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去春来,北疆草原褪去银装,换上了嫩绿的新装。萧守疆按照与苏清和的约定,早早开始筹备“同心亭”的建造——他特意请了江南的工匠,又召集牧民和士兵一起伐木、采石,还在亭柱上刻下了苏清和亲笔写的“医武同心,山河共护”,与江南的同心亭遥相呼应。
建亭的日子里,萧守疆每天都要去工地看看,偶尔会着腰间的“守疆”玉佩,想象苏清和带着孩子们来的场景。他还在亭旁种了一圈“明心草”,想着等苏清和来了,一定要告诉她,这草和江南医田的一模一样,就像他们的初心,从未因距离而改变。
西月初,苏清和果然带着少年堂的孩子们和江南的草药种子来了。刚到草原医田,她就看到了那座崭新的同心亭——青瓦木柱,亭角飞翘,亭下还摆着石桌石凳,石桌上刻着棋盘,显然是萧守疆特意准备的。
“守疆,这亭子太好看了!”苏清和快步走上前,眼中满是惊喜,“和江南的同心亭像极了,就像一对姐妹,守着两地的百姓。”
萧守疆笑着点头,拉着她的手走到亭柱旁:“你看,这上面的字,我特意让工匠照着你的笔迹刻的,还有亭旁的明心草,都是按你说的方法种的,现在长得可好了。”
接下来的日子里,苏清和带着孩子们在草原医田播种新的草药种子,教牧民如何用江南的草药搭配草原的药材治病;萧守疆则带着孩子们在同心亭下下棋、讲故事,还教他们认识草原的星空,说哪颗星星的方向是江南,哪颗星星曾照过萧惊寒先祖守边的路。
有天傍晚,查干部落的老首领带着牧民们来同心亭,手里捧着刚煮好的奶茶和烤羊肉。“苏姑娘,萧少年,”老首领笑着说,“这同心亭不仅是你们的约定,也是草原和江南的约定。以后咱们不管是治病,还是守边,都要像这亭子一样,牢牢站在一起,守护好这片草原。”
作者“爱吃盐卤虾爬子的杜”推荐阅读《嫡女医心:重生携系统定乾坤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苏清和接过奶茶,轻声说:“老首领说得对。以后每年春天,我们都会来草原,带来江南的草药和药方;冬天,你们也可以把草原的特产和医方送到江南,让两地的情谊,像这同心亭一样,永远坚固。”
牧民们纷纷点头,围着同心亭唱起了草原的歌谣,孩子们则在亭旁的明心草间追逐嬉戏,歌声与笑声在草原上回荡,温暖而悠长。
离别的前一天,苏清和和萧守疆坐在同心亭下,看着夕阳染红天际。苏清和从怀中掏出一本新的《南北医缘录》,上面记满了两地草药融合的案例和牧民、百姓的感谢信:“这是我们共同写的‘故事书’,以后每来一次,我们就多写一页,让后人知道,江南和北疆,从来都是一家人。”
萧守疆接过医录,郑重地放进怀中,又从腰间解下一个小小的银锁,上面刻着“同心”二字:“这是我给你打的,你带在身边,就像我一首在你身边守护一样。等明年,我们再一起给这医录添新的故事。”
苏清和接过银锁,系在手腕上,轻声说:“好。明年我会带江南的新茶来,我们在同心亭下煮茶、下棋,再给孩子们讲沈先生和萧将军的故事,让他们知道,初心是什么,守护是什么。”
第二天清晨,苏清和带着孩子们离开时,萧守疆送了他们很远。首到看不见马车的身影,他才回到同心亭,摸着亭柱上的字,又看了看亭旁的明心草,心中满是坚定——他知道,同心亭立在这里,不仅是一座建筑,更是一份承诺,一份跨越地域的初心传承。
而远方的马车上,苏清和看着手腕上的银锁,又翻了翻手中的《南北医缘录》,嘴角露出了温柔的笑容。她知道,不管是江南的同心亭,还是北疆的同心亭,不管是这本医录,还是那对铜铃,都在诉说着同一个故事——关于初心,关于守护,关于江南与北疆永远相连的情谊。
这份情谊,会像同心亭一样,历经岁月而不朽;这份初心,会像明心草一样,年年生长而不凋,永远守护着这片山河,永远温暖着这里的百姓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OKC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