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午的阳光斜斜地照进宿舍,透过蒙着灰的铁窗,在地板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斑。周时站在宿舍中央,看着这个住了三年的六人间——上铺的床板还留着小李贴的动漫海报,对面的桌子上摆着老吴没带走的旧台灯,墙角堆着几个装着杂物的纸箱,空气里混着洗衣粉和淡淡机油的味道,熟悉得让人心头发酸。
他从床底拖出一个旧行李箱,是三年前刚进厂时买的,轮子早就不太灵活,拖起来“咕噜咕噜”响。打开箱子,里面还留着几件当时带过来的旧衣服,一件洗得发白的T恤,一条牛仔裤,裤脚磨破了边,是他当时最体面的行头。
“该收拾了。”周时轻声对自己说,弯腰开始整理。
第一件放进箱子的,是叠得整整齐齐的工服。深灰色的布料上还沾着一块没洗干净的机油印,是上个月修机器时蹭上的。他捏着工服的领口,手指拂过磨毛的袖口,突然想起第一次穿这件工服的样子——当时他还觉得很新鲜,对着镜子照了好几遍,心里想着“以后就是厂里人了,要好好干”。可现在,这件工服却像个沉重的壳,压了他三年,终于可以放下了。
接着是几件换洗衣物,都是这几年在镇上地摊上买的便宜货,一件长袖衬衫,两件T恤,一条运动裤。他把衣服叠得方方正正,放进箱子的一侧,留出另一边放其他东西。收拾到抽屉时,他摸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,掏出来一看,是弟弟去年让他带的“城里的糖果”——当时弟弟在电话里说“哥,我们同学说城里的水果糖特别甜,你能不能给我带点”,他买了一大袋,后来因为加班忘了寄,一首放在抽屉里,现在糖纸都有点发黄了。
“得带回去,弟弟肯定还想吃。”周时把糖果放进一个小塑料袋里,小心翼翼地塞进衣服缝隙里,好像怕压坏了一样。
然后是放在桌角的旧笔记本电脑。电脑屏幕左上角有一道裂痕,是去年搬宿舍时摔的,键盘上的“W”键松松垮垮,随时要掉下来。他抱着电脑,轻轻放在箱子里,垫上一件衣服,怕路上颠簸弄坏了——这台电脑里存着他写的技改方案原稿,存着和家人的视频通话记录,存着老张发来的“注意安全”的微信,是他在城里三年最珍贵的东西。
收拾到枕头底下时,他摸到两个冰凉的东西——是老张给的旧U盘,还有他自己搜集证据的新U盘。他把两个U盘放在手心,轻轻着。老张给的U盘外壳磨损严重,上面的标签早就看不清了,却帮他保存了徐国安假考勤的证据;新U盘是他特意买的,里面存着合同修改记录、聊天记录、录音,是他对抗徐国安的“武器”。现在,这些都成了过去,可他还是想留着——不是为了记恨,是为了提醒自己,曾经为了公道拼过。
他把两个U盘放进电脑包的侧兜,拉好拉链,然后把电脑包放进箱子里,靠在衣服旁边,像护着一件宝贝。
最后,他打开抽屉最里面的格子,拿出一个小小的相框——是去年春节回家拍的全家福。照片上,妈妈笑得眼角皱起,手里拿着刚煮好的饺子;爸爸站在旁边,腰杆挺得笔首,虽然脸上有皱纹,却很精神;弟弟搂着他的胳膊,露出两颗小虎牙,手里举着一张满分试卷。周时看着照片,手指轻轻拂过妈妈的脸,眼眶突然有点湿:“妈,爸,弟弟,我要回来了。”
他把相框放在箱子最上面,怕被压坏,又用一件衬衫盖在上面,轻轻抚平褶皱。
收拾完行李,箱子己经装得满满当当,拉链拉了好几次才拉上。周时拖着箱子,走到宿舍门口,最后回头看了一眼——空荡荡的床位,收拾干净的桌子,墙角的纸箱,好像他从来没来过一样。可只有他知道,这里藏着他三年的汗水、委屈、温暖和成长。
“走了。”他轻声说,转身关上门,门“咔嗒”一声锁上,像给这三年的生活画上了一个句号。
宿管阿姨的房间在宿舍楼下,周时拖着箱子走过去,阿姨正坐在门口择菜,看见他,赶紧放下手里的菜,站起来:“小伙子,这就走了?”
“嗯,阿姨,回家了。”周时把宿舍钥匙递给她,“钥匙还给您,麻烦您了。”
阿姨接过钥匙,却没立刻放进抽屉,而是握着钥匙,看着他,眼神里满是不舍:“这三年辛苦你了,平时总帮我搬东西,还帮我修过收音机。以后常回来看看啊,阿姨给你煮面吃。”
周时的鼻子有点酸,点点头:“好,阿姨,您也注意身体,别太累了。”
“哎,好,好。”阿姨拍了拍他的胳膊,“路上小心,到家给阿姨报个平安。”
走出宿舍楼,周时拖着行李箱,轮子“咕噜咕噜”地响着,在安静的厂区小路上格外清晰。他沿着小路往厂区大门走,路过车间时,忍不住停下脚步——车间的门开着,能看见里面的机械臂还在“咔嗒咔嗒”地运转,工友们低着头,重复着“取件-组装-放归”的动作,像三年前的自己一样。
他站在那里看了一会儿,心里没有了之前的压抑,只有一种淡淡的释然。这里有他的汗水,有他的委屈,有老张、小李这样的朋友,可他真的累了,累到不想再做一颗重复运转的螺丝钉,累到只想回到那个有家人等着的老家。
“再见了。”周时轻声说,转身继续往大门走。
厂区大门外,是他曾经每天必经的路,路边的小吃摊还在,卖煎饼的大爷正忙着翻煎饼,烤红薯的炉子冒着热气,香味飘得很远。他走到一个卖火车票的代售点,推开门,里面只有一个工作人员,正低头看着电脑。
“您好,买一张今天晚上去XX镇的火车票,最好是硬座。”周时说。
“XX镇?晚上七点半有一班,硬座还有票,要吗?”工作人员抬头问。
“要,麻烦您了。”
付了钱,拿到火车票,周时捏着那张小小的纸片,指尖能感受到纸质的粗糙,上面印着“XX厂站-XX镇站”,时间是19:30,座位号是12车厢15号硬座。他看着火车票,心里突然有点紧张——三年没回家了,不知道家里有没有变,不知道妈妈的风湿好了没,不知道爸爸的腰还疼不疼,不知道弟弟是不是长高了。
离开代售点,离火车发车还有三个小时,周时拖着箱子,在镇上的小路上慢慢走。他走到一家小卖部,买了一瓶矿泉水,又想起弟弟喜欢吃的辣条,挑了两包,放进背包里;路过一家水果店,看见新鲜的苹果,又买了几个,用塑料袋装着,怕路上压坏了。
不知不觉,走到了火车站。XX厂站是个小站,候车室不大,里面挤满了人,大多是背着大包小包的打工者,有的在低头玩手机,有的在吃泡面,有的在小声聊天,空气里混着泡面味和汗味,却充满了“回家”的气息。
周时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,把行李箱放在脚边,背包放在腿上。他掏出手机,给妈妈发了条微信:“妈,我买了晚上七点半的火车,大概十点能到镇上,您不用来接我,我自己打车回去就行。”
妈妈很快回复:“不行,我跟你爸去镇上接你,你坐了一路车,肯定累了,我们在家煮了鸡汤,等你回来喝。”
看着妈妈的消息,周时的眼睛又湿了。他想象着妈妈和爸爸在镇上车站等他的样子,想象着家里的鸡汤冒着热气,想象着弟弟跑过来抱着他的胳膊,喊“哥,你终于回来了”,心里的紧张渐渐被期待取代。
他靠在椅背上,看着候车室里来来往往的人——一个背着大背包的大叔,手里拿着给孩子买的玩具;一对年轻的情侣,互相依偎着,小声说着回家的计划;一个老奶奶,手里提着一个布包,里面大概是给孙子带的零食。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,却又满是期待,像他一样,盼着早点回到那个属于自己的家。
广播里传来检票的通知,不是他那一班,却让他的心跳快了起来。他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火车票,又摸了摸背包里的糖果和辣条,摸了摸箱子里的全家福,心里突然变得无比坚定——他终于要离开了,离开这个让他压抑了三年的地方,回到那个有家人、有温暖、有烟火气的老家。
夕阳透过候车室的窗户,照在周时的脸上,暖融融的。他抬起头,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,嘴角慢慢勾起一抹笑——老家,我回来了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UP9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