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84章 播火的人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抗战:98k,从长征杀到长津湖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2H6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春耕时节的雨水,比金子还贵。

黑龙泉新修的蓄水池,满满当当地蓄了一池春水,顺着两条新挖的水渠,日夜不息地流进李家村和赵家庄的田地里。干涸龟裂的土地,贪婪地吮吸着救命的水,泛起一层油亮的深色。

李大爷蹲在田埂上,用手捻起一把的泥土,凑到鼻子底下闻了闻,那股熟悉的土腥味,让他浑浊的老眼亮得吓人。他身后,站着十几个村里的老农,一个个脸上都挂着一种近乎痴傻的笑。

“活了,这地活过来了。”李大爷喃喃自语,又像是在对所有人说。

赵村长从另一条水渠边走过来,手里还提着个刚从水里捞出来的木桶,他走到李大爷跟前,把木桶递过去:“老李哥,尝尝,这水甜着呢。”

李大爷也不客气,接过桶,咕咚咕咚灌了几大口,抹了把嘴,长长地舒了口气:“甜!比蜜都甜!”

两个前些日子还为抢水吵得脸红脖子粗的老人,此刻看着对方,都嘿嘿地笑了起来。

“杨旅长真是神仙下凡。”赵村长由衷地感叹,“俺们斗了几辈子的事,他动动嘴皮子,画几张图,就给解决了。”

“可不是嘛。”李大爷点点头,脸上的笑容却慢慢收了起来,换上了一丝愁容,“水是有了,可俺们这地,种来种去,都是那些老种子,一亩地撑死了也就打个百十来斤。这么多人张嘴吃饭,光有水,还是填不饱肚子啊。”

这话一出,周围的笑声也停了。这是个老问题,几百年来,这片土地上的农民,就是这么看天吃饭,靠地收粮,收多收少,全凭老天爷赏脸。

当天晚上,旅部的地窨子里,又点起了那几盏熟悉的油灯。

杨铁把李大爷的担忧,摆在了所有干部面前。

炮子刚当上营长,正是心气最高的时候,他把胸脯拍得山响:“旅长,这有啥难的?等秋收了,俺带兵出去,多缴他几车粮食回来不就结了?”

王干事推了推鼻梁上那副用绳子绑着腿的眼镜:“炮营长,这不是长久之计。我们不能总靠缴获,根据地要发展,就得能自己造血。”

“那咋办?俺们都是打仗的粗人,又不会种地。”炮子挠了挠头,一脸的理所当然。

“打仗要用脑子,种地,也一样。”杨铁从一个木箱里,拿出了几样东西。

一捧颗粒、颜色金黄的麦种,一包黑乎乎的粉末,还有几张画着奇怪符号的图纸。

“这是我托人从外面弄来的优良麦种,抗旱,产量高。”他把麦种分给众人看,“但这好种子,也得配好法子。光浇水不行,还得施肥。”

他指着那包黑色粉末:“这是草木灰和人畜粪便发酵后做成的肥料。埋在地里,能让庄稼长得更好。”

他又铺开那几张图纸:“这叫‘作物轮种’和‘垄作法’。简单说,就是今年种麦子,明年就换成豆子,能养地力。把地整成一道道垄,能保水保肥……”

杨铁说得不快,用的也都是最简单的词,但地窨子里的一群人,包括炮子在内,都听得云里雾里。

猴子蹲在角落,小声嘀咕:“头儿,你这哪是旅长,整个一农科院的老教授。”

杨铁没理他的俏皮话,他看向王干事:“王干事,光我会没用,得让乡亲们都会。我的想法是,成立两个‘站’。”

“哪两个站?”王干事来了精神。

“一个,叫‘农技推广站’。”杨铁在墙上的地图上,黑风口的位置画了个圈,“就设在洼地,由你牵头,把各村有经验的老农都组织起来,我把这些新法子教给他们,再由他们教给全村。咱们的战士,训练之余,也要下地,帮着乡亲们一起干。”

“第二个,叫‘夜校扫盲班’。还是你负责。”杨铁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,“咱们的战士,大部分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。乡亲们更是如此。不识字,就是睁眼瞎,给了他好东西,他也不知道好在哪儿。我们要教他们识字,教他们算术。最起码,得让他们会算自己一亩地能打多少粮,不会再被地主老财糊弄。”

“好!”王干事激动地站了起来,一拍桌子,“旅长,这事儿交给我!我保证办好!咱们的口号我都想好了,就叫‘要想不受欺,先得会算计’!”

炮子听了半天,终于忍不住了:“旅长,又种地又念书的,咱们还练不练兵了?这队伍拉出去,到底是打仗的还是教书的?”

“练兵当然要练。”杨铁看着他,“但你告诉我,一个饿着肚子、连左右都分不清的兵,和一个吃得饱饱的、知道为何而战的兵,哪个更能打?”

炮子张了张嘴,没说出话来。

“我们的兵,不仅要会开枪,还要会拿笔,会拿锄头。”杨铁的声音在不大的地窨子里回响,“这,就是我们和鬼子,和所有反动派,最不一样的地方。我们是人民的军队,扎根在人民里,我们不仅要解放这片土地,还要建设这片土地。”

会议散了,猴子却没走。他看着杨铁在油灯下,又开始捣鼓一些瓶瓶罐罐,里面是硝石和硫磺之类的东西。

“头儿,你又是修水渠,又是搞农技站,又是办扫盲班的,把这黑风口弄得跟个世外桃源一样。”猴子坐到他对面,“你就不怕,这摊子铺得太大,日本人再来一次扫荡,一巴掌就给你拍散了?”

杨铁的动作没停,他小心地将一种白色晶体研磨成粉:“我这么做,恰恰就是为了应付下一次扫荡。”

他抬起头,看着猴子:“农技站需要铁匠打农具吧?那些新招来的铁匠,白天打锄头,晚上就能跟我学着造枪管、造手雷。扫盲班里,那些学得快、脑子灵光的年轻人,你觉得,他们除了能记工分,还能不能学会看更复杂的图纸?”

猴子的眼睛猛地睁大了。

“你……你这是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?”

“根据地,是我们的家。兵工厂,才是我们捅向敌人心脏的刀。”杨铁将磨好的粉末,小心地倒进一个竹筒里,“家要建得安稳,刀,才能磨得锋利。”

几天后,黑风口洼地变得比以前更热闹了。

白天,田间地头,战士们和老乡们混在一起,在农技站派来的“技术员”——也就是那些刚学了几天新法子的老农指导下,学习怎么点播、怎么施肥。笑骂声、吆喝声,此起彼伏。

到了晚上,各村的祠堂里,灯火通明。王干事带着几个识字的干部,成了最受欢迎的人。一块块用锅底灰刷成的“黑板”前,挤满了人,有十几岁的半大孩子,也有胡子花白的老人。他们跟着先生,一笔一划地在沙盘上写着自己的名字,念着那些最简单却又无比神圣的汉字。

炮子的一营也没闲着。他被杨铁下了死命令,全营上下,必须在一个月内全部脱盲。

于是,一营的训练场上,出现了极其滑稽的一幕。

上午,战士们练战术,练拼刺,喊杀声震天。

下午,画风突变。几十个战斗小组,围坐在地上,人手一块小木板,由各班的班长负责教写字。炮子自己文化水平不高,就让警卫员当他的“小先生”。

“营长,这个字念‘炮’,不是‘包’,你下面少了一横。”警卫员憋着笑,小声提醒。

炮子瞪着牛眼,看着木板上那个歪七扭八的字,脸憋得通红,最后烦躁地一摔木板:“他娘的!写字比跟鬼子拼刺刀还难!”

他嘴上骂着,可过了一会儿,还是老老实实地捡起木板,重新一笔一划地写了起来。

黄昏,杨铁站在洼地最高处的山坡上,看着这片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
远处,是炊烟袅袅的村庄。近处,是传来朗朗读书声的祠堂。更远处,田野里绿油油的麦苗,正在风中摇曳,像一片涌动的希望的海洋。

他知道,他所做的,不仅仅是在打一场战争。

他是一个播火的人。

在这片古老而贫瘠的黄土地上,播撒下知识、希望和尊严的火种。这些火种,终有一天,会燎原。

悠悠9595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2H6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抗战:98k,从长征杀到长津湖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2H6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