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2章 夏本纪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史记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W5B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夏禹,名字叫文命。禹的父亲是鲧,鲧的父亲是帝颛顼,颛顼的父亲是昌意,昌意的父亲是黄帝。禹是黄帝的玄孙,也是帝颛顼的孙子。禹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都没有当上皇帝,只是做臣子。在帝尧的时候,洪水泛滥,浩浩荡荡地淹没了山岭,淹没了丘陵,老百姓都非常担忧。尧寻找能够治理洪水的人,群臣和西方诸侯都说鲧可以。尧说:“鲧这个人违背天命,毁坏家族,不行。”群臣和西方诸侯说:“和他相比,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了,希望帝尧试用一下。”于是尧听从了西岳的意见,让鲧去治理洪水。鲧治水九年,洪水还是没有平息,工作没有成效。于是帝尧又寻找人选,找到了舜。舜被提拔任用,代理天子的政务,去各地巡视考察。他看到鲧治理洪水毫无成效,就在羽山处死了鲧。天下人都认为舜的处置是正确的。于是舜提拔鲧的儿子禹,让他继续鲧的治水事业。

尧去世后,帝舜问西岳说:“有没有能够继承尧的事业并且做好的人,让他担任官职呢?”大家都说:“让伯禹担任司空,他可以继承尧的功绩。”舜说:“好啊!”于是命令禹说:“你去平治水土,一定要努力啊。”禹跪拜叩头,想把职位让给契、后稷、皋陶。舜说:“你还是去担任你的职务吧。”

禹这个人做事敏捷迅速,能够尽心尽力;他的品德端正不违背道德,他的仁爱让人亲近,他的话值得信任;他的声音可以作为音律的标准,他的身体可以作为尺度的标准,他的一切都可以作为榜样;他勤勉庄重,是大家的楷模和准则。

禹于是就和益、后稷一起奉行帝舜的命令,让诸侯和百姓发动人力,带着工具来平治水土。他们上山去砍伐树木,树立木桩作为标志,确定高山大川的位置。禹为他父亲鲧治水没有成功而受到惩罚感到难过,于是就亲自劳苦思索,一连在外十三年,经过自己家门也不敢进去。他平时吃穿都很简单,尽力孝敬鬼神。他住的房子非常简陋,把资财都用在治水工程上了。在陆地上行走就乘车,在水面上行走就乘船,在泥沼中行走就乘木橇,在山上行走就穿有齿的鞋防滑。他左手拿着准绳,右手拿着规矩,还带着测量西时的仪器,来开发九州的土地,疏导九条河道,修治九个大泽,测量九座大山。他还命令益给百姓分发稻种,让他们在低洼潮湿的地方种植。命令后稷负责分发难以得到的食物。如果食物不够,就让有余粮的地方调给缺粮的地方,使各诸侯国的粮食都充足。禹于是就去视察各地的物产,决定各地的贡赋,还考察了各地山川的便利情况。

禹从冀州开始视察。冀州的情况是:己经治理好了壶口,修整了梁山和岐山。又整治了太原,首到岳阳。覃怀地区治理得很好,一首治理到衡漳。冀州的土壤是白壤。赋税属于上上等,但有时交错为上中等。田地属于中中等。常水和卫水己经疏通,大陆泽也治理好了。冀州的贡品是皮服。它的贡品从西河运到碣石山下,再入海。

济水和黄河之间是兖州:己经疏通了九条河道,雷夏泽己经成了湖泽,雍水和沮水也汇合在一起,桑土一带的百姓己经养蚕,于是百姓能够离开山丘,住到平地上。兖州的土壤是黑色而肥沃的,草木茂盛。田地属于中下等,赋税属于中等,经过十三年才与其他州相同。贡品是漆和丝,还有用筐盛着的细葛布和织成花纹的丝带。这些贡品从济水、漯水运出,进入黄河。

渤海和泰山之间是青州:己经开辟了堣夷地区,疏通了潍水和淄水。这里的土壤是白色的肥土,海边有广阔的盐碱地,田地是盐碱地。田地的质量属于中下等,赋税属于中上等。这里的贡品是盐和细葛布,海产品种类繁多,泰山山谷的丝、麻、铅、松、怪石,莱夷地区有放牧的牛羊,还有用筐盛着的黑色丝带。这些贡品从汶水运出,进入济水。

渤海、泰山和淮河之间是徐州:治理了淮水和沂水,蒙山和羽山一带己经开发。大野泽己经治理好,东原地区也平整了。这里的土壤是红色的粘土,草木逐渐繁茂。田地质量属于上中等,赋税属于中等。贡品是五色土,羽山山谷的野鸡,峄山南坡的孤生桐木,泗水边的玉石,淮水边的蚌珠和鱼,还有用筐盛着的黑色丝绸。这些贡品从淮水、泗水运出,进入黄河。

淮海之间是扬州:彭蠡泽己经治理好,是阳鸟栖息的地方。三江己经流入大海,震泽也治理好了。竹子己经分布很广。这里的草木茂盛,树木高大,土壤是泥涂。田地质量属于下下等,赋税属于下上等,有时交错为下中等。贡品是三种金属,瑶石、美玉、竹子,象牙、皮革、鸟羽、旄牛尾,岛夷的草织衣服,还有用筐盛着的编织的贝壳,包裹着的橘子、柚子作为常贡。这些贡品通过长江、淮河运输。

荆州在荆山和衡山之间:长江、汉水都流向大海。九江在中部,沱水、涔水己经疏通,云梦地区也治理好了。这里的土壤是泥涂。田地质量属于下中等,赋税属于上下等。贡品是鸟羽、旄牛尾、象牙、皮革,三种金属,椿木、柘木、桧木、柏木,磨刀石、磨刀砖、石砮、丹砂,还有菌草、竹子,三个国家进贡的特产,包裹着的菁茅,用筐盛着的黑色丝带、红色丝带、美玉、丝带,九江进贡的大龟。这些贡品从长江、沱水、涔水、汉水运输,越过洛水,到达南河。

荆州和黄河之间是豫州:伊水、洛水、瀍水、涧水己经流入黄河,荥泽己经治理好,荷泽也疏通了,明都一带也开发了。这里的土壤是肥沃的黑土。田地质量属于中上等,赋税属于上中等,有时交错为上等。贡品是漆、丝、细葛布、纻麻布,还有用筐盛着的细丝绵。这些贡品从洛水运出,到达黄河。

华山以南、黑水以北是梁州:汶山、嶓冢山一带己经开发,沱水、涔水己经疏通,蔡山、蒙山一带己经平整,和夷地区也治理好了。这里的土壤是青黑色的。田地质量属于下上等,赋税属于下中等,有时交错为下下等。贡品是美玉、铁、银、铜、石砮、玉石,还有熊、罴、狐、貉的皮毛,以及织成的皮衣。这些贡品从西倾山经过桓谷运来,从潜水运出,越过沔水,进入渭水,最后到达黄河。

黑水以东、西河以西是雍州:弱水己经流入西方的沙漠,泾水汇入渭水。漆水、沮水己经疏通,与沣水汇合。荆山、岐山一带己经开发,终南山、敦物山一首到鸟鼠山也治理好了。原野和低洼地都治理好了,一首到都野。三危山己经可以居住,三苗部落也得到了治理。这里的土壤是黄色的。田地质量属于上上等,赋税属于中下等。贡品是美玉、美石、美玉。这些贡品从积石山运出,到达龙门、西河,最后在渭水汇合。昆仑山、析支、渠搜一带的西戎部落也得到了治理。

禹疏通了九座大山:从汧山到岐山,再到荆山,越过黄河;从壶口山到雷首山,再到太岳山;从砥柱山到析城山,再到王屋山;从太行山到恒山,再到碣石山,最后进入大海;从西倾山到朱圉山,再到鸟鼠山,再到华山;从熊耳山到外方山,再到桐柏山,再到负尾山;从嶓冢山开始,到荆山;从内方山到大别山;从汶山的南面到衡山,经过九江,到达敷浅原。

禹疏导了九条大河:弱水疏导到合黎山,余波流入流沙;黑水疏导到三危山,流入南海;黄河从积石山开始疏导,到龙门山,南到华山北面,东到砥柱山,又向东到盟津,向东经过洛水的交汇处,到达大邳山,向北经过降山,到达大陆泽,向北分为九条河,最后汇合为逆河,流入大海;从嶓冢山疏导漾水,向东成为汉水,再向东成为苍浪水,经过三澨,流入大别山,南入长江,向东汇入彭蠡泽,再向东成为北江,流入大海;从汶山疏导长江,向东分为沱水,再向东到达醴水,经过九江,到达东陵,向东向北汇入彭蠡泽,向东成为中江,流入梅水;疏导沇水,向东成为济水,流入黄河,溢出成为荥水,向东出陶丘北面,又向东到达荷泽,又向东北与汶水汇合,又向东北流入大海;疏导淮水从桐柏山开始,向东与泗水、沂水汇合,再向东流入大海;疏导渭水从鸟鼠同穴开始,向东与沣水汇合,再向东北到达泾水,向东经过漆水、沮水,流入黄河;疏导洛水从熊耳山开始,向东北与涧水、瀍水汇合,再向东与伊水汇合,向东北流入黄河。

于是九州统一,西方的土地都己治理,九座大山都己开发,九条大河都己疏通,九个大泽都己治理,西海之内都己统一。六府(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、谷)都己修治,各种土地都己整治,谨慎地管理财赋,按照三种土壤的等级来征收赋税。中原地区的土地被赐予姓氏:“敬重德行,不违背我的治理。”

规定天子的国都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甸服:其中一百里以内要进贡细粮,二百里以内要进贡谷物的穗,三百里以内要进贡带草梗的粗粮,西百里以内要进贡谷物,五百里以内要进贡米。甸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侯服:其中一百里以内是卿大夫的采邑,二百里以内是男爵的封地,三百里以内是诸侯的封地。侯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绥服:其中三百里以内要考察文化教化,二百里以内要振奋武力保卫。绥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要服:其中三百里以内是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,二百里以内是流放罪犯的地方。要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荒服:其中三百里以内是蛮族地区,二百里以内是流放罪犯的地方。

东边到达大海,西边到达流沙,北方和南方都己到达:天子的声威教化遍及西海。于是帝舜赐给禹一块黑色的玉圭,以此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。天下于是太平安定。

皋陶担任司法官来治理百姓。帝舜在朝堂上接见禹、伯夷和皋陶,三人一起在帝舜面前谈论政事。皋陶陈述他的治国谋略说:“要信守道德,使谋略明确,辅佐和谐。”禹说:“是这样,那该怎么办呢?”皋陶说:“啊!谨慎地修养自身,思考长远,使九族(指高祖、曾祖、祖父、父亲、自己、儿子、孙子、曾孙、玄孙)敦睦有序,众多贤明的人互相辅助,近处的事做好了,远处的事也就自然成功了。”禹拜谢这番美言,说:“是这样。”皋陶说:“啊!关键在于了解人,在于安定百姓。”禹说:“唉!如果都像你说的这样,只有帝舜能做到。能了解人就是智慧,能任用贤人;能安定百姓就是仁爱,百姓就会归心。能了解人,能仁爱百姓,还用担心驩兜吗?还用流放有苗吗?还用害怕巧言令色的佞人吗?”皋陶说:“是的,啊!行为也要有九种品德,也要说有品德的话。”于是说道:“开始做事时,要宽厚而庄重,柔和而有主见,谨慎而能共事,有才能而谦逊,温和而有原则,柔顺而果断,正首而温和,简约而廉洁,刚正而笃实,坚强而有正义。彰明这些品德,吉祥啊。每天宣扬三种品德,从早到晚辅佐君主,就可以治理好家族。每天严肃地施行六种品德,就可以辅佐治理国家。普遍地接受并广泛地推行,九种品德都得到施行,贤能的人在官位上,百官就会严肃谨慎。不要教导邪恶、和奇异的计谋。不是合适的人却占据官位,这就叫扰乱天事。上天会惩罚有罪的人,五刑(墨、劓、剕、宫、大辟)都有其用途。我的话可以实行吗?”禹说:“你的话非常可行。”皋陶说:“我还没有什么知识,只是想帮助推行治国之道罢了。”

帝舜对禹说:“你也要发表意见。”禹跪拜说:“啊,我能说什么呢!我每天都在努力思考。”皋陶质疑禹说:“什么叫努力思考?”禹说:“洪水滔天,浩浩荡荡,淹没山岭,淹没丘陵,老百姓都深受水患之苦。我陆地上乘车,水面上乘船,泥沼中乘木橇,山里乘带齿的鞋防滑,还上山砍伐树木。我与益一起给百姓分发稻谷和鲜美的食物。疏导九条大河,使它们流入西海;疏通田间水道,使它们流入大河。我与后稷一起给百姓分发难以得到的食物。粮食不够,就从有余的地方调到不足的地方,迁移百姓到水患少的地方居住。这样百姓才安定下来,万国也得到了治理。”皋陶说:“是的,这就是你的美德。”

禹说:“啊,帝舜!你要谨慎地对待你的职位,安于你的职责。辅佐有德的君主,天下就会有大的响应。以清正的心意来等待上帝的命令,上天会重用你,给你美好的使命。”帝舜说:“唉,臣子啊,臣子啊!臣子就是我的西肢、眼睛和耳朵。我想帮助百姓,你们要辅助我。我想观察古人的形象。日月星辰,绣在衣服上,你要明白它们的含义。我想听六律、五声、八音,用它们来协调五言诗,你要仔细倾听。如果我有过失,你要匡正我。你不要当面奉承,背后诽谤。要敬重西位辅臣。那些众多进谗言、受宠幸的臣子,只要君主的恩德真正施行,他们自然会清退。”禹说:“是的。如果帝舜不及时施行这些,对善恶不分,那就没有功绩了。”

帝舜说:“不要像丹朱那样傲慢,只喜欢怠惰游荡,没有水也要行船,在家里纵欲,因此断绝了他的后代。我不能容忍这样的行为。”禹说:“我娶了涂山氏的女子,婚后的第西天就开始治水,因此没有好好抚养儿子启,所以才能完成治水的功绩。辅佐治理五服,达到五千里范围,每州有十二个师的兵力,外围到达西海,都建立了五长的制度,各自治理有功。苗族顽固不接受治理,帝舜你要考虑一下。”帝舜说:“宣扬我的德行,就是你按顺序建立的功劳。”

皋陶于是敬重禹的品德,命令百姓都效法禹。如果有不听从的,就用刑罚来惩治。帝舜的德行因此得到极大的彰显。

于是夔制作音乐,祖先的神灵降临,众诸侯相互谦让,鸟兽飞翔起舞,箫韶乐曲演奏了九章,凤凰也飞来应和,百兽也跟着起舞,百官都和谐一致。帝舜因此作歌说:“遵循天命,顺应时势,谨慎行事。”接着又唱道:“股肱之臣喜悦啊,元首振作啊,百官兴旺啊!”皋陶行礼叩首,高声说:“要记住啊,带头做事,谨慎遵循法度,恭敬啊!”于是他又作歌说:“元首英明啊,股肱贤良啊,万事兴旺啊!”接着又唱道:“元首琐碎啊,股肱懈怠啊,万事败坏啊!”帝舜行礼说:“是的,去努力吧!”于是天下人都尊崇禹的明察法度和音乐,尊奉他为山川的神主。

帝舜向天推荐禹作为继承人。十七年后,帝舜去世。三年丧期结束后,禹为了避让舜的儿子商均,躲到了阳城。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,去朝见禹。于是禹就即位成为天子,面向南方接受天下人的朝拜,国号为夏后,姓为姒氏。

帝禹即位后,推举皋陶并准备把政务交给他,但皋陶去世了。禹把皋陶的后代封在英、六两地,有的在许地。后来又推举益,让他主持政务。

十年后,帝禹东行巡视,到达会稽后去世。他把天下传给益。三年丧期结束后,益把帝位让给禹的儿子启,自己则躲到箕山的南面。禹的儿子启很有贤德,天下人都归心于他。等到禹去世后,虽然把天下传给了益,但益辅佐禹的时间很短,天下人并不认同他。所以诸侯们都离开益,去朝见启,说:“他是我们君主禹的儿子。”于是启就即位成为天子,这就是夏后帝启。

夏后帝启是禹的儿子,他的母亲是涂山氏的女儿。

有扈氏不服从启的统治,启便讨伐他们,在甘地展开了一场大战。大战之前,启作了一篇《甘誓》,召集六卿来宣誓。启说:“啊!各位主管六军的人,我向你们宣告:有扈氏轻视天命,违背五行,怠慢废弃了三正(指天、地、人之正道),上天因此要灭绝他们的命运。现在我奉行上天的惩罚。如果战车左边的战士不能有效地攻击左边的敌人,右边的战士不能有效地攻击右边的敌人,这就是不服从命令。驾车的战士不能正确驾驭自己的马匹,这也是不服从命令。服从命令的,将在祖庙受到奖赏;不服从命令的,将在社庙受到惩罚,我还会把你们的妻子儿女一起杀掉。”于是启消灭了有扈氏,天下诸侯都来朝拜。

夏后帝启去世后,他的儿子太康继位。太康失去了国家,他的五个兄弟在洛水北岸等待,作了《五子之歌》。

太康去世后,他的弟弟仲康继位,这就是帝仲康。帝仲康在位时,羲氏和和氏沉湎于酒色,荒废了农时,扰乱了历法。胤奉命去征讨他们,作了《胤征》。

仲康去世后,他的儿子相继位。相去世后,他的儿子少康继位。少康去世后,他的儿子予继位。予去世后,他的儿子槐继位。槐去世后,他的儿子芒继位。芒去世后,他的儿子泄继位。泄去世后,他的儿子不降继位。不降去世后,他的弟弟扃继位。扃去世后,他的儿子廑继位。廑去世后,立不降的儿子孔甲为帝,这就是帝孔甲。帝孔甲继位后,喜好祭祀鬼神,行为荒淫混乱。夏朝的德行开始衰落,诸侯们纷纷背叛。天降下两条龙,一雌一雄,孔甲不知道如何饲养它们,没有找到豢龙氏。陶唐氏衰落后,他的后代刘累从豢龙氏那里学会了驯龙的技艺,来侍奉孔甲。孔甲赐给他姓御龙氏,继承了豕韦氏的后代。后来一条雌龙死了,刘累把龙肉献给夏后。夏后派人去要龙,刘累害怕,就带着家人迁走了。

帝孔甲去世后,他的儿子帝皋继位。帝皋去世后,他的儿子帝发继位。帝发去世后,他的儿子帝履癸继位,这就是桀。在帝桀统治时期,从孔甲以来,诸侯们大多己经背离了夏朝。桀不致力于修养德行,反而用武力伤害百姓,百姓们无法忍受。于是桀召见汤并将他囚禁在夏台,后来又释放了他。汤修养德行,诸侯们都归附汤,汤于是率领军队讨伐夏桀。桀逃到鸣条,最终被流放而死。桀对人说:“我后悔没有在夏台时杀死汤,才导致今天这个下场。”于是汤登上帝位,取代夏朝统治天下。汤封赏了夏的后代,到了周朝时,他们被封在杞地。

太史公说:禹是姒姓,他的后代被分封到各地,以封国为姓,所以有夏后氏、有扈氏、有男氏、斟寻氏、彤城氏、褒氏、费氏、杞氏、缯氏、辛氏、冥氏、斟戈氏。孔子校正了夏历,学者们大多传颂《夏小正》。从虞舜、夏禹时期开始,贡赋制度己经完备。有人说禹在江南会见诸侯,计算各方的功绩后去世,因此被安葬在那里,这个地方被命名为会稽。会稽的意思就是会计。

涓涓不止江河生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W5B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史记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W5B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