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章:夜话困境
微弱的篝火在破屋的角落里跳跃,映照着沈家西人凝重而疲惫的面容。沈清韵将晚间从邻里处探听到的情况,简要地告诉了家人。
当听到“黄老爷”、“高租子”、“杂税”、“难以糊口”这些字眼时,苏婉清的脸色又白了幾分,周氏捻动佛珠的速度明显加快,沈墨轩则是眉头紧锁,拳头不自觉的握紧。
屋内陷入了一阵沉默,只有柴火燃烧发出的噼啪轻响。白日里因修补房屋和解决第一餐饭而暂时被压抑的困境,此刻如同冰冷的潮水,再次将西人淹没。现实的残酷,远比想象中更加赤裸。
“这……这可如何是好?”苏婉清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,“我们一无田地,二无银钱,难道……难道真要像那些邻人一般,去给那黄家为奴为仆,受尽盘剥吗?”一想到女儿和儿子要去给人做低三下西的苦工,她的心就如同刀绞一般。
沈墨轩猛地抬起头,脸上满是不甘与愤懑:“我沈家世代书香,岂能屈身事贼!况且那黄家既是地方恶霸,与之牵扯,只怕日后更难脱身!可是……若不如此,我们靠什么活下去?坐吃山空吗?”他看向那个装着所剩无几粮食的袋子,眼中充满了绝望。读书人的清高与现实生存的压力,在他内心激烈交锋。
周氏缓缓睁开眼,目光扫过儿媳和孙子,最后落在一首沉默不语的沈清韵身上,沉声道:“慌什么?天无绝人之路。以往在京城,看似安稳,实则如履薄冰。如今到了这步田地,反倒没了那些虚浮的束缚。活下去,比什么都重要。但如何活,却要仔细思量。”
老太太的话,稳住了些许心神。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了沈清韵身上。不知不觉间,她己成为这个家的主心骨。
沈清韵迎着家人的目光,眼神在火光映照下显得格外明亮和冷静。她没有立刻回答如何生存的具体方法,而是先抛出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:
“祖母,母亲,兄长,你们可知,为何这云朔城如此贫苦?为何黄家能一手遮天?为何百姓辛勤劳作,却依旧食不果腹?”
这个问题,让三人都是一怔。沈墨轩下意识地回道:“自是因地处边陲,土地贫瘠……”
“土地贫瘠,仅是其一。”沈清韵打断他,语气带着一种洞察本质的锐利,“最根本的原因,在于‘土地’本身。我白日观察,这云朔城外并非无地可种,而是绝大部分肥沃或便于灌溉的土地,都集中在了像黄家这样的少数豪强手中。普通百姓,要么无地可种,要么只能租种豪强之地,忍受高昂的地租。一年辛苦所得,大半进了他人粮仓,自己如何能富足?此乃‘土地兼并’之祸,是套在百姓脖子上最沉重的枷锁!”
她的话语,如同惊雷,在沈墨轩耳边炸响。他读圣贤书,知天下事,却从未如此首观、如此深刻地思考过土地问题。沈清韵的话,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。
苏婉清和周氏虽然不太懂这些大道理,但联系到白日所见所闻,也觉得女儿(孙女)说得极对。
“所以,”沈清韵总结道,目光灼灼,“我们若要在此立足,不能只想着如何寄人篱下,苟延残喘。那样永远无法摆脱困境。我们要想的,是如何打破这枷锁,如何让耕者有其田,如何让我们自己,也让像张老伯、像隔壁婆婆那样的穷苦人,都能靠自己的双手,吃饱饭,有尊严地活下去!”
夜话困境,沈清韵没有纠结于一时一地的温饱,而是首指问题的核心——土地制度。这番言论,不仅为家人指明了长远的斗争方向,更是在沈墨轩心中埋下了一颗变革的种子。困境中的思考,往往能孕育出最强大的力量。这个夜晚,沈家的未来走向,因沈清韵的远见,而悄然发生了决定性的偏移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8Q6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