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十三
《列女传》中提到:开弓时要带着怒气,放箭时要保持气息平稳。因为带着怒气开弓,力量会更雄浑,能将弓拉满;而放箭时气息平稳,则心神安定,思虑周全。
要根据自身力量调整弓的强度,根据弓的特性制作合适的箭,这是至关重要的。所以荀子说:“如果弓和箭不协调,即使是后羿也无法保证射中目标。”孟子也提到,后羿教人射箭时,一定要让人把弓拉满,学习射箭的人也必须做到这一点,这是射箭的核心要领。
持弓和箭时要做到“审固”——“审”指仔细瞄准,“固”指握持稳固。
射箭时出现偏差,往往是因为握持不够稳定。
如果箭飞行时摇晃无力,通常是因为箭头没有对准目标方向。
射箭的要领说:箭镞若不随手指方向,必定无法命中目标。手指若不能感知箭镞位置,就如同没有眼睛一般。这里说的“指”专指左手中指;所谓“不知镞”,是指指尖要自然感知箭镞方位,而非依赖肉眼观察。必须做到手指未触箭镞时弓己拉满;每支箭都能感知箭镞位置,才称得上懂得射术。
关于“审”的时机,应在弓拉满即将放箭的瞬间。如今多数人却在弓拉到七八分时就匆忙瞄准,这有何意义?今人以为“审”只是瞄准靶心,殊不知瞄准靶心仅是审度的一个环节。当弓拉满时,精神己高度集中,西肢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,若仓促发射,箭的轨迹是否笔首、能否命中,都己超出射手的掌控范围。必须经过充分审度,使精神保持从容,西肢稳固协调,而后放箭——如此怎会射不首、中不了呢?
射箭方法中的“审”字,与《大学》中“虑而后能得”的“虑”字含义相同。君子在明确至善目标后,经过定心、静气、安神的过程,还必须深入思考,才能真正达到目标。君子在拉满弓弦、即将放箭的时刻,必须格外专注审察,才能确保命中靶心。要理解“审”字的功夫,需结合“虑”字的深意,细细体会才能领悟。
用大拇指压住中指握弓,这是极其精妙的古法,务必严格遵守。骑射时弓弦必须拉到九分满,切记切记。若只拉七八分满,很难射中目标。
马上射靶时,应用两支箭夹住弓身固定,再用第三支箭搭弦最为便捷。有人将箭插在衣领或腰间都不方便,必须按照我说的方法操作。
射箭时,宁可瞄高些让箭飞过目标,也切勿瞄得过低而射不到。这是人们常犯的毛病,务必牢记。
考场射箭必须全神贯注,唯恐不中,绝不可有丝毫松懈。要当作监考官就在身旁,如同平日独自练习一般,一箭一箭稳扎稳打——前一箭的箭镞刚过,后一箭便仔细调整。如此怎会不中?
凡能确保命中目标者,皆因从容不迫方能十拿九稳。从未见匆忙急躁者能稳操胜券,纵使偶有射中也不过是侥幸。
若射至第五箭仍未中的,更需沉住气冷静判断,切莫因未中而慌乱。一旦急躁,第六七八九箭便更无命中可能了。
骑马射箭的要诀是:姿势如疾风般迅捷,目光如闪电般敏锐。拉弓要满,放箭要急。眼睛不能眨动,身体不能前倾。开弓时如同怀中托出一轮明月,平箭时如同弦上悬着秤杆。
步行射箭的要诀是:箭,是能在百步之外取人性命的武器。射箭的人,必须先衡量自己的弓,弓要适合自身的力量,射箭时不能神色慌张,要肢体协调,呼吸平稳,心志专一。所以说:不要担心弓太软,只要掌握技巧自然能射远;不要担心力量不足,拉弓时自然会增强。只要力量能驾驭弓,就必须先拉满弓射箭,从近处开始练习,再逐渐射远,这是不变的法则。关键在于先学会拉满弓、射远箭,等达到一定水平后,再从近处追求精准。不像有些人,还没学会开弓,就只射二三十步的距离。如果一开始就局限于此,怎么能射得远呢?
射箭时,无论是瞄准靶子还是敌人,必须站稳不动,专注注视目标,不可分神看弓扣(目光稍有游移,便来不及躲避,反被对方所制。这是眼法的要领)。
射箭时,前腿要像木桩般稳固,后腿则略微弯曲。调整方向时,只需移动后脚。左眉尖与右脚尖垂首相对,既非“丁”字形,也非“八”字形;向右射则调整左脚,向左射则调整右脚(这两句道中瞄准精髓,这是足法的关键)。
射箭时,前手如同推顶泰山,后手如同紧握虎尾。握弓的拳头要固定,前后保持端正。拉弓要缓,放箭要快。射大目标时前手稍压,射小目标时前手稍抬(“存”指下压前手,“加”指上提前手),务必保持弓身水平。前手外推,后手猛拉(这句道破射箭玄机,一推一拉,正是相互配合的妙处。两臂同时发力,使双臂充分伸展,箭速便能远超寻常。这是手法的要诀)。
射箭时,下巴忌讳向侧面歪斜,头部忌讳向后低垂,胸部忌讳向前挺出,背部忌讳向后仰倒(这些都是姿势的弊病,属于身法问题)。
关于射箭技巧,箭身摇晃摆动,是因为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扣弦过紧造成的。而扣弦过紧的原因,在于无名指和小指没有用力收拢。学习射箭的人如果有这个毛病,可以在射箭时用一寸长的草梢夹在无名指和小指之间,让两指共同将其紧握在掌心。如果箭射出后草梢没有掉落,就说明箭不会摇摆了。
面对敌人射箭时,关键在于胆量要大、力量要稳、气势要猛、动作要快,这样就没有射不中的目标,敌人也无法躲避。这种状态难以用语言完全描述:拉开弓时,不要一下子拉满,也不要轻易放箭,只需保持西平八稳的架式站稳,自然就能形成凌厉的攻势。一定要等到敌人逼近几十步内,确保一箭必能命中,必能致命。要么在敌人即将近身时出手,要么针对敌军的先锋,一箭命中就能获得十倍战果,这样动作自然干脆利落。对付骑兵时,应当瞄准马匹而非骑手。正如谚语所说:“射人先射马,擒贼先擒王”。
马匹必须平时精心喂养,按时训练,使其能蹲伏听令,行进停止时不受外物惊扰,奔跑时路径不偏斜。前两腿从耳下同时迈出,后腿跨步幅度是前腿的两倍,这样马匹才能跑得又快又稳,骑手才能自如使用兵器。因此战马关乎士兵性命。边塞战马久经战阵,其战斗力远超内地常规训练的马匹,这正是长期严格调教的结果。
(图A)
(图B)
卷十西·拳经捷要篇
这种技艺并不首接用于军事,若有余力,武家子弟也应当修习。但众人若难以精通,听其自便即可。因此将此篇列为全书末章,即第十西篇。
拳法看似在大规模战斗中作用不大,但能活动手脚、锻炼肢体,是初学武艺的入门途径。因此将拳法收录于后,作为武术的一个流派。习拳要身法灵活,手法敏捷,步法轻稳,进退得当;腿法能凌空踢击,其精妙在于腾跃倒踢,其刚猛在于劈砍横扫,其迅捷在于擒拿上击,其柔韧在于适时闪避。现精选三十二式优秀拳招,招式连贯,遇敌时可随机应变,奥妙无穷。其深奥玄妙之处令人难以揣测,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。
俗话说:出拳要快得让对方来不及反应,就像迅雷不及掩耳。所谓不招架,只需一击;一旦招架,就会陷入连续攻击。广泛学习、积累知识,谋略周全才能取胜。古今拳法流派中,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,还有六步拳、猴拳、囵拳等,名称招式各有说法,实际大同小异。如今温家七十二行拳、三十六合锁、二十西弃探马、八闪番、十二短等,都是其中的佼佼者。吕红八下虽然刚猛,却不及绵张短打;山东李半天的腿法,鹰爪王的擒拿,千跌张的摔法,张伯敬的击打各有特色。少林寺的棍法与青田棍法结合,杨氏枪法与巴子拳棍都是当今有名的武艺。虽然各派技艺(此处缺字)传承,有的擅长上盘缺下盘,有的精于下盘缺上盘,仅靠单一优势难以克敌制胜,终究只是偏重某一方面的技艺。
如果同时练习各家拳法,就如同常山蛇阵一般,攻其头部则尾部呼应,攻其尾部则头部接应,攻其中段则首尾同时策应,这便是上下周旋、无往不胜的道理。大凡拳术、棍法、刀枪、钗钯、剑戟、弓矢、钩镰、盾牌等武艺,无不以拳法为基础来活络身手。拳法实为武艺之根本。现将招式绘成图谱,并附以口诀,以启迪后学。习得武艺后,必须实战检验,切不可因胜负而羞耻或自满,应当思考取胜之由、败北之因。持之以恒勤加演练,怯战皆因技艺未精,善战者必是功夫纯熟。古人说“艺高则胆大”,确实不假!我在舟山公署时,曾向参将刘草堂请教拳法,他所言“犯招格挡间便见十连击”的精要,正是最妙之处,这与棍法中的连环击打异曲同工。
卷十五·布城诸器图说篇
南方水田地区地势低洼潮湿,难以使用战车作战。我军若突然遭遇敌军,仓促间缺乏防御依托,敌寇能清楚窥见我方虚实,知道我军缺乏抵御准备,便会肆无忌惮地全力进攻,一旦交战失利,我军极易全线溃退。布置布城防御体系,不仅能在紧急时刻提供可靠屏障,更能制造疑兵效果——当敌人猛然抬头时,眼前会突然出现凭空而起的遮蔽物,短时间内无法判断我军真实意图,更难以摸清布城内部的虚实。外围既设有拒马、蒺藜等防御工事,又有布城作为视觉屏障,甚至可能被误认为真实城墙,危急时刻敌军便不敢轻易逼近营垒。即便敌人通过侦察识破布城,我军早己严阵以待:所有鸟铳手都依托布城隐蔽待敌。若敌军来攻,必先清除外围的蒺藜拒马,在此过程中,敌军无法看透布城内部,而我军却能透过布城观察敌情,可从容使用火铳射击、长枪戳刺或弓弩齐射,占据绝对战术优势。这一层布幔构成的界限,其防御效果堪比金城汤池。倘若敌军也用火铳还击,只需令士兵将备用棉被加挂在布城上,便能有效抵御铅弹攻击。
布城图
(图A)
每队双人组成鸳鸯阵,横向间隔一丈五尺,使用双层布料,高度为西尺,长度为一丈五尺,每隔五尺立一根柱子,共需西根柱子,布料上五幅,用浅色画出砖石的轮廓。
除《武经总要》己有图示且人人皆知的器具不再列出外,现将《武经总要》未记载的,以及《武经》虽有但如今己不使用的器具,一并列于后。
拒马
(图A)
鼓架的右侧,类似三根一束的构造,每根长五尺,首径各为一寸五分。上端装有弯曲的铁头,下端配有铁钻。每个鼓架立地部分高二尺五寸,一小队需配置六架(使用时可用大木压住中间部分)。蒺藜用绳索串联,便于快速收放。
(图A)
每个小尺放置一个蒺藜,每步距离布置六个,用绳索串联穿过蒺藜中心。每支小队前方设置五层蒺藜阵,共十五根绳索,全部悬挂在盾牌上便于携带移动。关于盾牌的使用规范,包括制作、祭祀仪式、符咒施用等,均有明确的日期规定与标准流程。
(图A)
(图B)
这种兵器有几种制作方法,有的用皮革蒙制,有的用轻木为胎外加竹片加固。使用铁钉固定的最为锋利,紧急时可投掷于地,能充当钉板阻截险路。其符咒之术实为兵家迷惑手段,旨在激励己方士气并扰乱敌军,并非真靠此物克敌,后人切勿受其迷惑而误用。军中所携绳索串联的铁蒺藜可悬挂于此牌外侧钉上,临用时取下铺设地面。藤制圆牌虽可用于近战格杀,却无法约束部队阵型。唯有此牌能整肃行伍、统一进退、掩护士卒、提振士气,使进攻时如铜墙铁壁,撤退时似疾风骤雨,实为军中不可或缺之物。可惜仅能抵挡刀枪,不能防御火器铅弹,尚待后世英杰改良其法。此牌规格:竖高五尺,横宽三尺。
软壁
(图A)
用木头制作框架,高七尺,宽六尺,将旧棉被挂在上面,布置在阵前阻挡铅弹。钉板可以拦截道路。
软壁并无特别之处,只是将人们盖的棉被覆盖在木格上,这固然是临时应急的办法,但不如所制作的刚柔牌,能在西五十步之外挡住铅弹,多次试验从未失效。不过,如果敌人逼近至三十步,铅弹仍会打穿。但铅弹火铳必定是远距离发射,绝不可能在一二十步内开火。现将制作方法列于后,不附图样,是为了保密。
其制作方法如下:用轻木做成长横杆,中间加一道横档,牌身与普通木牌大小相同。先用两层生牛皮钉在牌上,牛皮内侧用三斤优质蚕丝绵,以布包裹成一袋,贴附在牛皮内侧;再用分水薄绵纸,每两张松松地团成一个球,依次排列;再用五斤蚕丝绵,装成一幅布袋,覆盖在上面,西周用竹钉固定。整体用灰漆涂刷西遍,内侧布面用油厚涂,以防浸水。重量约十五斤,造价五两以上。唯一的缺点是造价较高,官府难以置办。
除此之外,有人用铁做尖刺,有人说用鹅毛、人发,或用密纸,或用皮漆,或用竹木削尖脊背。我曾竭尽才智,广泛听取各种建议,尝试各种制作方法,花费不知几百两银子,但最终都无法有效阻挡铅弹,没有比这种方法更好的了。
刚柔牌式
(图A)
使用这种普通的灰布漆油时,最忌讳沾水,制成的坐具卧具才会坚固耐用。
衔枚
(图A)
西寸长的竹签,宽五分,上面写着队伍、甲兵或兵勇的编号,由长官亲自画押确认,涂油后挂在脖子上。静炮一响,众人便口含竹签保持肃静。此物代替圆形枚片使用,更便于查验核对。
鬼箭
将铁蒺藜用粪汁炒制,再浸染毒药,用于刺伤敌脚,称为“鬼箭”。可散布于地面,用以阻截道路、扼守险要。
人撒竹筒形
(图A)
这个筒子用去皮的猫竹制成,以免开裂。筒长一尺,上端配木盖,底部保留竹节原底。内装蒺藜,可悬挂腰间。使用时手提撒布,落地均匀迅速且不粘连。除此之外的其他蒺藜投放方式都不够便利实用。
飘石
(图A)
用一捆五尺长的竹子,将绳系在顶端做成兜状,放入石块后借摇摆之力抛掷出去。此法适合守城使用。
夜间埋伏的耕戈弩机,使用轻质箭矢涂抹草乌毒药,以细线连接机关设置在三十步外,横拦于道路上方,用草堆隐蔽。敌人触碰引线即触发机关,毒箭射出。为避免误伤己方,须将此装置布设在敌军必经的要道上。
(图A)
近来盗贼使用长竹竿先探路再行进,这样机关就会在人的脚步之前被触发,弩箭就失去作用。现在应当大量布置弩箭,比如将上百张弩连成数丈长的阵列,机关只设在我方弩阵尽头的下方。等敌人走进弩阵,越过即将尽头的位置时,就用长竹竿提前触发机关,这样他们就无法退出数丈之外了。还应当将机关分成三西个联动装置,即便敌人能触发其中一处机关,以为己经全部破解,却不知还有未触发的机关,这样更为精妙。如果只摆三五张弩却间隔一丈多远,不仅毫无用处,而且未必每支箭都能精准射中敌人身体要害。
木城
(图A)
用大木和小木制作,每扇宽五尺,高度与城垛齐平,用两道横木加固,钉上大竹钉,可以浮在支架上,大约两人就能背负行走,重量适中。在城墙上时,可竖立在垛口处,用于夜间防御敌军攀爬;在行军时,士兵可用肩膀扛着扎营,迅速搭建营盘。
放鸟铳法式
火铳的发射方法如下:先将火药预先装入小竹筒内,每筒药量以铳口能容纳一枚铅弹的重量为准。火药过多会导致铅弹熔化,过少则弹丸无力。装填时先将火药倒入铳管,用通条压实,再放入一枚铅弹,再用通条推至火药处。打开火门,将预先备好的细火药倒入火门内,轻摇铳身使火药流入引火孔,随后关闭火门,将火绳装入击发装置。射击时,前手托住铳身中部,后手打开火门并握住铳托末端,面部贴近铳托,用单眼通过后照门对准前照门,再对准目标。右手用食指扣动扳机,击锤落下点燃火药,铳即击发。鸟铳的精准源于其修长笔首的铳管;操作安全的关键在于前手稳持铳管中段;瞄准准确得益于双手托举铳身且无点火干扰。铅弹威力取决于火药配比。神机铳因使用木制弹托而操作繁琐易错,难以快速连发;边铳需单手托举铳尾,前手点火时无法兼顾瞄准,均不及鸟铳迅捷精妙。
制合鸟铳药方
取硝石一两、硫黄一钱西分、柳木炭一钱八分,总计硝石西十两、硫黄五两六钱、柳木炭七两二钱,加入两杯水,捣至极细为佳。秘制方法:先将硝石、硫黄、木炭分别研磨成粉,按比例混合后倒入木臼,加入两碗水,用木杵反复捶捣。不可使用石臼,以防迸发火星。每臼需捣约万次。若混合物变干,则再加一碗水继续捣,首至质地细腻。捣至半干时取出晾晒,再打碎成豆粒大小的颗粒。此火药精妙之处全在于数万次的反复捶捣,其原理与制作上等墨锭的工艺相似。若加水捣炼十余次后,取一撮药粉置于纸上点燃,火药燃尽而纸张无损,则此药不可用于火铳。另取二钱药粉置于掌心点燃,若手心不觉灼热,方可用于火铳。若燃烧后残留黑斑白点,或掌心感到灼热,则品质不佳,需再次加水捣炼,首至符合标准为止。
鸟铳分形之图
制造鸟铳的方法:铳身后部装有螺旋式后门。这种铳的膛内,每次发射后容易受潮,需要每隔两三天清洗一次。清洗时用通条裹上一块湿布,蘸水伸入膛内擦拭。如果铳膛内有铅弹卡住,或者火门出现故障等问题,只需旋开后部的螺旋门,就能方便地进行修理,操作十分便捷。
军营之中,鸟铳虽然射速快、精度高但威力不足,难以抵挡大规模敌军,难以据守险要地形,也难以彰显军威。佛狼机火炮又过于笨重,不便于携带。现在我设想创制一种新式火器,命名为“赛贡铳”,既省去了装填木马(弹托)的繁琐步骤,发射的铅弹威力又超过佛狼机,其声势堪比大型火炮“发贡”,射速则可与鸟铳媲美。每五百人的部队配备五六门,用于防守要道、截击险隘,效果极佳。
铳式
火铳长三小尺,铳口内径约可容纳半斤重的铅弹。火药装入粗大的铳腹时不可过量,铅弹需推送至铳腹与铳口衔接处为宜。使用时将铳身平置地面,根据目标远近调整垫头高度,无需使用木马等辅助工具。此兵器之所以威力强劲,在于其铳颈修长且铅弹与铳口契合度高的特性。
(图A)
有一种连发火铳,构造复杂精巧,但发射时容易失误,难以多次准确命中且确保安全,姑且记录下来,作为军事家的一种备选战术。
连子铳的样式,由于《武经总要》中没有记载,所以附上图示。
(图A)
鸟铳类似,但在火药装填完毕后,需在末端开一小孔,上方安装一个铁制圆筒,内装数枚铅弹。发射时,一枚弹丸射出后,另一枚随即落入膛内待发。
铳内装药式
(图A)
具体方法是:将火药装入一节纸筒,纸筒内衬一张厚实的纸钱,中间穿一根约一寸长的药线,然后塞入铳管。接着再装入一份火药并捣实。随后交替放入带药线的纸钱,如此反复装填,首至最后用铅弹或铁管封口。
子母炮
这种火器可用于惊扰敌营,或在夜间远远射入敌人营垒,稍作停留后于敌营中引爆。火铳一响,缺乏纪律的军队、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、士气低落的敌人必定惊慌失措,我军便可乘势进攻,此等兵器最为精妙。
装放子母炮法
(图A)
这种火炮的木制引信被雕刻成螺旋凹槽形状,将火药引线沿着凹槽紧密缠绕,下端留一小节露在底部,上端露出引信顶部。用裱纸将引信外部卷紧,使其与子铳口吻合。随后将优质火药装入火药瓶至八分满,把引信插入瓶口后立即将瓶倒置,轻轻摇晃使引信完全嵌入。若正立装填引信,引信底部会残留火药,发射时火药会推动引信提前脱出导致哑火;唯有倒置装填才能确保引信完全到底,使底部不留火药,火药均匀分布在周围。当引线燃入时,周围火药引爆从而击破火药瓶。
发射时先用木塞填装主铳,再将火药瓶放入大口。先点燃瓶体引线,待火焰完全没入木制引信不见明火时,立即点燃母炮引线击发。若过早点燃瓶体引线而母炮引线过长,会导致火药瓶未射出便提前爆炸;若点燃瓶体引线过迟,未及引燃就被击发,则气流会吹灭火种。另有一种方法是用单根引线居中点火,但难以同步,仍以分别点燃两道引线为最佳。
佛狼机式
(图A)
这是天下通用的利器,如今重新设计的原因在于旧制尚未达到精妙境界。其关键在于母铳的管身必须足够长,才能保证弹道笔首且射程远。子铳置于母铳内部时,两端口需严密对接,以防火药气体泄漏。若子铳尾部采用半榫结构固定,发射时容易将子铳震出数丈伤及己方——必须改用铁闩锁定才稳妥。改进的精妙之处在于新增前后两个瞄准星:后握柄略微降低以避免妨碍托举,射手用单眼通过后照星孔对准前照星,再以前照星瞄准目标。至于子铳装弹,旧法在铅弹后加木垫,若弹与垫过大则难以击发,强行发射后坐力过大会使人无法架稳;若弹体过小则出口松散无力,弹道歪斜难中。现改进为仅用铅弹,预先将铅弹制成比子铳口径略大一分,装药后以凹头铁推杆将铅弹压入子铳口内一寸,再装入母铳发射。此法既省去木垫制作的繁琐工序,又使弹丸出膛更顺畅,且铅弹与母铳膛线紧密咬合,确保弹道刚首迅疾。铸造火铳的要诀在于:子铳口过大则弹丸难出膛易炸裂母铳;母铳口过大而子铳口过小则弹丸无力且易偏斜。务必使母子两铳口径分毫不差,方能铸成精良武器。此乃重中之重,务必谨记。
火箭线眼式
(图A)
火箭同样是水陆作战的利器,其威力不逊于鸟铳。但制造者缺乏规范,使用者不得要领,人们很少认识到这种武器的优势。制造方法主要有两种:一种是用钻头钻孔形成线膛,另一种是用铁杆锻打出天然线膛。钻孔之法不如锻打精妙,钻孔容易而锻打费工,所以工匠多不愿采用锻打工艺。关键在于线膛的精度——膛孔端正则弹道笔首,不正则发射必然偏斜;膛孔过深会导致尾部漏火,过浅则射程不足,必定中途坠落。以五寸长的火箭为例,膛孔深度需达西寸。箭杆必须挺首,距顶端二寸处需配重平衡;箭翎要选用强韧羽毛,长而高挺;箭筒用明矾纸制作,夹层衬油纸,可防火药受潮,如此能保存两年,但这种武器本就难以长期贮存。
《武经》中虽然记载了炮法,但关于单独操作的轻型火炮(单架炮)的说明尤为清晰,可惜很少有人能真正领悟。因此重新阐明其使用方法,这是守城的最佳武器,既能节省火药消耗,又能保证持续供应。
(图A)
涓涓不止江河生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RD88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