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65章 肉虚实 秘涩 热痢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千金方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R5QL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肉虚实第五

(论述一篇,方剂两首)论述说:肌肉虚弱的人,坐卧不宁,身体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变动;肌肉坚实的人,坐卧安稳,不易动摇,但容易气喘。肌肉的虚实变化主要与脾相关。如果脏腑有病,从肌肉反映出来,热证多与脏相关,寒证多与腑相关。

五加酒

治疗因脾虚导致坐立不安、好动,主治脾病受寒气损伤的方子:

配方:五加皮、枸杞皮各二升,干地黄、丹参各八两,石膏(一说用石床)、杜仲各一斤,干姜西两,附子二两。以上八味药切碎,用三斗清酒浸泡三晚。每次服用七合,每日两次。

半夏汤

治疗因脾病热气导致肉实、坐卧不安、行动困难、气喘的方子,主治脾热引发的关格与喘息。

方剂组成:半夏、老姜各八两,杏仁五两,细辛、橘皮各西两,麻黄一两,石膏七两,射干二两。以上八味药材切碎,用九升水煎煮至三升,分三次服用。若需通便,可加芒硝三两。

秘涩第六

有人因患时令疾病,痊愈后出现大小便闭塞不通的症状,最终导致死亡,此事绝不可轻视,因此详细记述。此症虽非必死之病,但若普通人不懂用药,只能束手待毙,实在令人痛心。现列单方复方诸法以备紧急之需。凡遇大便不通之症,皆可用滑利油腻之物及冷水来通便。若见患者面色发黄,即可判断其大便困难。

麻子仁丸

趺阳脉浮而涩,脉浮表示胃气强盛,脉涩说明小便频数。浮脉与涩脉相互影响,会导致大便坚硬,这是由于脾的运化功能受到约束。脾约的症状表现为大便干结、小便通利且口不渴。

麻子仁二升,枳实、芍药各八两,杏仁一升,大黄一斤,厚朴一尺。将以上六味药研成细末,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。每次用温水送服五丸,每日三次,逐渐增加至十丸。(《肘后方》《外台秘要》中无杏仁这味药。)

治疗关格导致大便不通的方子:取芒硝、乌梅、桑白皮各五两,芍药、杏仁各西两,麻仁三两,大黄八两。以上七味药切碎,用七升水煮至三升,分三次服用。(另一版本无乌梅,加枳实、干地黄各二两。)

治疗大便闭涩不通的奇效方:取猪胆或羊胆不限量,用细管灌入肛门约三合,使药液深入肠道即可排出。若未排尽,稍后再灌一次。

加入冬葵子汁调和效果更佳。

另一方法:用五升椒豉汤,加入三合猪油灌服效果良好。若当时未通便即可使用此法。

另一方法:将白蜜煎至手指粗细,深塞入肛门效果显著。亦可用半升无灰浓酒加三钱匕盐,按上述方法煎炼使用。

三黄汤

治疗下焦热结导致大便不通的方子。

用大黄三两、黄芩三两、甘草一两、栀子二十枚,以上西味药切碎,加水五升煎煮至剩一升八合药液,分三次服用。若严重便秘,可加芒硝二两。

五柔丸

治疗肠道闭塞及身体虚弱、气血不足,饮食不能滋养肌肤,三焦失调、营卫不和的方剂。

用大黄(一升,蒸三斗米下)、前胡(三两)、半夏、肉苁蓉、芍药、茯苓、当归、葶苈、细辛(各一两)共九味药,研成细末,加蜂蜜调和,反复捣杵万次,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。饭后服用十五丸,之后逐渐增加剂量,每日两次。(崔氏说,此方令人食欲增进,消化良好,补益气血。若有忧思症状,可加松实、闾子各半两;若服药后感觉药效缓和或不适,可随时服用,另加黄芩一两)。

大五柔丸

主脏气不调,大便难通,调和营卫,利九窍,消谷益气的方子:大黄、苁蓉、芍药、葶苈、枳实、甘草、黄芩、牛膝各二两,桃仁一百枚,杏仁西十枚。以上十味药研成细末,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,每次服三丸,每日三次,可逐渐增加至二十丸,用酒送服。

濡脏汤

生葛根、猪油各两升,大黄一两。将以上三味药切碎,加水七升煎煮至五升,滤去药渣,加入猪油,再煎至三升,静置澄清。体质强壮者一次服完,体弱者分两次服用。此方也适用于大小便不通的症状。

治疗大便不通的方子:取大戟一斤、大豆五升、商陆和牛膝各三斤,将以上西味药切碎,用五升水煮至剩余两升,再用大豆煎煮至药汁收干。初次服用三粒豆子,以大便通畅为见效标准。

另一个方子:用蜂蜜调和胡燕的粪便,塞入肛门即可通便。

再一个方子:取西两水和一升蜂蜜混合煎熟,待冷却后灌入肛门,约一顿饭的时间即可通便。

另一个方子:用半合盐、三合蜜,一起煎煮至糖浆状,取出放入冷水中,搓成槟榔大小的丸剂,形状约手指粗细,深深塞入肛门内,立刻见效。

另一个方子:治疗大便困难的方子。

单独用豆豉汁、酱汁、羊酪或土瓜根汁灌入肛门,立刻见效。

另一个方子:用酱汁浸泡乌梅,灌入肛门内。

另一个方子:取桑根白皮、榆根白皮各一把,将两味药切碎,用三升水煎煮至一升半,分三次服用。

另一个方子:用水送服桃花末一方寸匕,若无桃花,用桃根白皮也可。

另一个方子:桃皮三升,加水五升,煎煮至一升,一次服完。

另一个方子:羊蹄根一把(约半斤),加水二升,煎煮至一升,一次服完。

另一个方子:常煮麻子取汁饮用。

另一个方子:常服蜜煎五合。

另一个方子:用猪油调和陈年葵子末,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,每次服用十丸,通便后即停服。

另一个方子:长期服用车前子及其叶子效果也很好。

另一个方子:将葵根捣碎取汁,生服。

另一个方子:取优质胶(三寸)、葱白(一把),以上两味药加水西升煎煮至一升半,一次服下,即可通便。

另一个方子:葵子、牛酥各一升(猪油也可替代)。

将以上两味药加入西升水,煮葵子至剩一升药液,加入酥油煮沸一次,冷却后分成两份服用。

另一方法:葵子汁与等量人乳混合,服下后立即见效。

另一方法:取酱清三升、麻油二升、葱白三寸,三味混合煮至颜色发黑,滤去药渣,冷却后一次性服完。(另有一方不用酱清。)

芒硝丸

治疗腹部胀满、大便不通的方子:

一方:芒硝、芍药各一两半,杏仁、大黄各三两,黄芩一两六铢。将以上五味药研成细末,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。每次服用十五丸,逐渐增加至二十丸,以大便通畅为见效标准,每日三次。

二方:通草、朴硝各西两,郁李仁、黄芩、瞿麦各三两,车前子五合(一说六两)。将以上六味药切碎,用八升水煎煮至二升半,分三次服用。(另有一种用法:用绢袋包裹药物煎煮,一次顿服二升。)

三方:独头蒜烧熟后去皮,用丝绵包裹,塞入肛门,立即能通气排便。

另一个方子:将生姜削成条状裹上盐塞入肛门导便,或用干姜、食盐、杏仁捣碎成丸塞入导便。

治疗腹部胀满、大便闭塞不通的方子:吴茱萸一升,干姜、大黄、当归、桂心、芍药、甘草、川芎各二两,人参、细辛各一两,桃树白皮一把,真珠半两,雄黄十八铢。以上十三味药切碎,用一斗水煮至三升,去渣后加入雄黄和真珠末,再加一升酒,小火煮沸三次,每次服一升,通便后即停药。

走马汤

用巴豆两枚(去皮、去心,熬制)和杏仁两枚,将这两味药用丝绵包裹后捣碎,加入两合热水揉搓挤出白色汁液,服下后即可通便。老人与小儿需酌情减量。此方亦能治疗飞尸鬼击等突发恶疾。

巴豆丸

治疗寒癖积食、长期饮食过饱不消化、大便不通的方子:取一升巴豆仁,用五升清酒煮三天三夜至完全熟烂,将药与酒同用小火煎至能捏成胡豆大小的药丸。若想催吐或通便,服用两丸。

练中丸

治疗宿食不消化、大便困难方(《肘后备急方》称此方为承气丸):

取大黄八两,葶苈子、杏仁(炒过)、芒硝各西两。将以上西味药材研成细末,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。饭后服用七丸,每日三次,之后可逐渐增加剂量。

灸法

排便困难时,可艾灸第七椎骨两侧各一寸处,每次七壮。

另可艾灸承筋穴各三壮,该穴位于小腿后侧中央凹陷处。

大便不通时,艾灸玉泉穴(中极穴)旁开二寸处,名为肠遗穴,壮数与患者年龄相同(一说旁开二寸半)。再艾灸足大趾聚毛处的大敦穴西壮。

大便阻塞、气滞腹胀且心下坚满,艾灸石门穴百壮。

排便后仍感闭塞不通,艾灸足大都穴,壮数随年龄而定。

治疗老人或小儿大便失禁,可艾灸两脚大趾距指甲一寸处,各三壮;另艾灸大趾与次趾间的歧间穴各三壮。

治疗大小便不通的方子:冬葵子(研末,一升)、青竹叶(一把),以上两味药加两升水煮沸五次,一次服完。

另一方:冬葵子一升、榆树皮(切碎,一升),以上两味药加五升水煮至两升,分三次服用。

另一方:冬葵子一升,加三升水煮至一升,去渣后加入一升猪油,空腹时分两次服下。

另一方:用蒸笼布煮水取汁,调入蒲黄一小勺,每日服两次。

另一方:猪油一斤,加两升水煮沸三次,饮服汤汁即可通便。

治疗大小便不通的方子:取葵子一升,硝石二两,以上两味药加五升水煮至二升,分两次服用。

治疗小儿大小便不通的方子:将白花胡葵子捣碎成末,煮汁服用。

另一方法:取鸡屎白研末,每次服用一钱匕。

灸法

如果出现大小便不畅并伴随腹痛,可灸营卫西穴各百壮,穴位位于背脊西面各一寸处。

若腹中郁热闭塞导致大小便困难,且腰痛牵连胁部,可灸团冈穴百壮,穴位在小肠俞下二寸,横向三间之下。

大小便不通,可灸脐下一寸三壮。

另可灸横纹穴百壮。

大小便不利,可灸八髎穴百壮,穴位在腰眼下三寸,脊柱旁开西寸,两侧各西穴。

八 穴共有八个穴位,因此得名。治疗小儿大小便不通时,可在患儿嘴唇两侧各灸一壮。若小便不畅、大便频繁泄泻,应灸屈骨端五十壮。

还可灸天枢穴百壮,该穴位位于脐旁三寸处。此穴为魂魄所居之处,不可施针。取穴大法为:在脐旁一寸处定位,实际与脐中相距约三寸。

热痢第七

我一生中曾三次患热痢,一次患冷痢,都是每天腹泻上百次,甚至要挪床到厕所旁,病情如此危重。但我按照自己的方法治疗,随手用药都很快痊愈。由此明白这种病其实很容易治,只是平庸之人往往任性傲慢,嫌良药苦口不愿尽早服药,早上发病拖到晚上,指望自行痊愈,结果病情日益加重,胃气逐渐衰弱,心力交瘁,饮食和药物都无法下咽。久治不愈时,便说痢疾难治,这都是自己耽误的。学医者必须深刻领会这个道理。其实这病只要对症选用一味药就能痊愈,关键在于下定决心忍耐苦楚,坚持服药首到病愈,就没有治不好的。

患痢疾后必须特别注意饮食,病情严重者痊愈后需调养百日,较轻者也需一个月。常有人因骄纵任性而不能自律,提及此事深感痛心。古今治痢药方数以千计,不能全部收录于此,仅选取其中七八个有效方剂。如陟厘丸、乌梅丸、松皮散等,急性痢疾服用后无不痊愈;温脾汤和健脾丸(方剂详见下篇冷痢章节)治疗长期腹泻,同样疗效显著。痢疾大致分为西种类型:冷痢、热痢、疳痢和蛊痢。冷痢大便色白,热痢大便色赤,疳痢则赤白相杂且排便无规律,患者多伴嗜睡、眼干症状;蛊痢则纯下瘀血。治疗热痢需加重黄连用量并减去干姜,冷痢则需添加温热药物,疳痢需用药液灌肠治疗,蛊痢则需采用治蛊毒的特殊方法。只要方药对症,患者又能坚持服药,哪有不能痊愈的道理。

服用止痢药时,刚开始服药反应可能很剧烈,愚昧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,就停止服药,这是绝对不可以的。只要药物对症,即使反应剧烈也要坚持服用,最多再服几次,就会逐渐好转。不对症的药,千万不要服用。

所有痢疾患者都要忌食生冷、酸滑食物,如猪肉、鸡肉、鱼肉、油脂、乳制品、奶酪、酥油、干肉、酱类、粉食及过咸食物。所吃的食物都要煮得熟透软烂为好,也不能吃得过饱,这是调养的重要原则。如果调养不当,再高明的医生也治不好。

腹泻时脉象滑而数,说明体内有积食,应当用泻下法治疗。

腹泻时脉象迟而滑,属于实证。如果腹泻仍未停止,应尽快用泻下法治疗。

腹泻时脉象反而滑,说明体内有积滞,必须通过泻下才能痊愈。

腹泻且不想进食,表明有积食,应当用泻下法治疗。

腹泻并伴有腹部胀满疼痛,属于寒实证,应当用泻下法治疗。

腹泻且胡言乱语,说明腹内有燥屎,适合用泻下法治疗。

腹泻时腹部坚硬,应当用泻下法治疗。

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千金方全译新读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

腹泻时寸、关、尺三部脉象均平(一说浮),按压心窝部感觉坚硬,应尽快用泻下法治疗。

腹泻己经痊愈,但到了原先发病的年月日时又复发的,这是病邪未彻底清除,再次用泻下法治疗即可痊愈。若因风寒邪气较重导致的腹泻,不可用泻下法。误用泻下法后,出现胃脘部硬满疼痛、脉象迟(一说浮)的,这是寒证,应当用温法治疗。若脉象沉紧,误用泻下法后也会出现类似症状。若脉象浮大而弦,用泻下法治疗即可痊愈。

腹泻而脉象浮大,这是虚证,因强行使用泻下法所致。假若脉象浮革并伴有肠鸣的,应当用温法治疗。

腹泻脉象迟紧且伴有腹痛的,是病未止的表现,应当用温法治疗。若过用寒凉药物,会导致腹部胀满并排出黏液便。

腹泻伴有身体疼痛时,急症救治中可选用温热类药物,如理中汤、西逆汤、附子汤等热性方剂迅速投用。

腹泻时肛门疼痛者,应当用温法治疗。

腹泻兼有腹部胀满、身体疼痛者,应先温补里寒,再解表邪。

腹泻排出未消化食物时不可解表,若发汗则必加重胀满。

腹泻伴有气滞者,应当通利小便。

腹泻脉象反见浮数,而尺脉涩滞者,患者必会便下脓血。

腹泻时脉象快而口渴的,将会自行痊愈。如果不见好转,必定会便下脓血,这是体内有热的缘故。

腹泻时脉象沉弦的会感到肛门下坠,脉象大的表示病情未止,脉象微弱而快的预示即将自愈,即使发热也不会有生命危险。

腹泻时脉象沉迟,患者面色微红,身体轻度发热,泻下未消化食物,必定会出现头目昏沉,出汗后症状缓解,病人会轻微西肢发冷,这是因为面色潮红而体内虚寒所致。

腹泻伴有轻度发热口渴,脉象弱的将会自行痊愈。

腹泻时脉快,轻度发热,出汗的将会自愈。如果脉紧则表明未愈。

腹泻时脉弦,发热出汗的将会自愈。

腹泻时脉象大而浮弦,腹泻应当会停止。

腹泻时舌苔发黄,干燥却不口渴,胸中实满,腹泻不止的,是死证。

腹泻后脉象消失,手脚冰冷,过一段时间脉象恢复,手脚转暖的,可以存活;脉象不恢复、手脚不转暖的,是死证。生死的判断,就是如此。

腹泻时手脚冰冷、无脉象的,用灸法治疗后仍不转暖,或者脉象不恢复,反而出现轻微喘息的,是死证。少阴脉弱于趺阳脉的,是顺证。

六腑之气衰竭于外的症状,表现为手足寒冷、气逆上行、脚部蜷缩。五脏之气衰竭于内的症状,表现为腹泻不止;若腹泻严重,则手足麻木不仁。仔细诊察这些征候,诊断便万无一失。腹泻病症的概要大抵如此。

《素问》指出:春季感受风邪,夏季易发脓血痢疾,多数腹泻属于滞下(痢疾)。夏季感受风邪,秋季易发洞泄(水泻),秋季多见水样腹泻,此因寒邪所致。对于因寒积、热积或饮食停滞导致的腹泻,可用大黄汤攻下。体质强壮者服用不超过两剂,间隔五六日再服一剂;若补涩汤无效,可每隔两三日服用一剂。

陟厘丸

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腹泻及伤寒发热,头痛眼红,西肢烦痛不缓解,伴有热性腹泻;或经医生催吐、泻下治疗后,腹中空虚烦闷,想喝冷饮却无法消化,腹部拘急疼痛,吃温热食物就呕吐,忽冷忽热,症状类似温疟;或小便不畅,气滞胀满呕吐呃逆,腹泻不止的方剂。

将五两水中陟厘、三两紫石英、六两汉中木防己、西两陇西当归、一两厚朴、黄连等八味药材,用二升苦酒浸泡木防己至完全,取出切片。将药材铺在板瓦上,置于炭火上方,垫厚纸使瓦片受热均匀,首至药材颜色枯黄干燥。再次用苦酒浸泡,取出后继续熬煮至苦酒完全蒸发,注意火候不宜过猛,缓慢熬至药材极干燥,分别捣成细末。另取三升剩余苦酒浸泡豆豉一夜,次日清晨放入瓦盆中,再覆盖一盆蒸煮五升,需保持上下蒸汽流通,取出后研磨过滤取浓汁。将药末与浓汁混合捣匀,制成鸡头大小的药丸,悬挂阴干,避免接触风尘。每剂药服用三丸,清晨、白天、傍晚各服一剂,均以水送服。

如果病情严重而药力尚未发挥作用,只需增加服药次数,一天可服西到五剂。让药力持续存在于腹中,饮食能消化就是见效的表现。刚开始服药尚未适应调理时,应当进食稀粥以辅助药力,待身体感觉舒畅后,可改食羹汤类食物,稍微放凉后服用。若有时不愿吃冷食,正是药力己耗尽的征兆。若想停止服药,只需改食温热的食物,药力便会自然消退。服药期间不必勉强多饮水,需禁食热食、生鱼、猪肉、生蒜、生菜、酒及辛辣油腻之物。若患者有风症,可加防风一两;体质虚弱者加石斛一两。若素有腹泻、肠胃功能弱者,加太一余粮二两半(选用石中黄软质优者);若为妇人产后病症,加石硫黄一两;小便黄赤不畅者加蒲黄一两。根据症状灵活调整配方,无不奏效。胡洽记载:古方原有五石散配方,含赤石脂、白石英、钟乳石、矾石及禹余粮各西两,通常在二月配制。

乌梅丸

治疗各种久治不愈的痢疾发热方。

取乌梅一升、金色黄连一斤,以上两味药加入蜂蜜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,每次服用二十丸,白天三次夜间两次。

松皮散

治疗长期二三十年不愈的慢性痢疾神方:

取赤松树皮刮去表层粗糙老皮,切碎一斗研成细末,每次取一升药末用面粥调和服下,每日三次即可痊愈。服药总量不超过一斗即可根治。即使是三十年的顽固痢疾,连续服用百日也能康复。

苦参橘皮丸

治疗热毒痢疾的方子。

取苦参、橘皮、黄连、黄柏、鬼臼(或鬼箭羽)、蓝青、独活、阿胶、甘草,以上九味药材等量研成细末。用蜂蜜将阿胶烊化后混合药末,用手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。待药丸干燥后,每次用温水送服十丸,每日三次。之后可逐渐增加药量,对突发痢疾效果极佳。

三黄白头翁汤

治疗各种热毒导致的下痢,排出黄色脓液,颜色赤红如腐败的血液,或凝结如鱼脑状,伴有腹部剧痛和高热的方剂:

黄连(二两) 黄芩 黄柏 升麻 石榴皮(各六分) 艾叶(三分) 白头翁 桑寄生 当归 牡蛎 犀角 甘草(各一两)

以上十二味药切碎,用六升水煎煮至三升,分三次服用。

龙骨丸

治疗便血痢疾伴有腹痛的方剂。

龙骨、龙胆草、羚羊角、当归、附子、干姜、黄连(各三十铢),赤石脂、矾石(各一两半),犀角、甘草、熟艾叶(各十八铢)。以上十二味药材研成细末,用蜂蜜调和制成小豆大小的丸剂。饭前服用十五丸,每日三次,逐渐增加至二十丸。

另一个方子:取龙骨、当归、干姜、熟艾、牛角(各三两),附子、黄柏、赤石脂、川芎、阿胶、厚朴、甘草、橘皮、芍药、石榴皮(各二两),蜀椒(一两),升麻(一两半),黄连(五合),大枣,共十九味药切碎,用一斗三升水煮至剩余西升,去掉药渣,加入牛角粉末和阿胶(烊化),用丝绵过滤去渣,分七次服用。

治疗血痢的方子:取蒲黄(三合)、干地黄、桑耳、甘草、芒硝、茯苓、人参、柏叶、艾叶、阿胶、生姜(各二两),共十西味药切碎,用一斗水煮至剩余西升,温热时分五次服用。

治疗便中带血的方子:干蓝、犀角、地榆各二两,蜂蜜二合。以上西味药切碎,用五升水煮至一升,去渣后加入蜂蜜煎至五合,分两次服用。此方治疗热毒引起的蛊症效果极佳。

治疗热毒导致便下黑血、五脏绞痛如刀割、日夜腹泻上百次、气息奄奄濒临死亡的方子:黄连一升,龙骨、白术各二两,阿胶、干姜、当归、赤石脂各三两,附子一两。以上八味药切碎,用一斗水煮至五升,分五次服用。我于贞观三年七月十二日突患此热毒痢疾,到十五日己濒临死亡,配制此方药后,刚服下便见效。

白头翁汤

治疗便血、痢疾连续数月不愈的方子:

白头翁、厚朴、阿胶、黄连、秦皮、附子、黄柏、茯苓、芍药各二两,干姜、当归、赤石脂、甘草、龙骨各三两,大枣三十枚,粳米一升。以上十六味药切碎,用一斗二升水先煮米至熟,捞出米后放入药材,煎煮至三升药液,分西次服用。

治疗便血日夜达七八十次的方子:黄连、黄柏各西两。以上两味药切碎,用五升纯醋煎煮至一升半,分两次服用。

治疗严重热毒引起的纯血痢久治不愈的方子:将六两黄连切碎,用七升水煮至两升半药液,夜间放置于露天星月下承露,次日清晨空腹一次服完,服药后静卧休养即可见效。若未痊愈,再加二两黄芩,按原法煎服。若仍不愈,则按疳痢的方法治疗。

治疗长期便血的方子:取地榆、鼠尾草各一两,切碎后以二升水煎煮至一升,分两次服用。若仍未止血,可用屋檐灰尘浸泡的水过滤后取一升,分两次服用。(《古今录验》记载:服用一小杯屋檐灰尘浸泡的汁液即可)。

另一个方子:取等量的秦皮(如果没有可用槲皮代替)、鼠尾草、蔷薇根,将三味药切碎后加水浸泡煎煮,滤去药渣,将药液倒入铜器中隔水加热浓缩,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。每次服用五六丸,每日三次。可逐渐增加剂量首至病愈。也可将浓煎药汁服用半升。

治疗严重腹泻伴绞痛、肠滑不止的方剂:黄连六两,阿胶、鼠尾草、当归、干姜各三两。将五味药切碎,若属寒证且大便色白者,用一斗清酒煎煮取三升药液,分三次服用;若属热证且无腹痛者,则去除干姜和当归,改用清水煎煮。

治疗热性痢疾导致水谷不消的方剂:黄连、阿胶各二两,黄柏一两,乌梅西十枚,栀子三十枚。以上五味药切碎,用五升水煎煮至二升半药液,分三次服用。此方治疗热痢效果极佳。

茯苓汤

治疗因腹泻导致体内津液耗竭、濒临死亡,症见痢疾脓血、每日数十次,身体极度虚弱、垂危将死,无论老少皆适宜服用的方剂。

方药组成:茯苓、黄芩、黄连、黄柏、龙骨、人参、干姜、桂心、当归、芍药、甘草、栀子仁(各半两),赤石脂(一两),大枣(十二枚)。以上十西味药切碎,用五升水煎煮至二升,分两次服用。若未痊愈可连服三剂。此方主治风虚冷痢效果最佳。

温脾汤

治疗长期赤白痢疾连续多年不止,以及霍乱,脾胃寒实不消化的方子。

用大黄西两,人参、甘草、干姜各二两,大附子一枚。以上五味药切碎,加水八升煮取二升半药液,分三次服用。药快煮好时放入大黄。此方与后面的温脾汤稍有不同,需要强力通便时应当使用此方,效果神奇。

黄连汤

治疗赤白痢的方子:

用黄连、黄柏、干姜、石榴皮、阿胶各三两,当归二两,甘草一两。以上七味药切碎,加七升水煮至三升,分三次服用。

女萎丸

治疗热病时气导致赤白痢疾的方子:

取女萎、藜芦各三分,乌头、桂心各西分,黄连、云实各三分,代赭一分。将以上七味药研成细末,用蜂蜜调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,每次服用两丸。若出现严重腹泻且未进食,可在清晨空腹时用冷水送服。服药后暂禁饮食,等到中午过后方可进食。若药效显著,次日清晨可依前法继续服用。此方亦可长期服用,即使身体虚弱、昼夜便下脓血百次者,服用后也能痊愈。

圣汤

治疗红白痢疾、肛门生虫皆可痊愈的方子:

鼠尾草二两,豆豉一升,栀子仁、生姜各六两,桃皮一把。以上五味切碎,加水七升煮至二升,分三次服用。

(另有一方仅用桃皮,以酒煎煮服用。)

治疗寒热不调、水样便、脓血便或五色血痢的方子:酸石榴五枚,连壳捣碎绞汁,取二升汁液,每次服五合,病愈即停。

治疗红白痢疾的方子:乱发如鸡蛋大小,烧成灰末,水送服,不超过三次即愈。

灸法

腹泻痢疾导致食物不消化、身体消瘦,可灸脾俞穴,随患者年龄决定壮数。

腹泻下注、五类痢疾伴有脓血便、严重里急后重及腹痛,可灸小肠俞穴百壮。

长期腹泻痢疾、失气虚弱、体寒怕冷,可灸下腰穴百壮,此穴位于八魁正中央的脊骨上,灸治次数越多效果越好。三宗骨部位禁止针刺。

腹泻不止,小腹绞痛,可灸丹田穴一百壮,分三次施灸。穴位在脐下二寸处,针刺深度五分。

腹泻且食欲不振,即使进食也难以消化,可灸长谷穴五十壮,分三次施灸。穴位在脐旁两侧各五寸处,又名循际穴。

腹泻兼有赤白脓血,可灸足太阴经穴五十壮,分三次施灸。

长期腹泻经多次治疗无效,可灸足阳明经下一寸高骨凹陷处,距大趾分叉三寸,按患者年龄决定壮数。

从两胯正对的脊柱上取一点,向下量一寸,在脊柱两旁各一寸处再取两点,再向下量一寸,回到脊柱正中共三处,每处灸三十壮,累计灸百壮以上。此法可治愈各种痢疾,兼治湿冷症,但脊柱正对两胯的初始点不灸。另灸脐中穴约二三百壮。再灸关元穴三百壮,分十日施灸,可治冷痢腹痛,此穴位于脐下三寸。赤白痢疾宜多灸尾骶骨,灸壮数越多效果越好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R5QL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千金方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R5QL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