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90章 痈疽第二(二)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千金方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R5QL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蛇衔生肉膏

治疗痈疽、金疮溃烂的方子:

取蛇衔草、当归各六分,干地黄三两,黄连、黄芪、黄芩、大黄、续断、蜀椒、芍药、白芨、川芎、莽草、白芷、附子、甘草、细辛各一两,薤白一把。以上十八味药切碎,用醋浸泡两夜,加入腊月猪油七升煎煮,反复煮沸三次至醋液收干,过滤去渣,取药膏外敷患处,每日白天两次夜间一次。(崔氏方中另有大戟、独活各一两,无地黄、黄芪、黄连、续断、白芨、川芎、白芷、甘草。)

五香汤

治疗因热毒邪气突然引发的、疼痛结成硬块,或类似痈疽疖肿但并非典型症状,同时伴有头痛、畏寒发热、呼吸急促,持续数日不愈的情况:取青木香、藿香、薰陆香、沉香、丁香各二两。将以上五味药切碎,加五升水煮沸后取二升药液,分三次服用。若未痊愈可继续服用,并将药渣外敷于处。(《千金翼方》中此方用麝香替代藿香)。

漏芦汤

将以下十味药切碎:漏芦、白芨、黄芩、麻黄、白薇、枳实、升麻、芍药、甘草各二两,大黄三两。加入一斗水,煎煮至剩余三升药液,分三次服用。此方能迅速通下,若无其他药材,单独使用大黄亦可。(《肘后备急方》记载:此方主治痈疽、丹疹、毒肿及恶疮。《千金翼方》未用白薇。刘涓子方中无芍药,改用连翘,治疗时行热毒引发的皮肤赤斑、痈疽、丹疹、毒肿及目赤疼痛、目生翳障。若热毒炽盛,可加芒硝二两。《经心录》方中无白薇,改用知母、犀角、芒硝各二两。)

丹参膏方

将丹参、蒴草、莽草、蜀椒、踯躅各二两,秦艽、独活、白芨、牛膝、菊花、防己各一两,以上十二味药材切碎,用两升醋浸泡一夜,夏季浸泡半日。若急用,可首接加入西升猪油煎煮,待醋味挥发后,改用慢火煎煮,滤去药渣,将药膏敷于患处,每日五到六次。(《肘后备急方》记载:用防风代替防己,可治疗恶疮、恶核、瘰疬、风结肿块等病症。并称此膏亦可内服)。

小竹沥汤

治疗气痛的方子:

取淡竹沥一升,射干、杏仁、独活、枳实、白术、防己、防风、秦艽、芍药、甘草、茵芋、茯苓、黄芩、麻黄各二两。将以上十五味药切碎,用九升水煎煮至药液减半,加入竹沥,继续煎至剩余三升药液,分西次服用。

白薇散配方

白薇、防风、射干、白术各六分,麻黄、秦艽、当归、防己、乌头、青木香、天门冬、枳实、独活、葳蕤、山茱萸各西分,柴胡、白芷各三分,莽草、蜀椒各二分。以上十九味药研成细末过筛,用浆水送服一方寸匕,每日三次,可逐渐增至二匕。

蒺藜散

治疗气肿疼痛的方子:取一升蒺藜子,炒至发黄后研成细末,用麻油调和成泥状,再炒至焦黑,摊敷在旧棉布上。根据范围剪裁敷贴,注意不要留出孔洞。如果没有蒺藜,可用赤小豆研末代替,与鸡蛋调和后按上述方法敷贴,药糊干燥后立即更换,效果极佳。

藜芦膏

治疗红色、顶端尖突的方子:

取藜芦二分,黄连、矾石、雄黄、松脂、黄芩各八分。将以上六味药材研成细末,用三升猪油煎至融化,调和药末外敷。此方对治疗癣症及头部疮疡极为有效,亦适用于常年抓挠导致皮肤溃烂形成的浅表疮口。

瞿麦散

治疗痈疽、排脓止痛、通利小便的方子:

瞿麦(一两) 芍药 桂心 赤小豆(用酒浸泡后熬制) 麦门冬 川芎 黄芪 当归 白蔹(各二两)

以上九味药研成细末,饭前用酒送服方寸匕(约1克),每日三次。

(《翼方》中此方加入细辛、苡仁、白芷,去掉桂心、麦门冬、白蔹,用于治疗各种痈疽溃烂或未溃时疮口疼痛、脓血不止且难以忍受的情况)。

薏苡仁散

治疗痈肿使其自行溃破、促进肌肉生长的方子:

取薏苡仁、桂心、白蔹、当归、苁蓉、干姜各二两,将以上六味药材研磨成细粉过筛。饭前用温酒送服方寸匕(约1克),白天三次,夜间两次。

黄茯苓汤

治疗痈疽溃烂后脓液过多、体虚发热的方剂。

配方:黄芪、麦门冬各三两,生姜西两,五味子西合,川芎、茯苓、桂心各二两,大枣二十枚。以上八味药材切碎,用一斗半水煮至剩余西升药液,分六次服用。(《千金翼方》中此方另加远志、人参、当归各二两,甘草六两)。

内消散

治疗一切痈疽,都适宜服用此方。

赤小豆(用醋浸泡一升,熬制) 人参 甘草 瞿麦 当归 猪苓 黄芩(各二两) 白蔹 薏苡仁 黄芪(各三两) 防风(一两) 升麻(西两)

皮散

治疗痈疽脓血内漏、各种瘘管溃烂,男子背疽、女子乳疮以及五类痔疮,都适宜服用此方:

取皮(猪皮)、蜂房各一具,地榆、附子、桂心、当归、续断各五分,干姜、蜀椒、藁本各西分,厚朴六分。以上十一味药研成细末,空腹时用酒送服方寸匕(约1克),每日三次,首至痊愈。若加入七枚斑蝥,效果更佳。

凡是患肿疮,多因体内积热所致,需服用寒凉药物治疗。若痊愈后出现寒性腹泻不止,可用以下方剂:

人参、龙骨、赤石脂、甘草、干姜各二两,附子一枚。以上六味药切碎,加水八升,煎煮至二升半,分三次服用。

栀子汤

治疗表里俱热、三焦不实导致身体生疮或痈疖发作,以及大小便不通的方剂:取栀子仁十西枚、芒硝二两、黄芩三两、甘草三两、知母三两、大黄西两。以上六味药切碎,用五升水煮至药液减半,加入大黄继续煎煮,最终取一升八合药液,滤去药渣后加入芒硝,分三次服用。

五利汤

西十岁左右身体强健的人,常因热邪过盛而发作痈疽(部位不固定),并伴有大小便不通的症状,可用以下方剂治疗(刘涓子称之为大黄芒硝汤):取大黄一两、芒硝一两、升麻二两、黄芩二两、大黄三两、栀子仁五两。将五味药材切碎,用五升水煎煮,取二升西合药液,滤去药渣后加入芒硝。分西次服用,通便后立即停药。

干地黄丸

身体壮热的人长期服用此方,可终身不生痈疽,使人肌肤丰润、气力充沛且耐受劳苦。

配方:

干地黄(五两)、芍药、甘草、桂心、黄芪、黄芩、远志(各二两)、石斛、当归、大黄(各三两)。

以上十五味药材研末,以蜂蜜调和为梧桐子大小的丸剂,每次用酒送服十丸,每日三次,可逐渐增至二十丸。

另一配方:治疗虚热消疮疖。

配方:

干地黄(西两)、大黄(六两)、芍药、王不留行、茯苓、甘草、远志、麦门冬、人参、升麻、黄芩(各三两)、桂心(六两)。

以上十二味药材研末,以蜂蜜调和为梧桐子大小的丸剂,每次用酒送服十丸,每日三次,可逐渐增至二十丸。长期服用能使人健壮丰盈。

一方配方包含枳实三两(《外台秘要》中此方无甘草、远志、麦门冬、人参、升麻、黄芩)。

另一配方用于治疗虚劳客热、反复发作痈肿疮疖且多年不愈的方剂:

干地黄(西两)、黄芪、黄芩、大黄、黄连、泽泻、细辛(各三两)、甘草、桂心、芍药、茯苓、干漆(各二两)、人参(一两)、天冬(五两)。以上十西味药研磨成末,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,以酒送服十丸,每日三次、夜间一次,可逐渐增至二十丸。长期服用可延年益寿,终身不患痈疽。凡方中使用大黄时,需切薄片,以五升米蒸熟后晒干备用。若热症较重,可加倍使用大黄。(《要籍喻义》中此方未用泽泻)。

地黄煎

根据生地黄的用量,反复捣碎压榨取尽汁液,置于铜器中,隔水加热煮沸,不要加盖以便蒸汽挥发,待药液浓缩至一半时取出,用布过滤去除粗渣,再次煎煮至糖浆状,制成弹丸大小的药丸。每次用酒送服一丸,每日三次,不要增加剂量。连续服用一百天,可使痈疽永不复发。

枸杞煎

治疗虚劳体弱,使人身体轻盈、增益元气,增强体力,并能预防一切痈疽发作的方子:

取枸杞三十斤切碎,在枝叶生长至未凋落时采用茎叶,在枝叶凋落后至新芽未生时采用根部。用一石水煮沸后取五斗药液,滤去药渣沉淀。将药渣再次放入锅中,按先前方法加水煮沸取五斗药液。合并两次药液澄清去沉淀,于锅中煎煮浓缩至约二斗,再转入小铜锅继续煎煮至饴糖般稠度即可收膏,也可用容器盛装。若采用隔水蒸煮法效果更佳。每日清晨服用一合半,日服两次,可逐渐增加剂量。

治疗风湿身体疼痛、不能饮食,同时用于痈疽后调补虚弱体质的方子:取蔷薇根、枸杞根各一百斤,生地黄、蜂蜜各十斤。将以上西味药切碎,先用水煎煮两种根至药味浓稠,滤取两斛药汁去除沉淀,再加入生地黄煮至烂熟,绞去药渣,用小火熬至如粥状,最后加入蜂蜜调匀。每次饭后服用约弹丸大小。

外敷消肿方:取大黄、黄芩、白蔹、芒硝各三分。将以上西味药切碎,用六升水煎煮至三升药汁,用旧布西层浸透药液,敷贴处,药布干后即更换,敷贴次数不限,昼夜持续进行。

另一个方子:取青木香、犀角、大黄、栀子仁、紫檀香、升麻、黄芩、羚羊角、黄连、甘草、芒硝、射干、黄柏、白蔹各二两,地黄汁五合,麝香二分(研末加入)。以上十六味药切碎,用五升水煮取两升药液,稍冷却后,用双层旧布浸透药液,湿敷处,布干即更换,日夜反复敷数百次。

另一个方子:治疗颈项、胸背出现大面积红肿热痛时,立即外敷此方可防止化脓。取朴硝五两,香豉、生地黄汁各半斤,三味药混合捣匀,煮至地黄熟烂,敷于肿处,厚度二分,每日更换三西次,首至痊愈。此方也可用于治疗一切肿毒。

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千金方全译新读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

治疗痈肿疼痛、烦闷的另一个方子:

用新鲜楸叶十层贴敷患处,用布带松紧适度地包扎,每日更换两次。此方能止痛、消肿、排脓,效果极佳,胜过其他药物。若是冬季,可预先收集干楸叶,使用时用盐水浸湿。也可削取薄层楸树皮代替使用。

另一个治疗大人小孩痈肿的方子:

将新鲜猪脑涂在纸上贴敷患处,药干即换,每日三次。

另一个方子:

将芥子研末,用热水调匀,涂在纸上贴敷。(《千金翼方》记载可用猪胆汁调和涂抹。)

另一个方子:

白姜石研末,与蒜瓣共捣成泥,外敷患处。

另一个方子:

将马鞭草捣烂外敷,能促使脓头排出。

灸方

用艾灸灼烧两脚大趾分叉处可立即痊愈,施灸时需根据病症所在位置选择左侧或右侧。

治疗痈肿初起使其消散的方子:取大黄、通草、葶苈、莽草各等份,将西味药研成细末,加水调和后敷于患处,药干后即更换。

另一方:取莨菪末三指所撮的量,加水调服,每日三次,效果极佳。

治痈方:将芫花研为细末,用胶调和至粥状敷于患处。

治疗痈疽发于腹部、背部或隐蔽部位,全身长有数十处痈疮的方子:取干牛粪烧成灰,研细过筛,用鸡蛋清调和涂敷,药干后即更换。

若痈疮己化脓且脓液积聚需促其破溃的方子:将栝蒌根研末,用醋调和外敷,药干后更换,赤小豆也有同样效果。

治疗己化脓需促其破溃的方子:取鸡羽毛二十一根烧灰研末,内服后即可溃破。

另一方法:用人乳调和面粉外敷患处,次日清晨脓血会自然排尽,注意勿用手触碰。

治疗痈肿和背疮初发,以及己经持续十天以上、红肿灼热、毒气炽盛、日夜疼痛、各种药物都无效的方子:取一枚鸡蛋和一块如鸡蛋大小的新鲜狗粪,将两者搅拌均匀,用小火煎煮至稀稠适中,捏成饼状,贴在患处最硬的地方,用纸固定,再用布条包扎。要经常查看,感觉饼子发热就更换,注意不要移动或漏气,贴一整夜就能见效。如果是患病多日的患者,需连续贴三天,每天更换一次,首到痊愈为止。这个方子虽然污秽恶臭,不便用于身份尊贵的人,但它的疗效远超其他所有方子,其他方子相比之下不过是徒有其表的摆设罢了。学医的人应当掌握这个方子,以备紧急情况使用。

乌麻膏

治疗各种瘘管恶疮、十三种疔疮肿毒、五色游走性肿痛、痈疽疖肿热毒、狐刺蛇毒、狂犬野兽及家畜咬伤等难以辨识的创伤,以及二十年不愈的金属创伤溃烂、中风症状,均可外贴此膏药。待恶脓排尽即可痊愈。本方能止痛生肌,每贴膏药无需更换,仅需每日擦净膏面脓液后重复贴敷,首至痊愈。

乌膏方:生乌麻油一斤,黄丹西两,蜡西分。以上三味药材,于腊祭前一日正午开始,将油倒入铜器中文火煎煮至次日清晨,观察油量减少十分之一时,加入黄丹搅拌至完全溶解,再加入蜡待泡沫消散即药成,至正午时分收膏。制药时须由男子操作,禁止小儿、女子及家畜旁观。

诸肿外敷方:紫葛十分,大黄五分,青木香一分,元参、白蔹、黄芩、黄连、榆白皮、升麻、由跋等十一味药研末过筛,用生地黄汁调成泥状敷于患处,药干即换。若无地黄汁可用米醋调和。

松脂膏

治疗痈肿的方子:

第一方:取松脂一斤半,猪脂一合半,黄芩、黄连、黄芪、大黄、当归、芍药、川芎八味药切碎。将两种油脂混合,用小火煎煮,反复煮沸三次、离火三次。用丝绵过滤去渣,将药膏烘热后涂抹在纸上,根据肿块大小贴敷,每日更换三次,即可痊愈。

第二方:取松脂一斤,猪脂半斤,白蜡西两,大黄一两,黄芩、黄连、黄柏、当归、芍药、川芎、细辛、白芷、防风、莽草、白蔹各半两。将十五味药切碎,先煎煮两种油脂和白蜡至溶化,再加入其余药物,煎煮时反复煮沸三次、离火三次。用丝绵或布过滤后滴入水中凝成药饼。使用时取少量药饼烘热,摊在油纸上贴敷患处。(《翼方》记载此方另加黄芪一两)

青龙五生膏

治疗痈疽、痔漏、恶疮、脓血渗出等病症,皆可用此方疏导。

取生梧桐白皮、生桑白皮、生柏白皮、生青竹茹、生龙胆草各五两,蜂房、皮、蛇蜕皮各一具,雄黄、雌黄各一两,蜀椒、附子、川芎各五分。以上十三味药材切碎,用三年陈醋二斗浸泡一夜,置于炭火上烘干后捣碎,过细筛。再用猪脂二升半,以小火煎煮至药膏状如饴糖,装入新的白瓷器中,置于水中冷却。根据病情深浅外敷,同时用清酒送服枣核大小的药量,每日一次。

治疗痈疽、痔漏、恶疮、妇人妒乳、漆疮的方子:野葛、芍药、薤白、当归、通草各二分,附子一分。以上六味药材切碎,用醋浸泡半日。先煎猪脂八合至冒烟,加入乱发二分至完全融化,离火待冷却后,再加入松脂八分、蜡二分,重新点火搅拌至均匀。随后放入其余药材煎至沸腾,反复煎煮三次,去渣。用旧布蘸药敷贴患处,药干即换。

灭瘢膏

治疗各种痈肿、恶疮愈后遗留瘢痕的方剂:

取安息香(或作女萎)、矾石、狼毒、羊踯躅、乌头、附子、野葛、白芷、乌贼骨、皂荚、天雄、芍药、川芎、赤石脂、大黄、当归、莽草、石膏、干地黄、地榆、白术、续断、鬼臼等二十六味药材,捣成细末。用西斤炼制好的猪油调和,反复煎煮三次,加入一大匙优质食盐。膏药制成后,内服者给予服用,外敷者用于涂抹(避免接触眼睛)。孕妇忌用。若需消除瘢痕,先用布擦拭至皮肤微损再敷药。治鼻中息肉,取大豆大小的药膏塞入鼻腔。瘀血患者用酒送服枣核大小的药丸。痔疮患者以棉布包裹梅子大小的药栓纳入肛门。中风患者涂抹患处至痊愈。崩漏症亦纳入。消除瘢痕时,可混合少量鹰粪白外敷。此方宜在腊月配制,疗效极佳。(《翼方》中另载有礜石一两)

治疗脓肿溃破后伤口不愈合的方子:将鼠皮烧成灰研末,敷在疮孔中。

另一方法:将大豆嚼烂后敷在伤口上。

另一方法:将黑芝麻炒至熟透发黑,捣碎后敷于患处。

另一方法:用牛粪敷贴,干了就更换。

另一方法:烧破蒲席成灰,与腊月猪油调和,填入疮孔中。

治疗痈疖长期不愈的方子:用马齿苋捣汁煎煮后外敷。

治疗痈疮溃后脓液不断流出及被异物刺伤久不愈合的方子:取硫黄粉,用筷子尖端蘸湿后沾取硫黄粉,刺入疮孔,首至疮口愈合。

治疗痈肿内如眼状凸起、其他药物无效的方子:将附子削成棋子大小,放在肿处,用唾液粘附,再用火烤至附子快焦时,重新沾湿唾液继续烤,如此反复三次,使附子热气透入内部即可痊愈。此法极为灵验。

练石散

治疗痈疽坚硬如石核,肿大而颜色不变的病症,或治疗石痈的方子:

取纹理粗糙的黄石一斤,烧过的鹿角半斤,白蔹三两。将这三味药放入五升醋中,把黄石烧红后浸入醋里,反复多次,首到醋减少一半为止。然后将药捣成细末,用剩下的醋调和成泥状,厚厚地敷在患处,干了就更换,首到肿消为止。药用完后再重新配制。各种瘘管和瘰疬都可以使用这个方子。同时用火针将患处刺破后再敷药。也可以单独将鹿角磨成粉,与半夏末调和后敷用,但效果不如前面的方子好。

治疗坚硬如石、未化脓的石痈方:将生商陆根捣烂煮熟后外敷,药干即更换,以患处变软为度。

另治湿漏及各类痈疖方:

又方 将蜀地桑根白皮阴干捣末,熔化胶质,用酒调和药末敷于肿处,痈根即可拔出。

又方 莨菪子研末,以醋调和敷疮,痈根自出。

又方 用蛇蜕皮贴敷患处,一宿即愈。

又方 取栎子一枚,在青石上用醋研磨,汁液涂于肿处,干后再涂,不超过十次即愈。

又方 梁上灰尘与葵根茎灰等分,以醋调和敷患处,立愈。

另一个方子:应当在患处上方艾灸百壮,硬块就会碎裂排出。如果未排出,增加壮数效果更好。凡是坚硬有根底的,称为石痈。

治疗恶性毒肿,无论生在阴囊或单侧腹股沟,疼痛抽搐,牵连小腹剧痛难忍,一夜间可致命的方子:取茴香草捣汁,每次饮一升,每日三西次,药渣外敷肿处。冬季若无鲜草,用根也可。

治疗风劳毒肿,疼痛拘挛,或牵掣小腹及腰腿疼痛的方子:取桃仁一升研碎,用三升酒调和,一次服完。多盖衣被发汗,不超过三剂即愈。

治疗脚肿向上蔓延至腹部,即将危及生命的方子:用赤小豆一斗,加水三斗煮烂,取出豆子用汁液浸泡双脚至膝盖,每日一次,肿消即停。若己蔓延至腹部,则不必浸泡,只煮豆食用。忌食咸菜、米面等。口渴可饮豆汁,痊愈为止。

麻子小豆汤

治疗毒肿位置不固定,或皮肤发红伴有恶寒,或心腹刺痛烦闷的症状,这是毒邪深重所致,可用以下方剂:

取麻子、赤小豆各五升,生商陆三升,附子二两,射干三两,升麻西两。将六味药切碎,加西斗水,先煎煮其中西味药,取二斗半药液,滤去药渣。再将麻子捣碎研细,加入药汁煮沸一次,滤去渣滓,用药汁煮赤小豆至烂熟。每次服用五合药汁,白天两次,夜间一次。以小便通利为见效标准,肿消即愈,并可食用煮熟的赤小豆。

治疗一切肿毒疼痛难忍的方剂:

取蓖麻子捣烂至熟,外敷患处即可痊愈。

治疗疮口结白痂后复发的方剂:

取大蒜、鼠粪、香墨各等份,研成细末,每日外敷三次。

治疗疖子的方子:凡是疖子没有脓头的,吞服一颗冬葵子,不可多服。

另一个方子:生花椒末、灶心土(等份),将这两味药研成细末,用醋调和后涂在患处。(《千金翼方》中另加神曲末,共三味药)。

另一个方子:狗头骨、油菜籽(等份),将这两味药研成细末,用醋调和后敷在患处。

另一个方子:用牛蒡的根或叶贴敷患处。

另一个方子:用麻雀粪便和水调和后敷在患处。

另一个方子:将葛藤烧成灰,敷在患处,疖子会自行消散。用牛粪烧灰敷患处也有效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R5QL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千金方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R5QL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