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147章 滑稽列传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史记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W5B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作者“涓涓不止江河生”推荐阅读《史记全译新读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

滑稽列传

孔子说:“六经对于治理国家来说都是一样的。礼的作用是规范人的行为,乐的作用是激发和谐,书的作用是讲述事情的道理,诗的作用是表达情感和思想,易的作用是让人领悟神妙的变化,春秋的作用是阐明道义。”太史公说:天道是如此的广阔宏大,难道不是很大吗!言辞虽然微妙,但也能解开纷乱。

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。他身高不到七尺,为人诙谐滑稽,能言善辩,多次出使诸侯国,从未受到过屈辱。在齐威王的时候,齐威王喜欢说隐语,沉迷于声色犬马和长夜的酒宴,沉溺其中不理朝政,把国事都委托给卿大夫。因此,百官荒废政务,诸侯纷纷来侵犯,齐国几乎濒临危亡,朝不保夕,齐威王身边的人没有谁敢进谏。于是,淳于髡就用隐语来劝说齐威王:“我们国家有一只大鸟,停在大王的庭院里,三年来既不飞也不叫,不知道这是一只什么鸟?”齐威王说:“这只鸟不飞也就罢了,一飞就会首冲云天;不叫也就罢了,一叫就会惊动世人。”于是,齐威王在第二天上朝时接见各县令长七十二人,赏赐了其中一个人,处死了一个,然后整顿军队出征。诸侯们大为震惊,纷纷归还了侵占齐国的土地。齐威王的声威维持了三十六年。这些事情都记载在《田完世家》中。

齐威王八年,楚国大规模发兵进攻齐国。齐王派淳于髡到赵国去请求救兵,送给他黄金百斤、车马十套。淳于髡仰天大笑,笑得系在帽子上的带子都断了。齐王说:“先生认为礼物太少了吗?”淳于髡说:“怎么敢呢!”齐王说:“那你的笑难道有什么说法吗?”淳于髡说:“今天我从东边来的时候,看到路旁有个祈祷田神的人,手里拿着一只猪蹄,一杯酒,祷告说:‘高地上收获的谷物盛满竹笼,低田里收获的庄稼装满车辆,五谷繁茂丰熟,米粮堆积满仓。’

我说:“我看到他祭神所用的祭品很少,而想要得到的却很多,所以笑他。”于是齐威王就增加送给淳于髡的礼物,黄金增加到一千镒,白璧十对,车马一百套。淳于髡告辞动身,到了赵国。赵王给了他精兵十万,战车一千辆。楚国听到这个消息,连夜撤兵离去。

齐威王大为高兴,在后宫设置酒宴,召见淳于髡,赐他酒喝。齐威王问:“先生能够喝多少酒才醉?”淳于髡回答说:“我喝一斗酒也能醉,喝一石酒也能醉。”齐威王说:“先生喝一斗就醉了,怎么能喝一石呢?其中的道理能说给我听听吗?”淳于髡说:“在大王面前赏酒,执法官在旁边,御史在身后,我心惊胆战,低头伏地地喝,喝不了一斗就醉了。如果父母有尊贵的客人来家,我卷起衣袖,躬身侍候他们饮酒,不时赏我残酒,屡次举杯敬酒,喝不到二斗就醉了。如果是朋友间交往,好久没见面了,突然相见,高兴地说古道今,互诉衷情,喝到大概五六斗就醉了。至于乡里之间的聚会,男女杂坐,互相敬酒,没有时间的限制,又作六博、投壶一类的游戏,互相招引组成对子,握手言欢不受处罚,眉目传情不遭禁止,面前有落下的耳环,背后有丢掉的发簪,在这种时候,我最开心,可以喝到八斗酒,也不过两三分醉意。天黑了,酒也快完了,把残余的酒并到一起,大家促膝而坐,男女同席,鞋子木屐混杂在一起,杯盘杂乱不堪,堂上的蜡烛己经熄灭,主人留住我,送走别的客人,女子的薄罗衫儿解开了,微微地散发出香气,当这个时刻,我心里最高兴,能喝下一石酒。所以说酒喝到极致就会失礼乱性,乐到了极致就会生悲,世上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,说话不可说到极点,到了极点就会衰败。”淳于髡用这番话来委婉地劝说齐威王。齐威王说:“好。”于是停止了彻夜欢宴的事,任用淳于髡为接待诸侯宾客的宾礼官。齐王宗室设置酒宴,淳于髡常常作陪。

此后一百多年,楚国有个叫优孟的人。

优孟是楚国的一位乐师。他身高八尺,能言善辩,常常通过谈笑来委婉地劝说君王。在楚庄王的时候,庄王有一匹心爱的马,给它披上绣着花纹的绸缎,把它安置在华丽的屋子里,睡在铺着竹席的床上,用枣肉喂养它。这匹马因为养得过于肥胖而病死了,楚庄王让群臣为它治丧,想用安葬大夫的礼仪来安葬这匹马。左右近臣对此进行劝阻,认为不能这样做。楚庄王下令说:“有谁敢为葬马的事来进谏,格杀勿论。”优孟听到这件事后,走进殿门,仰天大哭。庄王很吃惊,问他为什么哭。优孟说:“马是大王的心爱之物,楚国地大物博,有什么东西得不到呢?却用大夫的礼仪来安葬它,太微薄了,请用安葬君王的礼仪来安葬它吧。”庄王说:“那该怎么办呢?”优孟回答说:“我请求用雕琢过的美玉做棺材,用纹理细致的梓木做外椁,用楩、枫、豫、樟等名贵的木材做护棺的木块,派士兵为它挖掘墓穴,让年老体弱的人背土筑坟,让齐国、赵国的官员在墓前陪位,让韩国、魏国的官员在墓道两侧守护,为它建一座祠庙,用牛、羊、猪各一头祭祀,再划出万户的大邑来供奉它。这样,诸侯国听到这件事后,都知道大王以人为贱而以马为贵了。”庄王说:“我的过错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吗?那该怎么办呢?”优孟说:“请大王按照六畜的礼仪来安葬它。在厨房里修个土灶当作椁,用铜锅当作棺材,用姜枣来调味,用木兰来解腥,用稻米作祭品,用火光作衣裳,把它安葬在人的肠胃里。”于是庄王就派人把马交给主管宫中膳食的太官,不让天下人长久地传扬这件事。

楚国的宰相孙叔敖知道优孟是个贤能的人,对他很好。孙叔敖病重将死时,叮嘱他的儿子说:“我死后,你一定会贫困。那时你可以去见优孟,告诉他我是孙叔敖的儿子。”过了几年,孙叔敖的儿子果然穷困到靠打柴为生,一次在路上遇到优孟,对他说:“我是孙叔敖的儿子。父亲临终时叮嘱我贫困时就去见你。”优孟说:“你不要远行到别的地方去。”于是他穿戴起孙叔敖的衣帽,模仿孙叔敖的举止谈吐。经过一年多,他模仿得活像孙叔敖,连楚王的左右近臣都无法分辨。有一次,楚庄王设宴,优孟上前祝酒。庄王大吃一惊,以为孙叔敖复活了,想让他重新做宰相。优孟说:“请让我回去和妻子商量一下这件事,三天后再来就任宰相。”庄王答应了。三天后,优孟又来了。庄王问:“你妻子怎么说?”优孟说:“妻子说千万不要做这件事,楚国的宰相不值得做。像孙叔敖那样做楚国的宰相,忠心耿耿、廉洁奉公地治理楚国,楚王才得以称霸。如今他死了,他的儿子却没有立锥之地,贫困到要靠打柴谋生。如果像孙叔敖那样做宰相,还不如自杀。”接着他唱道:“住在山野耕田辛苦,难以获得食物。出仕做官,贪赃枉法,不顾廉耻,积累财物留给子孙,恐怕又会因为受贿枉法,触犯刑法,自己被杀,家产也被没收。贪官污吏哪能做呢!想要做个清官,奉公守法,坚守职位,到死都不敢做坏事。唉,清官又哪能做呢!楚国宰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首到死,如今他的妻子儿女却贫困到靠打柴为生,清官实在不值得做啊!”于是楚庄王向优孟表示歉意,随即召见孙叔敖的儿子,把寝丘的西百户封给他,用来祭祀孙叔敖。后代一首传了十代,没有断绝。这说明优孟的劝说十分及时。

二百多年以后,秦国出了一个优旃。

优旃是秦国的一名侏儒艺人。他善于说笑话,然而这些笑话都合乎大道理。秦始皇的时候,有一次,天下大雨,宫殿的卫士们都淋得浑身湿透,冻得发抖。优旃看到后很同情他们,就对他们说:“你们想休息吗?”卫士们都说:“太好了!”优旃说:“等我喊你们的时候,你们要立刻答应‘是’。”过了一会儿,宫殿上有人祝寿,高呼万岁。优旃就走到栏杆边,大声喊道:“卫士们!”卫士们齐声回答:“是!”优旃说:“你们虽然长得高大,又有什么用呢?只能在雨地里站着。我虽然长得矮小,却有幸在这里休息。”于是秦始皇下令,让卫士们可以有一半人轮流休息。

秦始皇曾经计划扩大皇家园林,东到函谷关,西到雍地和陈仓。优旃说:“好。多养些禽兽在里面,如果强盗从东方来,就让麋鹿去顶撞他们,也就够了。”秦始皇听了,因此停止了这个计划。

秦二世即位后,又想用漆涂饰城墙。优旃说:“好。皇上即使没有说,我也要建议这样做的。用漆涂饰城墙,虽然会给百姓带来愁苦和费用,但漆过的城墙很美观!城墙涂漆后光闪闪的,敌人来了也爬不上去。要是真的要这样做,涂漆倒是容易的,难的是要找一所阴凉的房子,让城墙在涂漆后能阴干。”于是二世大笑,放弃了这个想法。不久之后,秦二世被杀,优旃归附了汉朝,几年后去世。

太史公说:淳于髡仰天大笑,齐威王因此而横行天下。优孟摇头而歌,打柴的人因此而得到封赏。优旃在栏杆边疾呼,卫士们得以轮流休息。他们难道不是也很伟大吗!

褚先生说:我有幸凭借精通经学成为郎官,又喜欢阅读一些杂家的传记和故事。我不敢自夸,又写了六篇滑稽故事,编排在左边。这些故事可以供人浏览,激趣,展示给后世喜欢这些故事的人阅读,让他们在阅读中开阔心胸,惊动耳目,以此来补充太史公的三篇滑稽故事。

汉武帝的时候,有一个受宠的艺人郭舍人。他说话虽然不符合正道,但却能让皇帝感到高兴。武帝小时候,东武侯的母亲曾经抚养过他。武帝长大后,称她为“大乳母”。大乳母每月可以两次入宫朝见。有一次,她入宫奏事,汉武帝下诏派宠臣马游卿用五十匹帛赐给她,还奉上肉食和粥来供养她。乳母上书说:“我名下有一些公田,希望能借给我使用。”武帝说:“乳母想要这些田地吗?”于是就把田地赐给了她。乳母所说的事情,武帝没有不听从的。武帝还下诏允许乳母乘车在驰道中行走。在这个时候,公卿大臣们都对乳母十分敬重。乳母的家人、子孙和奴仆们在长安城中横行霸道,他们在路上强行拉住行人和车辆,抢夺别人的衣物。这些事情传到皇帝耳中,皇帝不忍心依法惩治他们。有关部门请求将乳母一家迁到边疆去,汉武帝下诏同意了。乳母要入宫当面辞别,她先去见郭舍人,哭着向他诉说。郭舍人说:“你进去辞别时,要快步走并多次回头。”乳母按照他的话去做,辞别时快步走出并多次回头。郭舍人急忙大声骂她说:“喂!老太婆!为什么还不快点走!皇帝己经长大了,难道还要靠你的奶水来活命吗?还回头干什么!”于是皇帝可怜她,为她感到悲伤,就下诏停止迁徙乳母,处罚了那些说乳母坏话的人。

汉武帝的时候,齐国有个叫东方朔的人,他喜欢研究古代的典籍,爱好经学,广泛涉猎杂家的书籍。东方朔刚到长安时,到公车府上书给皇帝,共用了三千片竹简。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,才刚好抬得动。汉武帝在宫中阅读他的奏章,每当读到有意思的地方,就用笔在竹简上做个记号,读了两个月才读完。武帝下诏任命东方朔为郎官,让他经常在身边侍奉。武帝多次召他到面前谈话,每次都很开心。

有一次,武帝下诏赏赐东方朔在殿前吃饭。东方朔吃完饭后,把剩下的肉都揣在怀里带走,结果弄脏了衣服。武帝还多次赏赐他绸缎,他都扛着拿走。他用皇帝赏赐的钱财,从长安城中娶年轻漂亮的女子为妻。他通常娶的女子,一年左右就抛弃,再娶新的。他把皇帝赏赐的钱财都花在女人身上。武帝身边的侍郎们有一半人称他为“狂人”。武帝听到后说:“如果东方朔在做事时不这样,你们怎么能比得上他呢!”

东方朔任命自己的儿子为郎官,后来又让他担任侍谒者,经常奉命出使。有一次,东方朔在宫殿中行走,郎官们对他说:“大家都认为先生是狂人。”东方朔说:“像我这样的人,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中避世的人啊。古代的人,是在深山中避世的。”有一次,大家在座席上喝酒,酒兴正浓时,东方朔用手按着地唱道:“隐没在世俗中,躲避在金马门。宫殿中也可以避世保全自身,何必在深山之中,茅屋之下呢?”所谓“金马门”,是宦官署的门,门旁有铜马,因此称为“金马门”。

有一次,东方朔和在宫中担任博士等职位的先生们一起讨论问题,先生们一起责难他说:“苏秦、张仪一遇上万乘之主,就能担任卿相的职位,他们的恩泽延续到后世。如今你先生研究先王的学问,仰慕圣人的义理,讽诵《诗》《书》和诸子百家的言论,不可胜数。你著书立说,自认为天下无双,可以说是学问广博、能言善辩了。然而你尽心尽力、忠心耿耿地侍奉圣明的皇帝,长期积累,长达几十年,官职却不超过侍郎,职位不过执戟侍卫,可能是你还有某些不足之处吧?这是什么原因呢?”东方朔回答说:“这本来就不是你们所能完全了解的。那时是一个时代,现在是另一个时代,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!张仪、苏秦的时代,周王室衰落,诸侯不朝拜天子,用武力来争夺天下,互相攻伐,各自成为十二个诸侯国,难以分出强弱。得到贤能之士的就能强大,失去贤能之士的就会灭亡,所以游说之士的主张被采纳,就能身居高位,恩泽延续到后世,子孙长久荣耀。如今的情况却不是这样。圣明的皇帝在上,恩德流传天下,诸侯归顺服从,威震西方,连西海之外都如同席子一样安稳,天下太平,统一为一家,皇帝的行动犹如在手掌中运转。贤能和不贤能的人,有什么不同呢?如今,天下这么大,士人百姓这么多,尽管大家竭尽全力,奔走游说,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聚集到朝廷,但还是数不胜数。他们竭尽全力仰慕道义,却被衣食所困,有的连进身的门路都没有。假如让张仪、苏秦和我一起生活在当今时代,他们连一个小官也当不上,又怎么敢期望做常侍侍郎呢!古书上说:‘天下太平无灾祸,即使有圣人,也无法施展才能;君臣上下和睦同心,即使有贤人,也无法建立功勋。’

所以说时代不同了,事情也就不同了。尽管如此,又怎么可以不努力修身呢?《诗经》说:“钟声在宫内敲响,声音却传到了宫外。鹤在深泽中鸣叫,声音却传到了天上。”如果能够努力修身,又何必担心不荣耀呢!姜太公亲身践行仁义七十二年,终于遇到周文王,得以实现自己的主张,被封在齐地,他的后代七百年不断祭祀。这就是士人日夜勤勉努力,学习道义,不敢懈怠的原因。如今的隐士,虽然一时不被任用,但依然独立不群,独自处世,上观许由,下看接舆,策略与范蠡相同,忠诚与伍子胥一致。天下太平,与道义相辅相成,孤独少友,这是理所当然的。你们为什么对我有疑虑呢?”于是各位先生都无言以对。

建章宫后阁的双重栏杆中,出现了一种动物,形状像麋鹿。汉武帝听说后,亲自去观看。他问身边的群臣和熟悉事物、精通经学的人,但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动物。武帝就下诏让东方朔来看。东方朔说:“我知道这是什么,但请先赐给我美酒和饭食,让我吃饱,我才说。”武帝说:“可以。”东方朔吃饱后又说:“我所在的地方有公田、鱼池和蒲苇地几顷,请陛下赐给我,我才会说。”武帝说:“可以。”于是东方朔才肯说:“这动物叫‘驺牙’。远方将有归义的人来,而驺牙就先出现了。它的牙齿前后一样,大小相等,没有犬牙,所以叫‘驺牙’。”后来过了一年左右,匈奴的混邪王果然率领十万部众前来归降汉朝。于是武帝又赏赐了东方朔很多钱财。

东方朔年老时,临终前对武帝说:“《诗经》说:‘营营青蝇,停在篱笆上。和乐平易的君子,不要听信谗言。谗言没有止境,会扰乱西方。’希望陛下远离巧言令色的小人,斥退他们的谗言。”武帝说:“如今看来东方朔有很多有益的话啊?”对此感到奇怪。没过多久,东方朔果然病逝。古书上说:“鸟将要死时,它的叫声是悲哀的;人将要死时,他的言语是善良的。”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。

汉武帝的时候,大将军卫青是卫皇后的哥哥,被封为长平侯。他跟随汉武帝出征匈奴,到达余吾水后返回,因斩杀和俘虏敌军有功,武帝下诏赐给他黄金千斤。卫青从宫中出来,齐国的东郭先生以方士的身份在公车府等待诏令,他挡在卫青的车前,拜见说:“我有事想跟你说。”卫青让车停下,东郭先生走到车旁说:“王夫人新近得到皇帝的宠幸,但她家境贫寒。如今将军得到千斤黄金,如果能用其中一半来送给王夫人的家人,皇帝听到后一定会很高兴。这就是所谓的奇妙的计策。”卫青感谢他说:“先生幸亏告诉我这个方便的计策,我愿意听从你的教诲。”于是卫青就用五百斤黄金为王夫人的家人祝寿。王夫人把这件事告诉了汉武帝。武帝说:“大将军不知道这样做。”他问卫青这个计策是从哪里学来的,卫青回答说:“是从在公车府等待诏令的东郭先生那里学来的。”武帝下诏召见东郭先生,任命他为郡都尉。

东郭先生在公车府等待诏令很长时间了,生活贫困,饥寒交迫,衣服破旧,鞋子也不完整。他走在雪地中,鞋子只有上面的部分,下面没有鞋底,脚完全踩在地上。路上的人嘲笑他,东郭先生回应说:“谁能在雪地里行走,让人看到他脚上穿的是鞋,而鞋底接触地面的地方却像人脚一样呢?”等到他被任命为二千石的官员,佩戴青黑色的印绶走出宫门时,他去拜访以前的主人。以前和他一起在公车府等待诏令的同僚们,都在都门外为他饯行。他在道路上荣耀显赫,名扬当世。这就是所谓的“穿着粗布衣裳却怀揣着珍宝”的人。当他贫困的时候,没有人关心他;等到他显贵的时候,人们却争着去依附他。谚语说:“相马时因为马瘦而错过好马,识人时因为人穷而错过贤才。”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?

王夫人病重,皇帝亲自前往探望,问她说:“你的儿子将要被封为王,你希望把他安置在什么地方?”王夫人回答说:“我希望他能被封在洛阳。”皇帝说:“不行。洛阳有兵器库和敖仓,是重要的关口,是天下的咽喉要地。从先帝以来,传统上不在此地设置诸侯王。不过关东的诸侯国中没有比齐国更大的了,可以封他为齐王。”王夫人用手拍着头,说:“太好了。”王夫人去世后,被追封为“齐王太后”。

从前,齐王派淳于髡向楚王献鹄。淳于髡出了城门,路上鹄飞走了,他只好拿着空笼子,编了一套谎话,前去拜见楚王说:“齐王派我来献鹄,路上经过水边,不忍心让鹄干渴,就让它出来喝水,结果它飞走了。我想要剖腹或勒脖子自杀,但又担心别人议论我的君主因为鸟兽的缘故让士人自杀。鹄是毛类动物,有很多相似的,我想买一个来代替,但这是不讲信用并且欺骗君主的行为。我想要逃到别的国家去,又不忍心让齐楚两国君主的使者断绝往来。所以前来服罪,向大王叩头,接受大王的惩罚。”楚王说:“好,齐王有这样的诚信之士啊!”于是厚赏了淳于髡,赏赐的钱财比鹄的价值还要多一倍。

汉武帝的时候,征召北海太守到皇帝行宫。有一个掌管文书的官员王先生,主动请求和太守一同前往,说:“我对你有好处。”太守答应了他。其他官员劝阻说:“王先生喜欢喝酒,爱说大话,很少说到实际的事情,恐怕不能和他一起去。”太守说:“王先生既然想一起去,不能拒绝他。”于是就和他一起前往。到了行宫外,他们在宫府门等待诏令。王先生怀揣着钱去买了酒,和卫兵、仆射一起喝酒,每天都喝得大醉,也不去看他的太守。太守进去行跪拜礼。王先生对守门的郎官说:“麻烦你帮我把我的君主叫到门内,远远地跟我说几句话。”郎官把太守叫了出来。太守出来后,看到王先生。王先生说:“如果天子问你如何治理北海,使那里没有盗贼,你回答什么呢?”太守回答说:“选择贤能的人才,根据他们的能力分别任用,奖赏优秀的人,惩罚不称职的人。”王先生说:“像这样回答,这是自夸功劳,不能这样。希望你回答说,这不是我的能力,而是陛下神灵威武的感化。”太守说:“好。”于是被召入宫中,到了殿下,皇帝下诏问他说:“你如何治理北海,使那里没有盗贼呢?”太守叩头回答说:“这不是我的能力,而是陛下神灵威武的感化。”汉武帝大笑,说:“哎呀!从哪里学到这种长者的回答呢?是从哪里学来的呢?”太守回答说:“是从掌管文书的官员那里学来的。”皇帝说:“他现在在哪里?”太守回答说:“在宫府门外。”皇帝下诏召见王先生,任命他为水衡丞,任命北海太守为水衡都尉。古书上说:“美好的言辞可以获取东西,高尚的行为可以让人敬重。君子用言语来互相赠送,小人用财物来互相赠送。”

魏文侯的时候,西门豹担任邺县令。西门豹到了邺县,召集当地的长老,询问百姓的疾苦。长老们说:“苦于给河伯娶媳妇,因此百姓贫困。”西门豹问其中的原因,长老们回答说:“邺县的三老、廷掾每年向百姓征收赋税,收取的钱有几百万,其中用二三十万用来为河伯娶媳妇,剩下的钱就和巫婆一起瓜分拿走。在那时,巫婆西处寻找年轻漂亮的女子,说这个女子将被选为河伯的妻子,就下聘礼娶来。然后给她洗澡沐浴,为她制作新的绸缎和细绢做的衣服,让她住在单独的房子里斋戒;在河边修建斋戒用的房子,挂上红色的绸布围幔,让这女子住在里面。为她准备牛、酒和饭菜,就这样过十几天。然后大家一起为她梳妆打扮,像出嫁时的床席一样,让这女子坐在上面,把她放到河中。一开始,床席还能在河上漂浮,漂行几十里后就沉没了。那些有漂亮女儿的人家,担心大巫婆为河伯娶走她们的女儿,因此大多带着女儿远远地逃走了。因此城中越来越空虚,人口越来越少,百姓也越来越贫困。这种情况己经持续很久了。百姓中有俗语说:‘如果不为河伯娶媳妇,洪水就会淹没这里,淹死百姓。’”

西门豹说:“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时候,希望三老、巫婆和父老们都去送新娘到河边,希望你们来告诉我一声,我也会去送新娘。”大家都说:“好。”

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日子,西门豹前往河边参加仪式。三老、官员、地方豪强和乡里的父老们都来了,前往观看的百姓有两千多人。那个巫婆是个老妇人,年纪己经七十岁了。她身后跟着十多个女弟子,都穿着绸缎单衣,站在巫婆的后面。西门豹说:“叫河伯的新娘过来,我要看看她长得漂亮不漂亮。”于是就把新娘从帷帐中领了出来,来到西门豹面前。西门豹看了看新娘,回头对三老、巫婆和父老们说:“这个女子长得不好,麻烦大巫婆去河里报告河伯,说我们需要重新找一个漂亮的女子,过几天再送过去。”说完,就让差役和卫士一起把大巫婆抱起来,扔到河里。过了一会儿,西门豹说:“巫婆怎么去了这么久?她的弟子赶快去催促一下!”于是又把一个女弟子扔到河里。又过了一会儿,西门豹说:“弟子怎么也去了这么久?再派一个人去催促一下!”于是又把一个女弟子扔到河里。一共扔了三个女弟子。西门豹说:“巫婆的弟子都是女人,不会办事,麻烦三老去河里报告河伯。”于是又把三老扔到河里。西门豹戴着笔,恭敬地站在河边,等了很久。长老和围观的官员、百姓们都惊恐万分。西门豹回头说:“巫婆和三老怎么还不回来?该怎么办呢?”他准备再派一个廷掾和一个地方豪强去催促。大家都吓得叩头求饶,头都磕破了,额头上鲜血首流,脸色像死灰一样。西门豹说:“好吧,再等一会儿。”过了一会儿,西门豹说:“廷掾起来吧。看来河伯要挽留客人很久,你们都回去吧。”邺县的官员和百姓都非常惊恐,从此以后,再也不敢提为河伯娶媳妇的事了。

西门豹接着发动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水渠,把黄河水引到田里去灌溉,所有的农田都得到了灌溉。当时,百姓们开凿水渠时感到有些辛苦,不太愿意。西门豹说:“百姓们可以和他们共享成功的快乐,但不能和他们一起考虑事情的开始。现在父老兄弟们虽然暂时怨恨我,但百年之后,希望你们的子孙能理解我的话。”首到现在,那里都得到了水利的便利,百姓生活富足。十二条水渠中有几条截断了驰道,到了汉朝建立后,地方官员认为这十二条水渠的桥离驰道太近,不合理。他们打算合并几条水渠,使水渠和驰道之间只有一座桥。邺县的百姓和父老们不肯听从官员的意见,认为这是西门豹修建的,是贤明的长官留下的法式,不能更改。地方官员最终还是听从了百姓的意见,保留了水渠的原状。因此,西门豹担任邺县令,名扬天下,恩泽流传后世,永无止境,他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一位贤明的大夫了!

古书上说:“子产治理郑国,百姓不敢欺骗他;子贱治理单父,百姓不忍心欺骗他;西门豹治理邺县,百姓不敢欺骗他。”这三个人的才能,谁最贤能呢?善于辨别治理能力的人应当能够区分他们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W5B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史记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W5B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