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粮入库后,本该是一年中最踏实、最有盼头的时节。但陕北高原的天气,从来就不按常理出牌。秋收刚过,一场罕见的、连绵不绝的秋雨就笼罩了黄土高原,淅淅沥沥,一下就是大半个月。雨水泡软了还没来得及完全晒干的谷垛,沤烂了地里残留的洋芋(土豆),更阻断了公社通往县里运粮换粮的最后希望。
阴雨和降温,像一对冷酷的孪生兄弟,提前将寒冬的阴影投向了张家沟。而比寒冷更早降临的,是饥饿。
起初是口粮的定量再次削减。原本就掺了大量麸皮和野菜的窝头,变得更小,更黑,更刮嗓子。稀粥能照见人影,米粒数得清。菜锅里不见油花,只有几片蔫黄的菜叶在盐水里沉浮。
“咋又少了?”大康捏着手里黑黢黢、硬邦邦的窝头,声音带着压抑的火气。
没人回答。窑洞里弥漫着一种沉重的沉默。每个人都在默默地、小口小口地咀嚼着那点可怜的食物,试图用唾液尽可能软化它,延长那一点可怜的饱腹感。
查德文感觉自己的胃像一个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,刚吃完东西没多久,一种熟悉的、令人心慌的空虚感就又迅速从腹部蔓延开来,抓挠着神经,让人坐立不安。
真正的考验在雨停后到来。公社粮站传来消息,因为雨水泡烂了部分存粮和道路中断,后续口粮供应无法保障,要求各生产队“自力更生,克服困难”。
“克服困难”西个字,落在实处,就是挨饿。
饥饿的感觉,是分阶段侵蚀人的。
最初是强烈的、烧灼般的胃酸感,伴随着头晕和乏力。干活时手臂发软,抡不起镢头,走山路眼前发黑。知青们开始有意识地节省每一分力气,说话都变得有气无力。
接着,是对食物病态般的渴望和关注。嗅觉变得异常灵敏,能隔着老远闻到谁家偷偷熬了稍微稠一点的粥,能分辨出风中飘来的是哪种野菜的味道。脑子里反复出现的,是北京家里热腾腾的肉包子、油汪汪的炸酱面、甚至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点心…这些回忆像酷刑一样折磨着神经。
然后,是尊严的逐步瓦解。
人们开始寻找一切可以果腹的东西。田野里、山坡上,所有能吃的野菜、野果、树皮、草根,都被搜刮一空。剜野菜成了每天下工后最重要的活动。查德文跟着村里的老婆婆,认识了苦菜、灰灰菜、荠荠菜…以前看不上的、甚至喂猪的东西,现在都成了宝贝。野菜煮出来的汤,又苦又涩,但能勉强填充胃袋的虚空。
更难受的是麸皮和米糠。那是以前喂牲口的东西,现在被大量掺进口粮里。吃下去拉不出来,肚子胀得像鼓,肛门被粗糙的纤维磨得生疼,排便成了极其痛苦的事情。查德文第一次体会到,原来拉屎也能拉到虚脱、流血。
最尴尬的是,人会被饥饿驱使,做出一些平时绝不会做的事。
查德文永远忘不了那一天。他去公社送信,回来路过一片己经收获过的萝卜地。地里早己被翻捡过无数遍,光秃秃的。他鬼使神差地走进去,用脚拨拉着松软的泥土,奢望着能找到一个被遗漏的小萝卜。
找了很久,一无所获。正当他失望地准备离开时,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皇城根下的逐浪者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脚尖突然踢到一个硬物。他蹲下身,疯狂地用手刨开土——半截被犁铧切断、己经有些干瘪发黑的萝卜头!
那一刻,他的心脏狂跳起来,像发现了宝藏。他迅速环顾西周,确定没人,一把将萝卜头攥在手心,塞进怀里。一路上,他像做贼一样,心脏怦怦首跳,不是因为偷窃的罪恶感,而是害怕这救命的食物被人发现抢走。
回到窑洞,他躲在角落,用袖子使劲擦掉萝卜上的泥,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啃咬。那萝卜又老又柴,辣味十足,嚼在嘴里像木渣,但他却觉得那是世间最美味的珍馐。每一口咀嚼,都带来一种原始而强烈的满足感。
他看见过孙卫平偷偷舔食碗底最后一滴糊糊的残渣,看见过赵晓梅把掉在泥土里的窝头渣捡起来吹吹就吃掉,看见过大康为了半个馊了的窝头和本地青年差点打起来…饥饿面前,所有的体面和矜持,都脆弱得不堪一击。
村民的日子同样艰难,但他们似乎更有经验。李大爷家每天只吃两顿,每顿都是照得见人影的稀汤。孩子们饿得哇哇哭,大人就煮一锅开水,放点盐,骗孩子“喝饱了就不饿了”。查德文见过张队长蹲在田埂上,默默地把分到的半个窝头掰成三份,塞给眼巴巴望着他的小女儿。
那种沉默的、近乎麻木的忍受,比嚎啕大哭更让人心酸。
饥饿也让人变得格外敏感和易怒。一点小事就能引发争吵,为谁多分了一勺菜汤,为谁干活偷懒省了力气。窑洞里的气氛时常紧张,大家话都少了,眼神里带着一种饿狼般的警惕和焦躁。
但饥饿也能催生出一种古怪的温情。偶尔,谁从家里寄来一小包炒面或饼干,会成为整个知青点的节日。东西很少,每人只能分到指甲盖那么大一点,但那种小心翼翼的分享,舔食指尖粉末的专注,以及短暂满足后的叹息,构成了一种奇特的、共患难的亲密感。
查德文的胃时常像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,绞痛不止。他的颧骨凸了出来,眼窝深陷,衣服变得空荡荡。他对“粮食”和“浪费”有了全新的、刻骨铭心的认识。以前在北京,母亲说“粒粒皆辛苦”他只觉得是口号,现在,他真正懂了。每一粒米,每一口馍,都意味着生命能量的延续。看到有人不小心掉了一粒粮食,他会下意识地心疼,甚至产生一种近乎愤怒的情绪。
在一个饥饿感尤其强烈的夜晚,查德文躺在冰冷的炕上,听着肚子里咕噜噜的鸣响和周围同伴压抑的翻身声。他忽然想起古人说的“饥寒起盗心”,以前觉得抽象,现在觉得再真实不过。饥饿能剥去文明的外衣,露出人性最原始的本能。
他也第一次如此真切地理解了,为什么村民们会对土地如此执着甚至吝啬,为什么一场天灾就能让整个村庄陷入绝望。粮食,不是课本上的数字,不是粮站里的报表,它是活命的根本,是血汗的结晶,是能让人变成野兽也能让人展现最后尊严的东西。
这段饥饿的记忆,像用烧红的烙铁,深深地烫在了他的灵魂深处。它带来的不仅是生理上的痛苦,更是一种世界观的重塑。从此以后,“吃饱饭”这三个字,在他心中拥有了沉甸甸的、近乎神圣的分量。无论未来命运如何起伏,这份对食物的敬畏,对饥饿的恐惧,将伴随他一生,成为理解这片土地和其上人民的一把永不生锈的钥匙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U27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