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197章 稻花香,鱼信来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开局流放,我转身拿玉佩富甲一方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SMS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作者“神农遗玉”推荐阅读《开局流放,我转身拿玉佩富甲一方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

鸡叫三遍时,许兰馨被一阵细碎的响动惊醒。窗纸上泛着淡青色的晨光,她摸了摸枕边的《渔稻记》,红绳系着的银鱼鳞粉在微光里闪着星子似的光。塘边传来木桨轻划水面的声响,像有谁趁着晨雾在捞东西。

她披衣推窗,正撞见刘锦煜蹲在塘埂上,竹篮里盛着半篮银鱼。鱼身泛着月光般的银白,尾鳍上还沾着未干的珠砂——是昨夜银鱼们衔来的那层细砂,此刻在竹篮里铺成了薄薄一层,像谁撒了把碎星子。

“刚起网就撞进鱼群里了。”刘锦煜把竹篮往石桌上放,银鱼们在篮里摆尾,珠砂簌簌落在粗布上。他指着塘中央的木架,“老木匠说碑座要泡在水里养三日,今早去看,碑石上的银鱼纹竟洇出了淡红,像用血珠砂描过似的。”

许兰馨刚要迈步,就见张福全背着竹篓从芦苇荡里钻出来,篓里的紫叶草沾着露水,叶片上的紫色汁液顺着草茎往下滴,在泥地上画出蜿蜒的线,正好和《渔稻记》里的水渠图重合。

“按察使司的差役刚走,说周府的粮仓里搜出二十石新稻种,穗子比咱们的短半寸,粒带着霉斑。”他往塘里扔了把紫叶草碎末,银鱼们立刻围拢过来,“苏先生说这是去年被调换的官粮,原该发往江北赈灾的。”

说话间,梳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片稻叶跑过来,叶尖卷着个油纸包。“兰馨姑姑,西渡口的船工送这个来,说是从沉船上捞的。”油纸包里裹着半枚玉佩,裂成两半的玉面上刻着“秋闱”二字,断口处还粘着几粒珠砂,和银鱼脊骨上的红线一个颜色。

许兰馨把玉佩拼起来,缺口处正好能卡进那枚刻着“解元”的木牌。晨光突然穿过云层,照在玉佩上,珠砂在石桌上晕开,显出“江南”两个字。

“去年秋闱的监考官是江南巡抚,”刘锦煜用指尖蘸了点珠砂,在桌面上画出个船锚的形状,“周府的船常往江南运粮,说不定藏着同党。”

塘边的老木匠突然敲响了铜锣,“碑上的字显出来了!”众人往碑坯那边涌,就见青灰色的石灰岩上,苏文渊拟的碑铭正顺着石纹慢慢浮现:“渔稻共生,水土同脉,珠砂为鉴,贪心当戒。”每个字的笔画里都嵌着细小的银鱼鳞,在晨光里闪着银光,像无数条小鱼在字里游动。

“昨夜给碑石浇水时,看见银鱼往石缝里钻。”老木匠摸着碑顶的方地,那里刻着个小小的“年”字,正是昨夜银鱼们拼出的字样,“许是它们也想在碑上留个念想。”

话音未落,西渡口传来船工的呼喊:“有江北来的快船!”众人望去,就见艘乌篷船破开晨雾而来,船头插着面褪色的红旗,旗角绣着半朵稻花——是江北赈灾营的记号。船还没靠岸,个瘸腿的老兵就跳上码头,怀里紧紧抱着个陶罐,罐口用红布封着。

“许娘子,这是李都头让俺们送来的。”老兵揭开红布,罐里装着半罐稻种。许兰馨捏起粒稻种,壳上的刻痕里嵌着层薄冰,融化后竟渗出淡红色的水,滴在塘面上,银鱼们立刻围过来。

“李都头还说,”老兵往怀里掏了掏,摸出张揉皱的纸,“江北有大户囤粮,粮窖里的稻种都掺了沙土,和周府粮仓里的一模一样。”

纸上画着张简易的地图,标着囤粮的位置,旁边用珠砂写着“三月初十”。

苏文渊恰好从驿馆赶来,长衫上还沾着草屑,“刚从巡检司收到消息,周府的账房在牢里招了,说每年三月初十,江南巡抚会派人来收‘珠砂税’,用囤粮的钱买珠砂贿赂京官。”他指着地图上的渡口,“这里是黑风口的支流,去年翻船的货船就是往这儿运珠砂的。”

刘锦煜突然往竹篓里塞了把镰刀,“今天就是三月初十。”他往塘边的瞭望塔指了指,塔上的哨兵正挥动红旗,那是发现可疑船只的信号。

远处的水面上,几艘挂着“运盐”幌子的船正往黑风口驶去,船身吃水极深,显然藏着重物。

“得去截住他们。”许兰馨把《渔稻记》往怀里揣,书里夹着的银鱼鳞突然掉出来,落在地上竟排成行,像串引路的鱼。她弯腰去捡,却发现鱼鳞下面压着张纸,上面用珠砂写着“粮里有毒”。

“周府的霉斑稻种里掺了苦杏仁粉。”苏文渊的脸色沉下来,“李御史的供词里提过,江南巡抚想用毒粮害死江北灾民,再谎报瘟疫,侵吞赈灾款。”他往船上指,“那些船里怕是装着毒粮,要运去江北换好粮。”

众人正准备动身,就见塘里的银鱼突然往水面跳,密密麻麻的鱼群游向东边的石板桥。张福全一拍大腿,“是东边的石板桥!去年被洪水冲断了,周府一首拖着不修,就是怕巡检司抄近路去黑风口。”他往芦苇荡里喊,“带斧头!咱们去修桥!”

村民们扛着木料往东边赶,许兰馨和刘锦煜则带着差役往黑风口去。路过新稻田时,稻穗上的露珠突然滚落,在泥地上汇成细小的水流,正好顺着紫叶草的根须往低处淌。“这草能引水。”许兰馨拔起棵紫叶草,根部的须子上沾着层细沙,“说不定能顺着水路找到粮窖。”

黑风口的水面上雾气弥漫,那几艘“运盐”船正卡在暗礁里,船工们手忙脚乱地往外舀水。刘锦煜举起竹篙往船板上敲,发出空洞的声响,“舱底是空的,粮早就转移了。”他往岸边的峭壁指,那里有个隐蔽的洞口,洞口的藤蔓上挂着片稻叶,叶尖沾着珠砂。

洞口被块巨石堵着,差役们用斧头砍断藤蔓,突然听见洞里传来“扑腾”声。刘锦煜点燃火把往洞里照,就见一大堆麻袋,麻袋上印着周府的标记,袋口露出的稻种上,霉斑里掺着淡红色的粉末——正是苦杏仁粉。

“这是银鱼群引咱们来的。”许兰馨往洞里扔了把紫叶草,银鱼们立刻衔着草叶往洞深处游,“里面还有通道。”众人跟着鱼群往里走,火把的光映出岩壁上的刻痕,竟是幅江北的地图,每个囤粮点都画着条鱼。

走到洞底时,突然看见个铁笼,笼里关着个衣衫褴褛的人,正是去年失踪的寒门书生。他怀里还揣着那本墨卷,卷首的印章处被银鱼衔来的珠砂覆盖,隐约能看见“江南巡抚”西个字。

“他们把我从枯井转移到这儿,”书生的声音沙哑,“听见他们说,要用毒粮换江北的新稻种,再贴上‘张村渔稻’的标记卖往京城。”

刘锦煜刚要开锁,就听见洞口传来马蹄声。江南巡抚的亲兵举着火把冲进来,为首的校尉举着刀喊:“把人留下!”话音未落,洞顶突然落下串水珠,银鱼们从岩壁的缝隙里钻出来,尾鳍拍打的水珠溅在亲兵的火把上。

许兰馨突然想起《渔稻记》里的插画,苏文渊在黑风口的峭壁上画了个暗格。她往岩壁上摸索,果然摸到块松动的石头,拉开后露出个铁盒,里面装着本账册,每页都用珠砂画着鱼形记号,记着每年运往北江的毒粮数量。

“这就是证据!”许兰馨举起账册,银鱼们突然往亲兵的脚边钻,尾鳍扫过地面的火星,竟点燃了散落的稻壳,火光里映出亲兵们腰间的珠砂佩——和周府管家的一模一样。

亲兵们慌了神,转身想逃,却被赶来的苏文渊带着差役堵住了洞口。“江南巡抚己经被革职查办了。”苏文渊举起按察使司的文书,“你们藏在江北的毒粮,也被银鱼群引着找到了。”他往洞外指,晨光正穿过雾霭照进来,银鱼们排着队往洞外游,尾鳍在地上拖出珠砂线,像条通往光明的路。

押着亲兵往回走时,路过修好的石板桥,张福全正带着村民们往桥上铺新稻秆。“这稻秆浸过紫叶草汁,能经得住水泡。”他指着桥下的水面,银鱼们正衔着稻秆往桥墩缝里塞,“老木匠说,桥得接地气,就像人得守着良心。”

回到渔稻塘时,正午的日头正烈,新稻田里的稻穗己经抽出嫩黄的花,香气混着紫叶草的清苦飘得很远。

老木匠把刻好的石碑立在塘边,碑上的银鱼衔着珠砂,在阳光下闪着红亮的光。“苏先生说要在碑后刻上银鱼救书生的事,”老木匠往碑座上浇了瓢塘水,“让后人知道,这水里藏着公道。”

许兰馨坐在塘边的石板上,翻着《渔稻记》,苏文渊新画了幅插画:黑风口的山洞里,银鱼们围着铁笼游动,笼外的账册上落着只衔珠砂的鱼。她刚要合上书,就见片稻叶飘落在纸上,叶尖卷着个鱼形的信笺,是用银鱼鳞粉写的:“江北稻熟,盼张村新种。”

“是李都头的信。”刘锦煜凑过来看,信笺背面画着个粮仓,仓顶站着只衔稻穗的银鱼,“他们想请咱们去江北教种渔稻。”他往塘里撒了把新收的稻种,银鱼们立刻衔着种子往水面游。

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闹声,他们正跟着张福全往田里撒紫叶草籽。小姑娘举着瓷碗跑过来,碗里的小鱼苗己经长出银白的鳞片,脊骨上的红线连成了完整的水路图,从张村一首画到江北。“兰馨姑姑,它们在指路呢。”

许兰馨摸了摸小姑娘的头,抬头望向天边。

南来的风卷着稻花香掠过水面,银鱼们成群结队地往南游,尾鳍搅起的涟漪里,浮出颗颗的稻种,壳上的纹路和《渔稻记》里的新稻图一模一样。她知道,等春风再暖些,这些种子就会跟着银鱼去江北,在新的水土里扎根,就像张村的人守着这片塘,把公道和希望种进每个丰年里。

刘锦煜往竹灯里添了些油,灯壁上的鱼形纹在水面投出晃动的影。“明天就动身去江北。”他指着塘边的石碑,碑上的“年”字在夕阳里泛着金光,“带上新稻种和紫叶草,让江北的水土也长出好庄稼。”

许兰馨笑着点头,把《渔稻记》揣进怀里。书里的银鱼鳞粉蹭在衣襟上,像撒了把星星。

远处的更夫又在打梆子,三响,三更天了。塘里的银鱼沉在水底,尾鳍偶尔拍打出细碎的响,像在数着即将远行的日子。

田埂上的新稻穗还在风里摇,稻花的香气越来越浓,飘向黑风口,飘向江北,飘向所有需要希望的地方。

许兰馨知道,只要银鱼还在水里游,稻种还在土里长,守着水土的人就永远不会迷路,就像碑上的字刻在石上,也刻在每个人心里。

天边的月亮又升起来了,银辉落在塘面上,把水面照得像铺了层珠砂。许兰馨望着水里的月影,突然看见银鱼们排着队往月影里钻,尾鳍搅出的漩涡里,浮出颗稻种。她把稻种捏在手心,感觉它在微微颤动,像颗藏着千万里路的种子。

鸡叫了,第一缕晨光爬上碑顶,把“年”字染成金红色。

许兰馨站起身,看见刘锦煜正往马车上装稻种。她知道,等太阳完全升起时,他们就会跟着银鱼指引的路出发,把张村的渔稻,把塘边的月光,把所有关于丰收的希望,都带到江北去。

而留在张村的人,会守着这片塘,守着新立的石碑,守着正在生长的稻穗,等他们带着江北的好消息回来。就像银鱼总会洄游,就像稻种总会结果,守着水土的人,从来不会辜负每个春天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SMS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开局流放,我转身拿玉佩富甲一方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SMS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