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60章 第一次回京探亲

小说: 皇城根下的逐浪者   作者:快乐观察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皇城根下的逐浪者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U27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作者“快乐观察”推荐阅读《皇城根下的逐浪者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

腊月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陕北高原,卷起干硬的雪粒,抽打着知青点破败的窗棂。窑洞里,阴冷潮湿,呵气成霜,日子仿佛被冻住了,只剩下无休止的寒冷和刻骨的思乡。

就在这几乎令人窒息的沉寂中,一个消息像惊雷般炸响——查德文的探亲申请,批下来了。

消息是张队长带来的,他捏着一张盖了公社红印的纸,脸上没什么表情,语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:“查德文,收拾收拾,后天走。年过完按时回来。”

窑洞里瞬间死寂。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查德文身上,震惊、羡慕、难以置信,还有一丝难以掩饰的酸楚。回北京!这三个字像是有魔力,瞬间点燃了每个人眼中压抑己久的渴望。

大康猛地捶了查德文一拳,声音嘶哑:“操!真批了?!你小子走了狗屎运!”

小宁挣扎着从炕上坐起来,推了推滑落的眼镜,苍白的脸上挤出一丝笑:“真好…德文…真好…”

赵晓梅没说话,只是低头用力搓洗着盆里的衣服,手指冻得通红。

查德文自己则完全懵了,心脏狂跳,手抖得几乎接不住那张轻飘飘却重若千钧的纸。巨大的狂喜之后,是一种近乎恐慌的茫然。真的…能回去了?

接下来的两天,像是在梦里。知青们翻箱倒柜,凑出最体面的行头——一件半新的蓝布棉袄,一条洗得发白的军裤。大康塞给他一小包路上吃的炒面,小宁偷偷给了他几张全国粮票,赵晓梅连夜帮他缝补了棉袄肘部的破洞,针脚细密得让人心酸。乡亲们也有来表示的,李大爷拿来几个冻得硬邦邦的柿饼,张队长沉默地塞过来一张皱巴巴的汽车票。

离开的那天清晨,天还没亮。查德文背着简单的行囊,站在知青点门口。伙伴们都出来送他,缩着脖子,在寒风里呵着白气。

“给家里带好…”大康声音闷闷的。

“…早点回来。”小宁咳嗽着,眼神里有羡慕,也有落寞。

赵晓梅站在稍远的地方,围巾遮住了大半张脸,只露出一双眼睛,在熹微的晨光中,看不清情绪。

查德文喉咙发紧,千言万语堵在胸口,最后只重重地点了点头:“…等我回来。”

长途汽车在黄土高原的盘山道上颠簸了整整一天,换火车,又是两天两夜硬座。车厢里挤满了人,各种气味混杂,烟雾缭绕。查德文紧紧抱着行李,几乎没合眼,看着窗外单调的、逐渐变化的景色,心早己飞向了远方。

当火车终于喷着粗气,缓缓驶入北京站时,查德文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。他随着人流挤下車,双脚踩在站台坚实的水泥地上时,竟有一瞬间的恍惚和不真实感。

熟悉的站台,熟悉的口音,熟悉的“东方红”钟声…但似乎,又有什么不一样了。标语更多了,更鲜红了,行人的神色似乎更匆忙,也更紧绷。一种无形的、肃杀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中,比陕北的寒风更让人感到冷意。

他几乎是跑着冲出站口,跳上熟悉的公共汽车。车窗外的北京城,既熟悉又陌生。街道似乎比记忆里灰暗了一些,胡同口的槐树更秃了,墙上新刷的标语墨迹未干:“批林批孔,反修防修!”…一种更紧张、更压抑的氛围,无声地笼罩着这座他日思夜想的城市。

推开西合院那扇熟悉的、掉了漆的木门时,他的手是抖的。

“谁呀?”母亲的声音从屋里传来,带着一丝警惕。

“妈!是我!德文!”他的声音不受控制地哽咽了。

门猛地被拉开。母亲站在门口,系着围裙,手上还沾着面粉。她愣愣地看着他,像是没认出来,几秒钟后,眼圈瞬间红了,嘴唇哆嗦着,半天才发出一声:“…文儿?…是我的文儿回来了?!”

父亲闻声从屋里出来,手里还拿着报纸,看到他也愣住了,随即快步上前,重重拍了下他的肩膀,声音沙哑:“…回来了?好…好!”

一顿手忙脚乱、眼泪与欢笑交织的团圆饭。母亲把攒了半年的肉票全用了,包了饺子,炒了鸡蛋,恨不得把所有的好东西一下子全塞给他。父亲破例拿出了珍藏的半瓶二锅头,给他倒了一小盅。

饭桌上,父母的目光几乎没离开过他。母亲不停地给他夹菜,摸着他粗糙开裂的手,摸着他黑瘦的脸颊,眼泪止不住地掉:“瘦了…黑了…受罪了…我儿受大罪了…”

父亲话不多,只是闷头喝酒,偶尔问一句:“那边…吃得饱吗?”“干活累不累?”眼神里是藏不住的心疼和担忧。

查德文努力笑着,讲述着陕北的“趣事”:广阔的天地、淳朴的老乡、有趣的放羊经历…他省略了冻得睡不着觉的寒夜,省略了磨破手掌的血泡,省略了饥饿的滋味和险些丧命的洪水。他把苦难包装成历练,把辛酸描绘成新奇。

父母听着,点着头,附和着,但查德文能从他们眼底看到一丝无法完全消除的隔阂。他们能想象苦,却无法真正体会那种浸入骨髓的疲惫和绝望。他们的安慰和心疼,真诚却无力,仿佛隔着一层透明的玻璃墙。

他试图重拾过去的生活。去找儿时的玩伴,发现有的也下乡了,没走的变得谨慎而疏远,话题很难回到从前。他逛了逛熟悉的胡同和书店,却发现气氛压抑,人们行色匆匆,交谈声都压得很低,仿佛随时隔墙有耳。

他甚至感到一丝不自在。习惯了陕北的辽阔和安静,北京的胡同显得有些逼仄,城市的喧嚣让他心惊。吃饭时,他会下意识地把碗里的米粒舔得干干净净,看到母亲要倒掉剩菜汤,他会脱口而出“别浪费!”,弄得母亲一愣。

晚上,睡在自家干净温暖的床上,他反而失眠了。身下的床板太软,没有炕的踏实感;房间太安静,没有高原风声和同伴的鼾声;空气里没有黄土和秸秆的味道,让他莫名心慌。他发现自己开始想念那片贫瘠的土地,想念那些共患难的伙伴,甚至想念那种简单到只剩下生存目标的纯粹。

年过得热闹又冷清。鞭炮声声中,一家人围坐守岁,心里却都揣着事。母亲偷偷问他:“能不能…想办法不回去了?”父亲则沉默地抽着烟,最后叹口气:“…听组织的,好好表现。”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U27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皇城根下的逐浪者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U27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