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104章 特殊时期

小说: 70年代下乡知青   作者:金扬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70年代下乡知青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R2GU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作者“金扬”推荐阅读《70年代下乡知青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

麦收刚过,董海舟蹲在农科院试验田里,仔细记录着"金穗10号"的测产数据。汗水顺着他的鬓角滑落,在笔记本上洇开一小片水渍。

"亩产九百二十斤!"徐温玲从另一头跑来,草帽下的脸红扑扑的,"比对照田增产28%!"

董海舟刚要说话,突然剧烈咳嗽起来,一口鲜血溅在麦茬上。徐温玲慌忙扶住他:"你的肺病又犯了!必须去医院!"

"老毛病了,不碍事。"董海舟抹了抹嘴角,"先把验收报告写完......"

正说着,一辆吉普车疾驰而来,扬起漫天尘土。车门打开,跳下来的是省农业厅新任厅长郑国栋——他是刚从外省调来的老干部,以铁面无私著称。

"董海舟同志吧?"郑厅长大步走来,握住董海舟沾满泥土的手,"我特意来看你的'金穗10号'!"

验收现场,郑厅长仔细查看了每一处试验田,不时蹲下身拨开麦穗查看。当看到那片曾被除草剂毁坏后又恢复生机的麦田时,他沉默良久。

"老董啊,"郑厅长突然说,"部里决定在全国推广'金穗10号',需要你明天就去北京参加部署会。"

董海舟愣住了:"这么快?区域试验才做了一年......"

"特殊时期,特事特办。"郑厅长压低声音,"北方五省大旱,急需抗旱品种。你的'金穗10号'是我们最好的选择。"

当晚,董海舟在宿舍收拾行李时,徐温玲匆匆赶来,手里攥着一封信:"刚收到的,农业部急件!"

信中说,因"金穗10号"含有外源基因片段,暂缓推广审批,需补充安全性试验。落款是农业部种子管理局,盖着鲜红的公章。

"胡说八道!"董海舟气得手首发抖,"'金穗10号'是常规育种,哪来的外源基因?"

徐温玲翻出实验记录:"所有亲本材料都登记在册,三代谱系清清楚楚......"

两人连夜赶到省农科院,敲开了陈老家的门。白发苍苍的老院长戴着老花镜,仔细看完文件,突然拍案而起:"卑鄙!这是有人要卡你的成果!"

第二天一早,董海舟还是按计划登上了去北京的火车。月台上,徐温玲塞给他一个牛皮纸袋:"所有实验记录的复印件,还有陈老写给老同学的信。"

火车开动后,董海舟才发现自己的硬座车厢里,对面坐着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人——正是当年金禾种业的赵立新!

"巧啊,董老师。"赵立新推了推眼镜,右手那半截小指格外刺眼,"听说您的品种遇到点麻烦?"

董海舟攥紧了拳头:"是你搞的鬼?"

"话不能这么说。"赵立新压低声音,"其实只要您愿意合作,把'金穗10号'的经销权交给指定公司,审批问题......"

"滚!"董海舟的怒吼引得车厢里的人纷纷侧目。

赵立新不慌不忙地站起身:"您考虑清楚。现在可不是当年了,市场经济,讲究的是利益共享......"说完,他拎着公文包走向卧铺车厢。

北京西站人头攒动。董海舟刚出站,就被个穿军绿色上衣的小伙子拦住:"董老师吧?郑厅长让我来接您。"

车子却越开越偏,最后停在了郊外一家宾馆前。董海舟被带进会议室,里面己经坐了七八个人。主位上是个梳着大背头的中年人,自我介绍是某外资种业公司的中国区总裁林志强。

"久仰董老师大名!"林总热情地握手,"我们公司愿意出二十万美元买断'金穗10号'的海外经销权。"

董海舟冷笑:"然后高价卖回国内?"

"您误会了。"林总使个眼色,助手立即摊开合同,"我们保证国内价格不变,只是......需要您在亲本来源上做些技术性调整......"

董海舟这才明白,对方是要他把"金穗10号"改成中外合作育成的品种!他猛地站起来:"休想!这是中国人自己培育的种子!"

"董老师别激动。"林总笑容不变,推过来一张支票,"这是五万定金。您知道现在美国先锋公司的玉米种子卖多少钱一斤吗?您那点工资......"

董海舟把支票撕得粉碎,摔门而去。

第二天,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会议如期举行。当董海舟走进会场时,发现自己的发言被临时取消,议程表上赫然印着《关于引进国外优质小麦品种的可行性报告》,报告人正是林志强!

更令人震惊的是,董海舟在嘉宾席看到了赵立新——他的胸牌上写着"亚太种业协会顾问"!

会议休息期间,董海舟堵住了农业部种子管理局的刘处长:"为什么暂缓'金穗10号'的审批?"

刘处长支支吾吾:"这个......有专家提出质疑......"

"哪个专家?让他当面跟我说!"

刘处长被逼急了,脱口而出:"是美国杜邦公司的技术报告!他们说'金穗10号'疑似含有他们的专利基因片段!"

董海舟如遭雷击。他突然明白,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围剿——外资种业公司要扼杀中国自主研发的优质品种!

就在这时,郑厅长匆匆赶来:"老董,跟我来!"

在农业部一个小会议室里,坐着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。他们是陈老请来的国内顶尖育种专家,专门为"金穗10号"做技术鉴定。

三天后,鉴定结果出炉:"金穗10号"完全不含有任何外源基因,所有性状均为常规育种所得。这份盖着十几枚红色印章的鉴定书,被郑厅长亲自送到了部长办公室。

离京前夜,董海舟在招待所房间里整理材料。突然有人敲门,开门一看,是风尘仆仆赶来的徐温玲。

"你怎么来了?"董海舟又惊又喜。

徐温玲从包里掏出一摞资料:"我找到了!赵立新去年就开始代理美国先锋公司的业务,他们早就盯上'金穗10号'了!"

她带来的证据显示,赵立新和林志强暗中勾结,企图通过技术壁垒阻止国产优质品种推广,为外资种子进入中国市场扫清障碍。

返程的绿皮火车上,董海舟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,突然说:"温玲,回去后我想办个农民培训班。"

徐温玲正往笔记本上记着什么,闻言抬起头:"教什么?"

"教他们留种。"董海舟的声音很轻,却字字铿锵,"不能让我们的种子,变成别人卡我们脖子的工具。"

车窗外,夏日的阳光照耀着无边的麦田,沉甸甸的麦穗低垂着头,像在思考着什么。远处,一台崭新的联合收割机正在作业,轰鸣声随着风传来,仿佛新时代的脚步声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R2GU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70年代下乡知青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R2GU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