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心学堂的孩子们渐渐褪去稚嫩,开始学着将课堂上学的本领用在实处。这年深秋,江南遭遇连阴雨,不少村落爆发了“秋季腹泻”,苏清和决定带江南学堂的孩子去支援,林小满第一个举手报名:“苏先生,我能背药箱,还能照着医录配‘止泻汤’!”
出发前,孩子们认真检查药包——有按比例配好的草药,有标注用法的说明书,还有从北疆学堂寄来的“防风草干”,据说搭配江南的生姜,能缓解腹泻时的腹痛。林小满还特意把小巴特尔送的铜铃香囊挂在药箱上,笑着说:“这样就像小巴特尔也和我们一起帮忙了。”
抵达受灾村落时,村民们正急得团团转。苏清和立刻带着孩子们搭起临时医棚,林小满熟练地生火、煮药,还像苏清和平时教的那样,轻声安慰生病的孩子:“别怕,喝了药就好了,这是江南和北疆一起配的方子,很管用的。”
与此同时,北疆草原的牧户也遇到了难题——羊群染上了疫病,牧民们急得首落泪。萧守疆带着北疆学堂的孩子赶来,小巴特尔背上药箱,拿出课堂上学的“牲畜防疫方”,一边帮牧民给羊群涂药,一边讲解:“这是用草原的‘雪根草’和江南寄来的‘薄荷粉’配的,能治羊群的疫病,萧哥哥说这叫‘南北药合用’!”
两地的支援都很顺利。江南村落的腹泻很快得到控制,村民们拉着林小满的手,塞给他自家晒的柿饼:“多亏了你们这些小大夫,不然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!”北疆牧户的羊群也渐渐恢复健康,牧民们特意杀了羊,邀请孩子们喝奶茶,小巴特尔摸着吃饱的小羊,骄傲地说:“这是我们第一次帮牧民解决难题,以后还要学更多本事!”
支援结束后,孩子们在《南北医缘录》的“少年实践篇”里写下自己的经历。林小满画了临时医棚的场景,旁边写着:“帮村民煮药时,才知道‘济世救人’不是说说而己,看到他们康复的笑容,比什么都开心。”小巴特尔则写下:“用课堂上学的方子救了羊群,牧民阿叔说我是‘小守护者’,以后我要更努力学本事!”
苏清和与萧守疆看着孩子们的笔记,在同心亭下相视而笑。萧守疆轻声说:“他们己经懂得‘初心’的意思了——不是记在纸上,而是落在行动里。”
苏清和点头,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:“这是江南学堂孩子写给北疆学堂的,说下次要一起去巡柜,把课堂上学的本事用在更多地方。”
入冬后,两所学堂真的组织了一次“少年联合巡柜”。江南的孩子带着草药,北疆的孩子带着工具,一起去偏远的村落和牧户区——他们补充药柜的草药,修补损坏的药柜,还教百姓简单的防病知识。林小满和小巴特尔走在最前面,一个背着药箱辨药,一个拿着工具修柜,像极了当年的苏清和与萧守疆。
巡柜结束那天,孩子们在草原医田的明心草旁,埋下了一个“心愿盒”,里面装着每个人的心愿——有的想当走遍南北的医者,有的想当守护边疆的将士,有的想把《南北医缘录》翻译成更多文字,让更多人知道“医武同心”的故事。
苏清和与萧守疆看着孩子们的身影,翻开《南北医缘录》,在新的一页写下:“少年践诺,医暖西方。初心在行动中闪光,传承在实践中延续。”
晚风拂过,明心草的种子随风飘散,像是在把孩子们的心愿带向远方。同心亭下的铜铃叮当作响,像是在为这份少年人的坚守喝彩——属于他们的“医武同心”故事,正在实践中慢慢铺展,而沈清辞与萧惊寒的初心,也在这些年轻的身影里,获得了永远的生命力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OKC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