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州城的空气仿佛凝固了,一种无形的压力从锦衣卫衙门扩散开来,渗透进每一条街巷,每一扇紧闭的门窗。针对城西区域的暗查转为明面上的盘问,兵丁与差役的身影明显增多,特别是与绣坊、绸缎庄有关的店铺,“锦绣阁”周边更是布满了眼线。
水下暗仓虽隐蔽,但阿绣和芸娘都能感觉到那逐渐收紧的网。通过一个极其隐秘的、仅限紧急情况下使用的渠道(利用送菜老妪的竹篮夹层),她们收到了来自笔墨铺密室的最后一道指令:“金蝉脱壳,依计三行。静默,待风。”
指令简短,却重若千钧。这意味着沈公子(朱允炆)己经决定转移,并要求她们即刻启动第三套撤离方案,进入完全静默状态,等待风头过去或新的联系。阿绣深吸一口气,毫不犹豫地将那方绣了一半、带有特殊标记的帕子就着灯火烧成灰烬,连同几份可能暴露身份的杂物一同处理掉。
“芸姨,我们走水道,去‘听雨轩’。” 阿绣低声道。听雨轩是陈老早年布下的另一处暗点,位于城南相对繁华的区域,是一处看似普通的茶楼后院,利用的是“大隐隐于市”的思路,且有备用的陆路撤离通道。
芸娘点头,迅速收拾好那个藏着紧要物件的瓦罐。她动作娴熟,眼神警惕,仿佛又变回了那个在阴影中行走的“影舞者”。“外面盯得紧,需得弄出点动静,调虎离山。”
片刻之后,距离水下暗仓约半里的一处废弃桥墩下,突然冒起一股浓烟,伴有轻微的爆燃声。这立刻吸引了附近巡查兵丁的注意,一阵呼喝与脚步声向那边涌去。趁此间隙,两个穿着深色粗布衣裳、头戴宽笠的身影,如同游鱼般悄无声息地潜入一条狭窄的支流,消失在交错的水巷深处。
---
张信坐镇衙门,听着高礼的汇报。
“大人,城西排查未有首接收获,但刚才有兵丁报告,在运河废弃桥墩处发现可疑火迹,似有人为引燃痕迹,附近水域发现小船划痕,指向城南。”
“声东击西?”张信冷笑,“雕虫小技。重点还是‘锦绣阁’。查得如何?”
高礼脸上露出一丝兴奋:“有重大发现!‘锦绣阁’的账房先生是个胆小之辈,略施压力便吐露,约三个月前,曾有一陌生女子持一枚罕见的‘犀角印’(一种身份凭证)来店,要求定制一批特殊纹样的绣线,纹样要求与宫中旧制相似,但有所改动。那女子未留姓名,但账房依稀记得,陪同她的一个仆妇,手腕内侧有一小块火焰状青色胎记!”
“火焰状胎记……”张信脑海中电光火石般闪过一份陈旧卷宗——关于汉王府一名因过失被处死的侍女,其体貌特征中,似乎就有类似记载。而“犀角印”,据他所知,某些有宫廷背景的隐秘势力喜好使用此物作为信物。
汉王、宫廷信物、定制宫样绣线……线索似乎更加明晰地指向了汉王朱高煦。难道是他暗中收养或控制了苏婉(阿绣),利用其绣工和身份,编织着一个针对宫闱的巨大阴谋?而陈玄,或许是这个阴谋的合作者,也可能是被迫卷入者?
“继续盯紧‘锦绣阁’,所有与那名仆妇特征相似的人,都给本座盯死了!另外,查一查汉王麾下,特别是其暗中蓄养的死士、眼线中,有无手腕带胎记的女子!” 张信感到,他正在接近风暴的中心。但他内心深处仍有一丝疑虑:这一切,是否太过顺理成章?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,在刻意将线索引向汉王。
---
城南,“听雨轩”茶楼后院一间僻静的厢房。
阿绣和芸娘成功抵达,暂时松了口气。但她们知道,这里也非绝对安全。阿绣铺开那张微型地图,用炭笔在几个点上做着标记。苏州城虽大,但锦衣卫全力搜捕之下,可供藏身的安全点正在迅速减少。
“芸姨,沈公子他们转移,能顺利吗?” 阿绣难掩担忧。
芸娘目光深沉:“公子身边尚有能人,陈老虽陷囹圄,但网络未绝。眼下我们需顾好自己,唯有我们安全,才能不成为公子的负累。” 她顿了顿,低声道,“绣儿,或许……是时候动用一些‘影舞者’时代留下的非常规渠道了。”
阿绣一怔,看向芸娘。她知道芸娘来历不凡,但对其具体过往知之甚少。“芸姨,那些渠道……可靠吗?会不会引来更大的麻烦?”
“风险与机遇并存。”芸娘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,“有些线,埋了十几年,也该是动一动的时候了。至少,可以帮我们搅乱眼前的局面,让张信不能专心致志。”
---
北方安全点。
苏衡的情况继续好转。他开始能够断断续续地说出一些简单的词语,除了“阿姐”,还有“怕”、“冷”、“风筝”。暗卫耐心地记录着,并尝试用相应的物品(如一件厚衣、一个简陋的风筝)与他互动,他似乎能表现出微弱的兴趣,甚至有一次,对着窗外飞过的小鸟,露出了一个极淡的、几乎看不见的笑容。
这些细微的变化,通过加密渠道,正缓慢而坚定地向南方传递,成为支撑阿绣坚持下去的重要力量。姐弟二人,虽相隔千里,命运之线却在这场巨大的风波中,重新开始交织。
---
诏狱。
陈玄在黑暗中,努力解读着墙壁上最新的刻痕。除了确认“影舞者”己按计划开始行动外,还有一个更隐晦的符号,代表“金蝉脱壳,网络暂潜”。这意味着陛下己安全转移,大部分力量转入更深的地下。
他稍稍安心,但张信今日审讯时那志在必得的眼神,让他明白,最终的对决即将来临。他必须利用好这最后的时间,或许……可以为张信精心准备一份“大礼”,一份足以让其在宫廷那个更大的舞台上,栽一个大跟头的“证词”。
他闭上眼,开始在心中默默编织一个半真半假、虚实难辨的故事,一个将汉王、甚至可能将宫中某些潜在对手都牵扯进来的故事。他要让这把火,烧得足够旺,旺到足以让张信无暇他顾,甚至引火烧身。
烬余之人,亦可燃起燎原之火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BS7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