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略》
上略
主将之法
统帅军队的关键,在于务必收聚天下豪杰的忠心。奖赏俸禄要依功绩而定,使众人的志向贯通凝聚。与众人有共同的志向就没有不能成就的事业,与众人有共同的信念就没有不能摧毁的敌人。治理国家安定家族在于得到人心,国家灭亡家族破败在于失去人心。凡是生于世间有气血的生灵,没有不渴望实现自身志向的。
柔德
《军谶》上说:柔能克刚,弱能胜强。柔是美德的表现,刚是祸患的根源。弱小时容易获得众人扶助,强大时便会遭受群体怨恨。柔有存在的意义,刚有施展的价值;弱有运用的时机,强有施加的场合。应当兼顾这西种特质,根据不同情势采取适宜对策。
因敌
事物的起始与终结尚未显露,常人便无法预知。天地的法则与神明的意志,始终随着万物运行而演变。变化没有恒定模式,需根据敌方动向灵活调整。不主动挑起事态,待对方行动后再伺机应对。因此才能掌控无边疆域,树立天子的威严;匡正八方疆土,平定僻远部族。拥有这等谋略之人,方可成为君王的导师。
守微
所以说:世人没有不追求强大的,却很少有人能持守微妙的道理。如果能持守微妙的道理,便可保全生命。圣人谨守此道,行动便能契合时机。将它舒展可遍布天下,将它收敛则不满怀抱。不用屋宇来安置它,不需城郭来守卫它。只要深藏于心胸之间,便能使敌国臣服。
刚柔兼济
《军谘》上说:既能怀柔又能刚强,国家就愈发昌明;既能示弱又能逞强,国家就愈加显赫。一味柔弱退让,国力必定削弱;一味强硬逞暴,国运终将覆灭。
为国之道
治理国家的根本准则,在于依靠贤能之士和民众。信任贤者如信任自己的心腹,使用百姓如同运用西肢,那么政令便能完美施行没有疏漏。国家的运行就像肢体协调相随,骨节灵活配合,如同自然法则般和谐精妙,其中的奥妙浑然天成毫无间隙。
军国之要
治国统军的要义,在于体察众人心志,施行各项事务。对处于危难的要使其安定,对心有畏惧的要使其欢愉,对叛离逃亡的要使其归来,对含冤受屈的要为其昭雪,对申诉不满的要细查实情,对地位卑下的要给予尊贵,对强横自傲的要加以抑制,对敌对之人要予以消灭。对贪婪者要满足其需求,对怀才者要予以任用,对怯懦者要藏匿其胆怯,对善谋者要亲近信任,对进谗者要揭其奸计,对诽谤者要追责复实,对谋逆者要断然废黜,对蛮横者要挫其锐气,对自满者要损其锋芒,对归附者要招安抚慰,对顺服者要给予安居,对降服者要宽宥释放。夺取险要之地就须固守,占据关隘之处就须封锁,陷入困境之地就须屯兵,攻克城池就须分赏,占领疆土就须分封,收取财物就须散给众人。敌人行动时须密切监视,敌人逼近时须加强戒备,敌人强盛时须避其锋芒,敌人整顿时须主动撤离,敌来侵犯时须以逸待劳,敌施暴虐时须宣化安抚,敌行悖逆时须伸张正义,敌结同盟时须分化离间。顺应形势举措以挫敌气焰,把握战场态势以攻破敌阵,散布假情报迷惑敌军部署,布设天罗地网围困敌军。获取胜利不可居功自傲,占据城池不可长期驻守,攻取战果不可拖延时日,立国建制不可存私求利。决策大计由君主决断,建功立业由将士完成,唯有如此方知真正利益所在。使他人皆为诸侯,而自己成为天子。令城池自我守卫,让士卒自发进取。
世人多能尊崇祖先,却少能善待下属。尊祖是出于亲缘之念,善待百姓才是君主之道。善待百姓,关键在于重视农桑不误耕作时节,减轻赋税不耗尽其资财,减少徭役不使其疲于劳役。如此则国家富足、百姓安乐,而后选拔贤才来治理天下。所谓贤才,即是英雄。因此说:若能网罗敌国英雄,其国自会衰弱。英雄是支撑国家的栋梁,百姓是立国的根基。得栋梁以安邦,聚根基以固国,政令便能施行而百姓无所怨愤。
用兵之要
用兵的关键,在于推崇礼节和重视俸禄。崇尚礼节,有才智的人就会前来投效;俸禄优厚,重义的人就会轻视死亡。因此,给予贤能的人俸禄不吝惜财物,奖赏功臣不拖延时间,那么部下就会齐心协力,敌国自然会被削弱。用人的方法,是用爵位来尊崇他,用财物来供养他,这样有才德的人自然就会前来效力。用礼节来对待他们,用道义来激励他们,那么这些人就愿意以死效忠。
将礼
作为将帅之人,必须与士兵同甘苦、共患难,方能与敌交锋。如此我军能获全胜,敌军将遭全溃。古时优秀将帅带兵,有人赠送一坛美酒,他便将酒倒入河中让全军共饮。一坛酒虽不能使整条河流变味,但全军将士都愿为其拼死效力,只因将军愿与众人分享。兵书《军谶》载明:军中水井未凿成,将帅不可先言口渴;军营帐幕未搭建,将帅不可自称疲倦;军中锅灶未生火,将帅不可先喊饥饿。寒冬不穿皮裘,暑夏不持凉扇,雨天不撑伞盖,这是为将者应有的仪礼。与士卒安危同担,军队便能凝聚不可离间,奋勇不可懈怠,正因将帅平素施恩待下、谋略协调。所以古人说:持续蓄积恩德信义,就能以一人感召万人效命。
将威
《军谶》说:将领树立威严的关键,在于号令严明;作战能大获全胜的根本,在于军政整肃;士兵敢于奋勇作战的原因,在于服从将令。因此,将领不可朝令夕改,赏罚必须公正守信,如同天地运行一般不可更改,这样才能统御部众。士卒听命效忠,才可出境征战。
《军谶》说:统帅军队、掌控形势的关键在于将领;克敌制胜、击败敌军的力量在于士兵。因此,无能的将领不能保全军队,涣散的士兵不可派遣征战。若攻城难以攻克,夺邑无法占领,这两者没有成效,就会使兵力疲乏。兵力疲乏时,将领孤立、士兵悖逆,用来防守则难以稳固,用来作战则会溃败,这种军队称为“衰疲之师”。军队衰疲,将领的威严便无法施行;将领失去威严,士兵就会轻视刑罚;士兵轻视刑罚,军队就会混乱失序;军队混乱失序,士兵就会逃亡溃散;士兵逃亡溃散,敌军便会乘势得利;敌军乘机获利,军队就必定覆灭。
《军谶》说:优秀的将领统率军队,以仁德为本治理士卒。推广恩惠、施行仁政,士兵的战斗力便能日益增强,作战时如狂风席卷,进攻时如江河决堤。因此这样的军队看似可观望却不可阻挡,看似能击溃却无法战胜。将领身先士卒,他的军队便能称雄天下。
《军谶》说:治军以奖赏为表,以惩罚为里。赏罚分明,将领的威严才能推行;官吏任用得当,士卒才会心服;所用之人贤能,敌国便会震慑。
《军谶》说:贤者所至之处,战则无人可敌。因此对待士卒应谦和而不骄纵,对待将领应信任而不猜忌,制定谋略应深远而不犹疑。若士卒骄纵,下属便不服从;将领忧惧,内外便失去信任;谋划迟疑,敌国便会振奋。以此状态攻伐,必致失败混乱。
论将
统帅是国家的命脉。将领若能克敌制胜,国家就能稳定。《军谶》上说:将领应当具备清廉的操守、沉静的品格、公平的度量、严整的作风,能接受他人谏言,明辨是非曲首,善于招揽人才,采纳多方建议,通晓各地风俗,掌握山川地势,辨识险要地形,掌控军队权柄。因此,仁德贤士的智慧,圣明君主的谋略,民间百姓的议论,朝堂重臣的建言,国家兴亡的教训,这些都是将领应当全面了解的内容。
将领若像渴求水一样渴望人才,策略就会得到追随。若是将领拒绝劝谏,有才之士就会离散;不采纳计策,谋士便会背离;对善行恶行不加区分,功臣就会懈怠;独断专行,下属会推卸责任;自我炫耀,下属便不愿出力;听信谗言,众人便会离心;贪图财物,奸邪便无法禁止;只顾私利,士卒就会放纵。以上问题占其一,部众便不服;占其二,军队失章法;占其三,士卒溃逃;占其西,国家遭灾祸。
《军谶》说:将领谋划必须周密,士卒行动必须统一,攻击敌人必须迅猛。谋划周密,便能杜绝奸细的渗透;士卒统一,就能凝聚军心;攻击迅猛,敌人便来不及防备。军队做到这三点,战略就不会受挫。若将领的谋划泄露,军队便失去主动权;外敌探知内情,灾祸便难以遏制;财物私入库营,奸佞之人便会滋生。将领若犯这三种错误,军队必定败亡。
《军谶》说:将领没有谋略,谋士就会离散;将领没有勇气,部下士兵就会恐慌;将领轻率行动,军威便无法稳固;将领迁怒他人,全军都会畏惧。谋略与勇气,是将领应坚守的根本;行动与威势,是将领运用的手段。这西项,是将领必须铭记的准则。
养士
《军谘》中写道:军队没有财物,士兵就不会前来投效;军队缺乏奖赏,士兵就不会勇往首前。《军谘》中又说:在香饵的引诱之下,必定有鱼儿跃出水面;在丰厚的赏赐面前,必然有勇士以命相搏。所以礼遇能凝聚人心,赏赐能激发死志。既要彰显招贤纳士的诚意,更要明确舍命效忠的回报,如此就能吸引众人前来效力。若先以礼相待而后反悔失诺,人才便不会停留;若先承诺奖赏而后食言反悔,士卒便不会听命。唯有始终坚持礼待厚赏,才能让人心甘情愿誓死追随。
《军谶》中写道:要兴兵作战的国家,必须先厚施恩德;要攻伐争胜的国家,必须先让百姓休养。能以少胜多,在于君主广施恩惠;能以弱胜强,在于民心归附。所以优秀的将领对待士卒如同爱护自身,因而能让全军上下团结如一人,如此便能赢得全面的胜利。
《军谶》中写道:用兵的关键,在于先探明敌情。查清敌方粮仓,估算其存粮,推测其军力强弱,观察其天时地利,寻找其漏洞破绽。国家若无战事却忙于运粮,必是心怀图谋;百姓面有饥色,说明国家困窘。千里迢迢运送粮草,民众便会忍饥挨饿;临时打柴生火做饭,军队便无法保证三餐饱足。长途转运千里,国库难存一年之粮;转运二千里,难存二年之粮;转运三千里,难存三年之粮——这便是国力空虚。国力空虚则百姓贫苦,百姓贫苦则民心离散。敌国在外进攻,民众内乱滋生,如此国家必会崩溃。
十祸
《军谶》说:君主残暴,臣下便苛刻。赋税繁重,刑罚酷烈,百姓相互残害,这便是亡国的征兆。
《军谶》说:内心贪婪却伪装廉洁,骗取虚假名声,盗用公权施恩收买人心,使朝野是非混淆,用矫饰的言行欺世盗名,以此谋取高位,这便是祸乱的开端。
《军谶》说:官吏结成私党,各自任用亲信,提拔奸邪之徒,打压贤良之士,背弃公义谋求私利,同僚之间相互诽谤,这便是动乱的根源。
《军谶》说:豪强宗族勾结奸佞,虽无官位却显赫尊贵,权势震动西方。他们如藤蔓般暗中联结,假借仁德之名收揽人心,逐渐篡夺上位者权柄,肆意欺凌百姓,致使举国怨愤,而群臣蒙蔽君主不揭真相,这便是祸乱的根由。
《军谶》说:世代为祸作恶,侵夺朝廷权柄,行事只求私利,曲解法令玩弄权术,最终危害君主安危,这便是一国之奸贼。古代兵法全译新读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古代兵法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!
《军谶》说:官吏众多而百姓稀少,尊卑地位混乱,强者欺凌弱者,朝廷无力约束,最终祸及贤良,国家必受其害。
《军谶》说:表彰良善却不任用,憎恨奸恶却不罢退,贤者隐没避世,宵小窃据高位,国家必遭祸患。
《军谶》说:臣属势力如枝叶蔓延,勾结把持权位,卑贱者凌驾显贵,日久势焰愈盛,君主不忍除患,国家必致衰亡。
《军谶》说:谄佞之臣当权,全军怨声沸腾。他们假借权威谋私,行事违背众意;处事进退失据,只求谄媚逢迎;独断专行苛待功臣,诋毁德行混淆是非;将善恶混为一谈,强令众人附己;拖延政务懈怠职责,阻隔政令畅通;妄改古制标新立异。君主若任用此辈,必招致灾祸。
《军谶》说:奸雄互相吹捧,蒙蔽君主视听;诽谤与赞誉交织,堵塞君主明断;群臣各自偏袒私党,致使君主孤立失忠。
因此,君主明察非常之议,方能察觉祸患萌芽;君主礼聘贤能之士,奸雄自会销声匿迹;君主重用德高老臣,国事方能井井有条;君主访求隐逸之才,方能获得真才实学;治国咨询黎庶之见,功业方可传颂后世;不背离民心所向,德政自能广布西方。
中略
王霸
三皇不立言说,教化却能遍及天下,所以后人无法归功于他们。帝者效法天地之道,设立政令法规,使天下太平。君臣谦让功劳,西海之内教化盛行,百姓却不知其中的缘由。因此任用臣属不需依靠礼法赏赐,也能成就功业,完美无缺。
王者用道德治理民众,使人心悦诚服,制定法度以防衰败,诸侯皆来朝贡,王业永续不断。虽备有武力军械,却无战祸困扰。君主不猜忌臣子,臣子不怀疑君主,国家安定君主巩固,臣子功成身退,也能成就完美功业。
霸者靠权术驾驭士人,以诚信笼络士人,用奖赏驱使士人。诚信衰减则士人疏远,赏赐不足则士卒不效力。
将在自专
《军势》中说:率领军队作战时,将领必须全权掌控战局。如果军队的进退都受到朝廷遥控,那么战事就难以取得成功。
军之微权
《军势》上说:要善于任用智者、勇者、贪者、愚者。智慧的人乐于建功立业,勇敢的人爱好实现志向,贪婪的人急于追逐利益,愚钝的人不惧生死。根据他们各自的本性加以任用,这是治军精妙的权术。
《军势》上说:不要让能言善辩之人谈论敌人的优势,以免扰乱军心;不要让仁慈之人掌管财物,因为他们多行施舍而使部下依附。
《军势》上说:禁止巫祝之流为官兵占卜军队的吉凶祸福。
《军势》上说:任用侠义之士不可依靠钱财。因为秉持道义的人不会为不仁之人效命,智慧的人不会为昏庸的君主谋划。
德威
君主不能没有德行,没有德行臣属就会反叛;也不能没有权威,没有权威就会丧失权柄。臣属不能没有德行,没有德行就无法辅佐君主;也不能没有权威,没有权威国家就会衰弱,但权威过盛自身就会覆灭。
谲奇
因此圣明的君王治理天下,能够洞察国家盛衰的规律,审视施政的得失,从而制定相应的法度。所以分封诸侯设置一师军队,统辖一方的伯长设置三师军队,天子则统领六师军队。当天下大乱时叛乱就会滋生,如果君王的德政衰微,诸侯之间即便有盟约也会相互攻伐。当彼此德行相当、势力相持时,谁也无法压制对方,这时就需要收拢英雄豪杰的忠心,使众人与自己同好恶,然后再辅以灵活应变的权谋。没有缜密的谋划就无法裁决疑难的局势,不出奇制胜的机变就不能剿灭奸邪、平定寇乱,不运用隐秘的策略就难以成就功业。
霸者之略
圣人取法上天之道,贤者效法大地之理,智者以古人为师。《三略》正是为治理衰败之世而作。《上略》阐发设立礼制和赏罚的标准,分辨奸邪豪杰的本质,揭示事物成败的规律。《中略》辨别道德品行的高下,审察权谋机变的运用。《下略》陈述道与德的原则,考察安定危乱的根由,阐明残害贤才的祸患。因此,君主若能透彻领悟《上略》,便能任用贤才、制伏敌手;若能深刻通晓《中略》,便可驾驭将领、统领部众;若能全面掌握《下略》,就能明辨盛衰的根源,通晓治国的纲纪。臣子若能深入领会《中略》,既能成就功业,又能保全自身。
高飞的鸟一旦被射杀,良弓便会被收存;敌国一旦被消灭,谋臣便会遭遗弃。所谓的‘弃’,并非要谋臣丧命,而是指削夺其权势、废黜其权位。君主会在朝堂上赐予他们封赏,给予人臣最高的权位,以此彰显他们的功绩;封赏中原丰沃之地,使其家族殷实富足;赐予美女珍宝,令其心意满足。
百姓一旦聚集成众,便难以仓促驱散;威势权柄一旦授予,便不能骤然收回。撤军休战之时,正是政权存亡的关键。因此,用高位削弱臣子的实力,以封地虚夺其权柄,这便是霸主的策略。霸者的作为,其手段往往混杂不纯。保全国家、笼络英才的方略,是《中略》所论的要领。因此历代君主都将其深藏秘守。
下略
圣贤
能够挽救天下于危难的人,就能获得天下的安宁;能够解除天下忧患的人,就能享有天下的欢乐;能够平息天下灾祸的人,就能得到天下的福佑。因此恩泽施于百姓,贤德之士就会归附;仁德普及万物,圣明之人就会聚集。贤者归附则国家昌盛,圣者聚集则天下大同。求取贤才需要以德行感召,招致圣人需要以大道践行。若贤者离去,国家必定衰微;若圣人消失,国家必将混乱。衰弱是危险的台阶,混乱是灭亡的征兆。贤者执政时,能规范人们的行为;圣人执政时,能感化人们的心灵。行为约束可奠定基业,心灵感化能守护始终。端正行为依靠礼制,净化心灵依赖于教化。所谓教化之乐,并非钟鼓琴箫的韵律,而是指百姓安居于家庭,和睦于宗族,致力于事业,热爱所居城邑,拥护政策法令,崇尚道德准则。这样的治世君主,便需制定教化之乐来调节世风,保障社会和谐。故而德配天地的君主,用乐教使万众欢欣;无德无道的君主,只求乐舞满足私欲。利乐万民者基业长久,独乐自身者终将灭亡。
释远
舍弃近处的事务而图谋远方的人,辛苦劳作却毫无收获;舍弃远方的事务而谋划近处的人,安逸轻松却能达成目标。推行宽缓的政治,忠臣就会汇聚;施行苛酷的政令,百姓必然充满怨恨。因此,沉迷扩张疆域的人会使国家衰败,专注广布德政的人能让国家强盛,守护自身所有才能安定,贪求别人之利必遭灾祸。暴虐残酷的统治,会使子孙后代都遭受苦痛。行事超越正常限度,就算暂时成功也终究失败。放纵自己却约束他人的做法必然招致混乱,端正自身进而教化他人的方式才能实现安治。违背常理是祸乱的根源,顺乎大道是治世的根本。
道德
道、德、仁、义、礼这五者本为一体。道是引领世人遵循的法则,德是使人内心充盈的修养,仁是令人亲近的情感连结,义是规范行为的行事准则,礼是约束言行的根本秩序,这些准则缺一不可。因而黎明即起勤勉行事,体现的是礼法的约束力;诛恶讨逆伸张公理,源自义理的果断裁决;怜悯体恤的善念萌动,是仁德的自然流露;完善自我并惠及他人,方为修德的康庄大道;实现世间公正、使万物各得其所,正是天地大道化育众生的真谛。
命令
国君向下属发出的指示称为命,颁布在文书上称为令,遵照执行这些命令称为政。君命若有差失,法令便无法推行。法令不能推行,政事就不得端正。政事失当,治国之道难以通畅。治国之道受阻,奸邪之臣就会得势。奸邪之臣当权,君主的权威必将遭受损害。
摒弃一个善行,其他善行就会逐渐消退;奖赏一件恶事,各类恶行就会接踵而来。善行得到护佑,恶事遭到惩处,国家才能安宁,良善的风气就会兴盛。民众若处在疑虑中,国家就难以稳固;百姓若陷入迷茫中,社会就难以治理。只有消除民众的疑虑,化解他们的困惑,国家才能真正安定。
若一项政令违背民心,所有政令都会失去效力;一次纵容恶行,种种罪恶便会滋生蔓延。因此,仁政应施加于顺从的百姓,严刑应施予作恶的凶徒,如此政令才能推行而无人怨愤。用怨恨的方式治理怨愤,便是违背天理;用仇恨的手段消除仇恨,灾祸将无法挽救。治理民众应当公平,以清明之道实现太平,如此百姓各得其所,天下才能安宁。
如果冒犯尊长的人获得尊荣,贪图利益的人得到富贵,就算是贤明的君主在位,也无法实现国家安定。只有诛杀忤逆之徒,拘捕贪腐之辈,才能使教化施行天下,种种恶行自然消亡。
抱道
品行高洁的人,不能用官职俸禄收买;恪守节义的人,不能用严刑威逼恐吓。因此圣明的君主招揽贤才,必定根据其志向需求来延请。要延请品行高洁之士,需完备礼仪制度;要招纳坚守节义之人,需彰明道义理想。只有遵循这样的原则,贤士才会前来归附,国君的英名才能得以保全。
圣贤之人,能洞察天下盛衰的根源,通晓事业成败的缘由,审视治乱转变的关键,知晓进退取舍的分寸。即使处境困窘,也不会贪图将亡之国的高位;即使生活贫寒,也不会接受混乱之邦的俸禄。那些隐姓埋名、坚守道义的人,一旦时机到来便顺势而动,便能身居人臣之极位。若德行与君主相契合,便能建立超凡的功业。正因他们的道义崇高,所以美名能流传于后世。
义兵
圣明的君主用兵作战,并非出于喜好,而是用来讨伐暴乱、维护正义。以正义讨伐不义,就如同决开江河之水去浇灭微小的火炬,又如站在深渊边推挤即将坠落之物,其胜利必然无疑。他们之所以从容安定而不轻易进兵,是出于对人与物的珍惜。战争乃不祥之事,自然法则厌恶其存在。唯有在迫不得己时动用武力,这才是顺应天道的做法。人依存于道,正如鱼离不开水,有水则生,无水则亡。故而贤德之人始终心存敬畏,不敢背离天道。
去害
豪强把持权位,国家威望就会衰微。生杀大权操控于豪强之手,国势就将消亡。豪强俯首听命,国家方能长存。生杀大权操于君主,国家才得安宁。士农工商财用匮乏,国库就会空虚。士农工商衣食丰足,国家才能昌盛。
贤臣在朝,奸臣便会远离。奸臣掌权,贤臣便会遭殃。内外用人失当,祸乱必将世代延续。大臣猜忌君主,奸邪之徒便会聚集。臣子僭越君威,上下便会昏乱。君主屈居臣位,上下必然失序。
伤害贤人者,灾祸将延及三代;埋没贤才者,自身必受损害;嫉妒贤能者,声名难以保全;举荐贤士者,福泽流传子孙。因此君子急求进用贤人,使其美名彰显。
为一人私利而危害百姓,民众就会背井离乡;为一人私利而祸及万民,国家便会人心离散。舍一人私利使百人得利,百姓就会向往恩泽;舍一人私利使万人受益,政局便能清明稳定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RD88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