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18章 冬雪映传承的暖意与春日赴远方的新程

小说: 绣色流年   作者:作者天涯海角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绣色流年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XOK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绣色流年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

腊月的雪又一次裹住了红旗厂,车间的玻璃窗上凝着薄霜,却挡不住里面的热气——林晚秋正和女工们一起,把刚绣好的“缠枝纹地球”挂毯展开,金线绣的经纬线绕着传统缠枝纹,在灯光下泛着柔润的光,这是要寄给法国合作方的样品,也是“机械绣纹”走出国门的第一份正式答卷。

“线脚再检查一遍,”林晚秋指尖拂过挂毯边缘,心里藏着一丝紧张,“这是咱们第一次给国外客户寄样品,不能出半点差错。”她想起和法国客商签订协议时的场景,对方握着她的手说“期待看到苏绣与世界的碰撞”,现在这份期待就握在自己手里,容不得丝毫马虎。

沈知远拿着放大镜走过来,仔细查看挂毯上的针脚,眉头微微蹙起:“这里的缠枝纹有点跳线,虽然不明显,但咱们得重新绣,要让客户看到咱们的匠心。”他蹲下身,指着跳线的位置,语气认真,“机器的送经机构可能有点松动,我去调整一下,你先把这部分拆了重绣。”

林晚秋点点头,拿起剪刀小心地拆线。指尖触到细密的丝线,突然想起第一次和沈知远在废料场研究旧齿轮的日子——那时他手里攥着生锈的零件,眼里却满是光,说“机器能帮绣活走得更远”。现在,他的话真的实现了,可自己心里却比那时更忐忑,怕这份承载着传承与期待的样品,不能让客户满意。

“别担心,”沈知远像是看穿了她的心思,调整机器的间隙回头看她,“咱们这几年改进了这么多次机器,整理了这么多绣谱,连李阿婆的手稿都吃透了,肯定能行。再说,就算有问题,咱们也能及时调整,重要的是把咱们的心意绣进去。”

林晚秋看着他认真的侧脸,心里的忐忑慢慢散了。是啊,从母亲的肥皂盒到李阿婆的绣针,从苏州的老绣工到车间的女工们,这份“机械绣纹”里藏着太多人的心意,就算遇到困难,大家也会一起想办法解决。

张桂芬端着杯热姜汤走进来,递给林晚秋:“天这么冷,喝点姜汤暖暖身子。我刚才给苏州刺绣厂打了电话,赵阿婆说要是样品有需要调整的地方,她们随时能帮忙,还说国外客户要是喜欢,以后咱们就能一起把苏绣卖到全世界去。”

林晚秋接过姜汤,暖意顺着喉咙滑进心里。她看着张桂芬,想起以前两人针锋相对的日子,忍不住笑了:“真没想到,咱们现在能一起为了‘机械绣纹’努力,还能得到苏州老绣工们的支持。”

张桂芬也笑了,眼角的细纹舒展开来:“以前是我不懂事,总想着争高低,现在才明白,能为传承做点事,比什么都强。我儿子昨天还跟我说,等他长大了,要去法国看咱们的‘机械绣纹’展品,还说要把苏绣教给外国小朋友。”说起儿子,她的眼里满是温柔,像冬雪下的暖阳,藏着对未来的期许。

样品寄出去后,林晚秋每天都在等消息,连做梦都在想客户会不会喜欢。沈知远看出了她的焦虑,每天都会找些事让她分心——有时是一起整理新的绣谱,有时是调试新的机器模型,有时是陪卫东去学校教孩子们刺绣。

卫东也看出了姐姐的不安,每天放学都会给她带朵自己绣的小花儿,说“姐,你别担心,外国叔叔肯定会喜欢咱们的绣品,因为这上面有咱们所有人的心意”。孩子的话像颗定心丸,让林晚秋心里的焦虑慢慢减轻。

半个月后的一天,总厂突然打来电话,说法国合作方发来邮件,不仅喜欢寄去的样品,还希望能派技术人员来红旗厂学习“机械绣纹”技术,以后要在法国建立“苏绣传承基地”。

“真的?”林晚秋握着电话,手都在抖,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。她转头看向沈知远,声音哽咽:“他们喜欢,他们还要来学习,还要建传承基地!”

沈知远跑过来,接过电话确认了消息后,也忍不住笑了。他拍了拍林晚秋的肩膀,眼里满是欣慰:“我就说咱们能行,你母亲和李阿婆要是知道,肯定会特别高兴。”

张桂芬听到消息,激动地跑遍了整个车间,告诉每个女工这个好消息。女工们都欢呼起来,有的甚至忍不住哭了——这几年的辛苦没有白费,“机械绣纹”不仅走出了国门,还能在国外建立传承基地,这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荣耀。

王大妈特意做了一大锅红烧肉,还包了饺子,车间里像过年一样热闹。张桂芬举着酒杯,站起来说:“今天咱们要好好庆祝,庆祝咱们的‘机械绣纹’走向世界,庆祝咱们的苏绣能在国外传承!我提议,咱们敬晚秋和沈工程师,敬所有为传承努力的人!”

大家纷纷举杯,笑声和欢呼声在车间里回荡,暖得让人心里发颤。林晚秋看着眼前的景象,突然觉得,所有的辛苦、焦虑、不安都值了——母亲的心愿实现了,李阿婆的嘱托做到了,自己和所有工友们的努力,都开出了最美的花。

春节过后,法国的技术人员如约来到红旗厂。林晚秋和沈知远带着他们参观车间,讲解“机械绣纹”的技术原理,教他们传统的苏绣手法。外国技术人员对“机械绣纹”充满了好奇,不停地提问、记录,还亲手尝试刺绣,虽然针脚歪歪扭扭,却学得格外认真。

卫东也成了小老师,教外国叔叔阿姨们绣简单的五角星和缠枝纹。他拿着李阿婆传给他的绣针,认真地说:“劈线要轻轻拉,走线要稳,这样绣出来的图案才好看,这是李阿婆教我的,也是我妈妈的妈妈传下来的。”

外国技术人员听得很认真,还拿出相机把卫东教刺绣的样子拍下来,说要带回法国,让更多人知道中国的苏绣传承有多温暖。

法国技术人员离开时,林晚秋把一本《机械绣纹传承手册》和一块绣着“缠枝纹地球”的手帕送给他们。手册里夹着母亲当年包银绣针的红绸布,手帕上的缠枝纹绕着地球,象征着苏绣的传承没有国界。

“这是我们的心意,”林晚秋握着法国技术人员的手,“希望你们能把‘机械绣纹’教给更多人,让苏绣在法国生根发芽,让更多人知道中国老手艺的美。”

法国技术人员点点头,眼里满是感动:“我们一定会的,等法国的传承基地建好,我们会邀请你们来参加开幕式,让全世界都看到苏绣的魅力!”

送走法国技术人员后,林晚秋站在车间门口,看着远处的火车慢慢驶离,心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。沈知远走到她身边,递了杯温热的茶水:“想什么呢?”

“我在想,”林晚秋接过茶水,眼里满是笑意,“等法国的传承基地建好,咱们带着卫东、张姐、王大妈,还有苏州的老绣工们一起去,看看咱们的苏绣在国外是什么样子,看看咱们的‘机械绣纹’是不是真的能让传承没有国界。”

沈知远点点头,握住她的手:“会的,咱们一定会去。以后咱们还要把‘机械绣纹’传到更多国家,让苏绣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,让更多人知道,中国的老手艺,永远都有新活力。”

卫东跑过来,手里举着刚绣好的小旗子,上面绣着“苏绣走向世界”的字样,兴奋地说:“姐,沈叔叔,以后咱们还要去美国、英国、德国,把咱们的‘机械绣纹’教给全世界的人,让所有人都喜欢苏绣!”

林晚秋摸了摸卫东的头,看着身边的沈知远,看着车间里忙碌却充满活力的女工们,突然觉得,母亲当年藏在肥皂盒里的银绣针,不仅绣出了传承的路,更绣出了所有人的梦想与未来。而这条路上,还有无数的风景等着他们去探索,无数的美好等着他们用丝线和齿轮去编织,永远没有终点,永远充满力量。

春日的阳光洒在红旗厂的厂房上,暖得像绣绷上晒透的棉布。林晚秋知道,新的旅程己经开始,而他们,会带着母亲的嘱托、李阿婆的心意、所有老绣工的期待,还有彼此的陪伴,朝着更远的远方前进,让苏绣的传承,像缠枝纹一样,生生不息,永远朝着阳光生长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XOK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绣色流年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XOK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