萧守疆返回北疆后,立刻着手开辟“草原医田”。他按照苏清和绘制的草药种植图,在军营旁选了一块向阳的土地,组织士兵和牧民一起翻土、引水,还特意从江南运来薄荷、甘草等草药的种子。每当劳作间隙,他就会拿出苏清和送的“去疤膏”涂抹手腕的疤痕,想起江南的医田、孩子们的笑声,心中便充满了力量。
这年冬天,北疆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,刚种下的草药幼苗面临冻害风险。萧守疆连夜带领士兵搭建防风棚,又从各部落借来羊毛毯覆盖在田垄上,整整守了三天三夜,终于保住了幼苗。他第一时间给苏清和送信,信里还夹着一片晒干的草药叶子:“清和,医田保住了,等开春发芽,就等你来看看我们的成果。”
苏清和收到信时,江南正迎来初春。她立刻带着少年堂的孩子们整理草药种子和农具,还特意修订了《南北草药对照手册》,将江南与北疆的草药特性、用法一一标注清楚,准备开春后带去北疆。
春暖花开时,苏清和带着孩子们如约抵达北疆。萧守疆早己在草原医田旁等候,只见曾经的空地如今己绿意盎然,薄荷、甘草长势喜人,田边还立着一块木牌,上面写着“医田连心,共护山河”——正是苏清和与他约定的字样。
“清和,你看!”萧守疆拉着她的手走到田垄边,指着一株长势旺盛的薄荷,“这是你从江南带来的种子,现在己经适应草原的气候了,牧民们说,用它煮水喝,能缓解草原的干燥。”
苏清和蹲下身,轻轻抚摸着薄荷叶子,眼中满是欣喜。她让孩子们拿出《南北草药对照手册》,分给牧民和士兵:“这本手册里记了两地草药的用法,以后大家可以互相借鉴,用最合适的草药治病。”
接下来的日子里,苏清和带着孩子们教牧民辨认草药、配制汤药;萧守疆则组织士兵加固医田的灌溉设施,还在医田旁建了一座“草药学堂”,方便牧民和士兵学习医术。傍晚时分,大家常会围坐在医田旁,听苏清和讲江南的行医故事,听萧守疆讲北疆的守边经历,草原上满是欢声笑语。
有天,查干部落的牧民送来消息,说部落里有位老人得了“草原咳”,久咳不愈。苏清和立刻带着孩子们和萧守疆赶往部落,她用江南的枇杷叶搭配北疆的雪菊,熬制成“南北止咳汤”,给老人喝下。几日后,老人的咳嗽果然痊愈,他拉着苏清和的手,激动地说:“江南的药和草原的药配在一起,比什么都管用!你们真是把‘医田连心’做到了实处啊!”
苏清和笑着说:“不管是江南的药,还是草原的药,能治好百姓的病,就是好药。以后我们还要把更多好方子传下去,让草原和江南的百姓都能安康。”
离开北疆前,苏清和和萧守疆在草原医田的木牌旁,又种下了一棵“同心树”。萧守疆从怀中掏出一对小巧的铜铃,挂在树枝上:“这对铜铃,一个刻着‘江’,一个刻着‘北’,风一吹,就像我们在互相问候,也像在提醒大家,江南和北疆永远心连心。”
苏清和看着铜铃在风中轻轻摇晃,心中满是温暖。她轻声说:“明年我还会来,带着新的药方和种子,和你一起把医田打理得更好,把‘医武同心’的故事,讲给更多人听。”
马车渐渐远去,萧守疆站在医田旁,望着苏清和离去的方向,耳边是铜铃清脆的响声。他知道,草原医田不仅种下了草药,更种下了江南与北疆的情谊,种下了沈清辞与萧惊寒传承的初心。而这份初心,会像医田的草药一样,年年生长,岁岁常青,永远守护着这片山河,守护着这里的百姓。
远方的江南,苏清和打开萧守疆送的信,信里夹着一片草原医田的薄荷叶子,旁边写着一行字:“医田连心,山河共护;初心不改,岁月同行。”她轻轻抚摸着叶子,嘴角露出了温柔的笑容——属于他们的故事,属于“医武同心”的传承,还在继续;而沈清辞与萧惊寒留下的温暖与担当,也将在时光的长河中,永远闪耀。
爱吃盐卤虾爬子的杜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OKC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