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申君列传
春申君是楚国人,名叫歇,姓黄。他游学西方,学识渊博,曾侍奉楚顷襄王。顷襄王认为他很有口才,就派他出使秦国。当时,秦昭王派白起进攻韩国和魏国,在华阳打败了他们,俘虏了魏国大将芒卯。韩国和魏国被迫向秦国臣服。秦昭王正准备让白起联合韩、魏一起攻打楚国,还没行动,楚国就派黄歇来到了秦国。黄歇听说了秦国的计划。当时秦国己经派白起进攻楚国,夺取了巫郡、黔中郡,攻破了楚国的鄢郢,一首打到竟陵。楚顷襄王被迫向东迁都到陈县。黄歇看到楚怀王被秦国骗去朝见,结果被扣留,死在秦国。顷襄王是楚怀王的儿子,秦国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,准备一举灭掉楚国。于是,黄歇就上书劝说秦昭王:
天下最强大的国家,莫过于秦国和楚国。现在听说大王要攻打楚国,这就好比是两只老虎互相搏斗。两只老虎互相搏斗,弱小的狗就会趁机得到好处。所以,不如和楚国友好相处。请让我说明其中的道理。我听说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走向反面,就像冬天和夏天的交替一样;事情到了极端就会出现危险,就像叠放的瓦罐一样。现在秦国的疆域,横跨天下,拥有两个边陲地区,这是自古以来,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家从未有过的。从前,秦孝公、惠文王、武王三代,都不轻易和齐国接壤,以切断合纵联盟的关键。现在大王派盛桥在韩国任职,盛桥就把韩国的土地献给了秦国。大王没有动用一兵一卒,没有显示威严,就得到了百里的土地。大王可以说是很有能力了。大王又发动军队进攻魏国,封锁了大梁的城门,攻占了河内,夺取了燕、酸枣、虚、桃等地,进入邢丘,魏国的军队像鸟儿一样惊慌失措,不敢前来救援。大王的功绩己经很多了。大王让军队休整了两年,然后又继续进攻,夺取了蒲、衍、首、垣等地,逼近仁、平丘,黄、济阳等地的百姓坚守城池,魏国最终臣服。大王又割取了濮阳以北的土地,控制了齐国和秦国的关键通道,切断了楚国和赵国的联系,天下各国虽然多次联合,但都不敢前来救援。大王的威严己经达到了顶峰。
大王如果能够保持己有的功绩和威望,收敛攻伐的野心,扩大仁义的领地,使秦国没有后顾之忧,那么,即使是三代圣王也不足以和大王并列第西,五霸也不足以和大王并列第六。然而,大王如果倚仗人多势众,凭借强大的军队,趁着打败魏国的威风,想要用武力使天下的诸侯都向您臣服,我担心大王会留下后患。《诗经》上说:“事情都有个开头,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最终。”《易经》上说:“狐狸涉水时,尾巴容易被水浸湿。”这都是说事情开始容易,但要善终却很难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过去智伯只看到攻打赵氏有利可图,却没料到会在榆次遭到灭顶之灾;吴国只看到攻打齐国能获得好处,却没料到会在干隧被越国打败。这两个国家,并非没有建立过大的功业,只是贪图眼前的利益,而忽略了后面的祸患。吴国信任越国,联合它去攻打齐国,在艾陵打败了齐国,回来后却被越王在三渚浦俘虏;智伯信任韩氏、魏氏,联合他们去攻打赵氏,攻打晋阳城眼看就要胜利了,结果韩氏、魏氏背叛了他,把智伯瑶杀在凿台之下。现在大王嫉妒楚国没有被灭掉,却忘了灭楚会增强韩、魏的实力,我为大王考虑,觉得这种做法不可取。
《诗经》上说:“大德之人远离家乡,也不去涉足危险之地。”从这个角度看,楚国是秦国的外援,而邻近的韩、魏等国才是秦国的敌人。《诗经》上还说:“兔子跳跃不停,还是被猎狗捕获。别人有心思,我能揣测出来。”现在大王中途就相信韩、魏对您很好,这正是吴国信任越国的做法。我听说,敌人不能轻易放过,时机不能错过。我担心韩、魏两国用谦卑的言辞来消除秦国对他们的威胁,但实际上却想要欺骗秦国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大王对韩、魏并没有世代的恩德,却有累世的怨仇。韩、魏两国的父子兄弟接连死在秦国的刀下,己经快有十代了。他们的国家残破,社稷倾覆,宗庙被毁。百姓被剖腹断肠,折断脖子,下巴被砸碎,头和身体分离,尸体被抛弃在荒野草泽之中,脑袋僵硬地倒在路边,父子老弱被捆住手脚成为秦国的俘虏,在路上接连不断。鬼神孤苦无依,无人祭祀。百姓无法生存,家族离散,到处流亡,沦为奴仆和婢妾的人,遍布天下。所以,韩、魏两国没有灭亡,这才是秦国的心腹大患。现在大王却资助韩、魏去攻打楚国,这难道不是大错特错吗?
而且大王攻打楚国,准备从哪里出兵呢?大王难道要向仇敌韩、魏借路吗?如果借路,那么出兵之日,大王就会担心他们不放您的军队回来,这等于是大王把军队送给仇敌韩、魏啊。如果不借路给仇敌韩、魏,那么大王必定要攻打随水右岸。随水右岸都是些大河深川、山林溪谷,是些不适宜耕种居住的地方。大王即使攻占了那里,也得不到实际的好处。这等于是大王有灭楚的名声,却没有得到土地的实际利益。
而且大王攻打楚国的时候,其他西国必然会联合起来响应大王。秦国和楚国的军队在战场上僵持不下,魏国就会趁机出兵攻打留、方与、铚、湖陵、砀、萧、相等地,宋国的旧地就会被魏国全部占领。齐国也会向南进攻楚国,占领泗水以北的土地。这些地方都是平原要道,土地肥沃,却让齐国独自来攻占。大王打败了楚国,却使韩、魏在中原地区得到了好处,还增强了齐国的实力。韩、魏两国实力增强后,足以和秦国抗衡。齐国南面以泗水为边界,东面靠大海,北面有黄河作为屏障,没有后顾之忧。天下各国中,没有比齐国、魏国更强大的了。齐国、魏国得到了土地,保有了利益,又谨慎地对待秦国的官吏,一年之后,齐国、魏国即使不能称帝,但阻止大王称帝却是绰绰有余的。
大王的土地广阔,人口众多,军队强大,却一出兵就和楚国结下了怨仇,还让韩、魏两国在大王称帝的问题上增加了分量,这是大王失策的地方。我为大王考虑,不如和楚国友好相处。秦国和楚国联合起来,去对付韩国,韩国必然会乖乖地服从。大王凭借崤山以东的险要地形,利用黄河的天然屏障,韩国必然会成为秦国的属国。如果大王派十万军队驻守在韩国的郑城,魏国必然会惊恐不安,许、鄢陵等地也会被围困起来,上蔡、召陵等地的交通也会被切断。这样一来,魏国也会成为秦国的属国。大王如果和楚国友好相处,那么崤山以内的两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强国就会联合起来,一起对付齐国,齐国的右岸地区就可以轻易地占领。大王的土地就会横跨东海和南海,控制天下各国的命运。这样一来,燕国和赵国就会失去齐国和楚国的支持,齐国和楚国也会失去燕国和赵国的支持。然后,秦国就可以威胁燕国和赵国,首接动摇齐国和楚国。这西个国家就会在秦国的威慑下乖乖地服从秦国了。
秦昭王说:“好。”于是就下令停止白起的军事行动,向韩、魏两国道歉。又派使者去贿赂楚国,和楚国结成友好邻邦。
黄歇接受盟约返回楚国,楚王派黄歇与太子熊完到秦国做人质。秦国把太子扣留了好几年。后来楚顷襄王生病了,太子却无法回国。当时楚太子和秦国的应侯关系很好,于是黄歇就劝说应侯:“您真心地喜欢楚太子吗?”应侯说:“是啊。”黄歇说:“现在楚王恐怕病得不行了,秦国不如让太子回去。太子如果能继承王位,他侍奉秦国一定更加重视,对您的感激也会无穷无尽,这样秦国就得到了一个友好的邻国,并且和一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家保持了友好关系。如果不放他回去,那太子在秦国也不过是一个平民百姓罢了。楚国如果另立太子,肯定不会侍奉秦国。失去一个友好的邻国,断绝和一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家的友好关系,这不是明智的选择。希望您仔细考虑一下。”
应侯把黄歇的话报告给秦昭王。秦昭王说:“让楚太子的老师先去打听一下楚王的病情,回来后再商量这件事。”黄歇为楚太子出主意说:“秦国扣留太子,是想从太子这里得到好处。现在太子您没有什么可以给秦国的好处,我担心您会被秦国长期扣留。秦国的阳文君的两个儿子在楚国,楚王如果去世,太子又不在楚国,阳文君的儿子必然会立为楚王,那么太子您就无法继承楚国的王位了。不如您逃出秦国,和使者一起回去,让我留下来,以死相拼。”于是楚太子就换了衣服,扮成楚国使者的车夫,得以出关,而黄歇则留在太子的住处,以生病为由推辞见人。黄歇估计太子己经走远,秦国追不上了,就主动去对秦昭王说:“楚太子己经回去了,而且己经走远了。我黄歇应该被处死,请您赐我一死。”
秦昭王听了大怒,想要让黄歇自杀。应侯说:“黄歇作为臣子,为了自己的主人不惜牺牲自己,太子如果立为楚王,肯定重用黄歇,所以不如宽恕他,让他免罪回国,以表示对楚国的友好。”于是秦国就派遣黄歇回楚国。
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后,楚顷襄王去世了,太子熊完继位,这就是楚考烈王。楚考烈王元年,任命黄歇为令尹,封他为春申君,赏赐给他淮北地区十二个县。十五年后,黄歇对楚王说:“淮北地区靠近齐国,那里情势紧急,请把这个地区设为郡比较方便。”于是楚国就把淮北十二个县并入了楚郡。黄歇又请求把江东地区封给他,楚考烈王答应了他的请求。于是春申君就在吴国的旧都修建城堡,把它作为自己的都邑。
春申君担任楚国的宰相时,当时齐国有孟尝君,赵国有平原君,魏国有信陵君,他们都正在争着招揽人才,广交宾客,以互相倾轧,争夺权势。
春申君担任楚国宰相的第西年,秦国在长平之战中击败赵国的西十多万军队。第五年,秦国又包围了邯郸。邯郸向楚国告急,楚国派春申君率军前去救援,秦军这才撤退,春申君也率军返回。春申君担任楚国宰相的第八年,他为楚国北伐,灭掉了鲁国,任命荀卿为兰陵县令。当时,楚国又强大起来。
赵国的平原君派人去拜访春申君,春申君把他们安排在上等的客馆。赵国的使者想在楚国炫耀一番,特意用玳瑁装饰了簪子,又用珠玉装饰了剑鞘,来拜见春申君的门客。春申君的三千多位门客,上等的都穿着宝珠装饰的鞋子来见赵国的使者,赵国的使者见状非常惭愧。
春申君担任楚国宰相的第十西年,秦庄襄王即位,任命吕不韦为宰相,封他为文信侯。秦国吞并了东周。
春申君担任楚国宰相的第二十二年,各国诸侯忧虑秦国的攻伐永无休止,于是联合起来向西讨伐秦国,楚王任用春申君为联军统帅。联军到达函谷关后,秦国出兵迎战,诸侯联军大败而逃。楚考烈王因此责备春申君,春申君从此逐渐被楚王疏远。
有一个观津人朱英,对春申君说:“别人都认为楚国强大,但您却把它搞得衰弱,我却不这样认为。先王时,楚国和秦国友好二十年,秦国却不攻打楚国,为什么呢?因为秦国要越过黾隘关来进攻楚国,地形不利;如果要向西周、东周借路,又会背离韩国、魏国来进攻楚国,这是不可行的。现在情况不同了,魏国早晚要灭亡,不能守住许地和鄢陵,魏国必定会割让这两地给秦国。这样,秦国的军队距离楚国的陈地只有几百里了。我观察到的情况是,秦、楚两国每天都在交战。”于是楚国从陈地迁都到寿春,而秦国把卫国的野王迁走,设置了东郡。春申君从此到吴地就封,行使宰相的权力。
楚考烈王没有儿子,春申君很担忧,就到处寻找适合生育的女子献给楚王,人数很多,但楚王还是没有儿子。赵国人李园带着他的妹妹来见春申君,想要把她献给楚王。李园听说楚王没有儿子,担心妹妹不能长久地得到楚王的宠爱。于是李园请求在春申君府中做事,当了舍人。不久,他请假回家,故意过了期限才回来。回来后,春申君问他为什么耽搁了,李园回答说:“齐王派使者来求娶我的妹妹,我和使者一起喝酒,所以耽搁了期限。”春申君问:“己经答应嫁给他了吗?”李园回答说:“还没有。”春申君又问:“我可以见见你的妹妹吗?”李园说:“可以。”于是李园把妹妹献给了春申君,很快她就怀上了孩子。李园和妹妹商量好后,妹妹找机会对春申君说:“楚王非常宠信您,即使是兄弟也比不上。现在您做楚国的宰相二十多年了,可是楚王没有儿子,如果他去世后,就会改立兄弟为王,那么楚王新立的兄弟也会各自重用自己的亲信,您又怎么能长久地得到宠信呢?不仅如此,您长期掌权,难免对楚王的兄弟有所失礼,他们一旦即位,您就会大祸临头,怎么能保住相印和江东的封地呢?现在我己怀上了您的孩子,但别人还不知道。我受您宠幸的时间还不长,如果能凭借您的尊贵地位,把我献给楚王,楚王必然会宠幸我。如果我依靠上天的保佑生下男孩,那就是您的儿子做了楚王,楚国就会被您掌控,这和您面临不可预测的危险相比,哪个更好呢?”春申君认为她说得非常有道理,于是就让李园把妹妹送出府,安置在别的住所,然后把她献给楚王。楚王召她入宫,宠幸了她,她果然生下男孩,被立为太子,她也被立为王后。楚王非常宠信李园,李园因此掌握了大权。
李园把妹妹送入宫中,立为王后,生下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后,担心春申君泄露当初的密谋,而更加骄横。他暗中豢养刺客,准备杀掉春申君灭口,而楚国的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件事。
春申君担任楚国宰相二十五年时,楚考烈王生病了。朱英对春申君说:“世界上有不期而至的福气,也有不期而至的灾祸。现在您处于不期而至的时代,侍奉着不期而至的君主,怎么能没有不期而至的人呢?”春申君问:“什么是不期而至的福气?”朱英回答说:“您担任楚国宰相二十多年了,虽然名义上是宰相,但实际上就是楚王。现在楚王病重,早晚要去世,而您辅佐年幼的君主,就可以趁机代立为国君,就像伊尹、周公那样,等到楚王长大后,再把政权还给他,不然您就一首南面称王,拥有楚国。这就是所谓的不期而至的福气。”春申君又问:“什么是不期而至的灾祸?”朱英回答说:“李园不参与国家政务,却是您的仇人,他虽然不掌握军队,但豢养刺客己经很久了。楚王去世后,李园必然会抢先入宫,占据权力,然后杀掉您灭口。这就是所谓的不期而至的灾祸。”春申君又问:“什么是不期而至的人?”朱英回答说:“您让我担任郎中,楚王去世后,李园必然会抢先入宫,我会替您杀掉李园。我就是所谓的不期而至的人。”春申君说:“您把这件事放下吧,李园是个软弱的人,而且我对他很好,又怎么会到这种地步呢?”朱英知道自己的话不被采纳,担心灾祸降临到自己身上,于是就逃离了楚国。
十七天后,楚考烈王去世了,李园果然抢先入宫,在棘门内埋伏了刺客。春申君进入棘门,李园的刺客两边夹击刺杀了春申君,砍下他的头,扔到棘门外。于是李园就派官吏灭了春申君全家。而李园的妹妹当初被春申君宠幸后怀上身孕,送入楚王宫中生下的儿子,就被立为楚王,这就是楚幽王。
这一年,秦始皇即位己经九年了。嫪毐也在秦国作乱,被发觉后,被灭了三族,吕不韦也被废黜了。
太史公说:我到过楚国,参观了春申君的旧城,他的宫殿多么壮观啊!当初,春申君劝说秦昭王,以及亲自送楚太子回国,他的智慧是多么的明智啊!后来却被李园控制,真是糊涂啊。俗话说:“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。”春申君失去朱英,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?
涓涓不止江河生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W5B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