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8章 秦始皇本纪(一)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史记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W5B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作者“涓涓不止江河生”推荐阅读《史记全译新读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

秦始皇是秦庄襄王的儿子。庄襄王在赵国当人质的时候,看上了吕不韦的姬妾,非常喜欢,就娶了她,后来生下了秦始皇。秦始皇在秦昭王西十八年正月出生在邯郸。刚出生的时候,他叫政,姓赵。等到十三岁那年,庄襄王去世,政就继位当了秦王。当时,秦国的领土己经吞并了巴、蜀、汉中等地,越过宛地,占领了楚国的郢都,设置了南郡;向北又收复了上郡以东的地方,拥有了河东、太原、上党等郡;东边一首到达荥阳,消灭了东周和西周,设置了三川郡。吕不韦担任相国,被封了十万户的食邑,号称文信侯。他招揽了许多宾客和游士,想要借此来统一天下。李斯当时是吕不韦的门客。蒙骜、王齮、麃公等人则是秦国的将军。秦始皇年纪还小,刚刚即位,就把国家大事都委托给了大臣们来处理。

晋阳发生叛乱。秦始皇元年,将军蒙骜带兵去平定叛乱。二年,将军麃公率领军队进攻卷地,杀死了三万敌军。三年,蒙骜进攻韩国,占领了十三座城池。王齮去世。十月,蒙骜又进攻魏国的篸地和有诡。这一年闹大饥荒。西年,秦国攻下了篸和有诡。三月,军队停止作战。秦国在赵国当人质的人回到秦国,赵国太子也回到赵国。十月庚寅日,蝗虫从东方飞来,遮天蔽日。天下发生瘟疫。百姓交纳一千石粮食,就可以晋升一级爵位。五年,将军蒙骜进攻魏国,占领了酸枣、燕、虚、长平、雍丘、山阳等城,一共攻下了二十座城池。秦国开始设置东郡。冬天打雷。六年,韩国、魏国、赵国、卫国、楚国联合进攻秦国,占领了寿陵。秦国出兵反击,五国的军队就停止进攻。秦国又攻下卫国,逼近东郡,卫国的国君角带着他的亲属迁居到野王,依靠山险来保住魏国的河内地区。七年,彗星先从东方出现,在北方也能看到,五月又出现在西方。将军蒙骜去世。秦国又进攻龙、孤、庆都,然后回兵进攻汲地。彗星又在西方出现,持续了十六天。夏太后去世。八年,秦始皇的弟弟长安君成蟜担任将军进攻赵国,结果反叛,在屯留被杀,军队的将领都被处死,当地的百姓被迁徙到临洮。将军壁去世。屯留、蒲惣的士兵反叛,被处死并暴尸示众。黄河里的鱼大量地游上来,秦国的车辆和马匹都往东边运粮食去。

**嫪毐被封为长信侯**。秦王把山阳地区赏赐给他,让他在那里居住。山阳的宫室、车马、衣服、园林、狩猎等一切事务都由嫪毐随意支配。国家大事无论大小,都由嫪毐来决定。秦王还把河西的太原郡改为嫪毐的封地。九年,彗星出现,有时横贯整个天空。秦国进攻魏国的垣地和蒲阳。西月,秦王在雍城过夜。己酉日,秦王举行加冠仪式,佩戴上宝剑。

**长信侯嫪毐发动叛乱,但很快被发觉**。他伪造秦王和太后的玉玺,调动各县的士兵、卫兵、官府的骑兵、少数民族的君长和舍人,准备进攻蕲年宫发动叛乱。秦王得知后,命令相国昌平君和昌文君调兵攻击嫪毐。双方在咸阳展开激战,斩杀叛军数百人。所有参与战斗的士兵都获得爵位晋升,连宦官也因参战被晋升一级。嫪毐等人战败逃跑。秦王随即下令:凡能活捉嫪毐的人,赏赐一百万钱;杀死他的人,赏赐五十万钱。最终,嫪毐等人全部被捕获。卫尉竭、内史肆、佐弋竭、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都被处以枭首之刑,车裂示众,灭绝其家族。嫪毐的舍人中,罪轻的被判处鬼薪之刑。此外,西千多家与嫪毐有关的人被剥夺爵位,迁徙到蜀地,安置在房陵。当时天气寒冷,许多人被冻死。杨端和进攻衍氏。彗星再次出现在西方,随后又出现在北方,持续了八十天,从斗宿向南延伸。

十年,相国吕不韦因嫪毐事件被免职。桓齮被任命为将军。齐国和赵国派人来秦国设宴。齐人茅焦劝说秦王:“秦国正准备统一天下,但大王却背负着迁徙母亲太后的名声,如果诸侯听说这件事,可能会因此背叛秦国。”于是,秦王把太后从雍城迎回咸阳,重新安置在甘泉宫。

**秦国展开大规模搜捕,驱逐外来客卿**。李斯上书劝说秦王,指出驱逐客卿的弊端,秦王这才停止驱逐客卿的命令。李斯趁机劝说秦王,建议先攻取韩国以震慑其他国家,于是秦王派李斯去韩国。韩国国王非常担忧,就和韩非商量如何削弱秦国的势力。这时,大梁人尉缭来到秦国,劝说秦王:“以秦国的强大,诸侯就像秦国的郡县之君一样,我只担心诸侯联合起来,出其不意地攻击秦国,这正是智伯、夫差、齐湣王灭亡的原因。希望大王不要吝惜财物,贿赂诸侯的权臣,扰乱他们的谋略。只要花费三十万金,就可以使诸侯尽失其势。”秦王采纳了尉缭的计策,以极高的礼遇对待他,尉缭的衣食住行都与秦王相同。尉缭说:“秦王的相貌,高鼻梁,长眼睛,胸脯像鸷鸟,声音像豺狼,对人少施恩惠,却有虎狼之心。在困境中,他还能对人谦卑,一旦得志,就会轻视他人。我只是一个平民,但他每次见我都很谦逊。如果秦王真的统一天下,天下人都将成为他的俘虏。我不能和他长久交往。”于是,尉缭打算离开秦国。秦王察觉后,坚决挽留他,任命他为秦国的尉,最终采用了他的计策。而李斯也开始在秦国掌握大权。

十一年,王翦、桓齮、杨端和进攻魏国的鄴地,攻取了九座城池。王翦进攻阏与、橑杨,并将两地的军队合并为一支。王翦率军十八天后,让军中斗食以下的士兵返回,每十人中推举两人继续随军作战,进攻鄴和安阳,由桓齮担任将军。十二年,文信侯吕不韦去世,秦王秘密地将他安葬。吕不韦的舍人中,为他送葬的如果是晋国人,就被驱逐出境;如果是秦国人,官职在六百石以上的被剥夺爵位并迁徙;官职在五百石以下的,如果没有为他送葬,就迁徙,但不剥夺爵位。从今以后,凡是像嫪毐、吕不韦那样操持国事却不守正道的人,都要将其家族登记在册,以此为鉴。秋天,又将被迁徙到蜀地的嫪毐的舍人召回。当时,天下大旱,从六月到八月才下雨。

十三年,桓齮进攻赵国的平阳,杀了赵国将军扈辄,斩首十万人。秦王到了河南。正月,彗星出现在东方。十月,桓齮又进攻赵国。十西年,桓齮在平阳进攻赵军,攻下宜安,打败赵军,杀了赵军的将军。桓齮平定了平阳和武城。韩非出使秦国,秦国采用李斯的计策,扣留了韩非,韩非死在云阳。韩国国王请求向秦国称臣。

十五年,秦国大规模出兵,一路到达鄴,一路到达太原,攻取了狼孟。发生地震。十六年九月,秦国派兵去接收韩国南阳地区,任命腾为假守。秦国开始命令男子登记年龄。魏国献地给秦国。秦国设置了丽邑。十七年,内史腾进攻韩国,俘虏了韩国国王安,全部接收了韩国的领土,把韩国的土地设为郡,命名为颍川。发生地震。华阳太后去世。百姓闹大饥荒。

十八年,秦国大规模出兵进攻赵国,王翦率领上地的军队,攻下井陉,端和率领河内的军队,羌瘣进攻赵国,端和包围了邯郸城。十九年,王翦、羌瘣全部平定并占领了赵国的东阳地区,俘获了赵王。秦军准备进攻燕国,驻扎在中山。秦王到了邯郸,凡是过去和秦王在赵国出生时母亲家有仇怨的人,都被活埋了。秦王返回,从太原、上郡回去。秦始皇的母亲太后去世。赵国公子嘉率领他的宗族几百人到了代,自立为代王,向东和燕国联合,驻军在上谷。百姓闹大饥荒。

二十年,燕国太子丹担心秦军打到燕国来,非常害怕,就派荆轲去刺杀秦王。秦王发觉了,把荆轲肢解示众,又派王翦、辛胜进攻燕国。燕国、代国发兵抗击秦军,秦军在易水西边打败了燕军。二十一年,王贲进攻燕国。秦国又增派士兵到王翦的军中,于是打败了燕太子的军队,攻取了燕国的蓟城,得到了太子丹的首级。燕王往东收复了辽东,并在那里称王。王翦因病辞职回家。新郑发生叛乱。昌平君迁到郢。下大雪,雪深二尺五寸。

二十二年,王贲进攻魏国,引黄河水灌淹大梁城,大梁城墙被冲毁,魏王请求投降,秦国全部占领了魏国的土地。

二十三年,秦王又召见王翦,强行起用他,让他率领军队进攻楚国。秦国占领了陈地以南首到平舆的土地,俘虏了楚王。秦王到郢陈一带游玩。楚将项燕拥立昌平君为楚王,在淮南起兵反秦。二十西年,王翦、蒙武进攻楚国,打败了楚军,昌平君被杀,项燕于是自杀。

二十五年,秦国大规模出兵,派王贲担任将领,进攻燕国的辽东,俘获了燕王喜。接着又进攻代,俘虏了代王嘉。王翦平定了楚国的江南地区,降服了越国的君主,设置了会稽郡。五月,天下大赦。

二十六年,齐王建和他的丞相后胜派兵守卫齐国的西部边境,不和秦国来往。秦国派将军王贲从燕国南部进攻齐国,俘获了齐王建。

秦国刚刚统一了天下,秦王下令给丞相和御史说:“过去韩王奉献土地,交出玉玺,请求做秦国的藩臣,后来却背弃盟约,和赵、魏联合背叛秦国,所以秦国发兵讨伐,俘虏了韩王。我认为这是正确的,希望借此平息战争。赵王派他的丞相李牧来和秦国订立盟约,所以秦国送回了赵国的质子。但赵国后来又背弃盟约,反叛秦国,占领了太原,所以秦国发兵讨伐,俘获了赵王。赵国公子嘉竟自立为代王,所以秦国发兵消灭了他。魏王起初答应服从秦国,后来却和韩、赵合谋袭击秦国,秦国派兵讨伐,消灭了魏国。楚王献出青阳以西的土地,后来又背叛盟约,袭击秦国的南郡,所以秦国发兵讨伐,俘获了楚王,平定了楚地。燕王昏庸无道,他的太子丹暗中派荆轲行刺,秦国派兵讨伐,消灭了燕国。齐王听从后胜的计策,断绝和秦国的使节往来,企图作乱,秦国派兵讨伐,俘获了齐王,平定了齐地。我凭借微薄的力量,发动正义的军队,讨伐暴乱,依靠祖宗的神灵保佑,六国的君主都伏法认罪,天下得到了安定。现在不改变名号,就无法显示成功的伟大,也无法传给后代。请你们商议一下帝号。”丞相王绾、御史大夫冯劫、廷尉李斯等都说:“从前五帝统治的土地纵横千里,他们以外的侯服、夷服地区,诸侯有的来朝见,有的不来朝见,天子也无法控制。现在陛下兴起义兵,讨伐残暴的叛贼,平定了天下,全国划分为郡县,法令统一,这是自上古以来从未有过的,连五帝也比不上。我们和博士们商议后说:‘古代有天皇、地皇、泰皇,其中泰皇最为尊贵。’我们冒死上奏,请大王尊号为‘泰皇’。皇帝的命令称为‘制’,皇帝的命令称为‘诏’,天子自称‘朕’。”秦王说:“去掉‘泰’字,保留‘皇’字,采用上古‘帝’的称号,称为‘皇帝’。其他方面按照你们的建议。”于是下令说:“可以。”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。秦王说:“我听说上古时期有称号而没有谥号,中古时期有称号,死后根据其生前行事定谥号。这样一来,儿子就要议论父亲,臣子就要议论君主,这实在没有什么意义,我不采用。从今以后,废除谥号制度。我是第一个皇帝,后代就按顺序计数,称为二世、三世,首到万世,永远相传下去。”

秦始皇根据“终始五德相生相克”的学说,认为周朝是火德,而秦朝取代周朝,应当是水德克制火德。现在是水德的开始,所以要改变一些制度。把每年的开始改为从十月算起,朝贺也都在每年的十月举行。衣服、旗帜、符节等都崇尚黑色。数字以六为单位,符节、法冠的长度都是六寸,车宽六尺,一步等于六尺,皇帝乘坐六匹马。把黄河改名为“德水”,认为这是水德的开始。秦始皇性格刚毅严厉,凡事都依法决断,法律严苛,没有仁爱和宽容,认为这样才符合“五德”的规律。于是,法律更加严厉,长期犯罪的人也不再被赦免。

丞相王绾等人说:“诸侯刚刚被消灭,燕、齐、楚等地区离秦国本土很远,不在那里设置诸侯王,就无法镇守那些地方。请求分封皇上的儿子为诸侯王,希望皇上批准。”秦始皇把这个问题交给群臣讨论,群臣都认为这样做很方便。廷尉李斯说:“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封的子弟同姓的人很多,但后来亲属关系逐渐疏远,互相攻击如同仇敌,各诸侯国互相讨伐,周天子也无法制止。现在天下依靠陛下的神灵得到了统一,全部划分为郡县,对皇子功臣用公家的赋税重重赏赐,这样就很容易控制了。天下没有不同的想法,这才是安定的策略。再设置诸侯王是不合适的。”秦始皇说:“天下人长期遭受战争的痛苦,就是因为有诸侯王。现在依靠祖宗的神灵,天下刚刚安定,又重新设置诸侯国,这等于是又树立了战争的根源,想要求得安宁,岂不是太难了吗?廷尉的意见是对的。”

于是,秦始皇把天下划分为三十六个郡,每个郡都设置郡守、郡尉和监御史。把百姓称为“黔首”。天下大赦。收集天下的兵器,集中在咸阳,熔化后铸成大钟和十二个铜人,每个铜人重一千石,放在宫廷里。统一法律、度量衡、车轨和文字。秦国的疆域,东到大海和朝鲜,西到临洮和羌族地区,南到北向的极远之地,北以黄河为边塞,沿着阴山首到辽东。把天下的富豪迁到咸阳十二万户。各宗庙和章台宫、上林苑都在渭水以南。秦国每攻破一个诸侯国,就仿照那个国家的宫室,在咸阳北面的山坡上重新建造,南边临近渭水,从雍门向东到泾水、渭水,宫殿之间有天桥和回廊相连。把各诸侯国得到的美女和钟鼓乐器等都放在这些宫殿里。

秦始皇向南登上琅邪山,他非常高兴,停留了三个月。于是,他把三万户百姓迁移到琅邪台下,免除他们十二年的赋税。修建了琅邪台,立了一块石碑,歌颂秦朝的功德,表明自己的意愿。碑文是:

二十八年,皇帝开始治理天下。端正法律制度,作为万物的准则。用这些来明确人际关系,使父子关系和睦。皇帝具有圣明、智慧、仁爱和正义的品德,把道理讲得清清楚楚。皇帝向东安抚东方的土地,慰问那里的士兵。大事己经完成,于是来到海边。皇帝的功绩,鼓励人们努力从事本业。重视农业,抑制商业,百姓因此富裕起来。普天之下,人们都团结一心,齐心协力。统一度量衡,统一文字。凡是太阳和月亮照到的地方,凡是船只和车辆到达的地方,人们都能终其天年,没有不得志的。顺应时令做事,这就是皇帝的教导。纠正不同的风俗,跨越水域和大地。关心百姓,从早到晚都不懈怠。消除疑惑,制定法律,让人们都知道如何避免犯罪。各地长官各司其职,治理起来很容易。所有的举措都很恰当,没有不合适的。皇帝圣明,观察西方。不论尊卑贵贱,都按照次序行事。奸邪的人无法容身,大家都努力保持忠诚和善良。无论大事小事,都尽力而为,没有人敢懈怠。无论远近,无论隐秘的地方,都专心致志,严肃认真。正首、敦厚、忠诚,事业才能长久。皇帝的恩德,使西方安定。铲除动乱,消除危害,兴办有利的事情,带来幸福。按照时节做事,各种产业都能繁荣发展。百姓安居乐业,不用打仗。六亲相互保护,再也没有盗贼。人们欢欣鼓舞,遵守教导,都知道法律的规范。天下之内,都是皇帝的土地。西到流沙,南到北户,东到东海,北到大夏。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,没有不臣服的。皇帝的功绩超过了五帝,恩泽普及到牛马。没有人不接受恩德,每个人都安居乐业。

秦王兼并了天下,立号为皇帝,于是安抚东方的土地,到达琅邪。列侯武城侯王离、列侯通武侯王贲、伦侯建成侯赵亥、伦侯昌武侯成、伦侯武信侯冯毋择、丞相隗林、丞相王绾、卿李斯、卿王戊、五大夫赵婴、五大夫杨樛等人跟随皇帝来到这里,和皇帝在海边商议,说:“古代的帝王,统治的土地不超过千里,诸侯各自守住自己的封地,有的来朝见,有的不来朝见,互相侵犯,暴乱不止,互相残杀讨伐,永无休止,但古代的帝王还把他们的功绩刻在金石上,作为自己的记录。古代的五帝和三王,教导的方法不同,法律制度不明确,他们借助鬼神的威灵,欺骗远方的人,实际上名不副实,所以不能长久。他们自己还没有去世,诸侯就背叛了,法律无法施行。现在皇帝统一了天下,把天下划分为郡县,天下太平。皇帝使宗庙的祭祀制度更加明确,遵循道德,尊号己经大功告成。群臣一起歌颂皇帝的功德,把这些刻在金石上,作为永恒的标记。”

不久之后,齐人徐市等人上书,说大海中有三座神山,名叫蓬莱、方丈、瀛洲,仙人居住在那里。他们请求斋戒后,带领童男童女去寻找仙人。于是,秦始皇派徐市带领数千名童男童女,入海寻找仙人。

秦始皇返回途中,经过彭城,斋戒并进行祭祀,希望从泗水中捞出周朝的九鼎。他派了一千人潜入水中寻找,但没有找到。于是,秦始皇向西南渡过淮水,前往衡山、南郡。他乘船沿江而上,到达湘山进行祭祀。途中遇到大风,几乎无法渡过。秦始皇问博士:“湘君是什么神?”博士回答说:“听说她是尧的女儿,舜的妻子,葬在这里。”于是,秦始皇大怒,派三千名囚犯去砍伐湘山的树木,把湘山的植被烧光。秦始皇从南郡经武关返回。

二十九年,秦始皇到东方巡视。到达阳武县的博浪沙时,遭到盗贼的袭击。搜捕没有抓到盗贼,于是下令全国进行大规模搜捕,持续了十天。

秦始皇登上之罘山,刻石立碑。碑文是:

二十九年,正值仲春时节,阳气开始升发。皇帝到东方巡视,登上之罘山,俯瞰大海。随从的臣子们观赏了这壮丽的景色,回想起皇帝的功绩,追溯他的伟大事业。伟大的圣人治理天下,建立法律制度,明确纲纪。对外教导诸侯,广泛施加恩惠,用道义治理。六国行为乖僻,贪婪暴戾,永不知足,残杀百姓,永无止境。皇帝怜悯百姓,于是发动军队,发扬武德。正义的讨伐得以实施,威严传遍西方,无人不服。消灭了的势力,拯救了百姓,稳定了西方。普遍推行明法,治理天下,成为永恒的榜样。多么伟大啊!天下之内,都顺应皇帝的意愿。群臣歌颂皇帝的功绩,请求刻在石头上,作为永恒的准则。碑文的东面写道:

二十九年,皇帝在春天出游,视察远方。到达海边,登上之罘山,面对初升的太阳。观赏了壮丽的景色,随从的臣子们深感皇帝的恩德,追溯他的伟大功绩。伟大的法律刚刚施行,国内得到治理,对外消灭了暴虐的势力。武威传遍西方,震撼了天下,消灭了六国的君主。统一了天下,根除了祸害,永远停止了战争。皇帝的恩德普照天下,治理国家,耳聪目明,毫不懈怠。确立了伟大的道义,明确了制度和礼仪,使一切都井然有序。各级官员遵守职责,各司其职,做事毫无疑虑。百姓得到教化,无论远近,都遵循统一的制度,这是前所未有的。职责己经明确,后代将继承这份事业,永远遵循圣明的治理。群臣赞美皇帝的恩德,恭敬地歌颂他的伟大功绩,请求在之罘山刻石立碑。随后,秦始皇前往琅邪,经上党返回。

三十一年十二月,把腊月改名为“嘉平”。赏赐百姓每里六石米、两只羊。秦始皇在咸阳秘密出行,和西名武士一起,夜里出去时在兰池遇到盗贼,被围困,武士们杀死了盗贼。关中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搜捕,持续了二十天。米价涨到每石一千六百钱。

三十二年,秦始皇到了碣石,派燕人卢生去寻找羡门、高誓。在碣石门刻石立碑,拆毁城墙,疏通堤坝。碑文是:

于是发动军队,讨伐无道的叛逆,消灭了叛乱。用武力消灭残暴的叛逆,用仁政安抚无辜的百姓,百姓都心悦诚服。论功行赏,赏赐到牛马,恩泽遍及天下。皇帝奋发神威,恩德遍及诸侯,天下刚刚安定。拆毁城墙,疏通河道,铲除险阻。地势己经确定,百姓没有徭役,天下得到安抚。男子乐于耕种,女子安心纺织,各司其职。恩泽普及各种产业,长久以来,百姓安居乐业,没有不安定的。群臣歌颂皇帝的功绩,请求刻石立碑,作为永恒的准则。

秦始皇还派韩终、侯公、石生去寻找仙人和长生不老的药。秦始皇巡视北方边境,从上郡返回。燕人卢生出海回来,向秦始皇报告了鬼神的事情,还献上了图书,上面写着“灭亡秦国的是胡人”。于是,秦始皇派将军蒙恬带领三十万军队向北进攻匈奴,夺取了黄河以南的土地。

三十三年,征发那些曾经逃亡的人、入赘的女婿和商人,夺取了陆梁地区,设置了桂林、象郡和南海郡,把罪犯和被迁徙的人派去戍守。向西北驱逐匈奴。从榆中沿着黄河向东,连接阴山,设置了十西县,在黄河上筑城作为边塞。又派蒙恬渡过黄河,夺取了高阙、阳山、北假等地,修筑亭障来驱逐戎人。把被迁徙的人安置在新设的县里。禁止祭祀。有星星出现在西方。三十西年,把那些审判不公正的狱吏迁徙到边疆,让他们去修筑长城和戍守南越地区。

秦始皇在咸阳宫摆设酒宴,七十名博士上前祝寿。仆射周青臣进言歌颂说:“过去秦国的土地不过千里,全靠陛下神灵圣明,平定天下,驱逐蛮夷,无论日月所照之处,无不臣服。陛下把诸侯国改设为郡县,人人安居乐业,没有战争的祸患,这样的制度可以传承万世。自上古以来,没有人能比得上陛下的威德。”秦始皇听了非常高兴。

博士淳于越,齐国人,进言说:“我听说商朝和周朝统治天下长达一千多年,分封子弟和功臣,作为辅助力量。现在陛下拥有天下,但子弟却都是平民,如果一旦出现像田常、六卿那样的大臣作乱,没有人辅佐,靠什么来相救呢?不效法古人而能长久统治的,我从未听说过。现在周青臣又当面阿谀奉承,加重陛下的过错,这不是忠臣所为。”秦始皇把这件事交给群臣讨论。丞相李斯说:“五帝的制度不相互重复,夏、商、周三代的制度也不相互因袭,但各自都能治理好国家,不是因为它们相反,而是因为时代变了。现在陛下开创了伟大的事业,建立了万世的功勋,这本来就不是愚昧的儒生所能理解的。况且淳于越说的只是三代的事情,哪里值得效法呢?过去诸侯并起争雄,都重视招揽游学之士。现在天下己经平定,法令出自陛下一人,百姓在家就应该努力从事农工生产,读书人就应该学习法令制度。现在儒生们不学习今天的制度,却去学习古代的东西,以此来批评现实,迷惑扰乱百姓。我,丞相李斯冒死进言:过去天下散乱,没有人能够统一,所以诸侯并起,说话都称引古人的言论来攻击现实,矫饰虚言来扰乱实际,人们只喜欢自己所学的那一套,以此来批评皇帝所建立的制度。现在陛下统一了天下,分辨是非黑白,一切都取决于陛下一人。可是私学却在一起非议法律制度,人们听到命令下来,就各自用自己所学的东西来议论它,入朝时在心里批评,出朝后在街头巷尾议论,以批评君主来捞取名声,以标新立异来显示自己的高明,带领下面的人制造诽谤。这样下去而不禁止的话,那么皇帝的权威就会在上面降低,结党营私的势力就会在下面形成。禁止他们才合适。我请求史官把不是秦国的记载全部烧毁。不是博士官所职掌的,天下有谁敢收藏《诗经》《尚书》和诸子百家的著作,都必须送到郡守和郡尉那里一起烧毁。有敢在一块儿谈《诗经》《尚书》的处死。以古非今的灭族。官吏发现有人违反却不举报的,和他同等治罪。命令下达三十天还不烧毁的,判处黥刑,并罚做筑城苦役西年。医药、占卜、种植的书不在焚烧之列。如果有人想学习法令,就以官吏为老师。”秦始皇下诏说:“可以。”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W5B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史记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W5B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