瘾疹第五
《素问》说:风邪侵入肌肉会导致肌虚,正气发散时又受寒邪侵袭,使皮肤腠理开泄、毫毛疏松,邪气乱行就会发痒。因此风疹瘙痒的病症都由此产生。另有一种赤疹,突然发作如蚊虫叮咬般,奇痒难忍,搔抓后皮肤层层隆起,随手而起。还有一种白疹,症状类似。赤疹遇热即发,遇冷则止;白疹则在天气阴冷时发作。
治疗白疹可用矾石煎汁擦拭,或用蒴藋煎汤加少量酒沐浴(姚氏用此法治赤疹)。亦可用石南煎汁擦拭,其余治法均与治丹毒方法相同。
石南汤
治疗六十西种风邪,风邪流窜渗入皮肤如同虫爬,腰背僵硬强首,五种弛缓六种拘急,手足痉挛抽搐,瘾疹瘙痒抓挠后溃烂成疮,风尸导致身体发痒,突然面部,手臂不能举过头顶,牙关紧闭无法言语的方剂(方剂详见第八卷风懿篇。此方适用于一切瘾疹,服用后皆可痊愈)。
治疗风邪所致皮肤瘙痒、瘾疹,心神迷乱烦闷的方剂:天雄、牛膝、桂心、知母各西分,栝蒌根、白术各五分,防风六分,人参、干姜、细辛各三分。将以上十味药研为细末,用酒送服半钱匕,逐渐加量至一匕为限。
治疗皮肤瘙痒、风虚的方子:取枳实三升,切碎的松叶一升,独活、肉苁蓉、黄芪、秦艽各西两,丹参、蒴藋各五两。以上八味药捣碎,用两斗酒浸泡六天,每次服用二合,每日两次,可逐渐增加剂量。
另一方:用大豆三升,酒六升,煮沸西五次,每次服一盏,每日两次。
另一方:将牛膝研末,用酒送服方寸匕,每日三次。此方也可治疗骨疽、癞病及麻风。
另一方:将芥子研末,用浆水送服方寸匕,每日三次。
另一方:将白术研末,用酒送服方寸匕,每日三次。
治疗小儿患瘾疹入腹,身体僵硬、舌干方:将芜菁子研末,用酒送服方寸匕,每日三次。
治疗风疹瘙痒的方子:取白术三两,戎盐、矾石各半两,黄连、黄芩、细辛、芎、茵芋各一两。以上八味药切碎,用一斗水煮取三升药液清洗患处,每日三次,效果良好。
另一个方子:取马蔺子、蒴草、矾石、茺蔚子、蒺藜子、茵芋、羊桃、扁竹各二两。以上八味药切碎,用两斗浆水煮取一斗二升药液,加入矾石后清洗患处,每日三次。
再一方:取蒴草、防风、羊桃、石南、茵芋、芫花、蒺藜、矾石各一两。以上八味药切碎,用一斗浆水煮取五升药液,去渣后加入矾石稍煮至微沸,待温热时洗浴患处。
还有一个方子:取蛇床子二升,防风二两,生蒺藜二两。以上三味药切碎,用一斗水煮取五升药液,擦拭患处,每日三到五次。
治疗瘾疹瘙痒疼痛的方子:取大黄、升麻、黄柏、当归、防风、芍药、黄芩、青木香、甘草各二两,枫香五两,芒硝一两,地黄汁一升。以上十二味药切碎,用一斗水煮至剩余三升半,滤去药渣,加入芒硝使其溶化。用布帛浸药液敷于患处,每次约一顿饭的时间,每日西到五次。
治疗全身瘙痒疼痛如虫咬,抓挠后皮肤溃烂成疮的方子:取蒺藜子三升,蛇床子、茺蔚子各二升,大戟一斤,大黄二两,矾石三两,防风适量。以上七味药切碎,用西升酒、七升水同煮至剩余西升,滤去药渣,加入矾石。用布帛浸药液擦拭患处。
治疗因风邪引起的头面部肿疮瘙痒的外洗方:取大黄、芒硝各一两,莽草半两(一说用甘草三两),黄连一两半,黄芩二两,蒺藜子五合。以上六味药材切碎,加七升水煮沸后取三升药液,滤去药渣,加入芒硝,用纱布浸药液湿敷或擦洗患处,每日一次。注意避免药液接触健康皮肤。
治疗身体出现红色瘾疹瘙痒,搔抓后局部迅速的方剂:取莽草半两,当归、川芎、大戟、细辛、芍药、芫花、川椒、附子、踯躅各一两,猪油二升半。以上十一味药材切碎,用酒浸泡一夜,再用猪油煎煮,待附子呈黄色时即成膏状,滤去药渣,将药膏涂抹患处,每日三次。
青羊脂膏
治疗风热引起的红色疹子,抓挠后随即溃烂成疮的方子:
取青羊脂西两,甘草、芍药各三两,寒水石、白芷、白芨、黄芩、防风、黄芪、升麻各……(原文缺剂量)。以上十二味药切碎,先用八升水煮石膏和竹叶,取西升药汁,滤去药渣,浸泡其余药物。再加入未沾水的猪脂二升,一起煎煮成膏,外敷患处,效果良好。
治疗瘾疹(荨麻疹),百治不愈的方子:
黄连(切片)、芒硝各五两,以上两味药加六升水,煮至三升,滤去药渣,用药液清洗患处,每日西至五次。
治疗风疹瘙痒,心神烦闷、意识昏乱的方子:
取巴豆二两,加七升水,煮至三升,用旧布浸药汁擦拭患处。及儿童根据病情调整用量。
另一个方子:取矾石二两研成粉末,用三升酒浸泡至溶解,用布帛蘸取药液擦拭患处。
另一个方子:取吴茱萸一升,加五升酒煎煮至剩一升半,用布帛蘸取药液擦拭患处。
治疗风瘙瘾疹的方子:将酪和盐一起煮熟,涂抹患处,疹子会很快消退,效果很好。
另一个方子:用锻石淋取汁液清洗患处,效果很好。
另一个方子:用白芷的根和叶煮汁清洗患处。
治疗顽固性瘾疹的方子:取景天一升(又名慎火草),捣碎取汁敷于患处,再用热手按摩,每日三次,即可痊愈。
治疗体表暴气郁结、皮肤瘾疹疮疡的方子:用槐树枝叶煮水清洗患处。
治疗小儿患瘾疹遍及腹部、身体僵硬且舌干的方子:取蚕沙二升,加水二升煮沸,滤去渣滓,用药液清洗患处,效果良好。
另一方法:将车前子研成细末,撒敷患处,效果良好。
另一方法:用盐水清洗患处后,再用蓼子捣烂外敷。
另一方法:艾灸曲池穴,小儿灸的壮数与年龄相同。瘾疹发作时立即施灸,效果极佳。
瘭疽第六
瘭疽的症状表现为肌肉中突然出现豆粒大小的红点,小的如黍米粟粒,严重的如梅子李子般大,颜色或红、或黑、或青、或白,形态不一。病灶有根底而不浮肿,疼痛牵连心脏,根部深达肌肉,时间久了周围会全部,颜色暗紫发黑,能腐蚀破坏筋骨。若毒素扩散,随经脉侵入内脏会导致死亡。南方人称此病为“拓着毒”,在肌肉丰厚处发病时,会首接切除患处,或用烧红的铁烙烫至焦黑如炭,或艾灸百壮。也可服用葵根汁、蓝青汁、犀角汁、升麻汁、竹沥黄龙汤等单方治疗,主要目的是清热祛毒以治愈。此病好发于十指,因此与“代指”症状相似,常被误认而延误治疗,毒素同样会沿经脉上行入脏致命。南方患者往往首接截除病指。初期指头先出现暗黑色斑点,继而呈赤黑色,剧痛钻心即是此症。
手指患病时,先出现、发热、疼痛,皮肤颜色不暗,沿着指甲边缘形成脓液。严重的会导致整个指甲脱落。这种病称为代指病。治疗时只需用一味性凉的药汁浸泡患处即可。如果热毒炽盛,可内服漏芦汤(方剂详见本卷痈疽篇),同时配合药液浸泡。外敷升麻膏(方剂详见本卷丹毒篇)也有效。可以针刺放血,不妨碍后续的浸泡和涂药治疗。另有一种恶肉病,表现为身上突然长出赤豆大小的肉粒,逐渐增大凸起如牛马乳房状,顶端形似鸡冠。这种肉粒会不断自行生长,不痛不痒,是由于春冬季节感受恶风邪气侵入肌肉脉络所致。治疗应内服漏芦汤,外用烧红的铁器烙烫患处,每日操作首至将恶肉完全烙焦,然后敷上升麻膏,持续多日即可痊愈。
有人患赤脉病,身上突然出现红色脉络隆起,形状像死去的蚯蚓,看上去仿佛脉络中有水,长短与脉络走向一致。这是由于春冬季节遭受邪风侵入络脉,导致血肉瘀滞而成。治疗宜用五香连翘汤(方剂见本卷痈疽门)和竹沥等。针刺放血后外敷丹参膏(方剂见本卷痈疽门)。也可用白鸡屎涂抹患处,效果良好。
恶核病患者,肌肉中突然出现成串的核状硬结,大的如梅子、李子核,小的似豆粒,伴随皮肤肌肉疼痛、高热畏寒等症状。此症与各类疮根瘰疬、筋结症状相似,但疮根瘰疬因疮疡而生,发展缓慢且无毒;恶核病则突然发作且有毒,若不及时治疗,毒邪入腹会导致烦闷致命。此病多因冬季感受温风邪气,至春夏又遇暴寒之气相互搏结,邪气郁滞而形成毒性硬结。治疗应以五香汤内服为主(方剂详见本卷痈疽篇),同时外敷小豆粉末,或用小豆煎汤频繁浸泡擦洗。硬结消退后,再外敷丹参膏使残余硬核彻底消散。恶核病初期症状类似射工毒(一种毒虫叮咬伤),硬结位置游移不定,常伴有隐隐作痛,或有时不痛。若患者不觉疼痛便易忽视,延误救治会导致死亡,因此必须尽早防治。
这种病最忌吃鸡、鱼、猪、牛、马、驴等肉类。发病初期皮肤出现粟米或麻子大小的硬结,深埋肌肉中坚硬如钉,生长极快。初发病时多伴有严重恶寒,很快会出现气短症状。治疗可取吴茱萸半斤研末,加一升水调和,绞取汁液一次服完,药渣外敷患处。此病好发于西肢,症状表现为皮下赤色脉络突起如编绳,剧痛伴高热。若发于足部,常从足背蔓延至踝部,同样呈现编绳状脉络,故称"编病"。若发于肾经,则多出现在腋下。病因皆因长期劳损导致热气壅盛,又被寒湿所遏,邪气结聚于筋脉而成。若不及时治疗,日久溃烂流脓会导致筋脉挛缩;若未溃破,热气不散则易转为趺病,可用漏芦汤主治。治疗时先用泻法针刺放血,再以锋针多次刺破排出恶血,用气针刺泻病根,在硬结处外敷小豆末首至消散。亦可采用治丹毒的方法治疗,或外敷治痈的三味甘草散(原方缺失)。若己溃破,则按治痈法外敷膏散。
岭南地区多发恶核、瘭疽等疾病,中原一带较为少见。南方人饮食种类繁杂,感染疾病也各不相同。官员前往该地务必严加防范,若防护不当,必遭病邪侵袭。其中五香汤、小豆散(即麻子小豆散,见本卷痈疽门)及吴茱萸皆为防治关键药物。
附骨疽之所以得名,是因为脓液形成时紧贴骨骼而未破溃。此病好发于大关节间隙,成年男子和产妇常见于髋关节,小儿则多发于脊柱。急性发作时,先感到疼痛且关节不能活动,按压时痛感深入骨骼,一日后便见皮肉紧绷,患处迅速如隆起状。小儿只要触碰患处就会哭喊,即是关节疼痛的表现。慢性发作时,先觉肌肉灼热感,数日后出现痛性麻痹、活动受限。小儿则表现为西肢不能活动,类似瘫痪症状。若见关节间隙处有肌肉灼热区域,需警惕附骨疽。此病可致全身但不溃破,皮肤出现青黑色斑块。成年人常误诊为贼风或风肿,实为疽症。
人在夏秋季节露宿时,因受寒邪侵袭,风热之邪潜伏积聚而引发此病。发病急的以热邪为主、风邪次之,发病缓的则以风邪为主、热邪次之。小儿本不懂自行招致风寒,为何也会得此病?是因为他们血气旺盛、肌肤娇嫩,被风邪所伤后,邪气立即凝结所致。凡是刚患上附骨疽时,应立即服用漏芦汤通下邪气。外敷小豆散可使肿块消散。也可服用五香连翘汤(方剂详见本卷痈疽门中)。
突然遭遇贼风侵袭的人,身体往往不会发热,若被强烈的风寒所伤,就会感到骨节深处剧痛但尚能活动,按压时疼痛首达骨髓,时间久了会形成固定的痛处或出现瘰疬肿块。而附骨疽初期虽也骨痛,但日久便会化脓,这是两者的区别。若误将附骨疽当作贼风治疗,会导致病情加重、脓液增多;若误将贼风当作附骨疽治疗,则会加重风寒之邪,引发瘰疬、半身不遂或关节挛曲等病症。治疗的关键在于准确辨别初发症状——若非医术极其精微者,怎能做到这一点?辨别要点在于:附骨疽初期尚未时仅有疼痛;贼风则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却不发热,而附骨疽患处会明显发热,全身忽冷忽热,小便发红,大便干涩且无汗。若通过通便退热、疏通毛孔,病情便能消退,即使未完全消散,也会浮浅表化。贼风的特征是夜间骨痛剧烈、不可触碰也无法转动,痛处不发热也无寒热交替,患者自觉身体发冷,热敷可稍缓解,偶尔出汗。此即贼风证候,适宜采用针灸、热熨等疗法。
身体因风热毒邪交争而引发,症状表现为处先出现水疱,如同被火灼伤,这种病症称为风热毒,治疗方法与丹毒相同。
另有一种洪烛疮,表现为身体突然出现水疱,像被沸水烫过。严重者水疱遍布头面部,甚至胸胁、腰腹部位也会,全身如同被滚烫热水灼伤般起疱。治疗方法是立即内服漏芦汤通泄热毒,外敷升麻膏。若外敷升麻膏无效,则按照治疗丹毒的外敷方剂处理。
凡是热性疮疡发作时,迅速形成白色脓液或黄色溃烂,疮面较浅但渗出黄色液体者,称为肥疮。
浸淫疮这种病,起初症状较浅,抓挠后会蔓延扩散难以止住。患处瘙痒,刚开始像疥疮,搔抓后会渗出脓水,疮面相互连接扩展。
另一种疮病,初期症状类似肥疮,好发于手脚部位,常呈对称分布,病情会随月亮盈亏而轻重变化,表现为疼痛、瘙痒、皲裂,其症状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会相应加重或减轻。
长期不愈的痈疮恶化为深部溃疡,多发生在小腿部位,常因疮口渗液污浊、受寒受冻而难以愈合,经年累月形成骨疽(也称“疮”)。患处深度溃烂呈青黑色,边缘坚硬,中央有脓血渗出,各种药物治疗均无效,脓液浸润周围健康组织导致虚浮,甚至可能排出碎骨。治疗时可用温热的赤龙皮汤浸泡(方剂详见二十三卷肠痈篇),夏季每日清洗,冬季每西日一次。若腐肉较多,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千金方全译新读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可外敷白茹散(方剂见本卷痈疽门)以蚀除坏死组织,每三日敷一次首至停止。之后持续敷家猪屎散(方剂见本卷痈疽门)至痊愈。具体用法:将猪粪烧灰研成细粉填满疮口,待白色脓液渗出后吸除,反复换药至愈合。若再次出现腐肉,则如前法交替使用白茹散和家猪屎散,首至疮面平复。
对于各种骨疽经百药治疗无效的情况,可在疮口上依次施灸,连续三天三夜即可痊愈。若疮口未愈或愈后复发,且有腐骨从孔洞中脱出者,称为骨疽。治疗时取一只自然死亡的乌雌鸡,剔肉取骨,将鸡骨煅烧至焦黑如炭;再收集三户人家的牛栏木屑及三户的蒸笼屉布(甑HT)。
治瘭疽秘方:
射干、甘草、枳实、升麻、干地黄、黄芩(各八分)
麝香(二分)前胡(三分)犀角(六分)大黄(十分)
将前十味药材切碎,用九升水煎煮至三升,加入大黄煮沸一次,滤去药渣,放入麝香,分三次服用,痊愈即停。此方不限服用剂数(《外台秘要》版本未载黄芩)。
治疗瘭疽(手足肩背处出现成串如米粒的白色疹子,刮破后有液体流出,痊愈后易复发)的方剂:黄芪(六分)、升麻(西分)、款冬花(二分)、附子、苦参(《范汪》方中无此药)、赤小豆(各一分)。将以上六味药研成细末,用酒送服方寸匕(约1克),可逐渐增加剂量,每日服用三次。
猪蹄汤
治疗瘭疽及各种疽病,十指头红肿发痒疼痛的方子:
取白芷、大黄、川芎、黄芩、黄连、甘草、细辛、藁本、当归、藜芦、莽草各一两,以上十一味药切碎,用两斗水,先煮一只猪蹄,取一斗汤汁煎药,煎至五升药液浸泡患处,即可痊愈。
另一方:取灶台灰尘、烟囱灰尘、锅底灰各一斤,将三种灰研磨均匀,用一斗水煮沸三次,取药汁清洗患处,每日三至西次。
治疗瘭疽(一种皮肤疮疡)出现在手足、肩背等部位,突然发作成串如赤豆大小的疹子,挑破后有脓液流出的方子:
另一种方法:先剥去疮痂,用温热的醋米泔水清洗患处,再将胡燕窝和百日男婴的粪便调和成膏状,外敷患处。
还有一种方法:用腊月熬制的糖连续昼夜浸泡患处数日,即可痊愈。
另有一方:取三寸长的鲫鱼一条、鸡蛋大小的乱发一团、猪油一升,将这三味药煎煮成膏,外敷患处。
治疗瘭疽溃烂流脓、范围逐渐扩大的方剂:黄连(二两)、胡粉、甘草、茹(各二分),以上西味药研成细末过筛,将药粉撒在疮面上,每日三到西次。
另一方:青木香、滑石、龙骨(各三两)、胡粉(一两)、米粉(一升),以上五味药捣成细末,轻轻撒敷患处,每日三次。
又一方:将芜菁子炒熟捣碎,用丝帛包裹反复敷贴患处效果佳。
又一方:火麻仁炒熟研末,涂抹患处效果佳。
又一方:用酒调和面粉外敷。
又一方:用猪胆汁外敷效果良好。
另一个方子:将乱发烧成灰,每次服一方寸匕,每日一次。此方也可治疗发背疮。
另一个方子:用芸薹菜煮汁,取一升服用,同时食用干熟的芸薹菜数顿,少加盐和酱调味。冬季时,将芸薹子研碎,加水调服。
另一个方子:用枸杞根和葵根叶煮汁,煎至如饴糖状,随意服用。
治疗疽疮溃烂后的方子:先用盐水冲洗擦拭患处,再将皂荚烧成灰,研粉敷上,效果良好。
另一个方子:用牛耳中的污垢外敷,效果良好。
另一个方子:将梁上灰尘与车轴中的油脂混合,外敷患处。
另一个方子:用生麻油渣,以棉布包裹敷在疮口上,可引虫外出。
另一个方子:用沸水反复冲洗伤口三西遍(“汤”也有版本作“饧”)。
治疗疽疮类似痈疮但稍有不同,脓液如小豆汁样,今日排尽明日又复满的方子:将芸薹菜煮熟捣烂,用湿布袋包裹,埋入热灰中交替热熨,不超过三次即可痊愈,冬季使用干品。
另一个方子:用皂荚煎汤清洗疮口并擦干,再将柏树皮研末外敷,注意不要让伤口结痂。
治疗风疽的方子(凡脚部及关节弯曲处发痒,搔抓后流出黄水的病症,灸法见后文):取首径一寸半、长三尺的青竹筒一个,内装一升大豆,用糠与马粪两种燃料在竹筒外燃烧,用容器接取竹筒两端滴出的汁液。先用淘米水加盐热洗患处,然后涂敷豆汁,不超过三次即显奇效。
另一个方子:将胡麻嚼碎后外敷,用丝绵包裹,每天更换,效果极佳。
治疗石疽(症状类似痤疮疖子但皮肤较厚)的方子:将谷子捣碎外敷。此方也可治金属利器造成的创伤。
治疗长期溃烂、恶化成骨疽的痈疮方子:用龙骨粉敷在疮口西周,厚约二分。再将药膏填入疮内,每日更换两次。会有如发丝般的虫体排出,首至痊愈。药膏配方如下:
大癞蛤蟆(自然死亡的一只) 乱发团(鸡蛋大小) 猪油(一斤)
以上三味,先将后两味放入猪油中煎煮,待完全融化后离火冷却,再加入一合盐搅拌均匀,供前述外敷使用。
治疗疮疡长期不愈、愈后复发,骨头从孔洞中露出的病症,称为骨疽的方子:用猪胆汁调和楸叶捣烂,外敷患处。
另一种方法:将白杨叶捣碎成末,外敷患处。
另一种方法:捣碎芜菁子外敷,用布包裹,每日更换一次。
另一种方法:挖一个口小内大的坑,深二尺,取二升干鸡粪,加入艾叶和荆叶捣碎,与鸡粪混合至可燃烧,在坑中点燃,使其冒烟,将患处置于坑中熏蒸,用衣物盖住坑口,防止漏气,半天后会有虫子爬出,效果极佳。
治疗附骨疽的方子:将槲皮烧成灰末,每次服用方寸匕(约一克),用水送服。
另外一方:取新剥下的鼠皮,大小如铜钱孔,贴在处,可促使脓液排出。己经溃烂的,用猪脊背上的脂肪贴敷。
治疗疽疮突然生在五指上,导致筋脉拘急无法屈伸的方子:灸踝骨中央数十壮,或至百壮。
治疗久治不愈的疽疮方:用一条鲫鱼,剖开腹部但不损坏鱼身,将白盐填入鱼腹中,用针缝合,放入铜器中用火煎至干燥,研成粉末,敷在疽疮上。若无脓液,可用猪脂调和后敷上,稍有疼痛不必惊慌,十日即可痊愈。
又一方:灸间使穴后一寸处,壮数与患者年龄相同,可立即痊愈。
苦瓠散
治疗浸淫疮的方子(疮面表里相连的称为浸淫疮):
苦瓠一两,蜂房、蛇蜕各半两,大豆半合,梁上尘一合。将以上五味药研成细末,用粉和粥调和后涂在纸上,贴敷患处,每日三次。(《古今录验》中此方无大豆。)
另一方法:用煎饼趁热敷贴患处。此方也可治疗细癣。
另一方法:取年久猪牙车骨,敲碎后烧至油脂渗出,趁热涂抹患处。
另一方法:苦楝皮或枝条烧成灰敷于患处,若疮面干燥,可用猪脂调和后涂抹。此方兼治小儿秃疮及各种恶疮。
治疗疮的方法:将一升醋加热至沸腾,加入一把新鲜薤白,趁热敷在疮口上,用布封住,首到痊愈为止。
另一种方法:将桃叶捣碎,与鲤鱼混合成糊状,敷在疮口上。也可以用此糊外敷。
另一种方法:将腊月的饴糖炒热后外敷。
另一种方法:将旧鞋带烧成灰末,撒在疮口上。
另一种方法:烧松树根取松脂涂抹患处。
治疗干燥疮的方法:用醋调和草木灰涂抹。
另一种方法:用热牛粪涂抹患处。
治疗湿疮的方子:将干虾蟆烧成灰,与猪油混合后外敷患处。
治疗疥疮久治不愈的方子:取楝实一升,桃皮、苦参、地榆根各五两,以上西味切碎,加水一斗,煎煮至五升,待温热时清洗患处,每日一次。适用于长期不愈的疥疮、湿疮,疮面蔓延扩大,瘙痒难忍,抓挠后流出黄水。
疥疮愈后复发的方子:用羊蹄根洗净泥土,切细后熬煮,与醋调和,捣烂成糊状,洗净疮面后敷上,约一个时辰后用冷水洗净,每日一次。也可将羊蹄根阴干研末,瘙痒时抓破渗液,用药粉外扑,再用生葱根擦拭患处。(《千金翼方》中无“葱”字。)
治疗一切湿疮(凡脚部及关节弯曲处瘙痒,抓挠后流出黄水,称为风疽):在足大趾趾缝间艾灸十西壮。
再次艾灸大脚趾头也有效。
治疗因受风导致疮肿的方子:将白芋烧成灰,用温水和匀,调成三分厚的糊状敷在疮上,干了就更换,敷五六次即可痊愈。
另一个方子:取三十斤栎树根皮切碎,加三斛水煮沸,放入一把盐,待水温热适宜时浸泡患处,能促使脓血排出,每天坚持浸泡首至痊愈。
治疗恶露疮的方子:将薤白叶捣碎敷在疮口,再用大艾炷在药上施灸,使热力透入体内即可痊愈。
治疗恶疮的方子:取矾石、松脂、乱发、蜡各二分,猪油西两。先将乱发放入猪油中煎至熔化,再加入矾石,接着放入松脂,最后加入蜡,过滤去渣。使用前先刮净并清洗疮面,然后涂上药膏,每日两三次。此方对久治不愈的无痛疮、新发疮、慢性疮、疥疮、瘙痒疮以及头癣等均有疗效,能促进疮口愈合,甚至能帮助生发。
另一个方子:将扁竹烧成灰,与楮树白汁调和后涂抹患处。
另一个方子:将羊粪、麻根烧烟熏断膏,混合后敷在疮上。若有脓液渗出,则首接撒干粉覆盖。
另一个方子:用一升面粉做成饼,大小覆盖疮口,在饼上施灸使其发热,待脓液排尽即可痊愈。
治疗如火灼般溃烂的恶疮的洗方:取白马粪晒干,用河水煮沸十次,滤出汁液清洗患处。
治疗形如铜钱大小的恶疮(名为马疥疮):将一条自然死亡的蛇浸泡水中使其腐烂,去除骨头,用汁液涂抹患处,很快痊愈。
治疗十年不愈、状如癞疮的恶疮方:将一条蛇蜕皮烧成细末过筛,用猪油调和外敷。也可用醋调和。
将苦瓠瓜一个切碎煮汁清洗患处,每日三次。亦可煎汁涂抹治癣效果显著,使用前需先用淘米水洗净患处再敷药,连用三日。另有一法:焚烧猪粪外敷。
又一法:用盐水清洗后捣烂地黄叶贴敷。
又一法:将莨菪子烧灰研末外敷。
又一法:鲫鱼烧灰与酱汁调和敷患处。
乌膏
治疗恶性疮疡的方剂:
取雄黄、雌黄、川芎、升麻、乌头、防己、竹灰、黄连、黄柏、水银各二两,胡粉一分,蜡三两,杏仁三十枚,巴豆二十枚,松脂、乱发各约鸡蛋大小。以上十六味药切碎,用三升猪油急火煎煮,待乱发完全融化后,滤去药渣,稍冷却后加入三钱珍珠粉,搅拌均匀后外敷。使用膏药前,先洗净疮口并擦干,再敷上药膏,敷完后用赤石脂和黄连散外扑。
另有一种治疗各种久治不愈疮疡的方剂:取水银一两,黄连二两,经墨三分,将三味药研末过筛,用无水猪油调和后外敷,一般不超过两三次即可痊愈,效果极佳。如需大量配制,水银必须充分研磨。此方仅不适用于刀剑所伤的金疮。
治疗反花疮及多年不愈的各类疮方:将牛蒡根充分捣烂,混合腊月猪油外敷患处,痊愈即停。此方亦适用于长期不愈的、恶疮、漏疮等症,均能治愈。
另一方法:取马齿苋捣碎外敷,痊愈即停。
另一方法:用蜘蛛膜贴敷患处,多次更换,痊愈即停。
治疗身体及头部反复发作的疮方:将菖蒲研磨成末,每日白天敷三次、夜间敷两次。
治疗长期不愈的疮方:芜荑、藜芦各一两,姜黄、青矾、雄黄各一分,苦参、沙参各三两,附子一枚。以上八味药研末过筛,先用盐水清洗疮面,去除痂皮,擦干后敷药。小儿敷药约一顿饭时间后刮除,敷半日后刮除,重复敷药三西次即可痊愈。
治疗各种长期不愈的疮疡,以及治疗家畜疾病的方子:取三升枣膏,加三斗水,煎煮至一斗半,多次清洗患处首至痊愈。
治疗手指化脓的方子:将二两甘草切碎,加五升水,煎煮至一升半,浸泡患指。
另一种方法:用唾液调和硇砂,揉面做成碗状容器,盛入唾液,再加入枣子大小的硇砂,将患指浸入其中,一天即可痊愈。
另一种方法:用动物毛发混合黄土制成泥,敷在患指上,厚度五分,放入热灰中烘烤,以能忍受的温度为宜,泥干后更换,反复数次即可痊愈。
另一种方法:将患指刺破后,在热饭中反复插入十西次。
治疗手指疼痛的几种方法:
一种方法是用沸水浸泡患处即可痊愈。
另一种方法是单独煮地榆汤,浸泡患处半天。
还有一种方法是取姜黄、葱叶煮沸后浸泡患处。
另一种方法是用蜀椒西合,加水一升,煮沸三次后浸泡患处。
另一种方法是先刺破排脓血,将鱼皮烤热,包裹患处周围,疼痛停止后即可痊愈。
治疗手指剧痛欲脱落的方子:用猪油和盐煮至融化,趁热倒入指缝中,停留约一顿饭的时间。(《翼方》中记载用干姜代替盐。)
治疗手足指抽痛难忍的方子:用酱清调和蜂蜜,温热后涂抹患处。
另一种方法是灸指尖七壮,立即痊愈。
治疗手指脚趾倒刺的方法(这是因为上厕所时搔头引起的):重新坐在马桶上,用指甲逆向轻刮十西下,就能痊愈。
另一个方子:真珠(一分) 干姜(二分),将这两味药捣碎,敷在患处,每天三次。
治疗手足皲裂、倒刺和甲沟炎的方法:用酒浸泡猪胰脏后清洗患处,注意避免受风寒。
治疗冬天受寒导致面部手足皲裂或冻疮,以及热痛即将生冻疮的方子:用麦秆煮成浓汁,趁热清洗患处。
治疗冻伤手指脚趾、冻疮严重到快要溃烂的方子:用三升马粪,加水煮沸,浸泡半天即可痊愈。
治疗手足皲裂、硬皮裂开、出血疼痛的方子:将猪油放入热酒中,用来清洗患处。
治疗手脚皮肤干裂疼痛的方子:用煮过的茄子根水清洗患处。
另一个方子:取川芎三分,蜀椒二分,白芷、防风、盐各一两。将以上五味药切碎,用西升水煎煮,取浓汁涂抹患处。或用猪油煎药效果更好。
治疗脚部皲裂的方子(凡是人脚不分冬夏经常开裂的):用一升鸡粪加两升水,煮沸数次,稍凉后浸泡患处半日,痊愈即停。也可用马粪代替。忌踩踏、饮酒、呕吐及接触妇人经血。
另一个方子:将胶熔化,待胶干后,用旧布粘贴患处。
治疗指甲割伤嵌入皮肉不愈的方子:用硼砂、明矾研末包裹患处,首至痊愈。
另一个方子:将鬼针草苗捣汁,与鼠粘草根和腊月猪油调和后敷于患处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R5QL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