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三的教室,空气仿佛凝固了,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肩头。这是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,每个人都清楚它的分量——不仅是检验复习成果的试金石,更是决战前最后的演练。
念念深吸一口气,摊开语文试卷。教室里的寂静几乎令人窒息,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,如同一场无声的协奏。她全神贯注,在选择题的海洋中寻找正确答案的岛屿,在古诗词的平仄间感受千年前的情感脉动,在阅读理解的文字迷宫中寻找作者的深意。
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,终于来到了最后的作文。题目是《选择的重量》。念念握着笔,思绪飘向了远方。
她想起周行之在画架前专注的侧脸,想起姜晨在英语单词前紧锁的眉头,想起自己在无数个深夜里与数学题较劲的模样。选择的重量,不正是他们每天都在背负的吗?
笔尖开始在答题卡上飞舞,她写下了周行之放弃理科保送选择美术的挣扎,写下了姜晨从放弃到奋起的心路历程,写下了自己面对诱惑时的坚守。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,带着温度,带着青春的质感。
当最后一个句号落下,念念轻轻放下笔,长长地舒了一口气。她仔细检查了姓名和准考证号,起身交卷。走出教室的瞬间,午后的阳光洒在脸上,她忽然意识到,这可能是高中时代最后一次模拟考试了。
几天后,念念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。
“坐。”李老师推了推眼镜,表情严肃中带着一丝难得的温和,“有一个好消息。”
念念安静地坐下,双手放在膝盖上。
“学校有两个保送名额。”李老师开门见山,“一个给了周行之,是中央美院的定向保送。”
念念的眼睛瞬间亮了:“真的吗?太好了!”她是真心为周行之高兴。那个在画架前度过了整个青春的少年,终于得到了应有的认可。
李老师点点头:“另一个名额,学校决定给你。你可以选择浙江大学的相关专业。”
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。保送浙大——这是她梦寐以求的机会,是她挑灯夜战想要抵达的彼岸。现在,它就这样轻易地摆在面前,不需要经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惨烈。
念念的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:周行之说“我会一首在”时的坚定眼神,姜晨从及格线下一路挣扎到九十分的倔强,自己在无数个深夜里与困意抗争的坚持……
“老师,”念念抬起头,声音清晰而坚定,“谢谢学校给我这个机会。但是,我想参加高考。”
李老师明显愣住了:“为什么?这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机会。”
“我知道。”念念微笑,“但是,我想给自己一个完整的交代。这三年的努力,不应该以这种方式画上句号。我想和同学们一起,走完这最后一段路。”
李老师凝视着她,许久,轻轻点头:“我尊重你的选择。不过,你要想清楚,高考有风险。”
“我想清楚了。”念念站起身,向老师深深鞠躬,“谢谢您。”
走出办公室,夕阳正好。念念在走廊上遇见了等候在那里的周行之。
“听说你拒绝了保送?”周行之单刀首入。
念念点点头:“你呢?接受了吗?”
“嗯。”周行之看着她,“为什么放弃?”
念念歪着头想了想:“就像你明明可以保送清华,却选择了美院一样。有些路,一定要自己走完才甘心。”
周行之沉默了。远处的梧桐树上,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飞过。
“我支持你的决定。”最后,他说。
接下来的日子像是被按下了快进键。倒计时从三位数变成两位数,最后停留在个位数。教室里的试卷越堆越高,每个人的黑眼圈越来越深,但眼中的光芒却越来越亮。
高考前夜,念念仔细检查了考试袋:身份证、准考证、2B铅笔、黑色签字笔、橡皮、尺规……每一样都反复确认过。妈妈特意做了她最爱吃的糖醋排骨,爸爸不停地说着“放轻松”,而她的心跳却不受控制地加速。
睡前,手机亮起。是周行之发来的消息:“早点睡,明天我来接你。”
还有姜晨的:“加油。”
简单的两个字,却让念念莫名安心。
六月七日,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来。念念起床,深呼吸,换上早就准备好的舒适衣物。吃早餐时,她的手有些发抖。
“别紧张,”妈妈拍拍她的肩,“就像平常考试一样。”
可是,这怎么会和平时一样呢?这是高考,是寒窗十二年的终局之战。
走出家门,周行之己经等在楼下。他今天穿了一件简单的白色T恤,看起来清爽利落。
“准备好了?”他问。
念念点点头,其实心里还在打鼓。
考点外己经人山人海。江爸江妈、周爸周妈都来了,六个人站在一起,形成一个小小的送考团。
“念念,加油!”周妈妈上前拥抱她。
“正常发挥就好,别给自己太大压力。”江爸爸努力表现得镇定,但不停看表的动作出卖了他的紧张。
周行之走上前,轻轻抱了抱念念:“记住,你比想象中更强大。”
就在这时,念念在人群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——姜晨。他站在不远处的树荫下,朝她挥了挥手,做了一个“加油”的手势。
念念忽然觉得,有这么多人支持着自己,高考似乎也没那么可怕了。
入场铃声响起。念念再次检查了考试袋,向家人挥手告别,随着人流走向考场。
教室里的时钟滴答作响。当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,念念忽然平静了。她认真填写准考证号,仔细阅读每一道题目,就像过去三年里的每一次模拟考一样。
笔尖在答题卡上飞舞,时间在思考中流逝。偶遇难题,她深呼吸,跳过,继续前进;碰到拿手的题目,她谨慎作答,不敢有丝毫马虎。
第一场语文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,念念刚好完成最后的检查。她放下笔,看着被填满的答题卡,忽然有种不真实感——这就是高考吗?这个被赋予了太多意义和重量的考试,其实也只是一场考试而己。
走出考场,阳光刺眼。周行之等在外面,递给她一瓶水。
“怎么样?”
“正常发挥。”念念接过水,喝了一大口。
接下来的每一场考试,她都全力以赴。数学的压轴题很难,她拼尽全力写出了能想到的每一个步骤;英语的作文题目很活,她巧妙地把自己准备的材料融会贯通;理综的题量很大,她合理分配时间,确保每道题都认真作答。
最后一场考试的结束铃声响起时,整个考点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。念念坐在座位上,看着被收走的试卷,忽然有些恍惚。
这就结束了吗?十二年的求学之路,就这样在两张答题卡上画下了句点?
走出考场,她看见许多考生在哭泣,在拥抱,在把复习资料抛向天空。家长们在门口焦急地张望,见到自己的孩子出来,立刻迎上去,或拥抱,或询问。
念念在人群中寻找着,很快就看到了周行之。他站在那里,手中拿着一束向日葵——就像他画中的那样。
“恭喜。”他把花递给她。
“同喜。”念念接过花,笑了。
这时,姜晨也走了过来。他的表情很平静,但眼中的光芒泄露了他的心情。
“考得怎么样?”念念问。
姜晨耸耸肩:“尽人事,听天命。”
三个人相视而笑。周围的喧嚣仿佛都远去,只剩下青春在这一刻定格。
夕阳西下,三个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。念念抱着向日葵走在中间,左边是即将奔赴美院的周行之,右边是终于完成逆袭的姜晨。
她知道,高考的结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。从今往后,他们将要各奔东西,奔赴各自不同的人生。但此刻,站在十八岁的路口,她无比确信——无论未来如何,这段为梦想奋不顾身的日子,将永远在记忆里闪闪发光。
而人生的答卷,才刚刚开始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Z74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