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车“轰隆轰隆”地驶过一片麦田,车窗玻璃被外面的寒风裹着,凝了层薄雾。李五用袖子擦了擦玻璃,能看到田埂上的枯草被风吹得贴在地面,远处的村庄像撒在黄土地上的墨点,矮矮的土坯房冒着淡淡的炊烟——这是他从未见过的风景,既陌生又新鲜,让他紧绷的神经稍微松了些。
他依旧紧紧抱着膝盖上的蓝布包,手指无意识地抠着包角的补丁——这补丁是李兰缝的,针脚歪歪扭扭,却比任何布料都让他安心。车厢里的人比刚上车时少了些,刚才在中途小站下了一批乘客,过道上终于能容人走动了。有个穿铁路制服的工作人员推着小车走过,嘴里喊着“开水,五分钱一杯”,铁皮壶碰撞的声音在嘈杂的车厢里格外清晰。
“小伙子,你这包抱得比命还紧,里面装的是啥宝贝啊?”一个温和的声音突然从旁边传来。
李五猛地抬头,看见邻座刚坐下的大娘正笑着看他。大娘约莫五十岁,头发梳得整整齐齐,用黑色的发网罩着,身上穿件洗得发白的蓝布棉袄,手里拎着个印着“上海”字样的帆布包,包口露出半袋炒花生,闻着有股焦香。她刚从刚才的小站上来,找座位时看见李五一个半大孩子缩在角落,眼神里满是警惕,便多留意了几分。
李五的手瞬间攥得更紧,心里“咯噔”一下——他怕大娘追问包的内容,更怕被问起去墨县的真正目的。他低下头,声音有点发闷:“没……没什么宝贝,就是几件换洗衣裳,还有点干粮。”
大娘“噗嗤”笑了,伸手拍了拍他的胳膊,她的手掌粗糙,却带着暖乎乎的温度:“看把你紧张的,大娘又不抢你的。我就是看你一个人坐火车,年纪又小,怕你被人骗了。你这是要去哪儿啊?是上学,还是走亲戚?”
“去……去投奔亲戚。”李五的手指在包角上反复,斟酌着开口。他不敢说“找亲生父母”,怕言多必失,只能沿用之前的借口,“亲戚在墨县,我好多年没见了,这次过去看看。”
“墨县啊?巧了!”大娘眼睛一亮,往他身边凑了凑,声音放得更亲切,“我也去墨县,我儿子在墨县机床厂上班,我这是去给他送点家里的炒花生和腌菜。你亲戚在墨县哪儿啊?说不定咱们还能顺路。”
李五的心又提了起来,赶紧含糊道:“在……在老城区那边,具体哪儿我也记不太清,到了再问。”他怕说太多细节会露馅,更怕大娘真的顺路,到时候还要一起走,多了很多不确定。
大娘看出了他的谨慎,没再多追问,只是笑了笑,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粗布手帕,一层层打开,里面裹着两个白面馒头,还冒着淡淡的热气——显然是早上刚蒸的,用手帕裹着保温。她拿起一个,递到李五面前:“小伙子,看你上车到现在都没吃东西,是不是没带干粮?这个馒头你拿着,垫垫肚子,别饿坏了。”
李五愣住了,看着递到眼前的馒头,白花花的,比他这辈子吃过的任何馒头都要蓬松,麦香顺着风飘进鼻子里,勾得他肚子“咕噜”叫了一声。他赶紧摆手,声音有点急:“大娘,不用,我……我带了干粮,您自己吃吧。”
“你带的啥干粮?我看你这包扁扁的,能有多少?”大娘把馒头往他手里塞,语气带着点不容拒绝的亲切,“我这还有一个,够我吃了。你这孩子,出门在外别太省,饿坏了身子咋行?到了亲戚家还得让人家担心。”
馒头塞进手里时,还带着手帕的温度,暖得李五的手指都有点发颤。他看着大娘慈祥的笑容,又低头看着手里的馒头,眼眶一下子就热了——在李家十八年,他从来没吃过这么白净的馒头,更没人会主动把热乎的吃食递给他。李兰会偷偷塞给他糠麸饼子,张婶会偶尔给块红薯,可眼前这个素不相识的大娘,却毫不犹豫地把白面馒头给了他,这份善意像股暖流,顺着掌心一首暖到心里。
“谢谢……谢谢大娘。”他的声音带着点哽咽,把馒头紧紧攥在手里,生怕它冷了。
“谢啥,出门在外,互相帮衬着点是应该的。”大娘重新把手帕包好,放回帆布包,又掏出个搪瓷缸,“你渴不渴?我刚在站上接了热水,你喝点暖暖身子,这火车上怪冷的。”
李五赶紧点头,双手接过搪瓷缸,热水的温度透过缸壁传到掌心,驱散了指尖的凉意。他小口喝着水,又咬了一口馒头——麦香在嘴里散开,松软香甜,比李家掺了沙子的糠麸饼子好吃一百倍。他吃得很慢,每一口都细细嚼着,生怕这难得的美味一下子就没了。
“慢点吃,别噎着。”大娘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,眼里满是心疼,“是不是在家没怎么吃过白面?看你这孩子,瘦得跟根麻杆似的。”
李五嘴里塞满馒头,点了点头,眼泪差点掉下来。他想起在李家,白面馒头都是给李军吃的,他只能看着,偶尔能捡到李军掉在地上的渣子,还得偷偷藏起来吃。现在手里握着完整的热馒头,身边坐着温和的大娘,他突然觉得,这趟去墨县的路,好像没那么难了。
“大娘,您儿子在机床厂上班,是不是很厉害啊?”李五咽下嘴里的馒头,小声问。他想起王桂香说过,他亲生父亲是工厂技术员,心里忍不住好奇,想多听听工厂的事。
“厉害啥,就是个普通工人,挣点死工资,够养活自己就行。”大娘笑着说,眼里却藏着骄傲,“不过他踏实,老板待见他,去年还评了先进呢。你亲戚在墨县做啥的?也是上班的?”
李五心里一动,犹豫了一下,还是小声说:“好像……好像是在工厂当技术员,他媳妇在街道办上班。”他没敢说“亲生父母”,只说是“亲戚”,却忍不住多透露了点信息,像是在跟人分享自己藏了很久的秘密。
“技术员啊!那可厉害了!”大娘眼睛更亮了,“技术员是文化人,挣得比普通工人多,还不用干重活。街道办的工作也体面,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,你这亲戚家条件肯定好,你去了肯定能享福。”
李五的嘴角忍不住往上扬,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——这是第一次有人跟他说“你能享福”,以前在李家,他听到的永远是“你是个赔钱货”“你就该干活”。他看着手里的馒头,又看了看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,突然觉得,那个在墨县18号巷子的家,好像离他越来越近了,近得能闻到家里饭菜的香味。
火车又驶过一个小站,广播里传来工作人员的声音:“各位乘客请注意,下一站,墨县站,还有一个小时到达,请下车的乘客提前收拾好行李,准备下车。”
李五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,手里的搪瓷缸都差点拿不稳。他赶紧把剩下的半个馒头塞进怀里,又把搪瓷缸还给大娘,声音有点发颤:“大娘,快到墨县了……”
“别紧张,到了墨县跟着我走,我带你出站台,外面有三轮车,你跟师傅说去老城区,一块钱就到了。”大娘拍了拍他的肩膀,像安慰自家孩子似的,“到了亲戚家记得报平安,别让家里人担心。”
“嗯!谢谢大娘!”李五用力点头,眼眶又红了。他没想到,在这趟陌生的火车上,能遇到这么好的大娘,不仅给了他热馒头和热水,还愿意带他出站台——这份善意,他这辈子都忘不了。
他紧紧抱着蓝布包,身体坐得笔首,眼睛盯着窗外。远处的天空渐渐染上了橘红色,墨县的轮廓在暮色里越来越清晰。他摸了摸衣襟内侧的钱,又摸了摸怀里剩下的半个热馒头,心里满是激动和期待——墨县到了,他的亲生家人,他的新人生,终于要来了。
大娘在旁边收拾着帆布包,嘴里还在叮嘱:“出了站台别乱走,三轮车都在指定的地方,别跟陌生人走,问清楚再上车……”李五认真听着,把每一句话都记在心里,手里的馒头暖着掌心,也暖着他奔向新生的路。
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重生七零:我抓住了命运的手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2ND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