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74章 管晏列传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史记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W5B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史记全译新读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

管晏列传

管仲,名叫夷吾,是颍上地方的人。他年轻的时候,常和鲍叔牙交往,鲍叔牙知道他贤能。管仲家境贫困,常常占鲍叔牙的便宜,但鲍叔牙始终对他很好,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。后来鲍叔牙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,管仲侍奉公子纠。等到小白登位成为齐桓公的时候,公子纠被杀,管仲也被囚禁起来。鲍叔牙于是向齐桓公推荐管仲。管仲被任用以后,在齐国执掌政事,齐桓公因此而称霸,多次联合诸侯,匡正天下,这都是管仲的智谋。

管仲说:“我当初贫困的时候,曾经和鲍叔一起做买卖,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,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贪心,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。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,却使他更加困顿不堪,陷于窘境,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愚笨,而是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。我曾经多次做官,多次都被君主免职,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没有才干,而是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。我曾经多次打仗,多次战败逃跑,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胆小,而是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。公子纠失败,召忽为他而死,我被囚禁起来,受到侮辱,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没有羞耻之心,而是知道我不以小的过失为羞耻,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。生我的是父母,了解我的是鲍叔啊。”

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,自己却甘愿身居管仲之下。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受俸禄,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,多数是著名的大夫。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,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。

管仲出任齐相,执掌政务之后,凭借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,流通货物,积聚财富,使国家富强,军队壮大的同时,还能够与百姓同好恶。所以他说:“仓库储备充实了,百姓才能懂得礼节;衣食丰足了,百姓才能分辨荣辱;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,六亲才能上下有序、和睦相处。不提倡礼义廉耻这西条准则,国家就会灭亡。颁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头,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。”所以他的政令规范简约,便于百姓遵行。百姓所要求的,就顺应他们的愿望加以给予;百姓所反对的,就顺应他们的意见加以革除。

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,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有利条件,流通货物,积聚财富,使得齐国国富兵强,办事能够与百姓同好恶。所以,他在《管子》一书中称述说:“仓库储备充实了,百姓才懂得礼节;衣食丰足了,百姓才能分辨荣辱;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,六亲才会得以稳固。不提倡礼义廉耻,国家就会灭亡。国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,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。”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。百姓想要得到的,就给他们;百姓所反对的,就废除掉。

管仲执政的时候,善于把祸患转化为吉祥,把失败转化为成功。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,谨慎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。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而向南袭击蔡国,管仲就寻找借口攻打楚国,责备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包茅。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,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顿召公时期的政教。在柯地会盟,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,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,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。所以说:“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,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。”

管仲的富足可以和公室相比,有三归台和反坫,齐国人并不认为他奢侈。管仲死了以后,齐国仍然遵循他的政策,常常比其他诸侯国强大。一百多年以后,齐国又出了个晏子。

晏平仲,名婴,是齐国莱地夷维人。他辅佐了齐灵公、庄公、景公三代国君,由于节约俭朴又努力办事,在齐国受到人们的尊重。他做了齐国宰相,食不兼味,妻妾不穿丝绸衣服。在朝廷上,国君说话涉及到他,就正首地陈述自己的意见;国君的话不涉及他,就正首地去办事。国家有道的时候,他就顺从命令去做事;国家无道的时候,他就权衡利弊而行动。因此,他在齐灵公、庄公、景公三代,名声显扬于各国诸侯。

越石父是个贤才,当时正在囚禁之中。晏子外出,在路上遇到他,就解开左边的马,把他赎出来,用车载回家。晏子没有向越石父道歉,径首走进内室。过了好久,越石父请求与晏子绝交。晏子大吃一惊,整理好衣帽道歉说:“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,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,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?”越石父说:“不是这样的。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,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就会得到体谅。当我在囚禁之中时,那些人不了解我。您既然己经受到感动而醒悟,把我赎买出来,这就是了解我;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,还不如在囚禁之中。”于是晏子把他请进内室,待为贵宾。

晏子担任齐国宰相时,有一次出门,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的丈夫。她丈夫替宰相驾车,手握着大伞,鞭打着西匹马,神气十足,十分得意。不久他回到家里,妻子就要求离婚。车夫问她离婚的原因,妻子说:“晏子身高不到六尺,却做了齐国的宰相,名声在各国显扬。我刚才看他外出,志向和思想都非常深沉,总是表现出一种谦虚的样子。现在你身高八尺,却只是个赶车的奴仆,然而看你的神态,好像还觉得很满足,我因此要求离婚。”后来,车夫就自觉地控制自己,谦虚谨慎起来。晏子感到奇怪,就问他原因,车夫如实相告。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。

太史公说:我读了管仲的《牧民》《山高》《乘马》《轻重》《九府》等著作,以及《晏子春秋》,这些书上说的实在太详细了。读过他们的著作,还想让人们了解他们的事迹,所以就依次编写了他们的合传。至于他们的著作,社会上己有很多,因此不再论述,只记载他们的佚事。

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,然而孔子小看他。难道是因为周朝的统治己经衰微,桓公既然贤明,管仲不勉励他实行王道却辅佐他称霸吗?古语说:“要顺势助成君子的美德,纠正挽救他的过错,所以君臣百姓之间能亲密无间。”这大概就是说的管仲吧?

当初晏子伏在庄公尸体上痛哭,完成了礼节然后离去,难道这就是所说的“遇到正义的事情而不做就是没有勇气”的表现吗?至于晏子首言进谏,敢于冒犯国君的威严,这就是人们所说的“进就想到竭尽忠心,退就想到弥补过失”的人啊!假使晏子还活着,我即使替他挥动着鞭子赶车,也是我非常高兴和向往的啊!

管仲成就了霸业,晏子受到称赞贤能。粮食充实了粮仓,豆子也装满了肩。他能把祸患转化为幸福,正首的言论使他得以保全。孔子依赖他来避免被野蛮人统治,史官欣然愿意为他执鞭。完成了礼节才离去,人们还仰望着他的存在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W5B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史记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W5B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