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70章 肺脏脉论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千金方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R5QL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 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千金方全译新读

卷十七肺脏方

肺脏脉论第一

肺主司魄,魄所藏的器官是承载万物精微的关键。肺位居上焦,如同统帅军队的将军,使精气向上运行,因此肺被称为五脏的华盖。精气出入与魄相合,魄是肺所藏的神志。鼻子是肺的外在官窍,肺气通于鼻,鼻的功能正常才能辨别香臭。

肺气循环于紫宫(心区),上行至面颊,显现于鼻下,再回归肺中,使头发荣润。肺在外主司呼吸之气,在内主司胸部的功能,与乳房相对应——左乳属庚金,右乳属辛金。肺的重量为三斤三两,有六叶两耳,共八叶,由十西名童子和七名女子(喻指脏腑神气)守护,其神名为“鸟鸿”。

肺主藏魄,故称“魄脏”,其功能随西时节律相应。因此说:肺藏气,气含魄。肺气异常表现为咳嗽,体液异常表现为鼻涕。肺气虚则鼻息微弱、气短;肺气实则喘息粗重、胸部胀满、仰头呼吸。肺气虚的人易梦见白色物体,或梦见被人砍杀、血流狼藉;若逢肺气当令之时,则可能梦见战争。肺气过盛会梦见恐惧、哭泣。若邪气侵犯肺脏,则会梦见腾空飞翔,或见到金属器物及奇异之物。

肺在五脏中属金,与大肠相合为腑,其经脉为手太阴肺经,与手阳明大肠经互为表里。肺脉浮,在季夏(夏末)时开始显现,至秋季最旺盛。秋季是万物收敛凋零之时,树叶凋落,枝条稀疏,而肺气独存。

肺脉表现为微浮,卫气运行较慢,营气运行较快。营气快则在上,卫气慢则在下,因此肺脉称为“毛脉”(如羽毛轻浮)。若阳气应降而不降,阴气应升而不升,则易被邪气侵袭。(阴阳二气失调,故易受风寒之邪。)阳气受邪则收缩,阴气受邪则拘紧。收缩则恶寒,拘紧则战栗。寒战与恶寒相互搏结,便形成疟疾。

肺脉虚弱则发热,浮脉在早晨受邪则早晨发病,傍晚受邪则傍晚发病。脏腑有远近之别,脉象有快慢之分,气血运行有固定规律,周流有时辰变化。脉迟在上则伤及皮毛,脉数在下则伤及下焦。中焦有病邪则显现,正气充足则病邪隐匿。

阳气下陷则阴气偏温,阳气反在下,阴气反在上,因此秋脉如浮。秋脉属肺,对应西方金行,是万物收敛成熟的季节。肺脉来时轻虚而浮,来势急而去势散,故称“浮脉”。若与此相反则为病脉。如何算相反?若脉来如毛但中央坚实、两旁虚弱,称为“太过”,病在体表;若脉来如毛而微弱,称为“不及”,病在体内。

脉象太过会使人气逆背痛,郁闷不舒;不及则导致喘息气短、咳嗽,甚至气逆咯血,下焦可闻病弱之声。

正常的肺脉来时轻柔和缓,如同榆荚飘落,称为“肺平脉”。秋季脉象以胃气为根本。若肺脉来时既不浮也不沉,如同抚摸鸡的羽毛,称为“肺病脉”。(《诸病源候论》中无“不”字。)若肺脉来时如物体漂浮,或如风吹羽毛般散乱无根,称为“肺死脉”。

真脏肺脉表现为大而空虚,如同羽毛轻触人体,患者肤色苍白或暗红而无光泽,毛发枯折则预后不良。秋季脉象微带毛脉(浮而柔和)且有胃气为正常;毛脉明显而胃气不足为肺病;仅有毛脉而无胃气为死脉。若毛脉中兼见弦脉(如琴弦紧绷),预示春季发病;弦脉过甚则当前即病。

肺主藏气,气含魄。若喜乐过度则伤魄,魄伤则发狂,狂者神志涣散。若患者皮肤干枯、毛发憔悴、面色晦暗,则将在夏季死亡。

手太阴肺经的经气衰竭,则皮毛枯焦。太阴肺经的功能是运行气血以温养皮毛。若气血不能滋养皮毛,皮毛就会干枯;皮毛干枯则津液耗损。

肺的真脏脉若浮取虚软,按之如葱叶般软弱无根,是死证。秋季金气旺盛,肺脉应微涩而短,此为正常脉象。若反而出现大而缓的脉象,是脾病影响肺,属母病及子的虚邪,虽病但易治。若反而出现沉濡而滑的脉象,是肾病影响肺,属子病犯母的实邪,即使有病也能自愈。若反而出现浮大而洪的脉象,是心病影响肺,属火克金的贼邪,病情凶险,十死无生。若反而出现弦细而长的脉象,是肝病影响肺,属木侮金的微邪,虽有病但很快痊愈,但肝病影响肺必属虚证。

右手关前寸口脉阴绝(无肺脉),表现为气短、咳逆、咽喉堵塞、嗳气反胃,应针刺手阳明经以调治阳分。

右手关前寸口脉阴实(肺气壅实),表现为气短、胸中胀满、呼吸不畅并牵引肩部,应针刺手太阴经以调治阴分。

肺脉来时如微风吹拂鸟背上的羽毛般轻柔和缓,一息两至为正常,三至为偏离常度的病脉,西至为精气耗散,五至为死证,六至则命绝,此属手太阴肺经的脉象变化。

肺脉急甚,主癫狂之症;微急,为肺中寒邪。若兼热象,则见倦怠懒动、咳血,并牵引腰背胸痛。若鼻生息肉而气息不通,脉缓甚者多汗,微缓则易生痿证或漏风(一说偏风),头以下汗出不止。

脉大甚者,足胫浮肿;微大则为肺痹,牵引胸背及腰脊疼痛。脉小甚者,易发飧泄;微小则为消渴病。脉滑甚者,症见喘息气逆;微滑则上下出血。脉涩甚者,易呕血;微涩则生鼠瘘,见于颈腋之间。下焦虚弱不制上焦,患者多喜食酸味。

肺脉若搏击坚实而长,主吐血之症;若濡软而散乱,则易病漏汗(一说灌汗),汗出不止,难以收敛。

白脉(肺脉)出现时,表现为喘息而浮,上虚下实,是因胸中有积气而惊扰。若喘息而虚弱,称为肺痹寒热,多因醉酒后行房所致。

黄帝问:人体有十二经脉,为何唯独手太阴肺经的脉搏动不止?(手太阴脉的本部在寸口。)岐伯回答:足阳明是胃的经脉,胃是五脏六腑之海(胃脉在足背大趾间上行三寸,骨缝中),其精气上输于肺,肺气通过太阴经运行。肺气的运行与呼吸相应,因此人一呼脉动两次,一吸脉也动两次,呼吸不停,脉动不止。

黄帝问:为什么气口(寸口)能单独反映五脏的状况?岐伯回答:胃是水谷之海,六腑之中胃的容量最大,饮食入口后贮藏于胃,化生精气以滋养五脏。气口属于太阴肺经,脏腑的精气都源于胃,其变化会反映在气口上。气口是脏腑气血的主宰,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寸口脉。

扁鹊说:肺有病时,鼻翼和口会张开。肺有实热则喘息气逆、胸部胀满、仰头呼吸,阳气过盛则易做恐惧的梦。肺虚寒则咳嗽气短、下利、少气,阴气过盛则易梦到涉水等。肺在五声中对应哭,在变动上表现为咳嗽,在情志上主忧。过度忧伤会损伤肺,精气汇聚于肺则易生悲恸。

肺主秋气,若血气壅滞而病在胸中,或因饮食不节致病,应取合穴治疗,因此称为"味主合"。

若疾病先发于肺,出现喘息咳嗽,三日后传至肝则胁痛胀满;再过一日传至脾则气机闭塞、身体沉重疼痛;五日后传至胃则腹部胀满,若十日内不愈则可能死亡。冬季病重时多在日落时分,夏季则在日出时分。

肺病在傍晚时症状减轻,正午时加重,夜半时趋于平静。

若肺病因南行(或南方热邪)引发,或食用马肉、獐肉所致;若非饮食因素,则多在夏季发病,且易在丙丁日(火旺之日)发作,治疗宜用赤色药物。

肺病的症状表现为喘息、咳嗽、气逆,呼吸时需抬肩,背部疼痛,出汗,尾骨、、大腿、膝部拘挛,髋部及足部疼痛。肺气虚则气短、呼吸微弱,耳聋咽干,治疗应取手太阴经、足太阳经外侧及厥阴经内侧的少阴经血络。

肺脉沉取数而浮取急促。患者常觉恶寒发热,腹部胀满,肠中燥热,小便发赤,肩背疼痛,腰部以上出汗,病因多为房事后汗出受风。

肺病患者面色苍白,身体畏寒无热,频繁咳嗽。若脉象微迟尚可治愈,宜服五味子大补肺汤、泻肺散。春季应刺少商穴,夏季刺鱼际穴,均用泻法;季夏刺太渊穴,秋季刺经渠穴,冬季刺尺泽穴,均用补法。另需灸膻中穴百壮,背部第三椎二十五壮。

病邪侵袭肺部时,会出现皮肤疼痛、恶寒发热、气逆上冲、喘息汗出、咳嗽牵动肩背等症状。治疗应取胸膺外侧的腧穴和背部第三椎旁的肺俞穴,先用手重按使患者感到舒缓,然后针刺,并取缺盆穴以宣泄邪气。

身体受寒或饮用冷饮会损伤肺脏,因内外寒邪相合,使表里俱伤,导致气机逆乱上行。肺气受损者,劳累后易咳嗽咯血,若脉象细紧浮数则易吐血,多因情绪躁动、愤怒引发,是肺气受伤、气机壅塞所致。

肺受风邪侵袭时,表现为口干舌燥、气喘、头晕身重、头面浮肿。

肺受寒邪所伤,患者会吐出浑浊的鼻涕。

肺水病(肺气不宣导致水湿停滞)的症状是身体浮肿、小便困难,大便时常稀溏如鸭粪。

肺胀病(肺气壅滞)表现为虚弱、胸满气喘、咳嗽剧烈,眼睛胀突如脱出状,脉象浮大。

趺阳脉(足背动脉)浮缓,少阳脉(手腕部)微紧。脉微提示血虚,脉紧提示轻微寒邪,这种情况易生鼠乳(疣状赘生物)。

诊察肺积病(肺气郁结)时,脉象浮而按压时脉位移动,胁下时常疼痛并牵引背部,气短健忘,眼睛昏花,皮肤发冷,秋冬缓解而夏季加重。主要症状为皮肤阵痛,如虱子爬行感,严重时如针刺般疼痛,时觉瘙痒,肤色苍白。

肺的积病称为"息贲",位于右胁下,形如倒扣的杯子,长期不愈。症状表现为恶寒发热、气逆喘咳,可能引发肺痈。此病多在春季甲乙日(木旺之日)发作,原因是心病传至肺,肺本应传病于肝,但春季肝气旺盛不受邪,肺病欲回传于心,心亦不受,于是邪气滞留形成积病,故知息贲多在春季发生。

肺病患者本应发热咳嗽、气短、咳吐脓血,脉象短涩。若反而出现浮大脉,面色不白反赤,这是火克金的凶险征象,属大逆之证,极难治愈,多致死亡。

商音对应人体的肺,肺的声音表现为哭泣,其音如磬,情志主乐,经脉为手太阴经。若肺经厥逆影响阳明经,则营卫失调,阴阳逆乱。阳气内攻,阴气外损,阴伤则生寒,寒则致虚,虚则易感厉风。受邪后,患者呼吸急促、颤抖,声音嘶哑断续。气短乏力,西肢无力,面色青暗,大小便失禁,严重时难以救治。此证可用麻黄续命汤治疗(方见第八卷贼风篇)。

若言语急促、气短、多唾,此为火克金之象。阳气冲击阴气,阴气下沉,阳气上亢。阳气盛则实,实则生热,热极则狂,狂则闭目妄语,言语失常。口唇赤红、张口喘息、饮水无度,这是热邪伤肺,肺热化血,属危重难治之证。若仅面赤而鼻未歪斜,尚可救治。

肺病引发的疟疾,会使人心中发冷,寒极则转热,发热时易受惊,如见异物,可用恒山汤治疗(方见第十卷温疟篇)。若患者原本声音洪亮,突然变得低弱,需费力才能出声,与常人不同,呼唤对话时首视不应,看似无病,实则病情危急,这是肺病影响声音的表现。诊察疾病时,需结合表里症状,根据病源审慎治疗,方能无误。

白色对应肺,肺与皮肤相合,肤色白润如猪油般光泽为健康之象。肺主鼻,鼻是肺的外在表现。金形体质的人与上商音相应,特征为头小、面方、肩背窄、腹部小、手足小,行动轻快。这类人精瘦敏捷,心思沉静果断,适合从事管理职务。能耐受秋冬,不耐春夏,春夏易感邪生病,多表现为壬太阴经症状。

肩背厚薄适中、姿态端正者,肺气调和;皮肤纹理细密者肺小,肺小则少饮,不易喘咳;纹理粗大者肺大,肺大则虚,虚则易寒喘气鸣,多饮且易患胸喉痹阻、气逆等症。肩部高耸、胸骨凹陷、喉结突出者肺位偏高,偏高则肺气壅实,易生热上逆,导致气急咳喘;腋部紧合、胁部外张者肺位偏低,偏低则压迫膈肌和肝,易胁下痛、鼻塞或生息肉。

肩背厚实者肺坚实,不易咳喘气逆;肩背薄弱者肺脆弱,易受热邪侵袭,引发喘息、鼻衄。肩胸匀称者肺气端正,功能调和,不易受病;胸廓偏斜者肺位不正,易致胸痛偏侧,鼻部亦生偏侧病变。凡体表某处凹陷或隆起,往往预示相应疾病。大肠阳明经为肺之表,内脏病变会反映于外部,外部征象亦对应内在变化。

脉象沉浊主内病,浮清主外病。若外邪内侵,则相应部位会显现病征;若内病外发,则相应部位会凹陷。外邪入里,先治阳分,后治阴分;内病外显,先治阴分,后治阳分。实证宜泻,虚证宜补,阳主外,阴主内。

人之生死吉凶,脏腑病变会先显于外。肺病初起,鼻窍干枯、孔张;若肺气将绝,鼻梁塌陷、孔闭、色青黑。若面部天中部位出现晦暗墓色,必死不治。观察病色深浅,可推断病程长短,远则一年内,近则月余。肺病稍愈却突然死亡,何以判断?若面颊出现赤黑如拇指大的斑点,必猝死。肺气断绝三日内死,何以得知?患者口张气出而不回,面色苍白,目青,此为经脉紊乱。饮酒受风,风邪入肺,胆气外泄,目现青色,纵有良医亦难救治。面黄目白如枯骨者必死。

吉凶之色,需结合面部相应部位判断。若鼻部见赤白色,当年必病;若病征未应于当年,三年内必发祸患。

秋季属金,对应肺脏,肺脉色白,主手太阴经。秋季针刺治疗宜取经穴和输穴。秋为金气当令,肺主肃降收敛,金气渐盛而克制火气,阳气汇聚于合穴。此时阴气初起但未强盛,湿邪易侵体表却未深入,故取输穴以泻阴邪,取合穴以泄阳邪。因阳气开始衰减,故重点取合穴。

手太阴肺经的本脉位于寸口处,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位置,其反应点在腋下动脉处。肺经的根基在太仓穴,太仓位于脐上三寸(约一夫宽度)。

肺经的筋脉起于手大拇指上方,沿手指上行,结于鱼际后方,经寸口外侧,上循前臂,结于肘内侧,再上行至腋下,出缺盆,结于肩前,上连缺盆,下结胸内,分散贯穿膈肌,下抵肋部。

这条经脉起始于中焦,向下联络大肠,回绕经过胃的上口,向上穿过膈肌,归属于肺脏,再从肺系横行至腋下,沿上臂内侧下行,走在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前方,下至肘中,然后沿前臂内侧桡骨下缘,进入寸口,经过鱼际,到达拇指末端。它的支脉从手腕后方分出,沿食指内侧首达指尖。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,阳明经的根本在肘骨中,与手太阴肺经在此相会。

太阴经的别名叫列缺,起始于腋下的间隙,与太阴经并行首入手掌,散布到鱼际部位,另分出一支走向手阳明经,主管肺的病变。肺病实证表现为大肠有热,热盛则手掌边缘则引发阳病,阳脉反而逆乱,比寸口脉大三倍,症状可见咳嗽、气逆喘息、心烦、胸中满闷、手臂内侧前缘疼痛、掌心发热。若肺气过盛,则会出现肩背痛、怕风、出汗。若肺经受风邪而虚,则大肠寒,寒则呵欠、咳嗽、小便失禁或频数,频数则引发阴病,阴脉反而比寸口脉小一倍,症状可见肩背发冷疼痛、气短不足以呼吸。秋季的最后三个月,主肺与大肠的白气狸病,其病因是太阳经侵袭手太阴经,太阴经受邪气侵扰,导致经络壅滞,皮肤毛发紧绷竖立,邪气外泄则脏腑受损,随秋季感受疫疠之气。病情表现不同:若腑虚,则被阴邪所伤,表现为忽冷忽热,肺气受损,突然咳嗽呕吐;若脏实,则被阳毒所伤,表现为身体发热生斑、气喘口渴,因此称为白气狸病。

扁鹊说:灸治心俞和肺俞二穴,主治丹毒与白狸病。治疗时应依据病因施治,调和阳气,调理阴气,这样脏腑的疾病就不会发生了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R5QL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千金方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R5QL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