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四十八章4-10

小说: 带着舰队回抗战   作者:邪神克鲁苏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带着舰队回抗战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IVW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1946年的舟山港,早春的晨雾还没散尽,就被码头的机器声撕开了口子。程墨站在新建的雷达站顶端,手里攥着个铜制罗盘,指尖划过盘面“东南六省海防区”的刻痕——战后三个月,他没让舰队歇过一天,先是把花鸟山列岛的暗礁区补绘成详细海图,又在台州、温州两地各建了三座雷达站,现在站里的士兵正调试着从西洋引进的新设备,屏幕上跳动的绿色波纹,是这片海疆战后最安稳的脉搏。

“司令,您下来歇会儿吧,这梯子滑,您昨天刚崴了脚。”底下传来士兵小王的声音,他手里托着件军大衣,是苏曼早上特意让后勤处送来的,说“雷达站风大,别让上将的预备人选冻着”。

程墨低头笑了笑,顺着铁梯往下走。“什么预备人选,别瞎传。”他接过大衣裹在身上,指尖触到衣袋里的一张纸条,是昨天川渝总署发来的密电草稿,上面只写了一句话:“初七全军会议,议程三:程墨晋升案。”

他早知道校长会提这事。去年东瀛投降时,校长在舟山港的受降仪式上就拍过他的肩,说“东南海防以后就靠你,军衔得跟担子配得上”。可程墨心里清楚,1946年不是战时,军衔背后藏着的,是派系间的角力——战后军队要整编,海军的编制缩了近三成,谁能拿到上将衔,谁就有资格统筹海防资源,这碗饭,盯着的人不少。

果然,没过两天,苏曼就抱着一摞文件夹闯进了舰桥。她额角沾着细汗,显然是从后勤处一路跑过来的,打开最上面的文件夹,里面是份军统内部的简报复印件:“司令,内线刚送来的,戴主任(军统负责人,姓戴)在总署的小会上放话,说您‘战后海防建设只搭了架子,没见实效,贸然升上将,恐让其他舰队不服’。”

程墨拿起简报,指尖划过“没见实效”西个字,眼底没什么波澜。他知道戴的心思——去年戴想把军统的“海侦队”安插进舟山港,说要“协同监控海域”,其实是想抢情报权,被他以“海防指挥需统一,避免多线干扰”顶了回去。现在借着晋升发难,不过是旧怨新算。

“他倒会挑毛病。”参谋长老李凑过来,指着窗外正在装卸的雷达设备,“咱们这三个月装了六座雷达,覆盖了整个东海近海,上个月还截获了三艘走私军火的船,这叫没实效?他分明是记恨您不让他的人进来!”

程墨没接话,只是翻开苏曼带来的另一份文件——是林婉秋从苏州寄来的信,装在个浅青色信封里,信封上贴着张小小的邮票,画着江南的乌篷船。他拆开信,林婉秋的字迹还是那么娟秀:“听闻司令或有晋升,苏州近日潮汐异常,想起舟山港春季也多东南风,雷达站的天线若不调整角度,恐会受干扰,附了张调整示意图,供您参考。”

信里还夹着张手绘的图纸,用铅笔标注着天线的倾斜角度,旁边写着“按民国二十九年您测的风向数据,调整15度最佳”。程墨看着图纸,忽然想起西年前,他在舰桥里对着空气调系统看风向,林婉秋在旁边默默记数据,那时她还说“司令记这些太费神,我帮您记着,要用的时候首接拿”。

“苏曼,”程墨把图纸递过去,“让雷达站的弟兄按这个角度调天线,就说……就说是后勤处根据历年气象数据算的。”他没提林婉秋,怕传出去给她惹麻烦——戴的人现在盯着舟山港的一举一动,任何跟他有关的人,都可能被盯上。

苏曼接过图纸,眼睛亮了亮:“林小姐真是心细,上次咱们调试雷达,总觉得信号不稳,原来是天线角度的问题!我这就去传命令,顺便把近三个月截获走私船、补绘海图的记录整理出来,要是戴主任再质疑,咱们就拿数据说话!”

程墨点点头,看着苏曼跑出去的背影,心里松了些。 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带着舰队回抗战 苏曼这半年成长得快,从以前只会管后勤账目,到现在能帮着整理战备数据,甚至能从林婉秋的图纸里看出关键,倒让他少操了不少心。

初七那天,川渝的会议消息传得比预想中快。中午时分,通讯兵抱着电报冲进舰桥,声音都在发颤:“司令!通过了!全军会议上,校长拍了桌子,说‘程墨守东海三年,打退东瀛大小攻势十七次,花鸟山一役更是断了敌最后的念想,现在东南海防的雷达网、海图都是他牵头建的,谁不服,就拿出比他更硬的功劳来’!”

老李一下子跳起来,抓过电报反复看:“太好了!戴主任还反对吗?他没再找理由?”

“反对了,”通讯兵喘着气说,“戴主任说‘海军编制有限,上将衔该给更懂整编的人’,可校长首接打断他,说‘整编的前提是守得住海疆,程墨守得住,这衔就该是他的’!其他参会的将领也都附议,最后全票通过,就戴主任一个人投了反对票!”

程墨接过电报,纸上的字迹透着股力劲,是校长的亲笔批示:“着即晋升程墨为海军上将,统管东南六省海防,授‘镇海勋章’,月底前赴川渝领章。”

他把电报折好,放进军装内袋,刚好贴在林婉秋的那张图纸旁边。没有想象中的兴奋,反而觉得肩上的担子更沉了——1946年的海军,不是只有荣光,还有整编的阵痛、派系的摩擦,更有西洋势力在东海的试探,他这个上将,要守的不只是海疆,还有这支舰队的安稳。

“司令,咱们办个庆祝宴吧?全舰队的弟兄都等着给您道喜呢!”老李搓着手,眼里满是期待。

程墨摇了摇头,走到舷窗边,望着远处的雷达站——那里的天线己经按林婉秋的图纸调好了,屏幕上的信号比以前稳了不少,绿色的波纹在阳光下闪着光。“庆祝宴就免了,”他说,“让后勤处把省下来的钱,给雷达站的弟兄添点保暖的被褥,再给台州、温州的海防站送些新鲜蔬菜。另外,给川渝回电,说领章的事我月底过去,不过这之前,我想先把舟山港的备用油库再加固一遍——春季多台风,得提前做准备。”

老李愣了愣,随即明白了。程墨从来不是为了军衔做事,战时守海疆是为了打东瀛,战后建雷达、补海图,是为了让这片海不再有战火。就算成了上将,他最在意的,还是弟兄们的冷暖,还是海疆的安稳。

傍晚时分,程墨收到了林婉秋的第二封信。信里没提晋升的事,只说“苏州的桃花开了,孩子们捡了花瓣压成书签,寄了两张给您,忙的时候看看,能松快些”。信封里果然夹着两张桃花书签,粉白的花瓣压得平整,还带着淡淡的香气。

程墨把书签夹进常看的海图册里,刚好夹在舟山港的那一页。他走到舰桥的控制台前,调出系统界面——屏幕上显示着东南六省的海防部署,雷达站、油库、弹药库的位置标注得清清楚楚。他指尖在界面上划过,心里有了计划:月底去川渝,除了领章,还要跟校长申请把西洋的新驱逐舰调拨两艘过来,再把海防站的士兵轮换制度定下来,让弟兄们能有时间回家看看。

窗外的夕阳洒在海面上,把海水染成了金红色。程墨看着远处归港的渔船,忽然想起林婉秋信里的一句话:“战后的海,该是渔船比军舰多的。”他笑了笑,心里忽然有了个念头——等海防彻底稳了,他就去苏州看看,看看桃花,看看孩子们,也看看那个把他的事记在心里的姑娘。

至于戴主任的反对,他没放在心上。只要他守得住这片海,只要弟兄们信他,就算有再多的反对声,也动摇不了他的心思。1946年是关键年,他这个新上任的海军上将,要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让东海的风,只吹渔船的帆,不吹战火的烟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IVW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带着舰队回抗战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IVW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