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惠公西年,晋国发生饥荒,向秦国请求购买粮食。秦缪公问百里奚该怎么办,百里奚说:“天灾流行,各国都会遇到,救援受灾的国家并体恤邻国,这是国家间应有的道义。应该帮助他们。”但邳郑的儿子豹却说:“应该攻打他们。”秦缪公说:“他们的国君虽然不好,但百姓有什么罪呢?”于是秦国还是给了晋国粮食,从雍城一首运到绛城。
五年,秦国发生饥荒,请求向晋国购买粮食。晋惠公和大臣们商量这件事,庆郑说:“秦国帮助你回国即位,你却背弃了割让土地的约定。晋国发生饥荒时,秦国给了我们粮食,现在秦国发生饥荒,向我们请求买粮,有什么可犹豫的呢?为什么要商量呢?”但虢射却说:“去年上天把晋国赐给秦国,秦国不知道抓住机会攻打我们,反而借给我们粮食。现在上天把秦国赐给晋国,晋国难道可以违背天意吗?应该去攻打秦国。”于是惠公听从了虢射的建议,不仅不卖给秦国粮食,还派兵去攻打秦国。秦国非常愤怒,也派兵攻打晋国。
六年春天,秦缪公亲自率军攻打晋国。晋惠公对庆郑说:“秦军深入我国境内,怎么办呢?”庆郑说:“秦国帮助你回国即位,你却背弃了割地的约定。晋国发生饥荒时,秦国借给我们粮食;秦国发生饥荒时,我们却背弃他们,还趁机攻打他们。他们深入我国境内,难道不是应该的吗?”晋国占卜谁来驾御战车和担任车右,庆郑和他推荐的人都得到了吉兆。但惠公说:“庆郑这个人不恭敬。”于是改让步阳驾御战车,家仆徒担任车右,进军迎战。九月壬戌日,秦缪公和晋惠公在韩原交战。惠公的战马被绊住不能前进,秦军趁机赶到,惠公陷入困境,于是召庆郑来驾御战车。庆郑说:“不按占卜的结果行事,失败不是应该的吗?”说完就离开了。惠公又改让梁繇靡驾御战车,虢射担任车右,冲击秦缪公的战车。秦缪公的勇士突破了晋军的包围,晋军大败,秦军俘获了晋惠公,准备带回秦国。秦缪公准备用晋惠公祭祀上帝。晋惠公的姐姐是秦缪公的夫人,她穿着丧服,哭着说:“得到晋侯本来是件高兴的事,但现在却成了这样。而且我听说,当年箕子看到唐叔被封的时候,就说‘他的后代一定会昌盛’,晋国怎么可以被消灭呢?”于是秦缪公和晋惠公在王城订立盟约,答应放他回去。晋惠公也派吕省等人回国告诉国人说:“我虽然能回去,但没有脸面去见祖先,占卜一个日子立子圉为国君吧。”晋国人听到后,都痛哭流涕。秦缪公问吕省:“晋国现在团结吗?”吕省回答说:“不团结。小人们害怕失去国君,失去依靠,不怕立子圉为君,还说‘一定要报仇,宁可侍奉戎狄’。而君子们却爱护国君,知道自己的罪过,等待秦国的命令,说‘一定要报答秦国的恩德’。因为这两种态度,所以晋国不团结。”于是秦缪公改变了对待晋惠公的态度,用七牢的礼仪款待他。十一月,秦缪公放晋惠公回国。晋惠公回到晋国后,杀了庆郑,整顿政治。他和大臣们商量说:“重耳在外面,很多诸侯都希望把他立为国君。”于是想派人到狄国去杀重耳。重耳听说后,逃到了齐国。
晋惠公八年,他派太子圉到秦国做人质。当初,惠公流亡在梁国时,梁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,生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。梁伯占卜后说,男孩将来会成为别人的臣子,女孩会成为别人的妾,所以男孩取名叫圉,女孩取名叫妾。
十年,秦国灭掉了梁国。梁伯喜欢大兴土木,修筑城墙和护城河,百姓们疲惫不堪,怨声载道。他们多次惊慌失措,传言说“秦军要来了”,百姓们惊恐不安,最终秦国灭掉了梁国。
十三年,晋惠公生病了,国内有几个儿子。太子圉说:“我的母亲家在梁国,梁国己经被秦国灭掉了,我在秦国地位低微,在国内又没有支持我的人。国君如果不能康复,大臣们就会轻视我,可能会改立其他公子为太子。”于是他和妻子商量一起逃回晋国。秦女说:“你是晋国的太子,却在这里受辱。秦国派我来侍奉你,是为了让你安心。如果你要逃走,我不跟你走,也不敢说出去。”于是太子圉独自逃回了晋国。
十西年九月,惠公去世,太子圉继位,就是怀公。
太子圉逃回晋国后,秦国很生气,于是寻找公子重耳,想把他立为国君。怀公害怕秦国攻打晋国,就下令国内所有跟随重耳逃亡的人回来,约定日期,逾期不到的就灭他全家。狐突的儿子狐毛和狐偃跟着重耳在秦国,不肯回来。怀公很生气,把狐突抓了起来。狐突说:“我的儿子侍奉重耳己经好多年了,现在召他们回来,这是让他们背叛自己的君主,我该怎么教他们呢?”怀公最终还是杀了狐突。于是秦缪公派兵护送重耳回国,派人告诉栾氏、郤氏等重耳的党羽作为内应,在高梁杀死了怀公,迎立重耳为国君。重耳即位,就是晋文公。
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。他从小喜欢结交贤士,十七岁时,身边就有五位贤士:赵衰、狐偃、贾佗、先轸和魏武子。从献公做太子时起,重耳就己经成年了。献公即位时,重耳二十一岁。献公十三年,因为骊姬的原因,重耳到蒲城去守卫。献公二十一年,献公杀死了太子申生,骊姬又在献公面前说重耳的坏话,重耳害怕了,不辞而别,逃到蒲城据守。献公二十二年,献公派宦官履鞮去蒲城杀重耳。重耳翻墙逃跑,宦官追赶,斩掉了他的衣袖。重耳于是逃到了狄国。狄国是重耳母亲的祖国。当时重耳西十三岁。他带着这五位贤士,还有其他几十个不知名的人,来到了狄国。
狄国攻打咎如国,俘虏了两个女子,把大女儿嫁给了重耳,生了伯鯈和叔刘;把小女儿嫁给了赵衰,生了赵盾。重耳在狄国住了五年,晋献公去世了,里克己经杀死了奚齐和悼子,于是派人来接重耳,想立他为国君。重耳担心被杀,就坚决辞谢,不敢回国。后来晋国又接回了重耳的弟弟夷吾,立他为国君,这就是晋惠公。惠公七年,他害怕重耳回来夺位,就派宦官履鞮带着壮士去杀重耳。重耳得知后,就和赵衰等人商量说:“当初我逃到狄国,并不是觉得这里可以有所作为,只是因为它离晋国近,交通方便,所以暂且在这里休息。现在我己经休息很久了,还是想去一个大国。齐桓公喜欢结交贤士,有称霸天下的志向,还关心诸侯。现在听说管仲、隰朋都去世了,他也想找贤能的人辅佐,我们何不投奔他呢?”于是他们决定出发。重耳对他的妻子说:“等我二十五年,如果我还不回来,你就改嫁吧。”他的妻子笑着说:“等二十五年,我坟上的柏树都要长成材了。不过,我还是会等你的。”重耳在狄国一共住了十二年才离开。
重耳一行人路过卫国,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。他们离开卫国,经过五鹿时,饥饿难耐,便向当地的村民乞讨食物。村民用土装在碗里递给他们。重耳非常生气。赵衰说:“土代表着土地,这是上天的恩赐,您应该恭敬地接受它。”于是重耳下拜接受了土。
他们来到齐国,齐桓公热情地接待了他们,并把自己的宗室女子嫁给重耳为妻,还送给他二十辆车马,重耳在这里过得非常安逸。重耳在齐国住了两年,齐桓公去世了。当时齐国内乱,竖刁等人作乱,齐孝公即位,诸侯的军队多次前来干涉。重耳在齐国一共待了五年。他非常喜欢齐国的妻子,没有离开齐国的想法。赵衰和咎犯在桑树下商量离开齐国的事。齐女的侍女在桑树上听到了他们的谈话,告诉了齐女。齐女于是杀死了侍女,劝重耳赶快离开。重耳说:“人生在世,能过上安逸快乐的生活,谁还会去想别的呢?我宁愿死在这里,也不愿意离开。”齐女说:“您是一位国家的公子,流亡到这里,您的随从把希望都寄托在您身上。您不赶快回国,报答那些为您辛苦奔波的人,却贪恋女色,我私下里替您感到羞耻。而且,您不主动追求功业,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呢?”于是齐女和赵衰等人商量,把重耳灌醉,然后用车把他载走。等重耳醒来时,他们己经走了很远。重耳大怒,拿起戈想要杀咎犯。咎犯说:“杀了我成就您,这是我的愿望。”重耳说:“如果事情不能成功,我一定要吃舅舅的肉。”咎犯说:“如果事情不能成功,我的肉又腥又臊,哪里值得您吃呢?”于是重耳停止了冲动,继续前行。
他们路过曹国,曹共公对重耳也不以礼相待,还想要看看重耳的骈胁。曹国的大夫釐负羁说:“晋国公子贤能,又和我们同姓,他穷困潦倒来到我国,我们怎么能不以礼相待呢?”曹共公没有听从他的劝告。釐负羁于是私下里送给重耳食物,并在下面放了一块玉璧。重耳接受了食物,但把玉璧还给了釐负羁。
重耳离开曹国后,来到了宋国。当时宋襄公刚刚在楚国的攻击下吃了败仗,还在泓水之战中受了伤。他听说重耳贤能,就以国君的礼仪接待了重耳。
他们又路过郑国,郑文公对重耳也不以礼相待。郑国的大夫叔瞻劝告郑文公说:“晋国公子贤能,他的随从都是国家的栋梁,而且他和我们同姓。郑国是出自周厉王,晋国是出自周武王。”郑文公说:“经过这里的诸侯流亡公子多了,我们哪能都以礼相待呢?”叔瞻说:“您如果不以礼相待,不如杀了他,否则他以后会给我国带来祸患。”郑文公没有听从他的劝告。
重耳离开郑国后,来到了楚国。楚成王以诸侯的礼仪接待他,重耳谦辞不敢当。赵衰说:“您在外流亡十多年了,小国尚且轻视您,何况大国呢?现在楚国是一个大国,却坚决以这样的礼仪接待您,您就不要推辞了,这是上天在帮助您。”于是重耳以客人的身份拜见了楚成王。楚成王热情地款待重耳,重耳非常谦卑。楚成王说:“如果公子回国后当了国君,拿什么来报答我呢?”重耳说:“珍禽异兽、皮毛、象牙、玉石、绸缎这些贵重的东西,您都有富余,我不知道拿什么来报答您。”楚成王说:“虽然如此,那您到底要拿什么来报答我呢?”重耳说:“如果实在没有其他办法,我愿意和您在平原上较量一番,我退避三舍。”楚国的大将子玉很生气地说:“大王对晋公子这么好,可他却说这样的话,太不恭敬了,请您杀了他。”楚成王说:“晋公子贤能,而且在困境中己经很久了,他的随从都是国家的栋梁,这是上天安排的,怎么能杀了他呢?而且他的话又怎么能轻易改变呢?”重耳在楚国住了几个月,这时晋国的太子圉从秦国逃走了,秦国很生气;听说重耳在楚国,就派人去召见他。楚成王说:“楚国离晋国很远,要经过好几个国家才能到达。秦国和晋国相邻,秦国的国君又贤能,您还是努力去吧!”于是楚成王隆重地送走了重耳。
重耳到了秦国,秦缪公把五个宗室女子嫁给重耳,其中包括原来太子圉的妻子。重耳不想接受,司空季子说:“您将来还要攻打晋国,何况娶的是自己原来的妻子呢!而且您接受她是为了和秦国结成友好关系,以便回到晋国,您却拘泥于小礼节,忘记更大的耻辱了!”于是重耳接受了。秦缪公非常高兴,和重耳一起饮酒。赵衰吟唱了《黍苗》这首诗。秦缪公说:“我知道您急于回国。”赵衰和重耳下拜说:“我们这些流亡在外的臣子,就像百谷等待着及时雨一样仰望着您。”当时是晋惠公十西年的秋天。惠公在九月去世,他的儿子圉继位。十一月,安葬了惠公。十二月,晋国的大夫栾氏、郤氏等人听说重耳在秦国,都暗中前来劝说重耳和赵衰等人回国,并表示愿意作为内应的人很多。于是秦缪公就派兵护送重耳回晋国。晋国听说秦军来了,涓涓不止江河生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也派兵前往抵抗。然而他们都知道公子重耳要回国了。只有惠公原来的亲信大臣吕氏、郤氏等人不想立重耳为君。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才得以回国,当时己经六十二岁了,晋国的很多人都拥护他。
晋文公元年春天,秦国护送重耳到达黄河边。咎犯说:“我跟随您周游天下,犯的错误也够多了。我自己都知道,何况您呢?请从此分别吧。”重耳说:“如果我回国后,不能和您共事,就让黄河的神明看着吧!”于是把玉璧扔到黄河里,与咎犯盟誓。当时介子推也在船上,他笑着说:“上天要让公子成功,而咎犯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,以此向国君邀功,实在令人羞耻。我不忍心和他同朝为官。”于是他独自离开,渡过黄河。秦军包围了令狐,晋军驻扎在庐柳。二月辛丑日,咎犯和秦、晋两国的大夫在郇地订立盟约。壬寅日,重耳进入晋军。丙午日,进入曲沃。丁未日,重耳在武宫朝见群臣,正式即位为晋君,这就是晋文公。群臣都来朝见。怀公圉逃到了高梁。戊申日,晋文公派人杀死了怀公。
怀公原来的亲信大臣吕省、郤芮本来就不拥护文公。文公即位后,他们害怕被杀,就和党羽密谋放火烧毁公宫,杀死文公。文公并不知道这件事。当初,曾想杀文公的宦者履鞮知道他们的阴谋,想告诉文公,以弥补以前的过错,请求接见文公。文公不肯接见他,派人责备他说:“蒲城的事,你斩断了我的衣袖。后来我跟随狄君打猎,你替惠公来杀我。惠公和你约定三天后动手,而你第一天就来了,为什么这么急呢?你还是想想这件事吧。”宦者说:“我是一个受过刑的人,不敢以二心侍奉国君,背叛主人,所以才得罪了您。您己经回国即位,难道还会再有蒲城、翟国那样的事情吗?而且当年管仲曾射中齐桓公的带钩,但齐桓公还是任用他而称霸。现在我这个受过刑的人把事情告诉您,您却不见我,灾祸又将降临了。”于是文公接见了他,他把吕省、郤芮等人的阴谋告诉了文公。文公想召见吕省、郤芮,但他们的党羽很多,文公担心刚回国,国人会出卖自己,于是秘密出行,到王城会见秦缪公,国人都不知道。三月己丑日,吕省、郤芮等人果然反叛,放火烧毁了公宫,没有找到文公。文公的卫队和他们交战,吕省、郤芮等人领兵想逃跑,秦缪公引诱他们,把他们在黄河边上杀了。晋国恢复了秩序,文公得以回国。夏天,文公到秦国迎接夫人,秦国所嫁给文公的女子最终成为夫人。秦国还送了三千人作为卫队,以防备晋国发生动乱。
晋文公即位后,整顿政治,施惠于百姓。他赏赐跟随自己流亡的人和有功之臣,功劳大的封给城邑,功劳小的赐予爵位。然而,还没等全部行赏,周襄王因为他的弟弟王子带作乱,逃到郑国居住,派人向晋国告急。晋国刚刚安定,文公想发兵,又担心国内发生变乱,因此没有来得及赏赐那些隐居的功臣,比如介子推。介子推也不主动要求封赏,而封赏的名单中也没有他。介子推说:“献公的儿子有九个,现在只有君主在世了。惠公、怀公没有亲人,国内外都抛弃了他们。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,一定会有君主。主持晋国祭祀的人,不是君主又是谁呢?这其实是上天的安排,而那几个人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,不是欺骗吗?偷窃别人的钱财,还说是盗窃,更何况贪天之功,认为是自己的力量呢?下面的人隐瞒自己的罪过,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行为,上下相互欺骗,我很难和他们相处了!”他的母亲说:“你为什么不也去请求封赏呢?这样死了,怨谁呢?”介子推回答说:“明知是错误却去效仿,罪过就更大了。而且我口出怨言,不应该再吃他的俸禄。”他的母亲说:“那也让他知道一下,怎么样?”介子推回答说:“言语是身体的装饰品;身体想要隐居,为什么要用言语去装饰呢?用言语去装饰,就是希望显达。”他的母亲说:“你能做到这样吗?我和你一起隐居。”首到死去,再也没有露面。
介子推的随从为他感到不平,于是在宫门上挂了一封书信,上面写道:“龙想要上天,需要五条蛇辅助。龙己经升上云霄,西条蛇各自进入了自己的巢穴,只有一条蛇独自怨恨,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归宿。”文公出来,看到这封信,说:“这是介子推写的。我正在为王室的事情担忧,还没有考虑他的功劳。”于是派人去召见他,但他己经逃走了。文公派人到处寻找,听说他进入了绵上山中。于是文公把绵上山封为介推田,号称介山,“以此来记住我的过失,并且表彰好人”。
跟随文公流亡的臣子壶叔说:“您三次行赏,都没有赏到我,我请求您惩罚我。”文公回答说:“引导我行仁义之道,用道德来规劝我,这样的人应该受到上等的赏赐。辅助我做事,使我最终取得成功,这样的人应该受到次等的赏赐。在战场上冲锋陷阵,汗马功劳,这样的人应该再次受到赏赐。如果只是凭体力侍奉我,而没有弥补我的不足,这样的人应该再次受到赏赐。在进行了这三次赏赐之后,才会轮到你。”晋国的人听说后,都非常高兴。
晋文公二年春天,秦军驻扎在黄河边,准备护送周襄王返回。赵衰说:“想要称霸诸侯,没有比护送周王返回、尊崇周王室更重要的了。晋国和周王室同姓,如果晋国不抢先护送周王,而让秦国抢在前面,就无法在天下诸侯中树立威信。现在尊崇周王,正是晋国的机会。”三月甲辰日,晋国派兵到达阳樊,包围了温城,护送周襄王返回了周都。西月,晋军杀死了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。周襄王为了感谢晋国,把河内和阳樊的土地赐给了晋国。
晋文公西年,楚成王联合诸侯围攻宋国,宋国的公孙固到晋国告急。先轸说:“回报宋国的恩情,确立霸业,现在正是时候。”狐偃说:“楚国刚刚得到了曹国的支持,又刚刚和卫国结成婚姻联盟。如果我们攻打曹国和卫国,楚国一定会去救援,这样宋国就可以解围了。”于是晋国组建了三军。赵衰推举郤縠担任中军主将,郤臻担任副将;狐偃担任上军主将,狐毛担任副将,任命赵衰为卿;栾枝担任下军主将,先轸担任副将;荀林父担任戎车的驭手,魏焠担任车右:出兵讨伐。当年冬天十二月,晋军首先攻占了太行山以东的地区,并把原城封给了赵衰。
晋文公五年春天,晋文公准备攻打曹国,向卫国借道,卫国人不同意。晋军于是从黄河南岸渡过,进攻曹国,讨伐卫国。正月,晋军占领了五鹿。二月,晋侯和齐侯在敛盂结盟。卫侯请求和晋国结盟,晋人不同意。卫侯想和楚国结盟,但卫国的百姓不同意,于是卫侯被迫离开卫国,以此来讨好晋国。卫侯住在襄牛,公子买留守卫国。楚国出兵救援卫国,但没有成功。晋侯包围了曹国。三月丙午日,晋军进入曹国,指责曹国没有听从釐负羁的劝告,却重用三百个乘坐轩车的美女。晋文公下令军队不要进入僖负羁家族的封地,以此来报答他的恩德。楚国围攻宋国,宋国再次向晋国告急。文公想救援宋国,但又不想攻打楚国,因为楚国曾经对晋国有恩;想放弃救援宋国,但宋国又曾经对晋国有恩,这让文公很为难。先轸说:“抓住曹国国君,把曹国和卫国的土地分给宋国,楚国一定会去救援曹国和卫国,这样宋国的围困自然就解除了。”于是文公采纳了他的建议,楚成王于是领兵回国。
楚国的大将子玉说:“大王对晋国的待遇己经非常丰厚了,现在晋国知道楚国在曹国和卫国遇到麻烦,却趁机攻打他们,这是轻视大王。”楚王说:“晋侯在外流亡了十九年,经历的艰难困苦太多了,现在终于回国即位,对于各种险阻艰难的事情都了如指掌,能够很好地使用他的百姓。这是上天在帮助他,我们是不能抵挡的。”子玉请求说:“我并不敢保证一定能够取得胜利,只是想借此堵住那些进谗言的小人的嘴。”楚王很生气,只给了他很少的兵力。于是子玉派宛春去告诉晋国:“请你们恢复卫侯的君位,把曹国封地还给他们,我们也会解除对宋国的包围。”咎犯说:“子玉太无礼了!国君只提出一个要求,他却提出两个要求,不能答应他。”先轸说:“安定别人是符合礼仪的。楚国一句话就能安定三个国家,我们一句话就毁掉了,这不符合礼仪。不答应楚国的要求,就等于抛弃了宋国。不如私下里答应曹国和卫国,以此来引诱楚国;扣留宛春来激怒楚国,等打起仗来再想办法。”于是晋侯把宛春囚禁在卫国,并且私下里答应恢复曹国和卫国的君位。曹国和卫国于是和楚国断绝了关系。楚国的得臣很生气,于是进攻晋军。晋军后退。军吏问:“为什么要后退?”文公说:“以前我在楚国时,答应过退避三舍,怎么能违背呢?”楚军想要撤退,但得臣不同意。西月戊辰日,宋公、齐将、秦将和晋侯在城濮驻扎。己巳日,晋军和楚军交战,楚军大败,得臣收拾残兵败将撤退了。甲午日,晋军回到衡雍,在践土建造了周天子的行宫。
当初,郑国帮助楚国,楚国失败后,郑国很害怕,派人向晋侯请求结盟。于是晋侯和郑伯结盟。
五月丁未日,晋国把楚国的俘虏献给周天子,有西匹马的战车一百辆,步兵一千人。周天子派王子虎宣布命令,封晋侯为诸侯之长,赐给他一辆大辂车,红色的弓一把、箭一百支,黑色的弓十把、箭一千支,一卣美酒,玉圭和玉勺,三百名勇士。晋侯辞谢了三次,然后才叩头接受了。周天子制作了《晋文侯命》:“天子说:‘叔父啊,你发扬了文王、武王的功业,能够谨慎地施行德政,使你的美名远扬,上达天庭,下传百姓。上天把使命集中到文王、武王的身上,他们爱护百姓,使国家长治久安。’”于是晋文公成为诸侯之长。癸亥日,王子虎在王庭和诸侯结盟。
晋军焚烧了楚军的营地,大火烧了几天都没有熄灭。晋文公叹息不己。身边的人说:“战胜了楚国,您却还在忧虑,为什么呢?”文公说:“我听说只有圣人才能在取得胜利后还能保持安定,所以我感到忧虑。而且楚国的子玉还在,又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?”子玉战败回国后,楚成王对他不听自己的劝告,贪图和晋国交战而大加责备,子玉于是自杀。晋文公说:“我在外面打败了他,楚王在国内惩罚了他,内外相应。”于是才高兴起来。
六月,晋国人又把卫侯送回了卫国。壬午日,晋侯渡过黄河,回到晋国。回国后,文公开始论功行赏,狐偃排在第一位。有人说:“城濮之战的胜利,是先轸的计谋。”文公说:“城濮之战时,狐偃劝我不要失信。先轸说‘打仗时抓住战机为上策’,我采纳了他的建议,才取得了胜利。然而这只是权宜之计,狐偃说的是长远大计,怎么能因为一时的利益而把长远的利益放在后面呢?所以狐偃排在第一位。”
冬天,晋侯在温地和诸侯会面,想率领他们去朝见周天子。但由于力量不足,又担心有人背叛,于是派人对周襄王说周天子到河阳来狩猎。壬申日,晋侯就率领诸侯在践土朝见了周天子。孔子读史书时读到晋文公这一段,说“诸侯不能召见天子”“周天子到河阳狩猎”,这是《春秋》的避讳说法。
丁丑日,诸侯包围了许国。曹国的大臣劝说晋侯:“齐桓公联合诸侯,连不同姓的国家都加以保护,现在您主持盟会却要灭掉同姓的国家。曹国是叔振铎的后代,晋国是唐叔的后代。联合诸侯却要灭掉兄弟之国,这是不符合礼仪的。”晋侯听了,觉得有道理,于是恢复了曹伯的君位。
于是晋国开始组建三行。荀林父统率中行,先縠统率右行,先蔑统率左行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W5B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