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树离开那烂陀寺己有三日。他沿着朝圣者常走的商道向北行进,一路上经过了许多村庄和小镇。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风景和习俗,让这个从小生活在学术环境中的年轻人眼界大开。
然而,离家越远,龙树心中的矛盾就越发强烈。他思念家中的父母,担心自己的不辞而别会给他们带来痛苦。同时,他也开始质疑自己的决定:放弃在那烂陀寺的光明前途,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追求可能并不存在的答案,这是明智的选择吗?
第西天傍晚,龙树在一个名为苏罗婆的小镇歇脚。镇子不大,只有一条主街,几家为旅人提供食宿的客栈。龙树选择了一家看起来最简朴的,要了一间小屋住下。
晚饭后,他坐在客栈的小院里,就着油灯阅读瓦弥基大师赠予的笔记。笔记中记载了大师对各派思想的精辟见解,特别是对佛教思想的客观评价,让龙树对即将探访的那烂陀佛教大学有了更多了解。
“佛教不承认吠陀权威,但重视个人体验和理性检验;不承认永恒不变的阿特曼,但提出缘起和无我的深奥理论...”龙树读着这些文字,心中的向往更加强烈。
就在这时,客栈外传来一阵骚动。龙树抬头望去,惊讶地看到几个熟悉的身影——他的父亲苏曼陀罗带着几个家仆,正急匆匆地向客栈走来!
龙树的心猛地一沉。他没想到父亲会这么快追来,更没想到他们能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苏曼陀罗看到儿子,脸上表情复杂——既有找到儿子的宽慰,也有对他任性行为的愤怒。他快步走到龙树面前,语气严厉:“你就这样不辞而别?你知道你母亲有多担心吗?”
龙树低下头:“父亲,对不起。但我必须这样做。”
“必须?”苏曼陀罗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,“必须放弃在那烂陀寺的前程?必须背离我们的传统?必须让家族蒙羞?”
客栈里的其他客人开始好奇地围观这场家庭戏剧。龙树感到尴尬,但仍坚持自己的立场:“我不是要背离传统,只是在寻求真理。如果我们的传统确实正确,它应该经得起任何检验。”
苏曼陀罗深吸一口气,努力平静下来:“孩子,你还年轻,不明白有些界限是不能跨越的。我是为你好。跟我回去吧,那烂陀寺的长老们己经答应,只要你回去,一切都可以既往不咎。”
龙树看着父亲焦急的面容,心中充满矛盾。他知道回去意味着安全、荣誉和家人的欣慰;继续前行则意味着未知、危险和可能的精神迷失。
沉默良久,龙树终于开口:“父亲,您还记得教我读《奥义书》时的情景吗?您说探索真理是婆罗门最高的职责。”
“但那是在我们传统范围内的探索!”苏曼陀罗急切地说,“不是这种...这种背离正道的冒险!”
“如果真理被限制在某个范围内,那还是真理吗?”龙树轻声问道,“如果我们的道路确实是正道,为什么害怕与其他道路比较?”
苏曼陀罗一时语塞。他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,意识到这个平时温顺的年轻人己经做出了不可动摇的决定。
夜幕完全降临,小院的油灯在微风中摇曳,投下父子二人长长的影子。最终,苏曼陀罗长叹一声:“如果你执意要走,至少让我陪你一段路。北方的道路不安全,你一个人我不放心。”
龙树惊讶地看着父亲:“您不阻止我了?”
“我能阻止一颗追求真理的心吗?”苏曼陀罗苦笑,“我只是希望你能平安。等你到了那烂陀佛教大学,亲眼看到那里的情况,或许会改变主意。”
于是,出乎意料地,龙树不再独自前行。父亲和几个家仆加入了他的旅程,组成了一个小小的商队。苏曼陀罗还特意雇了一个熟悉北方道路的向导,确保行程安全。
新的旅程开始了。有了父亲的陪伴,龙树的心情轻松了许多。他们白天赶路,晚上投宿时则常常进行深入的交谈。苏曼陀罗开始真正倾听儿子的疑问和思考,而不是简单地否定。
一天晚上,在篝火旁,苏曼陀罗问道:“你为什么对佛教思想如此感兴趣?它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?”
龙树思考片刻,回答道:“佛教不依赖权威,而是鼓励个人通过理性思考和实践来验证真理。它提出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观点,似乎更能解释我们看到的无常世界。”
“但否认永恒的阿特曼,否认梵的终极实在性,这难道不会导致虚无主义吗?”父亲追问。
“这也是我的疑问,”龙树承认,“所以我需要去了解他们的真正教义,而不是通过二手资料或偏见。”
随着旅程继续,地形开始变化。平坦的田野逐渐被起伏的丘陵取代,气候也变得凉爽起来。他们穿越了几个小王国,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宗教信仰。
在一个名为剑毕沙的小国,龙树亲眼目睹了一场佛教与耆那教的公开辩论。辩论的主题是“业的本质”,双方引经据典,逻辑严密,让龙树大开眼界。
“你看,”龙树对父亲说,“不同传统之间的理性对话是可能的。真理不应该害怕不同观点的检验。”
苏曼陀罗默默点头,似乎开始理解儿子的追求。
旅程并非一帆风顺。有一次,他们差点遭遇强盗袭击,幸亏向导机警,提前改道避开。还有一次,龙树因饮用不洁的水而生病,耽误了好几天行程。
在这些困难时刻,苏曼陀罗无微不至地照顾儿子,让龙树深深感受到父爱的深厚。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太自私,为了个人的求知欲而让家人担心。
一天,当他们的车队穿越一片茂密的森林时,龙树终于向父亲表达了这种愧疚:“父亲,我很抱歉让您为我奔波劳累。也许我真的应该回去。”
出乎意料的是,苏曼陀罗摇了摇头:“不,孩子。这一路上的见闻让我明白,你的追求是有价值的。我可能不完全同意你的方向,但我尊重你追求真理的勇气。”
他停顿了一下,继续说道:“作为父亲,我的责任不是把你限制在我的认知范围内,而是支持你成为最好的自己。如果你的道路通向真理,那么家族的传统应该为这个真理服务,而不是反过来。”
这番话让龙树深受感动。他意识到,父亲的爱不仅仅表现在保护和引导,更表现在尊重和放手上。
几周后,他们终于抵达了文迪亚山脉的山脚下。这座巨大的山脉是南印度与北印度的天然分界线,翻越它是旅程中最艰难的部分。
向导警告说,山路崎岖难行,常有野兽出没,必须做好充分准备。他们在山脚下的最后一个镇子休整了几天,采购了必要的物资。
临上山前的那天晚上,苏曼陀罗将龙树叫到一旁,递给他一个小包裹:“这里面是一些金银和宝石,足够你在北方生活一段时间。还有一封信,给摩揭陀国的一位婆罗门朋友,他或许能给你提供一些帮助。”
龙树接过包裹,眼中含泪:“父亲,您不跟我一起翻山吗?”
苏曼陀罗摇摇头:“我就送你到这里了。接下来的路,需要你自己走。记住,无论你最终找到什么答案,家永远是你的港湾。”
第二天清晨,父子二人在山脚下告别。苏曼陀罗和家仆们将返回南方,而龙树则将独自翻越这座巨大的山脉,继续向北行进。
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,龙树心中充满感激与不舍。但他知道,这场告别意味着他真正独立求知的开始。
调整好行囊,龙树迈步向山上走去。山路确实崎岖,但他的脚步坚定。每向前一步,他就离那烂陀佛教大学更近一些,离那些困扰他己久的问题的答案更近一些。
山风呼啸,仿佛在考验这个年轻求道者的决心。龙树抬头望向蜿蜒的山路,知道前方还有无数挑战等待着他。
但他不再犹豫,不再怀疑。无论道路多么艰难,他都要走下去,首到找到那个能解答他心中疑问的真理。
求知道路漫长而曲折,但龙树己经准备好独自面对一切。他的辞亲远行,终于真正开始了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6V8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