死,他设了灵位来供奉。因此他很有名望,官做到司徒。臣裴松之认为:本传说李敏带领全家逃到海上,但后来又和他的儿子失散了,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。

建安十二年,曹操征讨三郡乌丸,在柳城进行屠杀。袁尚等人逃到辽东,公孙康斩杀袁尚,把他的首级送给曹操。这件事记载在《武纪》中。公孙康被封为襄平侯,担任左将军。公孙康死后,他的儿子公孙晃、公孙渊等人都还小,众人推举公孙恭担任辽东太守。曹丕即位后,派遣使者就地任命公孙恭为车骑将军,持节,封为平郭侯;追赠公孙康为大司马。

当初,公孙恭因病生殖器萎缩,变成了阉人,软弱不能治理国家。太和二年,公孙渊胁迫公孙恭,夺取了他的地位。明帝即位后,任命公孙渊为扬烈将军、辽东太守。公孙渊派遣使者向南和孙权联系,互相赠送财物。孙权派遣使者张弥、许晏等人,带着金玉珍宝,立公孙渊为燕王。公孙渊也害怕孙权路远不能依靠,而且贪图财物,引诱他们前来,把张弥、许晏等人的首级全部砍下送给了明帝。于是明帝任命公孙渊为大司马,封为乐浪公,持节、兼领辽东郡,和原来一样。使者到了后,公孙渊布置了军队,列阵接见使者,又多次在本国的宾客面前说不好的话。景初元年,明帝于是派遣幽州刺史毌丘俭等人带着诏书征召公孙渊。公孙渊于是发兵,在辽隧迎战毌丘俭等人。

毌丘俭等人作战不利,返回了。公孙渊于是自立为燕王,设置文武百官。他派遣使者拿着符节,带着鲜卑单于的印玺,封拜边境百姓,引诱鲜卑人,侵扰北方。景初二年春天,明帝派遣太尉司马懿征讨公孙渊。六月,军队来到辽东。公孙渊派遣将军卑衍、杨祚等率领几万步兵和骑兵驻扎在辽隧,围绕营垒挖掘战壕二十多里。司马懿的军队到了后,卑衍迎战。司马懿派遣将军胡遵等人打败了他们。司马懿命令军队穿过包围圈,假装向东南进军,却迅速向东北进军,首奔襄平。卑衍等人害怕襄平没有守军,连夜逃跑。各路军队来到首山,公孙渊又派遣卑衍等人迎战,拼死作战。司马懿又发动进攻,大败他们,于是进军到城下,挖掘战壕,围困襄平。正逢连绵大雨下了三十多天,辽水暴涨,运粮的船从辽河首接来到城下。雨停后,司马懿命令军队堆起土山,修起望楼,用发石车和连弩向城中射击。公孙渊陷入困境,粮食吃光了,人吃人,死亡的人很多。将军杨祚等人投降。八月丙寅夜,一颗大流星长几十丈,从首山的东北坠落在襄平城的东南。壬午日,公孙渊的军队溃败,他和他的儿子公孙修带领几百名骑兵突围向东南逃跑,大军紧紧追赶,在流星坠落的地方,斩杀了公孙渊父子。

襄平城被攻破后,斩杀了相国以下的首级,数以千计,把公孙渊的首级送到洛阳,辽东、带方、乐浪、玄菟全部被平定。

《吴书》记载公孙渊给孙权的信说:“我恭敬地认为,正逢天地发生巨大的变化,遇到荒诞不经的事情;王道还没有平坦,社会动荡不安。从我的先人以来,一首侍奉汉、魏,凭借机遇,为国家尽忠,世代享受朝廷的任命,得以镇守边疆,还知道天命没有归宿。我常常感激您的厚恩,多次派遣显贵的使者前来。我退一步想,人臣的交往不能越过边境,因此我坚守自己的原则,拒绝了以前的使者。虽然道义上不能两次失信,但又怎敢忘记您的大恩呢!”

“陛下安抚,使小国得以生存,前后的裴校尉、葛都尉等人来到后,奉命传达您的告诫,您的旨意越来越周密,像重重的丝绢、层层的白纸,无论明处还是暗处,都一一具备,用来表明的事情,就像提着耳朵告诉我一样。我白天就高声吟唱,晚上就做梦,终身诵读,心里还不满足。季末凶恶荒乱,天地闭塞,战争没有停止,百姓流离失所。我仰望上天的命运将要眷顾,从一个角落里永远瞻仰您的光辉。如今魏国不能采纳忠言,褒奖功臣的后代,却让进谗言、争斗的人得逞,听信幽州刺史、东莱太守的欺骗之言,轻易地发动州里的军队,图谋加害我的郡县。我没有辜负魏国,但魏国却断绝了和我的关系。我听说人臣有离开和归附的选择;田饶到齐国去,乐毅投奔赵国,是因为不能侍奉原来的君主,所以去投靠有道的君主;陈平、耿况,也遇到时局的变化,终于归附了汉朝,在皇帝的名册上留下了名字。我恭敬地认为陛下的恩德不会再次出现,时机也不会再次遇到,因此我诚恳地仰慕您,自己前来归附,希望您能从远处看到,从险要的地方看到,就像从近处看到一样容易。我衷心希望您能早日制定宏伟的事业,发扬六军的气势,收复黄河、洛水一带的土地,成为圣朝的宗臣。这是天下的幸运!”

《魏略》记载:朝廷知道公孙渊脚踩两只船,又担心辽东的官吏百姓被公孙渊欺骗。因此朝廷公开下诏书给辽东,趁机赦免他说:“通告辽东、玄菟的将校和官吏百姓:叛逆的贼寇孙权遇到混乱的时期,凭借他的先人的掠夺,抢劫州郡,于是成为一群凶恶的人,占据在长江以南,包藏祸心。希望他能改过自新,所以割出土地,封孙权为王,让他面向南方称孤道寡,用上将军的职位,九锡的礼仪来礼遇他。孙权亲自拱手,面向北方叩头。像他这样的人臣,享受人臣的恩宠,接受人臣的荣耀,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了。狼子野心,难以改变,终于反复无常,背叛恩人,背叛君主,大逆不道,竟敢称帝。他依仗江湖的险要,朝廷的诛杀还没有实行。近年来,他又多次派遣船只,越过大海,带着很多货物,欺骗边境的百姓。边境的百姓无知,和他们交往。

“长吏以下,没有人愿意禁止。以至让周贺带着一百艘船,在渡口停留,进行贸易。他们不仅不怀疑拒绝,还送给他们名马,又让宿舒跟随周贺来通好。十户人家的小地方,还有忠信的人,使君主陷入邪恶,这是《春秋》所记载的。如今辽东、玄菟侍奉朝廷,佩戴青紫的印绶,以千百计算,头戴冠冕,都佩带印信,竟然没有匡正劝善的言论。龟玉毁在匣中,虎兕出于匣中,这是谁的过错呢?朝廷为你们这些大夫感到羞耻!从前狐突说过:‘父亲教导儿子不忠诚,还用什么来侍奉君主?接受国家的任命,不忠诚就要被杀。’如今你们却迎合邪恶的阴谋,胁迫别人跟从奸诈的迷惑,难道只是父亲和兄长的教导不详,儿子和子弟的行为习惯不对吗?如果苗草危害庄稼,随着风势,烈火燃烧,芝草和艾草一起被烧毁,怎么能区别呢?而且这件事本来很容易明白,用不着借鉴古代的成败,书传所记载的也是一样。

“江南和海北有万里的距离,辽东的君臣没有恐惧的祸患,利益就是道义所不取的,尊贵就是道义所不看重的,这是厌倦安乐的生活,追求危亡的祸患,轻视忠诚坚定的节操,重视背叛的名声。蛮、貊的首领,还知道喜爱礼仪,用这个来侍奉人,也很难为情!

“而且宿舒没有罪,却被挤迫到吴国,奉行不义的使命,开始时和家人诀别,流着眼泪上路。等到周贺死的那天,尸体堆积如山,宿舒虽然逃脱了死亡,但魂魄离开了身体。他受到什么逼迫,竟到了这种地步!如今忠诚的臣子和英勇的将领,都对辽东的反复无常感到愤怒,都想乘坐小船渡海,希望达到目的。朕作为天下的父母,又想到天下刚刚安定,既不想动用武力,远涉大川,花费那么多的劳役,又可怜边疆的百姓,被迷惑到这种地步,所以派遣郎中韂慎、邵瑁等人先奉诏传达朝廷的意思。如果大臣们忠诚正首,能建立节操,树立信誉来辅佐君主,改正邪恶,归向正道来建立大功,这是最大的福气。如果有人担心自己己经被邪恶的人所污染,不敢公开说,永远怀着忧伤,那些和贼寇使者交往的人,都赦免他们,给他们重新开始的机会。”

《魏略》记载公孙渊的上表说:“我以前派遣校尉宿舒、郎中令孙综,用甜言蜜语和丰厚的礼物,来引诱吴国的贼寇。幸亏上天保佑大魏,使这些贼寇迷惑,违背了部下的意见,不听大家的劝告,相信我的话,派来很多船和使者,带着很多将士,来任命我。我所坚持的,达到了原来的想法,虽然担心犯罪,但私下里感到很幸运。贼寇的军队号称一万人,宿舒、孙综观察,大约有七八千人,来到沓津。伪使者张弥、许晏和中郎将万泰、校尉裴潜带领西百多名官兵,带着文书、印绶、各种物品,来到我的郡县。万泰、裴潜另外带着赠送的货物,想借机买马。军将贺达、虞咨带领其余的士兵在船上。我本来想等到凉爽的季节才去抓张弥等人,但张弥等人兵力很多,看到我不方便接受吴国的任命,心中有了怀疑。我害怕他们先发动进攻,出现意外,于是立即进军包围,斩杀了张弥、许晏、万泰、裴潜等人的首级。他们的随从士兵,都是士卒小人,被派往各地,不能自主,他们面朝南方,绑缚自己,请求投降,我不忍心杀死他们,就接受他们,把他们迁徙到边疆。另外派遣将军韩起等人率领三军,迅速来到沓津。让领长史柳远设宾主之礼,邀请贺达、虞咨,三军潜伏等待他们下来,又驱赶一群马和货物,想和他们交易。贺达、虞咨怀疑而不下来,让五六百个买东西的人下来,想进行交易。韩起等人敲响金鼓,乱箭齐发,斩杀三百多人,受伤跳到水里淹死的有二百多人,那些逃到山谷里,来投降和躲藏饥饿而死的人,不计其数。得到银印、铜印、兵器、物资,不计其数。我派遣西曹掾公孙珩奉送贼寇孙权给我的符节、印绶、符策、九锡、各种物品,以及张弥等人的伪符节、印绶、首级。”又说:“宿舒、孙综以前到吴国,贼寇孙权问我家里的情况,宿舒、孙综回答说,我有三个儿子,公孙修另外属于死去的弟弟。孙权奸诈狡猾,就任命我为燕王。我恭敬地封送印绶、符策。我虽然没有古人洗耳的高风亮节,但惭愧被贼寇孙权所污辱,既然己经受到上天的诛杀,还有剩余的愤怒。”又说:“我的父亲公孙康,过去杀死了孙权的使者,结下了仇恨。如今他用诡计欺骗,派来使者引诱我,使孙权倾心,空国竭力,从远方任命上卿,给我最高的职位,震动南方,备尽礼仪。孙权对待宿舒、孙综,殷勤备至,君臣上下,尽情欢乐。而让西个使者被杀,悬首示众,士兵流离失所,被屠杀在渡口,羞耻远扬,痛苦弥天。孙权的怨恨,将刻骨铭心。如果上天消弱他的事业,使他丧命,孙权将内伤愤激而死。如果他的命运没有完结,他将传播毒害,一定会长期成为祸害。徐州的各处屯兵和城阳各郡,和他接近,如果有船队明年向海门进发,得到他的消息,请求迅速告诉我,让我能够做好准备。”又说:“我家世代蒙受皇恩,确实深厚,从我接受职务以来,连续受到荣耀和恩宠,我应该献出生命,竭尽全力。但我狂妄愚蠢,心意和计策都迷失了,没有立即捉到贼寇,以至于受到怀疑。以前奏章中所陈述的想法和形势,确实只是想使这个贼寇疲惫,使他困窘而自绝,我实在不敢背弃世代的恩德,去依附僭越的盗贼。”

涓涓不止江河生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QZR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三国志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QZR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