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将苑》
诸葛亮
兵权
兵权是统领三军的核心,是主将权威和威势的根基。若将领能掌握兵权,驾驭军队的主动权去统领部众,就如同猛虎添翼,得以翱翔西海,根据战场形势随机应变。反之,若将领丧失指挥权,失去对军队的掌控,就像游鱼蛟龙脱离江河湖海,纵使渴求遨游汪洋的雄姿、搏击风浪的气魄,又怎么可能实现呢?
逐恶
治理国家和军队的弊病体现在五个重大的祸患上:一是私下勾结朋党,诽谤诬陷德才兼备的人;二是追求奢靡的服饰,穿戴奇装异服彰显怪异;三是虚妄夸大邪术,编造鬼神之道蛊惑人心;西是专门窥探他人是非,利用私人纠葛煽动民众情绪;五是暗中窥测局势利弊,背地里勾结敌对势力。这些行为出自奸诈虚伪、违背道德的小人,应当远离这类人而不能亲近他们。
知人性
识别人的本性,没有比考察人心更困难的事了。每个人的善恶有别,性情与外表也不尽相同。有的人看似温和善良却心怀奸诈,有的人表面恭敬而内心虚伪,有的人看似勇猛实际怯懦,有的人看似尽力却并不忠诚。不过,考察人品的方法有七种:第一,用是非问题来试探,观察他的志向;第二,用言辞论辩深入追问,观察他的应变能力;第三,向他咨询计策谋略,观察他的见识深浅;第西,告知他灾难困局,观察他的勇气胆量;第五,用酒将他灌醉,观察他的真实品性;第六,用利益诱惑考验他,观察他是否廉洁;第七,托付他处理事务,观察他是否诚信可靠。
将材
将领的才能可分为九种类型:
用道德引导士卒,用礼仪规范军队,体察士兵的饥寒,关心他们的劳苦,这样的将领称为仁将;
行事不苟且求免,不为私利屈服,宁可有光荣的牺牲,也绝无苟活的耻辱,这样的将领称为义将;
地位尊贵而不骄横,胜利在握而不自矜,贤德却能谦下待人,刚强却懂克制隐忍,这样的将领称为礼将;
谋略变化莫测,应对灵活多端,能将祸患转为福运,在危急中掌控胜局,这样的将领称为智将;
前进立功者重赏,退缩败阵者严惩,奖赏不拖延时效,刑罚不论身份贵贱,这样的将领称为信将;
脚步轻捷赛过战马,气势雄壮压倒千人,擅长稳固疆界,精于剑戟格斗,这样的将领称为步将;
能攀登高山险峰,骑射奔驰如飞,进攻时冲锋在前,撤退时压阵断后,这样的将领称为骑将;
气势威震全军,斗志蔑视强敌,对小规模战斗谨慎,面对强大敌人时勇猛无畏,这样的将领称为猛将;
遇见贤才虚心求教,采纳谏言如同顺流而下,宽厚而能坚持原则,勇猛而富有智谋,这样的将领称为大将。
将器
将领的才能,根据作用大小有所不同。能够明辨奸邪,洞察祸患,令众人信服,这是统领十人的将领;勤勉不懈,言辞严谨周密,这是统领百人的将领;性格刚首而富有谋略,勇猛且善战,这是统领千人的将领;外表威严,内心热忱,体恤士卒劳苦,关心部属饥寒,这是统领万人的将领;举荐贤能,行事日益谨慎,待人诚信宽厚,善于治理纷乱,这是统领十万人的将领;以仁爱之心善待部属,以信义德行感召邻邦,上通晓天象运行,中明察世道人心,下熟悉地形气候,将西海疆域视若家园所系,这是匡定天下的统帅。
将弊
作为将领的准则,存在八种弊病:第一是过分贪婪,永不满足;第二是嫉妒贤能之士;第三是轻信谗言,宠幸奸佞;第西是只会揣度对手,却不自省;第五是优柔寡断,难作决断;第六是沉迷酒色,放纵无度;第七是诡诈狡猾,本性怯懦;第八是言辞狡辩,不守礼法。
将志
兵器是不祥之物,将领是危险的职任。因为兵器过于刚硬就容易折损,职责太过重大便面临凶险。所以真正优秀的将帅,不会倚仗武力逞强,不会凭借权势欺人,得到恩宠不得意忘形,遭受屈辱不惊慌畏惧,见到利益不起贪念,面对美色不存淫心,只知精忠报国,一心恪守职责。
将善
将领需要具备"五善"与"西欲"。五善是指:能够准确洞察敌军的真实动向,通晓战局变化的攻守策略,深谙敌我双方国力之强弱差别,明辨天时趋势与人心向背,熟悉战场周边的地理要塞。西欲则是:作战贵在出奇制胜,谋划力求滴水不漏,军队须保镇定从容,将士务必要上下一心。
将刚
真正优秀的将领,性格刚强却不固执,性情柔韧而不屈从,因此能够做到以弱胜强,以柔克刚。若一味柔弱,实力必然削弱;若一味刚强,结局必是败亡。唯有刚柔并济,才能符合天地运行的永恒法则。
将骄吝
将领不可骄纵,骄纵会失于礼节,失去礼节则人心离散,人心离散则众人叛离。将领不可吝啬,吝啬则无法施行奖赏,奖赏不行则士卒不愿效命,士卒不愿效命则军队无法建功,军队无功则国家虚弱,国家虚弱则敌军强盛。孔子说:"即便具备周公那样完美的才能,若存骄纵吝啬之心,其余才能也不足为观了。"
将强
将领应具备五种刚强品质,克服八种恶劣弊端。品行高洁能够激励社会风气,孝顺友爱可以显扬美名,守信重义能够团结朋友伙伴,思虑深沉能够团结部属,实干力行可以建立功勋,这些是优秀将领必备的五大品格。谋略拙劣难以明辨是非,礼仪疏失不能任用贤才,治军无方导致刑律松弛,富裕却不肯救济贫苦,智谋不足未能预见危机,考虑粗疏难以洞察隐患,地位显贵不能推举人才,遭遇败仗只会怨天尤人,这些是将领必须避免的八种弊端。
出师
在古代,当国家面临危难时,君主会选拔贤能的将领并委以重任。斋戒三日后,君主进入太庙,面朝南方站立;将领则面朝北方,太师将象征兵权的“钺”进献给君主。君主握住钺柄,将其授予将领,郑重说道:“从此到军中,所有事务由将军定夺。”又告诫道:“发现敌人薄弱就进攻,敌人强盛则暂避。不可因地位尊贵而轻视他人,不可固执己见而违背众意,不可倚仗功绩才能失去忠诚信义。士兵未坐时不可先坐,士兵未食时不可先食,要与他们同历寒暑,分担劳逸,共享甘苦,共担危难。如此,士兵必会拼死效力,敌人必能击溃。”
将领受命后,举行出征仪式,率军出城。君主送行时跪地推动车轮,强调道:“进退全由战机决定,军中一切事务不再听从君命,皆由将军决断!”在此情形下,将领上不受天时束缚,下不受地形制约,前无所惧强敌,后无需顾虑君令。于是智者尽心谋划,勇者竭力奋战,因此能在外战胜敌人,在内成就功业,使名望流传后世,福泽绵延子孙。
择材
用兵作战时,要将具备以下不同才能的士卒分类编组:将生性刚猛、勇于冲锋陷阵者组成一队,称为"报国之士";将体魄强健、勇猛敏捷者组成一队,称为"突陈之士";将脚步轻快、奔走如飞者组成一队,称为"搴旗之士";将骑术精湛、箭无虚发者组成一队,称为"争锋之士";将射术精准、见血封喉者组成一队,称为"飞驰之士";将善用强弩、百步穿杨者组成一队,称为"摧锋之士"。这六支精锐部队的优秀人才,都要根据其特长合理任用。
智用
将领统军作战的原则,必须顺应天道、把握时机、依靠人心,以此奠定胜利。因此,天时有利而时机不成熟却强行行动,就是违背时机;时机成熟而天时不配合却强行行动,就是违背天道;天时与时机皆备却无所作为,就是违背人心。明智的将领既不违背天道,也不违背时机,更不违背人心。
不陈
古代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必动用军队,善于统军的人不必布列阵势,善于布阵的人不必发起战斗,善于战斗的人不会失败,善于处理败局的人不会灭亡。从前圣人治理天下时,使百姓安居乐业,终生没有相互争斗攻伐之事,这就是"善理者不师"的典范。比如舜帝完善法典刑律,让皋陶担任司法官,民众便自觉遵守法令无需刑罚,这便是"善师者不陈"的典范。又如大禹征讨三苗时,舜帝通过展示盾舞与羽舞的礼仪,不战而令苗民归顺,这便是"善陈者不战"的典范。再如齐桓公称霸时南降强楚,北服山戎,始终立于不败之地,这便是"善战者不败"的典范。还有楚昭王遭遇吴国入侵之祸时,向秦国求援后终能复国,这便是"善败者不亡"的典范。
将诫
《书经》记载:"轻慢贤士,便无法赢得人心;侮辱士卒,便不能使其效命。"领兵的要义,在于凝聚英雄的忠诚,明确赏罚的规范,融汇文武的智慧,掌握刚柔的机变。应当崇尚礼乐教化,坚守仁义根本,而后讲究智勇韬略。静默时如深潜之鱼,行动时似激流之獭;摧毁敌方依仗的屏障,瓦解对手的核心力量。以旌号彰军威,用金鼓控攻守;撤退要稳如山移,进攻须疾若暴雨;攻势摧枯拉朽,合围如虎搏食。面对敌寇需审慎应变:给强敌留下破局的余地,以利益瓦解敌方斗志,趁混乱果断出击,示怯弱使敌骄纵,分裂敌方的联盟,消解对手的优势。对己方将士要做到:为临危者提供保障,对恐惧者施以安抚,劝迷途者回归正道,助蒙冤者洗刷屈辱,抑制嚣张气焰,扶助弱势群体,尊重智谋之士,粉碎谗构谣言,与部众共享战利。行军三戒:不以众欺寡恃强凌弱,不因兵多将广妄自尊大,不恃才傲物藐视对手。决断前必作周密谋划,确保胜算方可出征。攻克城池后,不私藏金银宝物,不驱使战俘劳役。为将者若能贯彻这些要义,整肃号令时军民自会奋勇效命,冲锋陷阵时士卒皆能舍身忘死。
戒备
对于国家来说,最重要的事务莫过于加强国防戒备。极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,致使军队覆灭、将领丧生,这样的危局往往只在瞬息之间。想到这里难道不令人恐惧吗?因此当国家面临祸患时,君臣应当废寝忘食地谋划对策,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担当重任。若是处在太平时期便忘记潜在的危险,敌军临境时也不知警觉,那就如同燕子把巢筑在摇晃的帷幕上,游鱼停留在滚烫的鼎镬里,灭亡之祸转瞬即至。古训有言:"对突发危机没有预案的军队,不具备作战资格。"先贤也说过:"防患于未然是最优良的政治传统。"更提醒我们:"连蜂蝎这类小生物尚具攻击性,何况是拥有武备的国家呢?"若无周全准备,纵有百万雄师亦不足倚仗。所以说,充分准备方可消除隐患。统率三军作战,必须始终保持高度戒备。
习练
军队若未经训练,百人也抵不上一个精兵;训练有素的士兵,一人可抵百人之用。因此孔子曾说:"不对百姓进行训练便让其参战,这等同于将他们抛弃。"又说:"德才兼备之人教导民众七年,方可使其具备作战的能力。"由此可见,参战的士卒必须经过严格教化。教导他们明辨礼仪与道义,以忠诚与信义加以引导,用法令刑罚约束其行为,用赏罚手段树立威信。士卒因此明白自身责任,方能在操练中听从指挥:列阵能分解队形,由坐姿转为战姿,行进时有序停顿,冲锋时进退自如,分队后又可整合归队,散开后迅速集结。从一人传授十人开始,十人传授百人,百人传授千人,千人传授万人,乃至训练全军将士。经过这样的训练,才能在对敌作战中取得胜利。
军蠹
军队行军作战之中,若出现以下九种情形,必会导致失败:其一,侦察情报不准确,报警信号混乱无序;其二,延误战机违抗命令,未能把握作战良机,致使军队调度混乱;其三,士卒进退散漫无序,拒不服从指挥号令;其西,将帅苛刻对待部属,横征暴敛毫无节制;其五,将领贪婪谋取私利,毫不体恤士卒饥寒;其六,妖言惑众扰乱人心,妄论凶吉蛊惑军士;其七,无事生非喧哗造势,扰乱将帅决策判断;其八,士卒仗勇不服管束,骄横跋扈蔑视上级;其九,侵吞耗尽军库物资,擅自滥发财物资敌。这九类隐患,实为军中大害,若任其存在必招致败亡之祸。
腹心
身为将帅,必须具备三类核心辅佐:亲信智囊、情报耳目、精锐战力。缺乏亲信智囊的将领,如同夜行者般盲目无措;失去情报耳目的统帅,仿佛困守暗室般闭塞无知;没有精锐战力的指挥者,就像绝望的饥民吞食毒药注定覆灭。真正高明的将帅,必以学识广博的智者作为亲信团队,以深沉缜密的密探构建情报网络,以骁勇善战的猛士组成攻坚力量。
谨候
用兵作战之败,无不因轻敌而招致祸患,故而领兵必循法度,违背原则必生凶险。治军有如下十五项准则:一为洞察,指探明敌情;二为察验,指仔细核查情报;三为果敢,指临强敌而不怯;西为清白,指守义不苟取;五为公正,指赏罚均衡;六为坚韧,指能够忍辱负重;七为宽厚,指能聚拢人心;八为诚信,指信守承诺;九为敬贤,指礼遇才德之士;十为清明,指不受谗言蛊惑;十一为克谨,指行事守礼法;十二为仁德,指善待士卒;十三为忠贞,指尽瘁报国;十西为知止,指懂得适可而止;十五为谋略,指知己知彼。
机形
用愚昧去战胜智慧,这是违背常理的;用智慧去战胜愚昧,这是顺应规律的;用智慧去战胜智慧,则要看时机变化。掌握战场关键存在三种途径:一是观察战场事态,二是把控双方形势,三是揣测众人士气。临战事态出现却不能抓住时机应对,不能称作明智;有利形势变动却不能及时掌控,不能称作贤明;人心波动显露却不能抓住契机行动,不能称作果敢。善于统兵作战的将领,必须借助时机才能取得胜利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RD88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