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62章 “走后门”的风声

小说: 皇城根下的逐浪者   作者:快乐观察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皇城根下的逐浪者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U27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 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皇城根下的逐浪者

陕北高原的春天来得迟,化冻的土地泥泞不堪,春耕的劳作比秋收更磨人。但比身体劳累更让人窒息的,是一种在知青点悄然弥漫、迅速发酵的焦虑和愤懑——关于“离开”的传言,越来越具体,也越来越刺耳。

最初只是模糊的猜测,像沟壑里的风,抓不住形迹。

“听说…县里要给一批表现好的知青安排工作…”

“省城有工厂来招工了?真的假的?”

这些消息虚无缥缈,却足以让每个疲惫不堪的心灵燃起一丝微弱的希望,尽管谁都知道,这希望渺茫得如同风中残烛。

但很快,传言开始附着上具体的人名和细节,变得有鼻子有眼,像淬了毒的针,扎得人生疼。

第一个引爆话题的是邻公社的一个女知青,叫王娟。她父亲是省城某机关的干部。开春没多久,她就以“严重关节炎,无法适应农村劳动”为由,交上了一张盖着省城大医院红章的诊断证明,很快办妥了“病退”手续,无声无息地走了。走之前,她还把带不走的旧脸盆和半瓶雪花膏送给了同屋的姐妹。

消息传开,知青点炸了锅。

“关节炎?她去年还能挑百斤担子走十里山路呢!”大康把锄头狠狠砸进地里,啐了一口,“骗鬼呢!”

“省医院的证明…哪有那么好开?”小宁推了推眼镜,脸色苍白,“没门路,疼死也开不出来。”

查德文沉默地听着,心里一阵发冷。他想起王娟,一个看起来文静甚至有些娇气的姑娘,干活确实不算突出,但绝不到“无法劳动”的地步。那张轻飘飘的证明,像一道无形的鸿沟,将她与还留在这里的所有人彻底隔开。

紧接着,第二个、第三个例子接踵而至。

李家沟的张三,他舅在地区运输公司当调度,突然就被“特招”为司机学徒,走了。

红旗公社的李西,家里不知托了什么关系,搞到了“独生子女,父母多病,家庭困难”的证明,办“困退”回了城。

每一个名字,每一个“成功”离开的案例,都像一块巨石投入知青点这潭死水,激起层层叠叠的涟漪,却不是希望的涟漪,而是嫉妒、愤怒和绝望的漩涡。

“操!这他妈还干个什么劲!”大康彻底爆发了,晚上收工回来,一脚踹翻了院里的破板凳,“老子们累死累活,表现给谁看?比不上人家有个好爹!”

窑洞里一片死寂,没人反驳。往常还会有人劝他“注意影响”,现在,连这种劝解都显得苍白无力。

孙卫平缩在炕角,喃喃自语:“…我爸要是…要是也能…”

话没说完,就被另一种情绪淹没。他父亲只是个普通工人,哪有这种门路?

连最沉得住气的赵晓梅,缝补衣服时也走了神,针尖扎破了手指,渗出血珠,她却浑然不觉,眼神飘忽地望着跳动的油灯,不知在想什么。

查德文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和荒谬感。他们曾经相信的“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”、“广阔天地炼红心”、“表现好就有出路”…这些口号,在冰冷而现实的“关系”和“门路”面前,脆弱得像一张糊窗纸,一捅就破。

所谓的“表现”,所谓的“劳动”,所谓的“扎根”,在有些人那里,只是一场等待时机结束的表演。而表演的终点,是一张薄薄的证明,或一个隐秘的调令。

更让人窒息的是,这种不公,无人能够公开质疑。你能去问领导为什么王娟能病退你不能吗?你能抗议张三凭什么被特招吗?不能。所有的愤怒和委屈,只能憋在心里,或者在极私密的小圈子里,用最恶毒的语言咒骂几句,然后第二天,继续乖乖地扛起锄头下地。

张队长似乎也察觉到了这种情绪的低迷。一次会上,他敲着烟袋锅,含糊地说了几句:“…啊,这个,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…组织上会综合考虑…大家要安心生产,不要瞎想,不要传谣…”

这话,与其说是安抚,不如说是变相的承认。连最基层的干部,也对这种“操作”无可奈何,甚至可能参与其中。

查德文发现,知青点里的气氛彻底变了。以前大家虽然累,但还有一种共同咬牙硬扛的悲壮感。现在,这种共同体意识正在迅速瓦解。

有的人更加消沉,干活磨洋工,眼神空洞,仿佛被抽走了魂。

有的人则开始拼命钻营,绞尽脑汁想和公社、甚至县里的干部搭上关系,递烟,赔笑,打听消息,哪怕只有一丝渺茫的希望。

还有的人,把希望寄托在了更极端的方式上——真的把自己弄病,或者故意制造事故,以期达到“病退”的标准,哪怕留下终身残疾。

一天夜里,查德文被隔壁窑洞隐隐的哭声和争吵声惊醒。他悄悄起身,听到是大康和孙卫平在争执。

“…你就不能想想办法?给你爸写信!求他!哭!闹!”是大康压抑的低吼。

“…没用的…我爸就是个焊工…能找谁…”孙卫平带着哭腔。

“那怎么办?等死吗?!等他们一个个都走光了,就剩我们这些没爹可拼的在这黄土里烂掉?!”

声音戛然而止,只剩下压抑的、绝望的啜泣。

查德文靠在冰冷的土墙上,浑身发冷。原有的信念,那种虽然痛苦却还带着些许理想主义色彩的“奉献”和“锻炼”的认知,在这一刻,被现实砸得粉碎。他看到的,不再是平等的锻炼,而是赤裸裸的、基于出身和权力的资源分配不公。

这种冲击,比身体的劳累、饮食的粗陋、环境的艰苦更致命。它摧毁的是支撑人坚持下去的公平感和希望。

他在煤油灯下,翻开日记本,笔尖颤抖,却久久落不下去。最终,他只写下一行字:

“风起于青萍之末,浪成于微澜之间。然此风此浪,非自然之力,乃人为之沟壑,深不可越。”

合上本子,吹灭油灯,黑暗吞噬了一切。窗外,高原的风依旧不知疲倦地呼啸着,但它带来的不再是空旷的自由,而是令人窒息的、关于命运悬殊的刺骨寒意。“走后门”的风声,吹散的不仅是几个幸运儿,更是整个知青群体残存的对“公平”二字的最后一丝幻想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U27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皇城根下的逐浪者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U27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