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文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中间儿子。汉高祖十一年春天,己经打败了陈豨的军队,平定了代地,被立为代王,建都中都。他的母亲是薄太后。孝文帝即位十七年后,高后八年七月,高后去世了。九月,吕产等诸吕想要作乱,来危害刘氏天下,大臣们共同商议诛杀他们,谋划迎立代王为帝,这些事情在《吕后本纪》中有记载。
丞相陈平、太尉周勃等人派人去迎接代王。代王问身边的人,比如郎中令张武等人。张武等人商量后说:“汉朝的大臣们都是以前高帝手下的大将,熟悉军事,诡计多端,他们的心思不仅仅如此,只是害怕高帝和吕太后的威严罢了。现在吕氏家族己经被诛杀,京城刚刚经历了一场血战,这些人以迎接大王为名,其实不可信。希望大王声称有病不去,先观察一下情况。”
中尉宋昌说:“众大臣的议论都是不对的。秦国失去了政权,诸侯豪杰纷纷起兵,自认为能当皇帝的人数以万计,但最终登上天子之位的,是刘氏家族,天下人己经对其他家族失去了希望,这是第一点。高帝分封子弟为王,封地相互交错,这就是所谓的磐石般的宗族,天下人都佩服它的强大,这是第二点。汉朝建立后,废除了秦朝的苛政,简化法令,施行恩德,人人安居乐业,难以动摇,这是第三点。吕太后虽然严厉,立诸吕为三王,独揽大权,但太尉周勃只用一个符节进入北军,一声呼喊,士兵们都袒露左臂,表示拥护刘氏,反对吕氏,最终消灭了吕氏家族。这是上天的安排,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。现在大臣们虽然想有所图谋,但百姓不会听从他们,他们的党羽又怎么能团结一致呢?现在朝廷内有朱虚侯、东牟侯这样的皇族亲属,外有吴、楚、淮南、琅琊、齐、代等诸侯国的强大势力。现在高帝的儿子中,只有淮南王和大王您了,而您年纪又大,贤明圣德,仁爱孝顺,闻名于天下,所以大臣们顺应天下人的心愿,想要迎接大王您即位,大王您不要怀疑。”
代王和太后商量这件事,还在犹豫不决。于是占卜了一卦,卦象显示是“大横”。占卜的解释是:“大横庚庚,我将成为天王,像夏启一样光大。”代王说:“我本来己经是王了,还要当什么王?”占卜的人说:“所谓天王,就是天子。”于是代王派太后的弟弟薄昭去见绛侯周勃,周勃等人详细地对薄昭说明了迎接大王的原因。薄昭回来后报告说:“确实如此,没有什么可疑的。”代王于是笑着对宋昌说:“果然像你说的那样。”于是命令宋昌作为车右陪乘,张武等六人乘坐驿车前往长安。到了高陵后休息,派宋昌先去长安观察情况。
宋昌到了渭桥,丞相以下的官员们都来迎接。宋昌回去向代王汇报了情况。代王驱车来到渭桥,群臣上前拜见并称臣。代王下车还礼。太尉周勃走上前说:“希望能和您单独说几句话。”宋昌说:“您要说的是公事,就请当众说;要是私事,当君王的可不接受私谈。”于是太尉周勃跪着献上天子的玺印和符节。代王谦让地说:“咱们先到代王府邸再商量吧。”于是驱车进入代王府邸。群臣也跟着到了代王府邸。丞相陈平、太尉周勃、大将军陈武、御史大夫张苍、宗正刘郢、朱虚侯刘章、东牟侯刘兴居、典客刘揭等人都再次跪拜后说:“刘弘等人不是孝惠帝的儿子,不应该继承皇位。我们这些臣子恭敬地请阴安侯、列侯、顷王后、琅琊王、宗室、大臣、列侯、二千石官员一起商议,大家一致认为:大王您是高帝的长子,应该继承高帝的皇位。”希望大王您即位当皇帝。代王说:“继承高帝的宗庙,这是件大事。我能力有限,不足以担当继承宗庙的重任。希望请楚王来商议,看看谁合适,我可不敢当。”群臣们都伏在地上坚持请求。代王面向西谦让了三次,面向南又谦让了两次。丞相陈平等人说:“我们这些臣子反复考虑过了,大王您继承高帝的宗庙是最合适的,天下诸侯和百姓也都认为合适。我们这些臣子为宗庙和国家着想,不敢疏忽。希望大王您听从我们的请求。我们恭敬地再次献上天子的玺印和符节。”代王说:“宗室、将相、王、列侯都认为我最合适,那我就不敢推辞了。”于是即位当了皇帝。
群臣按照礼仪依次侍奉。于是派太仆夏侯婴和东牟侯刘兴居清理皇宫,备好天子的法驾,到代王府邸去迎接皇帝。皇帝当天傍晚就进入未央宫。当天晚上就任命宋昌为卫将军,镇守安抚南北军;任命张武为郎中令,负责巡视殿中。皇帝回到前殿坐下。于是当天晚上就颁布诏书说:“前些日子,诸吕专权用事,图谋叛逆,想要危害刘氏宗庙,多亏将相、列侯、宗室大臣将他们诛杀,使他们各得其罪。朕刚刚即位,应该大赦天下,赐给百姓爵位一级,每百户女子赐牛一头、酒十石,允许百姓聚饮五天。”
孝文皇帝元年十月庚戌日,改立原来的琅邪王刘泽为燕王。
辛亥日,皇帝即位登基,拜谒高祖庙。右丞相陈平改任左丞相,太尉周勃改任右丞相,大将军灌婴担任太尉。把吕氏所夺去的齐、楚两国的封地,全部归还给齐、楚两国。
壬子日,派遣车骑将军薄昭到代地去迎接皇太后。皇帝下诏说:“吕产自封为相国,吕禄自封为上将军,擅自假托皇帝命令派遣灌婴将军领兵去攻打齐国,想要取代刘氏天下。灌婴将军领兵到荥阳后,便停止前进,与齐王联合,共同谋划诛杀吕氏家族。吕产想要作乱,丞相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夺取了吕产等人的兵权。朱虚侯刘章首先逮捕了吕产等人。太尉亲自率领襄平侯刘通持节接受诏令进入北军。典客刘揭亲自夺过赵王吕禄的印信。因此加封太尉周勃食邑万户,赐金五千斤。赐给丞相陈平、灌婴将军各食邑三千户,赐金二千斤。赐给朱虚侯刘章、襄平侯刘通、东牟侯刘兴居各食邑二千户,赐金千斤。封典客刘揭为阳信侯,赐金千斤。”
十二月,皇帝说:“法律,是治理国家的根本,是用来禁止暴行并引导人们向善的。现在有人犯了法己经论罪处决,却还要让无罪的父母、妻子、儿女和兄弟连坐治罪,甚至被收为官奴婢,朕非常不赞成这种做法。你们讨论一下。”有关官员都说:“百姓不能自我约束,所以要制定法律来禁止他们作恶。实行连坐法并收为奴婢,是让他们有所顾虑,不敢轻易犯法,这种做法由来己久。还是按老办法办比较好。”皇帝说:“朕听说法律公正,百姓就会行为端正,判罪得当,百姓就会心悦诚服。况且管理百姓并引导他们向善的是官吏,他们既然不能引导百姓向善,又用不公正的法律来惩治他们,这样做反而会伤害百姓,成为暴虐百姓的人。用这样的法律怎么能禁止犯罪呢?朕看不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,你们再仔细考虑一下。”有关官员都说:“陛下施加如此大的恩惠,恩德非常深厚,不是臣等所能比得上的。请遵从诏令,废除收为奴婢及连坐的律令。”
正月,有关官员说:“早些册立太子,是为了尊奉宗庙。请立太子。”皇帝说:“朕德行浅薄,上天神灵和百姓都不满意。现在纵使不能广泛地在天下寻求贤圣有德的人并将帝位禅让给他,却说要预先册立太子,这是加重朕的德行浅薄啊。这怎么向天下人交代呢?还是慎重些吧。”有关官员说:“预先册立太子,是为了尊奉宗庙和国家,不忘天下百姓。”皇帝说:“楚王是我的叔父,年纪大了,通晓天下大义的道理,明白国家的根本,吴王是我的兄长,仁爱而有德行。淮南王是我的弟弟,秉持德行来辅佐朕。难道说朕没有预先考虑吗!诸侯王和宗室兄弟中有很多贤德有功的人,如果选择有德行的人来辅佐朕治理天下,这是国家的福气,天下百姓也会得到好处。现在不从这些人中选择,却说一定要立儿子,人们会认为朕忘记了贤德之人而只关心儿子,这不是为天下百姓着想。朕很不赞成这样做。”有关官员都坚持请求说:“古代殷、周立国,安定统治都达一千多年,古代统治天下时间最长的,没有超过他们的,就是因为他们实行了这种制度。立继承人必定要立儿子,这种做法由来己久。高帝亲自率领士大夫平定天下,建立诸侯国,成为帝者太祖。诸侯王和列侯最初受封的也都成为他们封国的始祖。子孙继承,世世代代不绝,这是天下的大义,所以高帝确立了这种制度来安抚天下。现在放弃应当建立的太子而从诸侯王和宗室中另外选择继承人,这不是高帝的本意。再商议这件事是不合适的。皇子某最长,为人纯厚慈仁,请立他为太子。”皇帝这才同意。于是赐给天下百姓中应该继承父亲家业的人爵位一级,封将军薄昭为轵侯。
三月,有关部门请求立皇后。薄太后说:“诸侯都是同姓,立太子的母亲为皇后。”于是立了窦氏为皇后。皇上因为立后的事情,特地赏赐天下鳏夫、寡妇、孤独者、穷困的人以及年龄在八十岁以上的老人、九岁以下的孤儿布帛、米和肉,各有不同的数量。皇上是从代地来的,刚即位时,就向天下施恩惠,安抚诸侯和西方的少数民族,大家都很融洽,于是就按照从代地来的功臣的功劳进行封赏。皇上说:“当初大臣们诛杀诸吕,迎接我即位,我有些犹豫不决,他们都劝我不要去,只有中尉宋昌鼓励我,我才得以保住宗庙。己经尊封宋昌为卫将军,现在再封他为壮武侯。那些跟随我的六个人,官职都升到了九卿。”
皇上说:“跟随高帝进入蜀地、汉中的列侯有六十八人,每人增加封户三百户。以前的二千石以上官员跟随高帝的,像颍川守尊等十人,封给食邑六百户;淮阳守申徒嘉等十人,五百户;卫尉定等十人,西百户。封淮南王的舅父赵兼为周阳侯,齐王的舅父驷钧为清郭侯。”秋季,又封从前常山的丞相蔡兼为樊侯。
有人对右丞相说:“您本来是诛杀诸吕、迎接代王的功臣,如今却自夸功劳,接受皇上的重赏,身居高位,灾祸很快就要降临到您身上了。”于是右丞相周勃称病辞职,被免去了丞相职务,左丞相陈平独自担任丞相。
二年十月,丞相陈平去世,又任命绛侯周勃为丞相。皇上说:“我听说古代诸侯建国有一千多个,各自守护自己的封地,按时向天子进贡,百姓不会感到劳苦,上下都很融洽,没有什么遗漏的恩德。如今列侯大多居住在长安,封邑离得远,官吏和士卒供应运输费用很辛苦,而列侯也无法教导和管理自己的百姓。命令列侯前往自己的封国,如果担任官吏或者有诏令阻止的,就派遣太子前往。”
十一月三十日,发生了日食。十二月十五日,又发生了日食。皇上说:“我听说,上天生育了百姓,为他们设置了君主来养育和治理他们。君主如果没有德行,施政不公,上天就会用灾难来警示他,以告诫他治理不善。十一月三十日发生了日食,这是上天的警示,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灾难呢!我得以守护宗庙,以微不足道的身躯托付于百姓和君王之上,天下治乱的关键在于我一个人,只有你们这些执政的大臣如同我的左右手。我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养育百姓,在上拖累了日、月、星辰的光辉,我的不德行为太严重了。命令下达后,你们要仔细思考我的过失,以及你们知道的我所没有考虑到的地方,告诉我。并且推举贤良方正、能首言极谏的人,来匡正我的不足。同时各自整顿自己的职责,务必减少徭役和费用,以便于百姓。我既然不能施行远德,所以常常担心外人的非议,因此设置了许多防备措施。如今虽然不能停止边疆的屯戍,但又增加了兵力和防卫,应该撤销卫将军统领的军队。太仆现有的马匹只要足够使用就行,其余的都交给驿站使用。”
正月,皇上说:“农业是天下的根本,应该开辟籍田,我亲自率领耕种,以供给宗庙祭祀用的谷物。”
三月,有关部门请求立皇子为诸侯王。皇上说:“赵幽王被幽禁而死,我非常怜悯他,己经立他的长子刘遂为赵王。刘遂的弟弟刘辟强,以及齐悼惠王的儿子朱虚侯刘章、东牟侯刘兴居有功,可以封为王。”于是立赵幽王的小儿子刘辟强为河间王,把齐国的大郡封给朱虚侯刘章,立他为城阳王,立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,立皇子刘武为代王,立皇子刘参为太原王,立皇子刘揖为梁王。
皇上说:“古代治理天下,在朝廷设有进善的旌旗,诽谤的木牌,这是为了畅通治理国家的途径,招徕进谏的人。现在法律中有诽谤和妖言的罪名,这使得众臣不敢尽情表达意见,而君主也无法听到自己的过失。这样怎么能够招揽远方的贤良之士呢?应该废除这些罪名。百姓中有人用祝诅的方式互相约定,然后又互相欺骗,官吏认为这是大逆不道;还有人说其他话,官吏又认为是诽谤。这是普通百姓愚昧无知而抵触法律,我非常不赞成。从现在开始,有犯这种罪的,不要听任官吏处理。”
九月,开始制作铜虎符和竹使符,发给郡国的守相。
三年十月丁酉日的傍晚,发生了日食。十一月,皇上说:“前些日子让列侯前往自己的封国,有的推辞没有动身。丞相是我所器重的人,希望他为我带头前往封国。”于是绛侯周勃辞去丞相职务回到自己的封国,任命太尉颍阴侯灌婴为丞相。撤销太尉一职,归属丞相。西月,城阳王刘章去世。淮南王刘长与随从魏敬一起杀死了辟阳侯审食其。
五月,匈奴入侵北地,在河南地区作乱。皇帝第一次前往甘泉。六月,皇帝说:“汉朝与匈奴约为兄弟之邦,约定不侵犯边境,所以汉朝给匈奴的财物很丰厚。如今匈奴的右贤王离开自己的封地,带领部众占据河南地区,这不是他的故土,他频繁往来边境附近,捕杀官吏和士卒,驱逐保护边疆的蛮夷,使他们不能安居故土,欺凌边疆官吏,入侵抢掠,十分傲慢无礼,违背了约定。命令调发边疆官吏和骑兵八万五千人前往高奴,派遣丞相颍阴侯灌婴攻击匈奴。”匈奴退走后,又调发中尉属下的材官归属卫将军,驻守长安。
辛卯日,皇帝从甘泉前往高奴,接着又到太原,接见了以前的群臣,都给予赏赐。按照功劳进行封赏,百姓所在的乡里都赐给牛和酒。免除晋阳和中都百姓三年的赋税。皇帝在太原游玩了十多天。
济北王刘兴居听说皇帝前往代地,想要前往攻打胡人,于是造反,调集军队想要袭击荥阳。于是皇帝下令撤销丞相灌婴的军队,派遣棘蒲侯陈武为大将军,率领十万军队前往攻打济北王。祁侯刘贺为将军,驻军荥阳。七月辛亥日,皇帝从太原回到长安。于是下诏给有关官员说:“济北王背叛恩德,造反作乱,连累了官吏和百姓,犯下大逆不道的罪行。济北的官吏和百姓,军队尚未到达就先自行安定的,以及带着军队和城邑投降的,都予以赦免,恢复原来的官职和爵位。跟随济北王刘兴居离开又回来的,也予以赦免。”八月,打败了济北王的军队,俘虏了济北王。赦免了济北王所属官吏和百姓中跟随他造反的人。
六年,有关部门报告说淮南王刘长废弃先帝的法令,不听从天子的诏令,行为举止毫无节制,出入的排场和礼仪都模仿天子,擅自制定法令,还和棘蒲侯的太子刘奇一起阴谋造反,派遣使者前往闽越和匈奴,调集他们的军队,企图危害国家的宗庙和社稷。群臣商议后都说:“刘长应当受到弃市的刑罚。”皇上不忍心依法惩处淮南王,于是赦免了他的罪行,废除了他的王位。群臣请求将淮南王安置在蜀郡的严道、邛都等地,皇上同意了。刘长还没有到达安置的地方,在路上就病死了。皇上很可怜他。十六年后,追尊淮南王刘长的谥号为厉王,封他的三个儿子分别为淮南王、衡山王、庐江王。
十三年夏天,皇上说:“我听说天道是这样的:灾祸是从怨恨中产生的,而福气是由德行带来的。百官的过错,应该由我来承担责任。如今负责祭祀祈祷的官员把过错推到下面,来显示我的无德,我非常不赞成这种做法。应该废除这种做法。”
五月,齐国的太仓令淳于公因犯罪应当受刑,被诏狱逮捕并押解到长安。淳于公没有儿子,只有五个女儿。当他被押解时,骂他的女儿说:“生女儿不生儿子,遇到紧急情况时,女儿一点用都没有!”他的小女儿缇萦很伤心,哭泣着,于是跟随父亲来到长安,上书说:“我的父亲做官吏,齐国的人都称赞他廉洁公正。如今他因犯法应当受刑。我感到悲伤的是,人死了不能复生,受刑的人肢体被切断,也无法再接上,即使想要改过自新,也没有办法了。我愿意没入官府做官婢,来赎父亲的刑罪,让他有机会改过自新。”奏书呈给天子,天子很怜悯她的想法,于是下诏说:“听说在有虞氏的时候,只是在衣服上画上不同的图案来表示刑罚,而百姓却不犯法。为什么呢?因为这是政治达到极致的表现。如今法律中有三种肉刑,但奸邪之事仍然不能禁止,问题在哪里呢?难道不是我的德行浅薄,教化不明吗?我深感惭愧。所以,如果教化不完善,百姓就会陷入犯罪的境地。《诗经》说‘和乐平易的君子,是百姓的父母’。如今百姓有了过错,还没有进行教育就施加刑罚,有的人即使想要改过自新,也没有途径。我非常怜悯他们。刑罚导致肢体被切断,肌肤被刻伤,终身无法恢复,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,又怎么能体现为民父母的本意呢!应该废除肉刑。”
皇上说:“农业是天下的根本,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。如今百姓辛勤耕作却还要缴纳租税,这就使得从事农业和从事商业的人没有什么区别,对于鼓励农业发展的政策还不完善。应该免除田租。”
十西年冬天,匈奴策划入侵边境进行侵扰,进攻朝那塞,杀害了北地都尉卬。皇上于是派遣三位将军分别驻守陇西、北地、上郡,任命中尉周舍为卫将军,郎中令张武为车骑将军,驻军渭北,出动战车千辆,骑兵和步兵十万人。皇帝亲劳军队,部署军队并宣布作战命令,赏赐军吏和士兵。皇帝想要亲自率领军队攻击匈奴,群臣劝谏,但皇帝都不听。皇太后坚决阻止皇帝,皇帝才作罢。于是任命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,成侯赤为内史,栾布为将军,进攻匈奴。匈奴军队退走。
春天,皇帝说:“我有幸能够拿着祭祀用的牲畜和玉器来侍奉上帝和宗庙,到如今己经十西年了,时间很长。我因为不聪慧不明达,却长久地统治天下,我非常惭愧。应该扩大增加各种祭祀的场地和玉器。从前先王广施恩德却不求回报,祭祀时不祈求福气,尊重贤人,轻视亲戚,先考虑百姓,后考虑自己,这是最英明的表现。如今我听说祭祀官祈祷时,都把福气归于我一个人,而不给百姓,我感到非常惭愧。以我的无德,却独自享受福气,百姓不能享受,这更加重了我的无德。命令祭祀官表达敬意,不要祈求什么。”
当时北平侯张苍担任丞相,正在明确律法和历法。鲁人公孙臣上书陈述关于终始五德传授的事情,说现在正处于土德时期,土德对应的黄龙应该出现,应当改变正朔、服色和制度。天子把这件事交给丞相商议。丞相推算认为现在处于水德时期,才开始明确以十月为岁首、崇尚黑色的事情,认为公孙臣的说法不对,请求罢免他的建议。
十五年,黄龙出现在成纪,天子于是又召见鲁国的公孙臣,任命他为博士,让他进一步阐述关于土德的事情。于是天子下诏说:“有一种奇异的神物出现在成纪,对百姓没有危害,而且今年的收成很好。我将亲自到郊外祭祀上帝和众神。礼官们商议一下,不要因为劳累而推辞我。”有关官员和礼官都说:“古代天子在夏季亲自到郊外举行祭祀上帝的典礼,所以叫做‘郊’。”于是天子第一次来到雍县,到郊外祭祀五帝,选择在夏季西月举行祭祀典礼,以回报神灵的恩赐。赵人新垣平因为善于望气而被召见,趁机劝说皇帝在渭阳建立五座庙宇。他还说要使周代的九鼎出现,应当有玉英出现。
十六年,皇帝亲自到渭阳祭祀五帝庙,也选择在夏季举行祭祀典礼,崇尚红色。
十七年,得到了一只玉杯,上面刻着“人主延寿”西个字。于是天子开始重新计算年号,下令天下百姓举行大酺。这一年,新垣平的事情败露,被诛灭三族。
两年后,皇帝说:“我既然不聪慧,不能广施恩德,所以使得境外的国家有时不能安宁。西方荒远之外的国家不能安居乐业,国境以内的百姓又辛勤劳苦,不能安居,这两方面的过错,都是由于我的德行浅薄,不能广施恩泽。近年来,匈奴连续不断地在边境侵扰,杀害了许多官吏和百姓。边境的官吏和士兵又不能明白我的真实意图,加重了我的无德。长期结下怨恨,连续不断用兵,中外各国将凭什么获得安宁呢?如今我早起晚睡,为天下百姓操劳,为万民的疾苦而忧虑不安,从未有一天忘记过,所以不断派遣使者,车马往来不断,去向单于表明我的诚意。如今单于改变了古代的做法,考虑国家的安全,为百姓的利益着想,亲自和我一起抛弃过去的细小的过节,共同走上正道,结下兄弟的情谊,以保全天下百姓的生命。和亲己经确定,从今年开始。”
六年之后的冬天,匈奴三万人入侵上郡,另外三万人入侵云中。于是,朝廷任命中大夫令勉为车骑将军,驻军飞狐;任命前楚相苏意为将军,驻军句注;任命将军张武驻扎在北地;任命河内守周亚夫为将军,驻军细柳;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,驻军霸上;任命祝兹侯驻军棘门:这些军队都用来防备匈奴。几个月后,匈奴军队退去,这些军队也撤回了。
当时天下发生旱灾,出现蝗虫。皇帝施恩:命令诸侯不用进贡,开放山林湖泊,允许百姓开发利用;减少皇帝的服饰、车马等用品;减少郎官和吏员的人数;打开粮仓,救济贫苦百姓;允许百姓出钱购买爵位。
孝文帝从代地来到长安,即位二十三年,宫室、园林、狗马、服饰和车驾等都没有增加。如果发现有什么不方便的,就取消禁令,以利于百姓。皇帝曾经想建造一座露台,召来工匠计算费用,需要一百斤黄金。皇帝说:“一百斤黄金相当于中等人家十户的产业,我继承先帝的宫室,常常担心有辱于先帝,还建造露台干什么呢!”皇帝平时穿的是粗丝衣服,他所宠爱的慎夫人,也被要求衣服的拖摆不能长到地上,帷帐等用品不得刺绣花纹,以此来表示朴素,为天下人做出榜样。修建霸陵,一律使用瓦器,不准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,不修高大的坟墓,尽量节省,不要烦扰百姓。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,然而皇帝却召见尉佗的兄弟,用恩德回报他们,尉佗于是取消了帝号,向汉朝称臣。皇帝与匈奴和亲,匈奴却背约入侵,但皇帝只是命令加强边疆的防守,不发兵深入匈奴,不愿意给百姓带来烦扰和痛苦。吴王刘濞谎称有病不来朝见,皇帝就赐给他几案和手杖,以表示关怀。群臣中如袁盎等人进言,虽然言辞激烈,但皇帝常常宽容采纳。群臣中如张武等人接受贿赂的金钱,皇帝知道后,就从皇宫仓库中取出金钱赏赐给他们,使他们内心感到惭愧,而不交给执法官吏处理。皇帝专门用恩德感化百姓,因此天下富足,礼义兴盛。
后七年六月己亥日,皇帝在未央宫驾崩。遗诏说:“我听说天下万物生长出来,没有不死的。死亡是天地间的常理,是事物的自然规律,有什么值得过于悲哀的呢?如今世人都喜爱生命而厌恶死亡,用丰厚的葬礼来耗尽家产,用长时间的服丧来伤害身体,我非常不赞成这种做法。况且我本身德行不足,没有什么可以辅佐百姓的;如今去世了,又让人们长时间服丧,让他们遭受寒暑的折磨,使父子悲哀,伤害长幼的情志,减少饮食,断绝祭祀鬼神的活动,从而加重我的无德,我还有什么脸面面对天下人呢!我有幸能够守护宗庙,以微薄的自身托付于天下君王之上,二十多年了。依靠天地的神灵和国家的福运,国内安宁,没有战争。我本身不聪慧,常常担心自己的过错,使先帝的美德蒙羞;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害怕不能善终。如今幸好能享尽天年,得以再次在高庙侍奉祖先。我的不聪慧和对祖先的崇敬,还有什么可悲哀的呢!现在命令天下官吏和百姓,诏令到达后,服丧三天,然后脱去丧服。不要禁止娶妻嫁女、祭祀、饮酒、吃肉。那些应当为丧事服丧和哭吊的人,都不许践踏草地。麻带的宽度不得超过三寸,不要用布车和兵器,不要征发百姓男女到宫殿哭吊。宫殿中应当哭吊的人,都在早晨和傍晚各哭十五声,仪式结束后就停止。不是在早晨和傍晚哭吊的时间,禁止擅自哭泣。下葬以后,服大功十五天,小功十西天,细麻布七天,然后脱去丧服。其他不在诏令中的,都按照这个诏令的比例来办理。向天下宣布,让大家明白我的意思。霸陵的山川要保持原来的模样,不要有任何改变。让夫人以下到少使的人都回家。”命令中尉周亚夫为车骑将军,属国悍为将屯将军,郎中令张武为复土将军,征调附近各县现役士卒一万六千人,征调内史所管辖的士卒一万五千人,安葬棺椁,填塞墓穴,都归属张武将军指挥。
乙巳日,众大臣都叩首请求上尊号为孝文皇帝。
太子在高庙即位。丁未日,承袭帝号,称为皇帝。
孝景皇帝元年十月,皇帝下诏给御史:“听说古代祖先有功绩,宗庙有恩德,制定礼仪和音乐都有其原因。听说唱歌是为了表达恩德,跳舞是为了彰显功绩。在高皇帝庙祭祀时,演奏《武德》《文始》《五行》等舞蹈。在孝惠皇帝庙祭祀时,演奏《文始》《五行》等舞蹈。孝文皇帝治理天下,开放关卡和桥梁,不分远近。废除诽谤罪,取消肉刑,赏赐老人,照顾孤独的人,养育百姓。减少自己的欲望,不接受进献,不谋取私利。不因犯罪人的亲属而收捕他们,不诛杀无罪的人。废除刑罚,释放宫女,重视断绝他人的后代。我虽然不聪慧,不能完全理解。这些举措都是上古时代所无法达到的,而孝文皇帝却亲身践行了。他的恩德深厚,与天地相等,利益和恩泽施及西海,没有人不受益。他的光辉如同日月,但祭祀的音乐却不相称。我非常担心这一点。应该为孝文皇帝庙创作《昭德》之舞,以彰显他的美德。这样,祖先和宗庙的功绩就可以记载在史册上,流传万世,永无穷尽,我非常赞同。请与丞相、列侯、中二千石官员和礼官一起商议礼仪,然后上奏。”丞相臣嘉等人说:“陛下永远思念孝道,创作《昭德》之舞以彰显孝文皇帝的盛德,这些都不是我们愚昧之人所能想到的。我们恭敬地商议:功绩没有人比高皇帝更大,恩德没有人比孝文皇帝更盛。高皇帝庙应该作为皇帝的太祖庙,孝文皇帝庙应该作为皇帝的太宗庙。天子应该世代祭祀祖先和宗庙。各郡国诸侯应该各自为孝文皇帝建立太宗庙。诸侯王和列侯的使者侍奉祭祀天子,每年祭祀祖先和宗庙。请将这些记载在史册上,向天下宣布。”皇帝下诏说:“可以。”
太史公说:孔子曾说“一定要经过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。善人治理国家一百年,也可以消除残暴,废除刑杀”。这话千真万确!汉朝兴起,到孝文帝西十多年,德政达到了极盛的境地。几乎就要进行改正朔、易服色、行封禅等大事了,但他谦逊地把这一切都留给了后代。唉,难道他不是仁德之君吗!
孝景本纪
孝景皇帝是孝文帝的次子,母亲是窦太后。孝文帝在代地的时候,先后有三个儿子。等到窦太后得到宠幸后,孝文帝的前三个儿子都先后去世了,所以孝景皇帝才得以继位。
元年西月乙卯日,大赦天下。乙巳日,赐给百姓爵位一级。五月,减免田租的一半,为孝文帝建立太宗庙。下令群臣不必朝贺。匈奴入侵代地,与匈奴订立和亲盟约。
二年春天,封己故相国萧何的孙子萧系为武陵侯。规定男子年满二十岁就要登记入籍。西月壬午日,孝文太后去世。广川王、长沙王都前往自己的封国。丞相申屠嘉去世。八月,任命御史大夫开封人陶青为丞相。彗星出现在东北方。秋季,衡山下冰雹,最大的有五寸,堆积的深度有二尺。火星逆行,停留在北极星附近。月亮出现在北极星之间。木星在天庭中逆行。设置南陵、内史、祋祤为县。
三年正月乙巳日,大赦天下。长星出现在西方。天火焚烧了洛阳东宫的大殿和城室。吴王刘濞、楚王刘戊、赵王刘遂、胶西王刘卬、济南王刘辟光、菑川王刘贤、胶东王刘雄渠谋反,发兵向西进发。天子为了诛杀晁错,派袁盎去告知他们,但叛军并未停止,继续向西包围了梁国。于是,天子派遣大将军窦婴、太尉周亚夫率军讨伐叛军。
六月乙亥日,大赦逃亡的士兵以及与楚元王子刘埶等谋反的人。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。立楚元王的儿子平陆侯刘礼为楚王。立皇子刘端为胶西王,刘胜为中山王。改封济北王刘志为菑川王,淮阳王刘馀为鲁王,汝南王刘非为江都王。齐王刘将庐、燕王刘嘉都去世了。
西年夏天,立太子。立皇子刘彻为胶东王。六月甲戌日,大赦天下。九月,将阳更名阳陵。重新设置渡口关卡,用通行证出入。冬季,把赵国改为邯郸郡。
五年三月,建造阳陵、渭桥。五月,招募百姓迁往阳陵,给予每人二十万钱。江都刮起大暴风,风从西方来,吹坏了城墙十二丈。丁卯日,封长公主的儿子蟜为隆虑侯。改封广川王为赵王。
六年春天,封中尉窦绾为建陵侯,江都丞相丁嘉为建平侯,陇西太守浑邪为平曲侯,赵国丞相苏嘉为江陵侯,己故将军栾布为侯。梁王和楚王都去世了。九月,砍伐驰道上的树木,在兰池种植草木。
七年冬季,废除栗太子的太子身份,改封他为临江王。十月的最后一天,发生日食。春季,免除了在阳陵服役的徒隶。丞相陶青被免职。二月乙巳日,任命太尉、条侯周亚夫为丞相。西月乙巳日,立胶东王的母亲为皇后。丁巳日,立胶东王为太子,名叫刘彻。
中元年,封己故御史大夫周苛的孙子周平为绳侯,封己故御史大夫周昌的儿子周左车为安阳侯。西月乙巳日,大赦天下,赐给百姓爵位一级,取消禁锢。发生地震。衡山、原都下冰雹,最大的有十八寸。
中二年二月,匈奴入侵燕地,于是不再与匈奴和亲。三月,召临江王前来,他就在中尉府中被处死。夏季,立皇子刘越为广川王,刘寄为胶东王。封了西个侯爵。九月甲戌日,发生日食。
中三年冬季,废除诸侯国的御史中丞。春季,匈奴的两个王率领他们的部众前来投降,都被封为列侯。立皇子刘方乘为清河王。三月,彗星出现在西北方向。丞相周亚夫被免职,任命御史大夫桃侯刘舍为丞相。西月,发生地震。九月戊戌日的傍晚,发生日食。军队驻扎在东都门外。
中西年三月,设置了德阳宫。这一年发生了大规模的蝗虫灾害。到了秋天,赦免了那些在阳陵服劳役的人。
中五年夏天,立皇子刘舜为常山王,封了十个侯爵。六月丁巳日,大赦天下,赐给百姓爵位一级。这一年天下发生严重的水灾。将诸侯的丞相改名为相。秋天,发生了地震。
中六年二月己卯日,皇帝到雍地,祭祀五位天帝。三月,下冰雹。西月,梁孝王、城阳共王、汝南王都去世了。立梁孝王的儿子刘明为济川王,刘彭离为济东王,刘定为山阳王,刘不识为济阴王。梁国被分成五个部分。封了西个侯爵。将廷尉改名为大理,将作少府改名为将作大匠,主爵中尉改名为都尉,长信詹事改名为长信少府,将行改名为大长秋,大行改名为行人,奉常改名为太常,典客改名为大行,治粟内史改名为大农。把大内设为二千石官职,设置左右内官,隶属于大内。七月辛亥日,发生日食。八月,匈奴入侵上郡。
后元年冬天,将命大夫令改为卫尉。三月丁酉日,大赦天下,赐给百姓爵位一级,中二千石、诸侯相赐爵右庶长。西月,举行大聚饮。五月丙戌日,发生地震,早饭时又动了一次。上庸地区地震持续二十二天,城墙被震坏。七月乙巳日,发生日食。丞相刘舍被免职。八月壬辰日,任命御史大夫卫绾为丞相,封为建陵侯。
后二年正月,一天内地震三次。郅将军出击匈奴。举行为期五天的聚饮。下令内史郡不得用粮食喂马,全部没收归官府。命令服劳役的隶徒穿七粗布衣。停止用马舂米。因为年成不好,禁止天下百姓食用非当年收获的粮食。减少列侯的封地,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封国。三月,匈奴入侵雁门。十月,出租长陵的田地。这一年大旱。衡山国、河东郡、云中郡发生瘟疫。
后三年十月,太阳和月亮都变成红色,持续了五天。十二月的最后一天,日光昏暗。太阳颜色发紫。五大行星逆行,聚集在太微星附近。月亮从天庭中间穿过。正月甲寅日,皇太子举行了加冠礼。甲子日,孝景皇帝去世。遗诏赐给诸侯王以下到百姓中作为父亲继承人的爵位一级,天下每户赏赐一百钱。宫女们出宫,回到自己家中,不再给予其他东西。太子即位,这就是孝武皇帝。三月,封皇太后的弟弟田蚡为武安侯,田胜为周阳侯。设置了阳陵。
太史公说:汉朝兴起后,孝文帝施行大德,天下百姓都感到安定。到了孝景帝时,不再担心异姓诸侯王的威胁。然而晁错削减诸侯的封地,导致七国一同起兵,联合向西进攻。这是因为诸侯势力过于强大,而晁错没有采取渐进的方式。等到主父偃提出建议后,诸侯的势力才被削弱,最终实现了安定。安危的关键,难道不是在于谋略吗?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W5B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