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89章 野火春风

小说: 70年代下乡知青   作者:金扬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70年代下乡知青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R2GU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农科院的布告栏前围满了人。徐温玲踮起脚尖,看见红头文件上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——"任命徐温玲同志为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所长"。人群中传来稀稀拉拉的掌声,更多的是交头接耳的议论。

"听说她连大学文凭都没有..."

"在云南搞的那些东西,算正经科研吗?"

徐温玲整了整洗得发白的的确良衬衫,转身走向那栋灰扑扑的三层小楼。这就是她今后要战斗的地方——窗户残缺不全,墙皮剥落得像得了皮肤病,门厅的地砖裂成了蛛网状。

"徐所长好!"门房老张头敬了个不标准的礼,"董副院长交代了,给您留了间朝阳的办公室。"

推开209室的木门,一股霉味扑面而来。阳光透过脏兮兮的玻璃窗,照出空气中飞舞的尘埃。办公桌上放着一盆蔫头耷脑的绿萝,旁边是摞得整整齐齐的档案袋。徐温玲刚拿起最上面那份,门就被撞开了。

"师母!"苏晓芸风风火火地冲进来,白大褂上沾着泥点,"不好了!咱们申请的实验用地被否决了!"

文件从徐温玲手中滑落。那是省农业厅刚下的批复——金穗系列新品种试验田申请被拒,理由是"土地资源紧张,优先保障重点工程"。

"重点工程?"徐温玲冷笑,"就是周厅长引进的那个'中美合资蔬菜基地'吧?"

苏晓芸咬着嘴唇点头。那个项目占用了农科院最好的五百亩试验田,种的却是专供外宾酒店的特供蔬菜,普通老百姓连见都见不着。

"董老师呢?"

"去省委开会了。"苏晓芸压低声音,"听说周厅长虽然停职,但他的人还在农业厅兴风作浪..."

正说着,楼下突然传来刺耳的喇叭声。徐温玲从窗口望去,看见一辆卡车正往仓库方向倒车,车上跳下几个穿蓝布工作服的壮汉,领头的戴着蛤蟆镜,脖子上金链子闪闪发亮。

"那是谁?"

"种子公司新来的经理。"苏晓芸脸色发白,"说是要清点库存,把'老旧品种'处理掉。"

老旧品种?徐温玲心头一紧。金穗3号的原始亲本材料就保存在那个仓库!她抓起外套就往楼下冲,苏晓芸小跑着跟在后面:"师母小心!那人叫王彪,听说有黑道背景..."

仓库门口己经剑拔弩张。董海舟带的两个研究生张着胳膊拦在门前,王彪的人正推推搡搡。金链子在阳光下晃得人眼花:"让开!老子奉周厅长命令..."

"哪个周厅长?"徐温玲厉声喝道,"省委文件明确说他己经停职检查!"

王彪转过身,蛤蟆镜后的眼睛上下打量着徐温玲:"哟,这不是报纸上的'女科学家'吗?"他突然伸手去摸徐温玲的脸,"搞科研多辛苦,不如跟哥哥..."

"啪!"

一记响亮的耳光。王彪的蛤蟆镜飞出去老远,露出那双三角眼里的凶光:"给我打!"

壮汉们一拥而上。徐温玲被推倒在地,眼前闪过皮鞋的寒光。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一声暴喝震得人耳膜生疼:"住手!"

陈司令员带着警卫员大步走来,身后跟着穿检察制服的干部。王彪瞬间蔫了,金链子都仿佛失去了光泽:"首、首长好!我们是来..."

"来销毁国家种质资源的?"检察官亮出证件,"王彪,你涉嫌倒卖国家储备粮,现在依法对你采取强制措施!"

事情的发展快得让人眼花缭乱。王彪被押走后,检察官当场查封了种子公司的账本。陈司令员则递给徐温玲一份文件:"丫头,看看这个。"

文件是中央关于清理整顿农业科研系统的通知,附件里竟然有金穗系列被违规处置的调查报告!原来董海舟早就通过陈司令员,把情况反映到了最高层。

"明天部里要派工作组下来。"老将军拍拍徐温玲的肩,"你准备一下汇报材料。"

夜深了,徐温玲还在办公室整理数据。突然,电话铃声刺破寂静。她刚拿起听筒,就听见苏晓芸带着哭腔的声音:"师母!实验室着火了!"

火光映红了半边天。等徐温玲赶到时,消防车的水龙正对着育种实验室猛喷。董海舟瘫坐在路边,怀里抱着个抢救出来的保险箱,脸上全是烟灰。

"有人纵火..."他哑着嗓子说,"值班的老刘看见有人泼汽油..."

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70年代下乡知青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

消防队长确认火势控制住后,徐温玲不顾劝阻冲进废墟。呛人的浓烟中,她摸索到保险柜前——柜门大开,里面空空如也。保存了二十年的金穗原始亲本材料,不翼而飞!

"是冲着这个来的。"董海舟痛苦地闭上眼睛,"他们知道工作组要来,想毁灭证据..."

回到临时安置的宿舍,徐温玲彻夜难眠。凌晨时分,她突然想起什么,从行李深处摸出个布包——那是离开云南前,阿月塞给她的"护身符"。打开一看,竟是几粒冰蓝色的玉米种!阿月这丫头,不知什么时候偷偷藏了些"冰川蓝"的亲本。

晨光微露时,电话再次响起。这次是李主任,声音严肃得可怕:"徐温玲同志,工作组提前到了。有个情况你必须知道——带队的是郑卫国。"

徐温玲手里的听筒差点掉在地上。郑卫国?他不是在劳动改造吗?

"他检举揭发有功,提前释放了。"李主任咬牙切齿,"现在挂着'改革先锋'的名头,专门负责科研机构整顿。"

会议室里的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。郑卫国穿着笔挺的中山装,胸前的代表证崭新发亮。他正滔滔不绝地宣讲"科研市场化"的新政策,看到徐温玲进来,笑容更加亲切:"我们的女科学家来了!徐所长,听说你们实验室昨晚出了意外?"

徐温玲首视那双藏在金丝眼镜后的眼睛:"郑主任消息真灵通。"

"作为工作组组长,我当然要掌握情况。"郑卫国推了推眼镜,"正好,借这个机会谈谈金穗系列的问题。这些老品种占着资源不出效益,该淘汰就要淘汰嘛!"

董海舟猛地站起来:"什么叫不出效益?金穗3号在黄淮海地区..."

"老董啊,你这思想得转变了。"郑卫国打断他,"现在讲究经济效益。美国先锋公司愿意出高价买断金穗系列,这是多好的事!"

徐温玲终于明白了这场火的真正目的——毁掉原始亲本,就能名正言顺地引进"更优质"的外国种子。她悄悄摸了摸口袋里的布包,那几粒种子硌得掌心发疼。

"郑组长,"她突然开口,"我有个问题。如果外国种子那么好,为什么非洲农民用了反而减产?"

会议室一片哗然。郑卫国的笑容僵在脸上:"这...这是谣言!"

"不是谣言。"徐温玲从公文包抽出一叠照片,"这是我同学从埃塞俄比亚寄来的。美国种子必须配专用化肥农药,三年下来,土地板结得连杂草都不长。"

照片在与会者手中传阅,上面是干裂的农田和绝望的农民。郑卫国的脸色越来越难看:"徐温玲!你这是污蔑国际合作!"

"我只是陈述事实。"徐温玲平静地说,"顺便汇报一下,金穗系列的最新改良型'翡翠钢-耐盐碱型'己经完成田间试验,可以在滨海盐碱地推广。"

这句话像颗炸弹。郑卫国猛地站起来:"不可能!原始亲本不是烧..."他突然意识到失言,赶紧改口,"我是说,火灾不是把材料都毁了吗?"

徐温玲笑了。她慢慢掏出那个布包,倒出几粒冰蓝色的种子:"幸好,科学是可以传承的。"

会议不欢而散。郑卫国临走时阴鸷的眼神,让徐温玲想起当年在青岛的遭遇。但这次她不再害怕——口袋里那几粒种子,就是最有力的武器。

傍晚时分,李主任带来了惊人消息:在陈司令员的坚持下,省委决定暂停农业厅的种子引进计划,全面核查郑卫国与外国公司的往来。更令人振奋的是,国家科委特批了一笔经费,用于金穗系列新品种的推广。

"还有件事。"李主任神秘地眨眨眼,"你们实验室的保险柜里,其实装的是复制品。"

"什么?"徐温玲和董海舟异口同声。

"真的亲本材料,老董当年就转移到气象站了。"李主任哈哈大笑,"这把火啊,烧掉的是一堆过期的会议记录!"

夜色渐深,徐温玲独自走在试验田的小路上。远处,工人们正在清理火灾废墟;更远处,新翻的土壤散发着的气息,等待播种。她蹲下身,把一粒"冰川蓝"埋进土里,轻声说:"爸爸,您看到了吗?种子还在,希望就在。"

春风拂过田野,带着泥土和草木的清香。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,新的故事才刚刚开始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R2GU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70年代下乡知青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R2GU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