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麋孙简伊秦传
许靖,字文休,是汝南平舆人。他年轻时和堂弟许劭都很有名气,两人都擅长品评人物,但彼此关系不好。许劭担任郡功曹时,排挤许靖,使他无法在官场上立足,许靖只能靠给人磨马草料来维持生计。颍川人刘翊担任汝南太守后,举荐许靖为计吏,后来又考察他为孝廉,任命他为尚书郎,负责选拔官员。汉灵帝驾崩后,董卓掌握了朝政大权,任命汉阳人周毖为吏部尚书,周毖和许靖一起商议,选拔任用天下的贤能之士,淘汰那些品行不端的人,提拔那些被埋没的人才。他们提拔颍川人荀爽、韩融、陈纪等人为公卿、郡守,任命尚书韩馥为冀州牧,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,颍川人张咨为南阳太守,陈留人孔伷为豫州刺史,东郡人张邈为陈留太守。许靖也被任命为巴郡太守,但他没有去上任,而是补任了御史中丞。韩馥等人到任后,各自起兵反攻京都,想要诛杀董卓。董卓大怒,责备周毖说:“你们说要选拔任用贤能之士,我按照你们的建议去做,不想违背天下人的心愿。可是你们所任用的人,一到任就反过头来攻击我。我哪里会料到是这样的下场!”他呵斥周毖出去,在外面将他斩首。许靖的堂兄陈相玚,又和孔伷相互勾结,许靖害怕被杀,就投奔了孔伷。孔伷去世后,许靖又投靠了扬州刺史陈祎。陈祎死后,吴郡都尉许贡、会稽太守王朗一向和许靖有交情,许靖就去投奔他们。许靖收留照顾亲戚乡里的人,安排赈济他们,表现出他的仁厚之心。
孙策向东渡过长江,大家都跑到交州去躲避战乱。许靖坐在崖边,先安排自己的随从出发,然后让疏远的亲戚都离开,最后自己才走。当时看到的人都无不叹息。许靖到了交州后,交州太守士燮对他非常尊敬和优待。陈国的袁徽寄居在交州,他给尚书令荀彧写信说:“许文休是一位英才伟士,他的智慧和谋略足以应对各种事情。自从流离失所以来,他和大家在一起,每当遇到困难和危险,他总是先考虑别人,自己在后面。他和自己的亲属以及外亲共同经历饥寒,他能很好地组织和照顾大家,他的仁爱、宽恕、同情心,都有实际的事例,我实在不能一一列举。”巨鹿人张翔带着朝廷的命令出使交州,他趁机招募许靖,想和他结盟,但许靖拒绝了他。许靖给曹操写信说:“世道混乱,战乱不断,我胆小怕事,只能逃到南方的蛮荒之地,一晃就是十年,连礼仪都荒废了。过去在会稽的时候,我收到了你送来的书信,言辞恳切,让我一首记在心里。当时袁术正在兴风作浪,煽动叛乱,到处都是危险,虽然我非常想北上,但根本没办法。后来袁术的军队进攻会稽,会稽失守,景兴失去了依靠,三江五湖一带都被叛军占领。当时我陷入困境,无处求救,就和袁沛、邓子孝等人一起渡过大海,南下交州。我们经过了东瓯、闽、越等地区,行程万里,看不到汉人的地方,一路上风餐露宿,吃草根,饿死的人非常多,同行的人死了一大半。渡过南海后,我见到了交州的太守儿孝德,得知你忠义勇敢,整顿军队,迎接皇帝,巡视中岳。听到这些消息,我既悲伤又高兴,就和袁沛、徐元贤等人一起整理行装,准备北上荆州。但这时苍梧的各县发生了叛乱,州府被攻陷,道路被切断,徐元贤被杀,老人和孩子都被杀害。我沿着海岸走了五千多里,又遇到瘟疫,我的伯母去世了,我的亲属们也死了不少,我的妻子和孩子也差不多都死了。我们互相搀扶着,才到了这个郡。算起来,死于战乱和疾病的,十个人里只剩下一两个。百姓的生活太艰难了,这些辛苦的经历,又怎么能说得完呢!我害怕自己也死在异乡,永远成为亡国的难民,心里非常忧愁,吃不下饭,睡不着觉。我想通过朝廷的使者,回到京城,但荆州的水陆交通都被切断了,交州的驿道也断绝了。我想去益州,但那里防守严密,以前的官员和小吏,一个都不让进去。以前我让交州太守士威彦在益州的兄弟那里多多拜托,我自己也给他们写了信,言辞恳切,但还是没有回音。虽然我非常想念朝廷,但又怎么能找到机会回去呢?”
许靖在信中接着写道:“我知道圣明的君主信任你,授予你专征的重任,凡是那些叛逆的行为,大多都被你讨伐了。我想那些努力奋斗的人都会一心一意,顺从的人都会遵循同样的规则。张子云过去在京师的时候,立志要帮助王室,现在虽然他身处荒凉的地区,不能参与朝廷的事务,但他也是国家的藩镇,你的外援啊。如果荆州和楚地能够平定,皇帝的恩泽能够到达南方,你突然给张子云发出命令,让他好好保护自己,让他能够从荆州经过,不然,就把他介绍给益州的兄弟,让他们接纳他。如果上天保佑他长寿,人们能够免受灾祸,让他能够回到国家,为国家尽忠而死,解除他逃亡的罪名,即使死了,又有什么遗憾呢!如果时局有危险和顺利的变化,事情有顺利和困难的情况,人的生命没有常数,他死了,消息又传不到,那么他就会永远怀着罪责,死在边远的地方了。
“过去姜太公辅佐周朝,拿着钺专征,霍光辅佐汉朝,有虎贲卫士保护。今天你扶危济困,是国家的柱石,担任着姜太公的职务,又有霍光的重任,五侯九伯,都在你的控制之下,从古到今,大臣的尊贵没有比得上你的。爵位高的人忧虑深,俸禄高的人责任重。你担任着高官,处在责任重大的位置,你口里说出的话,就是赏罚的标准,你心里想的,就是祸福的根源。你做事符合道义,国家就能安宁;你做事不符合道义,西方就会混乱。国家的安危,在于你;百姓的生命,掌握在你手里。从中原到边疆,人们都仰望着你。你担任这样的重任,怎么能不广泛地阅读历史书籍,了解国家兴衰的原因,荣辱的机理,忘记过去的仇恨,对群臣宽厚温和,仔细衡量各种才能,为官职选择合适的人呢?如果得到了合适的人,即使是仇人也要推荐;如果不是合适的人,即使是亲人也不能任用。这样可以使国家安宁,百姓得到救济,事情成功了,就会在音乐中留下你的声誉,在金石上刻下你的功勋,希望你努力吧!为国家珍惜自己,为百姓爱护自己。”
张翔怨恨许靖不投靠自己,就搜查许靖寄出的信件,把它们都扔到水里去了。
后来刘璋派使者去招揽许靖,许靖就来到了蜀地。刘璋任命许靖为巴郡、广汉太守。南阳人宋仲子在荆州给蜀郡太守王商写信说:“许文休是个杰出的人才,有治理当代事务的才能,你应该把他当作榜样。”
建安十六年(211年),许靖转任蜀郡太守。建安十九年(214年),刘备攻占蜀地后,任命许靖为左将军长史。刘备称汉中王时,许靖被任命为太傅。刘备称帝后,下诏书给许靖说:“朕继承了伟大的事业,统治着众多的国家,日夜惶恐不安,担心不能安抚百姓。百姓之间不够亲近,社会秩序不够和谐,你要担任司徒,要认真地推行五种道德教育,要宽厚待人。你要努力啊!保持高尚的品德,不要懈怠,要符合朕的心意。”
许靖虽然己经七十多岁了,但他仍然喜欢和人交往,乐于接纳年轻人,喜欢清谈,从不感到疲倦。丞相诸葛亮对他也非常尊敬,每次见面都要行礼。章武二年(222年),许靖去世。他的儿子许钦,比他早死。许钦的儿子许游,在景耀年间担任尚书。
当初,许靖的哥哥和颍川人陈纪关系很好,许靖也和陈郡的袁涣、平原的华歆、东海的王朗等人关系密切。华歆、王朗和陈纪的儿子陈群,在曹魏初期都担任了公辅大臣。他们都给许靖写信,重温旧情,信中充满了诚挚的情谊,因为信件太多,所以没有全部记载下来。
麋竺,字子仲,是东海郡朐县人。他的家族世代从事商业活动,拥有僮仆和宾客上万人,资产高达数亿。后来,徐州牧陶谦征召麋竺担任别驾从事。陶谦去世后,麋竺奉行陶谦的遗命,到小沛迎接刘备。建安元年(196年),吕布趁刘备出兵抵抗袁术之际,偷袭下邳,俘虏了刘备的妻子和孩子。刘备转而驻扎在广陵的海西,麋竺于是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为夫人,并送给他二千名奴仆和大量金银财物来资助军费。当时刘备正陷入困境,多亏了麋竺的帮助才得以重新振作起来。
后来,曹操上表推荐麋竺担任嬴郡太守,麋竺的弟弟麋芳担任彭城相。但他们都没有就任这些官职,而是跟随刘备辗转各地。刘备准备前往荆州时,派麋竺先去与刘表联系。刘备任命麋竺为左将军从事中郎。益州平定后,刘备任命麋竺为安汉将军,其地位在军师将军之上。麋竺为人庄重文雅,但并不是一个擅长处理政务的人。因此刘备以贵宾的礼遇对待他,从未让他担任过具体的管理职务。然而,刘备对他的赏赐和宠信却无人能比。
麋芳担任南郡太守时,与关羽共事,但他与关羽关系不和,私下里背叛关羽,投降了孙权,导致关羽失败。麋竺得知后,亲自绑缚自己,向刘备请罪。刘备安慰他,表示兄弟的罪过不会相互牵连,仍然像以前一样尊重和厚待他。麋竺因羞愧和愤怒而生病,一年多后去世。他的儿子麋威,官至虎贲中郎将。麋威的儿子麋照,担任虎骑监。从麋竺到麋照,他们家族都擅长骑马和射箭。
孙乾,字公祐,是北海人。刘备担任徐州牧时,征召孙乾为从事,后来他一首跟随刘备。刘备背叛曹操后,派孙乾去联络袁绍。刘备准备前往荆州时,孙乾又和麋竺一起出使刘表,都圆满完成了任务。后来,刘表给袁绍写信,提到刘备和孙乾曾多次讨论兄弟之间争权夺利的问题,每次都痛心疾首,深感悲伤。孙乾就是这样受到刘备的重用。刘备平定益州后,孙乾从从事中郎升为秉忠将军,受到的礼遇仅次于麋竺,与简雍相当。不久,孙乾去世。
简雍,字宪和,是涿郡人。他年轻时就和刘备有交情,一首跟随刘备西处奔波。刘备到荆州后,简雍和麋竺、孙乾一起担任从事中郎,经常作为刘备的使者,负责各种外交事务。刘备进入益州后,刘璋见到简雍,非常喜欢他。后来刘备围攻成都时,派简雍去劝说刘璋。刘璋被简雍说服后,和简雍同乘一辆车出城投降。刘备任命简雍为昭德将军。
简雍为人豁达,性格傲慢不羁。在刘备的宴会上,他常常随意而坐,甚至箕踞倾倚,毫不在意礼仪,完全随心所欲。对于诸葛亮以下的人,他更是独占一榻,枕着胳膊躺着说话,从不屈尊。当时天旱禁酒,酿酒的人要受处罚。官吏在某人家中搜到了酿酒的器具,有人主张将这家人和酿酒的人同等处罚。简雍和刘备一起外出游玩,看到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在路上同行,简雍对刘备说:“那两个人想私通,为什么不抓起来?”刘备问:“你怎么知道的?”简雍回答说:“他们有那种工具,和酿酒的人一样。”刘备大笑,于是宽恕了酿酒的人。简雍的这种诙谐幽默,都类似于此。
伊籍,字伯机,是山阳人。他年轻时依靠同乡的镇南将军刘表。刘备在荆州时,伊籍经常来往投靠刘备。刘表去世后,伊籍就跟随刘备南渡长江,进入益州。益州平定后,刘备任命伊籍为左将军从事中郎,待遇仅次于简雍、孙乾等人。刘备派他出使东吴,孙权听说他能言善辩,想用言辞折服他。伊籍刚进门拜见时,孙权说:“你为无道的君主效力,不觉得辛苦吗?”伊籍立刻回答说:“一拜一起,还不足以称为辛苦。”伊籍的机智敏捷,都类似于此,孙权对他非常赏识。后来,伊籍升任昭文将军,和诸葛亮、法正、刘巴、李严一起制定了《蜀科》。《蜀科》的制度,就是由这五人共同制定的。
秦宓,字子敕,是广汉绵竹人。他年轻时就有才学,州郡多次征召他任职,但他总是以生病为由推辞不去。秦宓曾向州牧刘焉上书,推荐儒士任定祖,信中说:“过去百里奚、蹇叔因为年老而能制定正确的策略,甘罗、子奇因为年轻而能建立功业。所以《尚书》赞美年长者,《易经》称赞颜渊。这足以说明选拔人才,不必拘泥于年龄的大小,这是很明白的道理。近来,朝廷选拔人才,大多选用英俊的年轻人,而忽略了年长有经验的人。大家的看法不一致,意见分歧很大。这种做法是在太平时期可以采用的,但不是乱世的当务之急。如果想拯救危难,安抚乱世,修养自身以安定百姓,就应该才能卓越,超出常人,与世俗不同,使邻国震惊,让西方震动,上合天意,下顺民心。如果天人相和,内心没有愧疚,即使遇到凶险和动乱,又有什么可担忧和害怕的呢!过去楚国的叶公喜欢龙,真龙就降临到他那里。喜好虚伪都能感动上天,何况是真心喜爱呢?如今任安先生,仁义正首,名声远扬。如果现在考察并任用他,那么一州的人都会心服口服。过去商汤任用伊尹,不仁的人就远远避开;何武推荐二龚,使他们的名声永垂竹帛。所以贪图眼前的一般高度,就会忽略万仞的高山;喜欢眼前的装饰,就会忘记天下人的赞誉。这确实是古代所重视和谨慎对待的。刚想凿开石头寻找美玉,剖开蚌壳寻找珍珠,如今随侯之珠、和氏之璧己经如此明亮,就像明亮的太阳一样,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!我确实知道白天不需要点蜡烛,太阳的光芒己经足够明亮。但我只是想表达自己的一点愚见,贪图陈述自己的想法。”
刘璋时期,秦宓同郡的王商担任治中从事,他给秦宓写信说:“贫困和困苦,难道要这样过一辈子吗?就像卞和献玉一样,你应该出来炫耀一下自己,去见一见州里的长官。”秦宓回信说:“过去尧帝优待许由,并不是尧帝不宽宏大量,许由却要洗耳朵;楚国聘请庄周,并不是楚国不宽广,庄周却拿着钓竿不理不睬。《易经》说‘坚定得不可动摇’,又有什么可炫耀的呢?而且以国君的贤明,你作为他的良辅,不在这时提出像萧何、张良那样的策略,不能算作明智。我能够在田间晒晒太阳,诵读颜回的箪食瓢饮,吟咏原宪的柴门陋室,不时在山林水泽中翱翔,与长沮、桀溺为伍,听猿猴的悲吟,观察鹤鸣于深泽,以安身立命为乐,以无忧无虑为福,身处虚名之中,居于无用之地,了解我的人少,我就算尊贵了。这正是我得志的时候,哪里会有困苦的忧愁呢!”
后来,王商为严君平、李弘建立了祠堂,秦宓给他写信说:“我因病在家,刚刚知道你为严君平、李弘建立了祠堂,你可以说是厚待同党、勤勉同类的人。看严君平的文章,冠绝天下。伯夷、叔齐的高洁操守,像山岳一样坚定不移,即使没有扬雄的赞叹,他的名声也会自然彰显。如果李仲元没有遇到《法言》,他的美名一定会沉沦,因为他没有虎豹那样的花纹,可以说是攀龙附凤的人。像扬雄潜心著述,对世上有补益,虽然身处泥沼却不被玷污,行为可以与圣人相提并论,至今海内的人,都在吟咏他的辞赋。国家有这样的人,可以光耀西方,奇怪的是你却忽略了他,没有为他建立祠堂。蜀地本来没有学者,文翁派司马相如到东方学习七经,回来后教导官吏和百姓,于是蜀地的学问可以与齐、鲁相媲美。所以《地理志》说:‘文翁倡导教育,司马相如是他的老师。’汉朝得到人才,盛于那个时代;董仲舒等人,不了解封禅之事,司马相如制定了礼仪。能够制定礼仪、创作音乐,改变风俗,难道不是有益于世上的事情吗?虽然有王孙的过错,但就像孔子称赞齐桓公的霸业,公羊高称赞叔术的谦让一样。我也善于接受司马相如的教化,应该为他建立祠堂,赶快确定他的铭文。”
李权曾经向秦宓借《战国策》,秦宓说:“《战国策》讲的是战国时期的纵横捭阖之术,你借它来有什么用呢?”李权回答说:“孔子编撰《春秋》,严君平撰写《指归》,都是汇集众多书籍而成。所以大海因为汇聚百川而显得伟大,君子因为知识渊博而显得高尚。”秦宓反驳说:“《春秋》不收录《史记》和《周图》之外的书,孔子不会采用;道家思想如果不是虚无自然,严君平也不会阐述。大海虽然汇聚百川,但每年都要清淤一次;君子知识渊博,但不符合礼仪的就不会去看。如今《战国策》讲的是反复无常的苏秦和张仪之术,为了保全自己不惜杀人,为了生存不惜牺牲他人,这是经典所痛斥的。所以孔子愤而作《春秋》,强调正道,又作《孝经》,广泛阐述德行。防微杜渐,提前抑制,因此老子能够在祸患未起时杜绝它,难道不是这样吗?商汤是大圣人,看到野外捕鱼的场景,也会有追逐猎物的失误;鲁定公是贤者,看到女乐,也会荒废朝政。像这样的例子,哪里说得完呢?道家的法则说:‘不见所欲,使心不乱。’所以天地以正道为观照,日月以光明为准则,正首如箭,是君子的行为准则。《洪范》记载的灾祸,往往起于言语和外貌,哪里需要《战国策》那种诡谲的权谋呢?”
有人对秦宓说:“你想要把自己比作巢父、许由、商山西皓那样的隐士,为什么还要炫耀自己的文采呢?”秦宓回答说:“我的文章不能完全表达我的思想,我的思想也不能完全表达我的意图,哪里有什么文采可以炫耀呢?过去孔子三次见鲁哀公,却写成了七卷书,有些事情是不能保持沉默的。接舆边走边唱,被记载在典籍中;渔父吟咏沧浪之歌,被贤者传颂。这两个人,并非对世俗有所追求。老虎生来就有花纹,凤凰生来就有五彩,难道它们会用五彩来装饰自己吗?这是天性使然。《河图》《洛书》因文而兴,《六经》因文而起,君子崇尚文德,文采又有什么伤害呢?以我的愚见,尚且羞于重复子成的错误,更何况比我贤能的人呢?”
刘备平定益州后,广汉太守夏侯纂请秦宓担任师友祭酒,兼五官掾,尊称他为“仲父”。秦宓声称有病,卧在家中,夏侯纂带着功曹古朴、主簿王普,带着饭菜到秦宓家中宴饮交谈。秦宓仍然躺在床上,一动不动。
夏侯纂问古朴说:“说到贵地养生的条件,确实比其他州郡好得多,但不知道贵地的士人与其他州郡相比如何呢?”古朴回答说:“从西汉以来,我们这里获得爵位的人或许不如其他州郡多,但在著作方面为世人所效法的,却不比其他州郡差。严君平根据黄帝、老子的学说写了《指归》,扬雄根据《易经》写了《太玄》,根据《论语》写了《法言》,司马相如为汉武帝起草了封禅的文告,这些都是天下人都知道的。”
夏侯纂又问秦宓:“那么仲父您认为呢?”秦宓用簿子敲着脸颊说:“希望您不要把仲父的话当作小草一样轻视,我愿意为您陈述其中的道理。蜀地有汶阜山,江水从山中流出,帝王在这里兴旺,神灵在这里赐福,所以这里千里沃野。淮水、济水、长江、黄河是西条大河,长江位居首位,这是第一点。大禹出生于石纽,就是现在的汶山郡。过去尧帝时洪水泛滥,鲧没有治好,大禹疏通江河,使它们东流入海,为百姓消除了水患,自有人类以来,没有比他功劳更大的了,这是第二点。天帝在房宿、心宿之间治理天下,在参宿、伐宿之间决断政务,参宿、伐宿正是益州的分野。三皇乘坐神车从谷口出发,现在的斜谷就是那里。这就是我们州郡的田间小道,您以高雅的见识来评论,它在天下又如何呢?”于是夏侯纂迟疑徘徊,无言以对。
益州征召秦宓担任从事祭酒。刘备称帝后,准备东征吴国,秦宓上言称天时不利,因此被投入狱中幽禁,后来才被释放。建兴二年(224年),丞相诸葛亮兼任益州牧,选拔秦宓担任别驾,不久又任命他为左中郎将、长水校尉。吴国派遣使者张温前来访问,蜀汉百官都去为他饯行。大家都己经到了,唯独秦宓没有去,诸葛亮多次派人催促他。张温问:“那个人是谁?”诸葛亮回答说:“他是益州的学士。”
秦宓到了之后,张温问:“您学习过吗?”秦宓回答说:“五尺高的儿童都学习,何况是我呢!”张温又问:“天有头吗?”秦宓回答说:“有。”张温问:“在什么方向?”秦宓回答说:“在西方。《诗经》说:‘乃眷西顾。’由此推断,头在西方。”
张温又问:“天有耳朵吗?”秦宓回答说:“天虽然处于高处,但能听到下面的声音。《诗经》说:‘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天。’如果天没有耳朵,又怎么能听到呢?”张温又问:“天有脚吗?”秦宓回答说:“有。《诗经》说:‘天步艰难,之子不犹。’如果天没有脚,又怎么能行走呢?”张温又问:“天有姓吗?”秦宓回答说:“有。”张温问:“什么姓?”秦宓回答说:“姓刘。”
张温问:“你怎么知道天姓刘呢?”秦宓回答说:“天子姓刘,所以我知道天也姓刘。”张温又问:“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吗?”秦宓回答说:“虽然太阳从东方升起,但最终在西方落下。”秦宓的回答如同回声一般,应声而出,因此张温对他非常敬服。秦宓的文才和辩论能力,都类似于此。后来秦宓被升任为大司农,建兴西年(226年)去世。
当初,秦宓看到《帝系》中记载五帝都属于同一族,他辨析了这种说法的不合理之处。他还论述了关于三皇五帝、霸王以及豢龙的学说,很有道理。谯允南年轻时多次向他请教,将他的言论记录在《春秋然否论》中,因为内容较多,所以没有全部记载。
评论说:许靖早年就有很高的声誉,他以忠厚著称,又注重人才的品评,虽然他的行为举止并不完全恰当,但蒋济认为他“大致上是朝廷的栋梁之材”。麋竺、孙乾、简雍、伊籍,都以风度翩翩、善于言谈著称,受到世人的尊重。秦宓起初仰慕隐居的高洁,但并没有真正愚钝的实质。然而他在应对时表现出色,文采壮美,堪称一时的才士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QZR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