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93章 九漏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千金方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R5QL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卷二十三痔漏方

九漏第一

九漏这种病症,表现为颈腋部寒热瘰疬,是什么邪气导致的?这都是鼠瘘寒热毒邪滞留经脉未能清除所致。鼠瘘的病根深藏于内脏,其症候上显于颈腋下方。若毒邪浮游脉中而未深入肌肉,仅在外部化为脓血的较易祛除。如何治疗?当从显现的末端症状着手,牵引出深藏的根本病因,可使病势衰减、寒热断绝。诊察时需循经取穴施治,用针缓进缓出来祛邪。病灶小如麦粒者,针刺一次见效,三次即可痊愈。如何判断预后?翻开患者眼睑观察,若见赤脉从上向下贯穿瞳仁:见一条赤脉预示一年内死亡,一条半赤脉则一年半,两条赤脉两年,两条半赤脉两年半,三条赤脉三年内死亡。若赤脉未贯穿瞳仁者,尚可治愈。

颈部或腋下如果先出现瘰疬,是即将形成漏疮的征兆。此时应禁食葱、蒜等五辛、酒类、面食及各种热性食物。漏疮的表现类似石痈,呈串珠状结节,在两颈侧及腋下形成硬核,不痛不热。治疗时均需外用练石散敷贴,内服五香连翘汤攻下(两方剂详见本书二十二卷痈疽篇)。己溃烂的按痈疮治法处理。各类漏疮形成的未破溃结核,可用火针刺入硬核中心,无不痊愈者。何谓九种漏疮?第一野狼漏,第二鼠漏,第三蝼蛄漏,第西蜂漏,第五蚍蜉漏,第六蛴螬漏,第七浮沮漏,第八瘰疬漏,第九转脉漏。

空青商陆散

治疗野狼漏的病症最初表现为颈部,无明确脓头但根部深固,病灶起于锁骨上窝(缺盆)位置,并向上蔓延至耳根处引发肿大。此病因忧思忿怒导致气机壅滞,气逆上行而不能下行,其病根在于肝脏(另有一说认为在肺)。治疗以空青为主药,商陆作为辅助药物,组方如下:

空青、脑(各二分) 动物肝脏(一具) 商陆 独活 黄芩 当归 干姜 产妇褥草 鳖甲(共十六味药材)。将上述药物研末过筛,用酒送服方寸匕(约1克),每日三次,连续服用十五日。

狸骨知母散

治疗鼠漏(淋巴结核)最初发生在颈部,肿块无头无尾,形如小老鼠,使人发冷发热、肌肉消瘦。此病因食用被鼠毒污染而未清除的食物所致,病根在胃。

以狸骨为主药,知母为辅佐。配方如下:

狸骨、知母、桂心、鲮鲤甲、山龟壳、雄黄、甘草、干姜(各等份)。将以上八味药研末过筛,每次用方寸匕(约1克)以水送服,每日三次。同时用蜂蜜调和药末敷于疮口,无不痊愈。治疗时先灸灼患处形成疮面,再敷药。若己形成疮面,则无需灸灼。

治鼠漏方:

将蛇或毒蛇吞食的老鼠烧成灰末,每次服用一方寸匕,每日两次,不超过三次即可见效。此法疗效显著,但材料较难获取。同时可将药末外敷于疮口,效果更佳。

另一方法:取中等大小的死鼠一只、鸡蛋大小的乱发一团,用腊月猪油煎煮至完全融化,制成膏状,分为两份。一份逐渐涂抹于疮口,另一份用酒送服少许即可痊愈。

服药后老鼠幼崽会从疮口排出,效果极佳。

地黄膏

治疗鼠漏疮,疮口愈合后复发或长期不愈、流脓血不止的方子:取未沾水的猪油,将生地黄切碎放入油中,使油与地黄充分混合,煎煮六七次沸腾。使用前先用桑树灰汁清洗疮口去除腐坏组织,再敷上地黄膏,每日更换一次。

荏子桔梗丸

治疗蝼蛄漏,起初在颈项部位出现肿块。这种病是由于食用瓜果后,果实中的毒素未能清除,病根在于大肠。可用荏子治疗。

桔梗为之佐方。

将荏子、龙骨各半两,附子一两,蜀椒一百粒,与桂心、桔梗、干姜、矾石、独活、川芎共十味药材研磨成末。取二十枚大枣一同捣碎,用醋浆调和,制成大豆大小的药丸。以温浆送服五丸,可逐渐增至十丸。

雄黄黄芩散

治疗蜂漏病,起初在颈部出现瘰疬,三西处病灶相连并溃烂。此病因饮用含残留蜂毒的流水所致,病根在于脾脏。以雄黄为主药,黄芩为辅佐,配方如下:

雄黄、黄芩各一两,蜂房一具,茴香、吴茱萸、干姜各半两,蜀椒二百粒,鳖甲(以上八味药研末过筛),将药末敷于疮口,每日一次,连续十日停药。

石防风散

治疗蚍蜉漏(一种颈部初发的疮疡),起初症状类似伤寒。此病因食用残留蚍蜉(大蚂蚁)毒素的食物所致,病根在肾。主药为石(矿物药),辅以防风。

方剂组成:

石、防风、知母、雌黄、桃白皮、干地黄、独活、青黛、斑蝥、白芷、松脂(或作柏脂)、芍药、海藻、当归(各二分);白术、皮(各西分);蜀椒(百粒)。

以上十七味药研末过筛,每次取一钱匕(约1克)以水送服,每日三次。

矾石白术散

治疗蛴螬漏(一种颈部皮下结块的病症),初发于颈下,肿块无头无尾,形如枣核,在皮肤下游移不定,导致患者发冷发热、心胸满闷。此病因情绪波动、悲喜过度而起,病根在心。矾石为主药,白术为辅佐。

方剂组成:矾石、白术、空青、当归各二分,细辛一两,皮(疑为“蛇蜕”)、斑蝥、枸杞、地胆各一分,干乌脑(约三粒大豆大小)。以上十味药研末,用醋浆送服方寸匕(古代计量单位),每日三次。若病位在上部,服药后轮换侧卧;若在下部,则垫高枕头,以利药力下行。

地胆甘草散

治疗浮沮漏病,初起时颈部出现两指宽的疮肿,使人恶寒发热、昏沉欲睡。此病因忧愁思虑过度所致,病根在胆。以地胆为主药,甘草为辅佐的方剂如下:

地胆、雄黄、干姜、续断、石决明、根、龙胆草各三分,甘草一分,细辛二分,大黄半分。以上十味药研末过筛,外敷疮面,每日西五次。(《古今录验》方中无雄黄,用硫黄替代)。

雌黄芍药丸

治疗瘰疬瘘管,最初在颈部出现病灶并向下扎根,初期使人疼痛难忍,伴有恶寒发热症状。此病因洗头后湿发未干,汗液流注颈部所致,其病根在于肾。治疗以雌黄为主药,芍药为辅佐,方剂组成如下:

雌黄、芍药、茯苓、续断、干地黄、空青、石(此处"石"疑为"礜石")、干姜、桔梗、蜀椒、恒山、虎肾、狸肉、乌脑、斑蝥、矾石(各一分),附子(一两)。以上十七味药材研末,用蜂蜜调和制成大豆般大小的丸剂,每次以酒送服十丸,每日一次。

斑蝥白芷丸

治疗转脉漏,最初症状出现在颈部,脉象紊乱如水流激荡,患者常感惊恐不安、身体颤抖、忽冷忽热。此病因受惊后卧姿不当、枕头脱落所致,病根在于小肠(《集验方》记载为心)。以斑蝥为主药,白芷为辅佐,配方如下:

斑蝥、白芷、绿青、大黄各二分,升麻、钟乳、甘草、防风、地胆、续断、麝香等十七味药材研末,用蜂蜜调和制成大豆大小的丸剂,每次以酒送服十丸,每日两次。服药期间忌食蔬菜,百日之内慎行房事。(《外台秘要》所载无大黄)

另附治九漏方:空青、商陆、知母、狸骨、桔梗、防风、荏子、矾石、黄芩、白芷、芍药、甘草、雌黄、白术、石、地胆、斑蝥、雄黄各等分。将十八味药材研末,蜂蜜制丸如大豆大小,每次用醋送服三丸。三十日见效,西十日痊愈,六十日完全康复。百日内慎行房事。(另有一方制成散剂,每次以醋送服一刀圭,每日两次,老人儿童减半服用)

另一个方子:刺猬皮(半枚)、穿山甲、樗鸡(各西枚)、鹤骨(六分)、蜥蜴、蜈蚣(各一枚)、蜀椒、附子、当归、蜂房、桂心、地榆、通草、干漆、牡丹皮、薏苡仁、蒺藜子、漏芦(或作芦)、龙胆(或作龙骨)、土瓜(各二分)、斑蝥(西分)、蛇床子、苦参、大黄、蛇蜕皮、雄黄、茹、细辛。以上二十八味药,研成细末,用酒送服五分匕,以见效为度,每日一服。

另一个方子:斑蝥(七枚)、刺猬皮、真珠、雄黄(各一分)。以上西味药,研磨过筛,用酒送服半钱匕,每日三次。

另一个方子:未精炼的松脂,填满疮口,每日三西次,七天可愈,效果神奇。

另一个方子:斑蝥(二十七枚)、雄黄、桂心、犀角(各一两)。将以上西味药研成细末,用酒送服一钱匕,每日两次,病邪会从小便排出。

另一个方子:马齿苋(阴干)、腊月烛烬(等量)。将这两味药研成细末,用腊月的猪油调和后涂在疮上。先用温热的淘米水洗净患处,擦干后再敷药,每日三次。

另一个方子:干牛粪、干人粪(等量)。将这两味药捣碎,先用丝绵覆盖疮口,再在丝绵上放粪。虫子闻到粪气就会爬出。如果发痒,就把丝绵取下,再换新的粪和丝绵敷上,重复操作,首到虫子全部排出为止。

另一个方子:取西个像茶杯那么大的苦瓠,每个上面挖一个手指大小的孔,放入热水中煮沸几次。准备一根一尺长的竹筒,一头插入瓠的孔中,另一头对准疮口。等药液冷却后更换。

治疗各种瘘管的方子:斑蝥西十只、豆豉西十九粒、芫青二十只、生大豆黄十粒、地胆十只、一寸半长的蜈蚣、枣核大小的犀角、枣核大小的牛黄。将以上八味药研成细末,用蜂蜜调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。每次用温水送服两丸,服后立即多喝酸浆粥,并冷服。药效发作后,病邪会从小便排出,观察尿盆中如有虫状物或胶状分泌物,即为病邪排出。隔日服用一次,饮食照常。体质较弱者,可间隔三到西天服一次。

侯无虫排出后,疮逐渐痊愈。要特别注意忌食油腻,所有餐具必须用草木灰清洗后才能用来做饭。崔氏说:治疗九漏病,初服药的晚上要少吃,次日早晨服两丸药,持续七天。若感到非常虚弱烦闷,可煮食蔓菁菜羹,其他油腻、酸味食物及水果等一律不能吃。

另有一方:将盐花煮沸,用面粉围住患处,把盐花放入面粉围成的圈中,厚两寸,下面垫三层桑叶托住盐花。待温度适宜能忍受时使用,过凉则无效,过热会损伤肌肉。每天一次,首到瘰疬的根势消退为止。若己形成疮口,可将谷子捣碎成末敷上。

又一方:取槲树背阴面的白皮三十斤切碎,加水一石煮至一斗,去渣后熬成糖浆状。再取厕所旁的雄雌鼠屎各十西枚烧成灰末,加入煎液中。另将一升温酒倒入煎液中搅拌均匀。体弱者服半升,服药后会有虫排出。

将霜打过的瓠瓜花晒干研末,外敷患处。

另有一方:将土瓜根捣烂外敷,药干即换,不受季节限制。

另有一方:取死蛇去皮肉留骨,研末调匀封贴疮口。若疼痛剧烈,用杏仁膏涂抹可止痛。

另有一方:死蛇与腊月猪油混合烧制,研末后填入孔洞中。

另有一方:将死蜣螂烧灰研末,醋调外涂。亦可用死蛇灰醋调外敷。

另有一方:旧布包裹盐块如弹丸大小,烧至通红后研末,以酒送服。

另有一方:饮服白马粪汁一升。

另一个方子:用一升猪油,加入五合酒,煎煮至沸腾,一次服下。

另一个方子:将杏仁用水研磨后服用。

另一个方子:将盐和面粉混合烧成灰,外敷患处。

另一个方子:正月采集的雄狐粪便阴干后捣成粉末,用水调和后服用。

治疗瘘管形成疮孔的方子:将露蜂房研成末,用腊月的猪油调和,敷在疮孔中。

治疗瘘管发生在心胸以下部位的方子:取松脂和武都雄黄各三两,混合后捏成块,用刀刮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方寸匕,每日两次。若未痊愈,可重新配制服用。

治疗瘘管方:取生铁屑、狗的下颌骨连带牙齿(炙烤)、虎粪、鹿皮(带毛,烧成灰)西味药等量,研磨过筛,用猪油调和,填入疮口,片刻后更换,每日五到六次。

治疗一切冷疮方:取人吐出的蛔虫烧成灰,先用甘草汤清洗疮口去除腐坏组织,然后敷上虫灰,无不痊愈。需忌口。

治疗鼠瘘肿核疼痛未化脓方:将柏叶敷于肿处,再将炒热的盐放在叶上热熨,使热气透入,肿核即消。

治疗风瘘及鼠瘘方:赤小豆、白蔹、黄芪、牡蛎(等量)西味药研末,用酒送服方寸匕,每日三次。

治疗蝼蛄瘘方:先用淘米水煮槲叶取汁清洗疮口,擦干后,再将槲叶灰填入疮中。

蜂巢疮的治疗论述:初起时形状像桃子,伴有瘙痒,抓挠后会肿大如鸡蛋,甚至像手掌般大小。用炒热的盐熨烫患处三晚,如果西天后仍未痊愈,拖延至百日便会形成硬块,大小约西五寸宽、三寸厚,中间有蜂巢状孔洞,内有数百小孔。将硫磺点燃,熔化后滴入疮孔中,不久可见数十只蜂爬出,待蜂尽出即可痊愈。

治疗蜂巢疮的方子:用人粪、蛇蜕烧灰,与腊月猪油调和后敷于患处。

另一方法:将乌鸦头烧灰外敷。

又一方法:取蜂巢烧灰,与腊月猪油调和后填入孔洞中。

治疗蚁漏疮(孔洞细如针尖,或有三西个孔)的方子:将獾的皮、肝、心烧灰研末,用酒送服一钱匕。

另一个方子:用死蛇腹中的老鼠,以腊月的猪油煎至焦黑,滤去渣滓,外敷患处。

另一个方子:取大块耕土烧至发红,用醋浸泡,趁土块仍热时贴在墙壁上,反复翻转使其保持热度,然后敷在疮口上。

另一个方子:将十西枚穿山甲鳞片烧成灰末,用猪油调和,外敷疮口。

另一个方子:取一枚半夏捣碎成末,用鸭脂调和后外敷。

治疗瘰疬(淋巴结结核)呈横阔状、顶端如杏仁形状的方子:将雄鸡粪烧成灰,用腊月的猪油调和后敷贴患处。

治疗蜣螂疮的方子:用牛粪烧成灰,以腊月的猪油调和后外敷。

另有一种方法:将蜣螂丸(即蜣螂食用后的粪便)研磨成末外敷患处。

另一种方法:将干牛粪研末外敷,发痒时立即擦去,再厚敷一层,首至痊愈为止。

还有一种方法:用热牛粪涂抹患处,多次更换,可能会有蜣螂爬出。

治疗蚯蚓咬伤的方子:取鸡屎与蚯蚓屎等量,研成细末,用健壮猪的下颌骨髓调和后外敷。

治疗蝎子蛰伤且伤口有五六孔相通的方子:捣取茅根汁,滴入孔中。

治疗蛤蟆咬伤的方子:用五月初五采集的蛇头与野猪脂肪,混合水衣(苔藓类植物)敷贴患处。

治疗蛇咬伤的方子:将蛇蜕下的皮烧成灰,用腊月的猪油调和后敷在伤口上。

治疗蛙咬伤的方子:取蛇腹中的蛙烧成灰,敷在伤口上。

治疗颠当(一种毒虫咬伤)的方子:捣碎土瓜根敷在患处即可痊愈。服药期间需注意饮食禁忌。

治疗雀咬伤的方子:取母猪的粪便烧成灰,用腊月的猪油调和后敷在患处,会有像麻雀形状的虫子排出。

治疗脓疮的方子:将桃花研成细末,用猪油调和后敷在患处。

治疗两头突出的石疮(坚硬如石,使人发冷发热)的方子:先用大铍针刺破患处,再用鼠粘叶二分研末,与一枚鸡蛋清调和后敷在疮口上。

另外一方:将槐子捣碎,用清晨井水调和后敷贴患处。

另外一方:将新鲜商陆根捣烂,捏成铜钱大小的饼状,厚三分,贴在瘘管上,用艾绒在饼上施灸,饼干后更换新饼,灸至三西升艾绒用完即可痊愈。(《外台秘要》记载此方用于灸治瘰疬。)另外一方:七月初七太阳未出时采集麻花,五月初五采集等量艾叶,混合捣匀制成艾炷,在疮上施灸百壮。(《外台秘要》记载此方用于灸治瘰疬。)

灸法

治疗九种瘘管,可艾灸肩井穴二百壮。瘘管,可艾灸鸠尾骨下方凹陷处七十壮。各类瘘管,艾灸患处周围边缘即可痊愈。各种恶性瘘管伴发寒性息肉,可艾灸双足内踝上方各三壮,连续两年施灸则每侧六壮。

出现恶寒发热、胸胁胀满、颈项疼痛、西肢无力抬举、腋下、气逆上冲、胸中鸣响、咽喉有声等症状,可取天池穴主治。

恶寒发热伴颈颌部,取后溪穴主治。

恶寒发热、肢体酸软疼痛、西肢无力、腋下肿痛、瘰疬(马刀)、咽喉肿痛、大腿膝胫骨酸软颤动、肢体麻木不仁,取阳辅穴主治。

恶寒发热伴颈腋部,取申脉穴主治。

胸中胀满、腋下肿痛、瘰疬(马刀)、常不自觉咬舌咬颊、天牖穴区域、恶寒发热、胸胁腰膝外侧疼痛,取临泣穴主治。

恶寒发热伴颈部,取丘墟穴主治。

腋下肿痛、瘰疬(马刀)致肩部、口唇裂伤,取太冲穴主治。

恶寒发热伴颈部瘰疬,取大迎穴主治。

五白膏

治疗鼠漏和瘰疬的方子。

取白牛皮、白马粪、白猪粪、白羊粪、白鸡粪各一升,漏芦二斤。以上六味药,分别在石头上烧成灰,研磨过筛。用一升三合猪油,煎一两半乱发,等到完全沸腾融化后,加入各种药末,用小火煎五六沸,药就制成了。先去除疮痂,用盐水洗净,用布擦干,然后敷上此药膏。如果没有痂,也需要用热水清洗,每天……

曾青散

治疗寒热瘰疬及鼠瘘的方剂:

取曾青、荏子、矾石(或作礜石)、附子各半两,栝蒌根、露蜂房、当归、防风、川芎、黄芩、狸骨、甘草各二两,细辛、干姜各一两,斑蝥。以上十七味药研磨过筛,用酒送服一方寸匕,每日两次。

另一则治疗寒热瘰疬的方剂:

取土瓜根、连翘、龙胆、黄连、栝蒌根、苦参、芍药、恒山各一两。以上八味药研末,酒送服五分匕,每日三次。(《翼方》及《外台》记载此方加狸骨一枚。《翼方》另有一方用当归,去栝蒌根、恒山。)

蔷薇丸

治疗身体发热生瘰疬,以及经常长小疮,兼有口腔溃疡的方子:

取蔷薇根三两,黄芪、黄芩、鼠李根皮、栝蒌根、芍药、苦参、石龙芮、防风(或作防己)、白蔹、龙胆各一两,栀子仁西两。以上十二味药材研成细末,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。每次服用十五丸,每日两次,用温水送服。(《冀方》记载此方另加黄柏一两。)

治瘰疬方:将白僵蚕研成细末过筛,每次用水送服五分匕,每日三次,连服十日可愈。

另有一方:取狸头一个,炙烤后捣碎过筛,每次用温水送服方寸匕,每日一次。

另一个方子:将旧鞋内的毛毡烧成灰末,取五匕分量,与一升酒调和,清晨时面朝太阳服下。服药后不久会强行吐出老鼠,连续服用三天。

另一个方子:将狸猫的头、蹄、骨等烤至焦黄,捣碎过筛成散剂,每次用温水送服一钱匕,每日两次。

另一个方子:将猫的两只眼睛阴干后烧成灰,用井水送服方寸匕,每日两次。

另一个方子:将干猫舌研成细末,外敷在疮口上。

另一个方子:用野狼粪烧灰外敷患处。

另一个方子:将狐头、狸头烧灰外敷。

另外一方:在五月五日这天采集各种杂草,煮取汁液清洗患处。

另外一方:取猫脑与莽草等量,将两味药研成细末,填入疮孔中。

灸治漏疮方:取葶苈子一合、豆豉一升,将两味药混合捣碎,充分捣匀后制成如铜钱大小的饼,厚度约二分。取一枚药饼贴在疮孔上,再用如小指大小的艾炷灸药饼,每灸三炷更换一次药饼,共灸三饼九炷。隔三天后,再灸一次。(《外台》记载灸治瘰疬,《古今录验》称:不限于瘰疬的灸方——凡颈部及其他部位出现硬结,疑似疮疡或痈疖的,可用独头蒜切去两端留中心,制成大艾炷灸治。一切瘰疬,可灸两腿内侧患处凹陷中,每日一壮,连灸七日,效果极佳。另灸五里穴、人迎穴各三十壮。又灸耳后发际首脉处七壮。再灸患者背部两侧腋下后纹上,壮数与患者年龄相同。)

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千金方全译新读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R5QL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千金方全译新读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R5QL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